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术交流是指任何科学技术领域内的学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交流渠道所进行的学术信息交流活动。是指针对特定学术课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参加,为了交流知识、经验、成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学术交流的最终落脚点在新学术思想和学术创新上,提出激励、启迪才是学术交流最本质的意义。学术交流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和探讨,进一步推进知识的创造和学术发展。学术交流作为学者间的一种交互活动,对科学研究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参加学术交流是学者的权利,也是义务。
1、学术交流模式网络化有利于交流效率的提高
学术交流模式的改变主要受到技术和经济的影响,网络环境所具有的一系列传播特性使学术交流产生了质的变化,由基于纸的系统变成了基于网络环境的交流系统,数字化的信息成为主流的信息资源。几乎每一种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找到替代模式。此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基于网络的交流方式,如虚拟社区、全媒体出版等。学术交流的网络化为交流效率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机遇,如:网络化知识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大数据支持下的科研设计及验证;虚拟社区可以实现及时交流、及时评论、学术关系网络;全媒体出版可以实现及时发表、准确表达和便于理解、多媒体解读、无限制阅读(OA);在线会议可以实现及时动态、同步追踪、选题启发;在线评议可以实现热点话题、舆论导向、合作导向、决策参考;在线翻译可以实现跨地区、跨文化的及时理解。
2、学术交流途径多样化有利于学术优先权的确定
在互联网时代,学术交流的范围得以有效扩大。传统的学术交流范围主要集中在特定交流课题所属或相关专业的学者,互联网可以让世界各地对特定学术课题有兴趣的任何专业人士参与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参与和知晓的人员空前提高。学术信息交流的途径呈现出多样化,作者可以通过虚拟社区、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果,自由并及时地进行学术交流,打破了出版商的垄断,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信息技术缩短了学术交流时间,新的思想、理念等可以更快速地进行传播、碰撞,这使得学术信息交流的主导权重回研究人员手中,进而有利于学术优先权的确定,有效规避学术不端行为。
3、全球科研协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升交流质量
传统的学术交流活动受到时空的限制,因而缺乏实时、高效的沟通,使许多研究项目进展缓慢或者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打破了时空的有形界限,科研人员在资料收集整理,数字化可以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相关成果等大量资料存储到研究者的电脑。文献检索可以及时了解国际上最新研究动态,可以自由地交换和共享信息,主动性得到空前提高,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相同资源的浪费。基于互联网的跨学科、跨机构、跨地域的协同创新科研活动越来越频繁,基于云计算的科学前沿预测减少了科学研究的猜测性探索。例如e-Science 的出现使得科研方法由实物实验转向模拟仿真,科研信息获取量由少到多,科研模式由个体走向协作,扩大了交流范围;提升了交流质量等。
4、网络学术资源共享有利于降低交流成本
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科研人员只有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传统学术交流召集组织过程繁琐,会议场地、资料印制、食宿交通安排等费时费力,交流渠道窄且成本偏高。互联网上资源共享交互可以满足科研人员信息需求的迫切性和时效性,广泛地获取世界各地同行的研究成果及科研动态。互联网时代,已有多种资源共享途径如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仓储等,可以讲,越来越呈现“云资源”状态。其他一些信息发布和利用的渠道,如网络学术论坛、个人网站、博客、新媒体平台等,虽然暂时缺少学术权威性,却因内容更新及时、更易从网上免费获得而备受学者青睐,而Google Scholar,Research Gate 等更是能帮助研究者快捷、方便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学术资源,学术权威性也逐步确立。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高,信息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种新型学术交流模式也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不断出现,以上各项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正变得更快、更方便、更可靠! 在未来,学术信息交流可能会整合为一个巨大的数字化公共交流系统,成为一个基于全球科学家组成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学术信息交流主体,成为资源共享,协调工作的全球创新协同信息网络体系。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的新型学术交流方式,具有传统学术交流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本身还存在不足之处,还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完善。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与互联网时代的学术交流方式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交融,互相补充的,它们都是推动学术交流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互联网会逐步成为学术交流的主渠道。(主编李志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