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用大数据手段坑熟人,作为消费者的你有啥感想?

新闻背景:微博网友“廖师傅廖师傅”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杨义先坦言,现在部分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很普遍,很多企业难以抗拒价格差的诱惑。(2月28日《科技日报》)

与归:我们在一次次被动地勾选“我同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一切特征、习惯、历史都免费让渡了出去。在这些公司面前,我们都是透明人。

如果说自己贡献的免费数据帮助科技公司训练算法,大部分人还不介意。但是自己的数据被用来对付自己,这就太不公平了。在传统商业世界里,店家还会给熟客打折优惠,手握大数据武器的现代商家却玩起“杀熟”把戏,不能不说是商业伦理的退化。

晓易:“杀熟”行为似乎有些不合商业逻辑,因为越是忠实顾客越是应该受到商家照顾才对,正是他们给商家贡献了主要收入。但在某些互联网公司眼中,所谓忠实顾客,似乎只是存量,来了就来了,买了就买了,而人家更看重增量,不惜“杀熟补生”。这正是商家的狡诈之处,也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吊诡之处。

本质而言,大数据“杀熟”利用的是信息不对称:他对你了解得清清楚楚,你的喜好、你的习惯甚至你的怪癖,商家尽在掌握;消费者却对商家一无所知,完全不知道自己留下的信息会让自己成为被“杀熟”的对象。

江德斌:商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也可藉此牟取更大的利益,真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消费者则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愈发难以摆脱网络服务,往往无法抗拒商家的侵权行为。

因此,对于商家走“技术歧路”,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只能寄希望于法律制裁,而不能指望商家的自觉性。毕竟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天性,依靠商业伦理道德,总是不太靠谱,唯有将法律基础打牢,令其违法成本大幅抬升,使其得不偿失。在法律完善、惩罚机制健全的市场环境下,商家才会有更高的追求,“不作恶”才能成为共识。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314A1F1U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