在云桌面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其作为解决方案型产品的技术深度(如网络依赖、服务器性能、终端兼容性)与用户体验的流畅性需求,同时引导用户从‘成本对比’向‘长期价值’认知转变?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桌面云是一个面向B端的更偏C的云计算方案,是用户一天工作最主要的基础平台,最终用户的体验相比做其他平台(如邮件、OA)更为重要。 第一个问题:技术深度与用户体验的流畅性需求 宗旨是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寻求合适的交付方案 用户体验决定项目的成败,通常我们在设计项目时会从用户体验维度作为目标值再去评估技术满足度或解决方案,如用户的色彩、帧率、操作流畅度要求等基础体验 以及特殊场景如3D设计场景的图纸模型加载时间、操作处理响应延迟(平移、旋转)、图纸渲染时间等方面评估目标值进行POC测试与方案论证,再评估达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网络(延迟、带宽)、服务器(CPU、GPU、存储)、终端(终端解码性能)等方面需求下的成本与复杂度,最终设计整体方案的部署模式(如3D对网络要求比较高,则只考虑本地化部署与接入;如硬件上可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硬件,3D选择高主频、非3D选择多核心如更低成本的AMD处理器);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硬件、网络与服务器密度后还可考虑不同的部署模式,如办公场景、运维场景可考虑部署更灵活的重启还原池的标准化模式;部分低密度使用的3D设计程序可考虑使用SBC虚拟应用方式交付等来降低成本。 第二个问题:如何从成本对比到长期价值转变 只要对比到成本维度,说明要么非刚需要么可选择项较多,其中桌面云项目中更多是非刚需或没有挖掘出刚需痛点。桌面云项目一定要从需求角度出发,能够较好解决用户的痛点,这样才会更高买单。桌面云的主要价值总结就3点,数据安全、简化运维、灵活弹性。 在国外由于办公方式较为灵活,灵活弹性需求购买云桌面居多,而在国内则数据安全占到一半以上或更多。 例如在制造业,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低端制造到高端智造产业升级、竞争激烈,核心研发代码图纸数据就是命脉,那这种情况就要去从桌面云的天生数据不落地安全角度出发(用户摸不着数据,不会出现极端的用户抱着数据走或格式化数据销毁证据情况),影响客户或客户高层以建设安全研发平台而非替换PC来施行云桌面。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