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回来了?
文 | Eyck
快的回来了?
实际上,应该说是快的的创始人回来了。早在2015年,快的创始人陈伟星将公司卖给滴滴打车,结束了一场毁灭性的价格战争,近年来滴滴一家独大,并形成了国内目前几近垄断的网约车服务市场。
然而,在过去的3个月里,两起滴滴顺风车悲剧导致人心惶惶,舆论对滴滴的口诛笔伐也愈演愈烈,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再次为民众敲响警钟。悲剧的发生彻底改变两个家庭的命运,让刚满3岁的“顺风车”,直接被判处了“死刑”。
这一事件,也让35岁的陈伟星敏锐地看到了新风口,在大众最刚需的时候,他带着一款名为“VV go”的全新区块链打车应用闯入了大众的视野。这款应用希望改善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同时降低乘客和司机在使用打车软件时的成本。
那么,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打车应用,能否打破人性与体制构建的血色牢笼,重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机制?另外,区块链打车软件与传统的打车软件有何不同?又能怎样改变以往网约车的痛点问题?
解答这些问题之前,链条ChainHeadline媒体梳理了现有的中心化网约车平台现实存在的几个问题。
中心化网约车的3个痛点
1.市场垄断,中心化严重
“平台可真会赚钱,我们跑这一趟车,他们比我们挣得还多!”一个滴滴乘客在坐车时候听到司机师傅的如此抱怨。
现存网约车领域内,结构集中,甚至演变成垄断,导致用户体验变差。不断地规模扩张,几近垄断地位。随着平台收取越来越多的中间费用,用户打车的价格日益上涨。
2.个人信息保护和安全隐患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约车也不例外,它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尤其是乘客的私人信息保护问题。乘客在接受网约车的服务过程中,其头像、个人电话、住址、职业,以及日常习惯通勤路线、常去的商店与餐厅等私人信息都暴露给平台。倘若这些私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得和利用,很可能会对乘客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
随着网约车的发展,运营车辆和司机人数的增加,平台对司机和车辆的审核监管难度增加,经常使用网约车的人们一定遇到过车辆信息或是司机信息与平台显示给乘客的并不一致。一旦有不法分子混入其中,势必会对乘客的安全埋下隐患。
3.不易监管
政府主管部门面临监管的复杂性。网约车经济的复杂性在于,它是线上到线下的多方服务平台,并且大部分服务过程在线下完成。只要涉及线下,就有人与人的对接,这种条件下也滋生许多意外情况的发生,由此提高了监管难度。
另一方面,平台自身对司机和乘客双方不易监管,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由于其承载量大,接入系统的司机数量庞大且良莠不齐,手机信息非常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再加上各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尚不均衡,要制定一个适应全国范围内行之有效的网约车管理细则,则具备一定难度。
以上3方面,是网约车在给我们带来便捷出行体验的同时,存在的现实弊端。
区块链网约车的3点思考
那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打车应用,真的能解决网约车现存的这些痛点吗?
首先,区块链本身具有去中心化、透明性、可追溯性、自制性、不可篡改性、匿名性这几大特点。而在打车行业当中,这些特征都可用来改善行业中的诸多诟病。;链条ChainHeadline通过3方面分析。
1.创造全新的信用机制
区块链技术是去中心化组织,如果每个司机可以将相关的信息,例如司机身份认证、车辆以及服务的地点、评价等,添加到特定的区块中,然后记录在区块链上,当信息上链之后,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不可篡改性,保证了日后信息的准确性。
当有人需要打车时,区块链网络就可以筛选出与之相应的“匹配的司机”,然后乘客与司机之间的交易通过点对点的模式完成,这样不仅减少了中介从中扣取的高昂中介费用,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司机的质量以及确保乘客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另一方面,司机与乘客之间最明显的共性就是利益平衡,那区块链是怎样权衡两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关系呢?区块链的信任主要体现于分布于区块链中的用户无须信任交易的另一方,也无须信任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只需要信任区块链协议下的软件系统即可实现交易。由于智能合约具有强制执行性,技术代替了传统的信誉中介,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新的信誉担保机制。
这种信任的前提是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即在一个互不信任的市场中,要想使各节点达成一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每个节点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都会自发、诚实地遵守协议中预先设定的规则,以此判断每一笔记录的真实性,最终将这些交易记录上链存储,便于监管部门的核查与审计。同时也便于平台自身对司乘双方的管理。
换句话说,如果各节点具有各自独立的利益并互相竞争,则这些节点几乎不可能合谋欺骗,而当各节点们在网络中拥有公共信誉时,这一点将会体现得尤为明显。
区块链技术正是运用一套基于共识的数学算法,在机器之间建立“信任”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互联,从而通过技术背书而非中心化信用机构来进行全新的信用机制创造。
2.打破网约车行业垄断现状
滴滴为什么会从共享到垄断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中心化的权利过于集中,司机与乘客的私人信息全部掌握在一个中心化严重的第三方平台手中,当然所谓的信用机制也是有滴滴内部自己制定的,这就导致处于垄断地位的第三方平台,可以一定层度的操控价格和规则。
由于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司机与乘客成为了链上的诸多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形成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网络系统。
而这种非线性的因果关系,之所以能够实现,便在于区块链中统一的共识机制与带有强制性的智能合约。
3.用户数据所有权,从公司转移到个人
无论是在网约车平台,还是在像微信这样的聊天软件中,用户的私人数据可以说已不再“私人”,平台利用用户的数据来定向广告投放,或者其他商业用途,但数据价值本身获得的收益全归平台和中间商所有,与用户无关,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私人数据被作为利益的筹码无偿使用。
但在区块链网络之上,任何平台与第三方都没有权利访问用户的私人数据,并且基于区块链网络的平台在不把数据展示出来的情况下,便可通过智能合约来自动匹配相应的用户需求,从而达到私人数据的完全保密。平台若是想要征集用户的数据,就必须得到用户的允许,并且支付相应的报酬,这就实现了个人数据所产生的财富从平台和公司手中转移到自己的手中。
通过以上3方面可以看出,从利益平衡方面来看,区块链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网约车存在的诸多诟病。但如何避免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区块链技术能做到的只能是在区块链网络上设置多重约束机制,减少不法分子的作案机会;并利用区块链的强制性与信任机制来减少司机与乘客之间不必要的交流,一方面使打车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也可减少不法分子的作案动机。
不过,无论是在滴滴打车还是区块链打车,人永远是最不稳定的因素。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心怀不轨的人,总是有唯利是图的人群,在人性的“试炼场”里,技术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区块链技术本身并不能制止犯罪行为,技术只能起到监督威慑犯罪的作用,而从根本解决网约车安全隐患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能赋予普通人更多的权利、公平以及隐私,让普通人在财富分配中,比以往拥有更多的“平等”。
·END·
链条:价值导向,严谨、深度、专业、及时报道区块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