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家路上等红绿灯的时候,无意中听到几位妈妈在闲聊:
“刚才又忍不住吼娃了,作业又没写,又让老师告状!”
“我家的倒是听话,可几乎晚上11点前没睡过觉……”
“你们怎么私底下都在用功?我娃每天睡那么早会不会吃亏?”
在一边听的揪心的我,真想带她们看两条新闻:
今年2月,教育部今年发出“史上最严”整顿令,严禁任何类型和形式的竞赛类活动和比赛,取消高考加分项目得到最大缩减。 日前,原定在3月10日举办的第23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也被紧急叫停……
2018年3月19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2018年高级中等学校具有招收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资格学校及招生项目、区域名单》。(来源:北京市教委 http://jw.beijing.gov.cn/tzgg/201803/t20180319_37133.html)
北京如此,其他城市还会远吗?
看到这些新闻,她们还会认为卷面上的高分,就是孩子必需的“出路”吗?还会充满爱心地苦劝孩子写作业、刷题吗?
人才选拔是一个刚性需求。有人的地方就需要能做事的人,人的一生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拔、考试、分流,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位置。不论流行的奥数、英语、编程、机器人、艺术等,只是不同教育阶段下选拔人才的方式。各类综合素质教育的兴起,本质上是通过更多元化的方式,来发现学生的兴趣,并给予适当的考察、认证,同时为社会各界提供选拔人才的参考。
也就是说,应试教育,从仅仅对知识和思维的考察,升级到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察。今后不是不应试了,而是考察的范围更广,难度更大,综合要求更高。
为什么说要求更高?
举个栗子
WER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
在这个比赛中,要求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设计、搭建、组装具有一定功能的机器人,然后执行任务。对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这个任务一般是识别或抓取某种物体,爬坡、走台阶,把这个搬到那里,那个搬到这里,诸如此类。
这不就是玩儿机器人吗?您看出这种比赛,比传统的笔试竞赛高明在哪里吗?
首先,这是团队作业,选手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传统的笔试考试是无法考察这项能力的。它导致传统应试教育出来的人才,不善于沟通协作。而在机器人教育中,团队协作贯穿始终,你不沟通是没法完成任务的;而最终获胜则需要非常高效顺畅的沟通协调。
其次,这是超强的思维训练场。收到任务后,选手们要立即进入构思,然后行动、组装、搭建,最后进行演示。构思出现错误,不严密的地方,会导致整个任务没法开启,或者中断、失败。所以构思之初就要求选手具有全局的思维,考虑到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过程,就是选手们的思维在现实中生动演绎的过程。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想法转化成现实,一定非常有成就感。
第三,真正的学以致用。机器人学习通常都是有趣的任务驱动,所以孩子会主动探寻和搜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这样自己求来的知识,和别人灌输给你的绝不一样。灌输的知识大部分考过就忘,留下一部分也是飘在脑袋里不知所云,缺乏应用场景,反而增长了人的困惑和傲慢。
机器人学习是真正的即学即用,出发点就是为了实践。各种用具和器材,能在你的操作下演示出原本抽象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对于孩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学习方式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职责也只是引导学生,而非灌输知识给学生。
除此之外,参赛者的耐心、观察力、受挫能力等等,也都是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必备。
到这里,您还会说“这不就是玩儿嘛?” 当然是,而且是玩出水平,玩出境界了。不仅是玩儿机器人——各种媒体上,早就开始不断地涌现出各种玩儿艺术,玩儿编程,各种玩儿的大咖学霸了。
比起传统的
读书学习刷题考试
会玩儿的人
不仅有趣而且有料
玩儿的同时
还能把知识掌握了
思维锻炼了
各种能力素质也提升了
这年头,会学的真不如会玩儿的,别再唠叨孩子学习啦,不如带娃high起来!
所以这周末,我们几个商量打算带娃去这个地方好好玩儿一下,妈妈们还可以组团一起健身咖啡看电影~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