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共享经济迎来分水岭:唯有盈利才能活下去

2019年,可以说是共享经济的退潮之年。有人成功上岸,比如在纽交所挂牌、市值500多亿美金的网约车鼻祖Uber;有人挣扎在上岸路上,比如等待IPO的共享办公鼻祖WeWork和共享民宿鼻祖Airbnb;有人黯然离场,比如拖欠用户巨额押金、市场不断萎缩的共享单车早期玩家ofo;有人低调赚钱,比如靠着涨价实现盈利的共享充电宝“三电一兽”;当然,还有无数共享模式因为没有找到盈利途径消失在了共享经济的江湖上……

资本在减少,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投融资规模为469.42亿元,较2017年同比下降55.91%,主要原因是共享出行领域(包括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等)融资出现大幅下降。2019年已经过去3个季度,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实力较弱的企业逐渐退出市场,幸存者的竞争也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取暖。

盈利,成为共享经济玩家们的当务之急。Uber在今年Q2亏损52亿美金,Lyft同期亏损6.4亿美金,滴滴则宣称去年全年亏损109亿人民币,WeWork今年上半年亏损9亿美金……巨头如此惨淡,小公司更是度日艰难。为了生存下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纷纷选择涨价。

不过,共享经济也在今年出现了新的曙光。有报告显示,生产能力、共享办公、知识技能三个领域仍有较大增速,随着产业互联网概念的升温,共享经济正在由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加速渗透。

经过5年的发展,共享经济走到了一个新的节点。

共享出行:独自盈利艰难,委身巨头成为竞争棋子

看似格局已定的共享出行领域,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实际上都在巨头们的推动下掀起了一场新的激战。

虽然滴滴在国内网约车市场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其他玩家并没有放弃争夺。百度、美团、高德先后推出聚合模式,将网约车平台的竞争逐渐推向白热化;此外,继嘀嗒、哈啰之后,曹操专车宣布升级为曹操出行,瞄准整个大出行市场,开始与滴滴全面竞争。

这多少有点“趁火打劫”的味道。去年8月,滴滴顺风车因为安全事件下线之后,重新上线变得遥遥无期,而顺风车是滴滴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滴滴整改和喘息之际,网约车既有的市场格局有望重新洗牌。

竞争变得激烈的同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共享出行领域,个别企业迎来了盈利的好消息。

今年7月,首汽约车CEO魏东发布全员信称,首汽约车已经在上海和深圳率先实现盈利。2个月后,嘀嗒出行CEO宋中杰也公开表示,公司已实现整体盈利。而在过去几年,国内的网约车公司虽然备受资本追捧,但几乎都处于持续烧钱抢夺市场的状态。

盈利意味着网约车企业开始凭借自身能力造血,当然,网约车要想彻底撕去亏损的标签,最终还得看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滴滴的表现。而对于滴滴而言,除了顺风车业务回归遥遥无期之外,运力问题也十分紧迫。网约车新规实施后,供给端严重不足,导致滴滴的用户口碑不断变差。

值得一提的是,网约车玩家们还面临着传统车企们的挑战。戴姆勒、宝马、福特、雷诺、丰田等跨国车企及北汽、上汽、吉利、一汽、长城等国内传统车企最近两年动作频频,纷纷入局共享出行领域。

加入这场暗战的还有造车新势力们。此前有消息称,小鹏汽车和新特汽车已获得网约车牌照,将会进军网约车市场。看起来,网约车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发生在共享单车领域的故事也与此类似。

最近,共享单车迎来换车潮。原来“小黄”(ofo)、“小橙”(摩拜)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大黄”(美团)、“小绿”(青桔)、“小白”(哈啰)悄然改变。

换车背后,是滴滴、美团、哈啰的新一轮竞争,也象征着共享单车从跑马圈地阶段进入到精细化运营阶段。而为了解决盈利难题,从今年3月开始,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都迎来了涨价潮。

综合来看,不管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经历过粗放增长的阶段之后,如今都迎来了巨头主导的新时代,盈利成为当务之急。

共享充电宝:涨价前闷声发财、涨价后低调上岸

王思聪和陈欧关于“共享充电宝是不是伪需求”的争论,今年有了答案。

账算清楚了。有媒体测算,一个出厂价30元的充电宝,在每小时收费2元、使用寿命400次的情况下,可产生的利润在770元左右。赚的钱除了共享充电宝企业拿走一部分之外,还会分给合作商户一部分。

今年,共享充电宝几大头部企业相继宣布实现盈亏平衡。此前,街电CEO万里称,2018年下半年,共享充电宝经过市场验证实现规模营收,“几家头部企业陆续实现了盈利。”截至2019年上半年,街电累计用户量已达1.07亿。聚美财报显示,街电去年营收超8亿,营业利润约3700万元。

据iiMedia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在此背景下,共享充电宝企业开始进入收割阶段,涨价频频,部分品牌甚至一小时收费高达8元。

当然,共享充电宝也有自己的问题。

传了几次合并后,目前,充电宝行业仍旧是“三电一兽”的局面。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在7月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在共享充电市场份额中,街电占比28.6%,小电占比27.0%,怪兽充电占比25.1%,来电占比15.6%。也就是说,留给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不足4%。

相比此前的混乱,赛道已经变得清晰。但随着商家地位的提升,这个市场的定价权和分成权仍然不太明晰。

有业内人士打过比方:共享充电宝每个小时的定价与该场景每瓶矿泉水的价格类似。一瓶矿泉水在景区卖5块,在KTV可能卖8块。共享充电宝品牌商处在相对弱势的谈判地位,没有定价权,流量越大的商家议价权也就更高。据了解,多数商家与共享充电宝品牌的分成比例为五五分成,地段优越商家的分成比例可能更高。

业内人士认为,共享充电宝目前的格局不会持续太久,很快会有并购出现、打破现在的平衡,届时,躺着赚钱的局面或许会随着竞争重新激烈烟消云散。

但无论如何,共享充电宝的故事,已经算是共享经济领域比较美满的故事了。

共享办公:老大上市坎坷、小弟跟跑忐忑

共享办公鼻祖WeWork提交招股书后,坏消息不断。

最新消息是,WeWork宣布将撤回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S-1文件(即IPO招股书),因为公司将推迟IPO计划。在此之前,WeWork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依曼宣布辞职。

一直以来,WeWork都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相比其他共享领域,共享办公有自己的独特性,这是一个需要通过不断圈地或收购办公空间,然后再转租的重运营模式。很多人把共享办公看作“二房东”。在刚刚过去的两年,共享办公迎来融资和整合的加速时期,2019年也被称为共享办公的寒冬之年。

在国内,优客工场先后并购方糖小镇、无界空间、Wedo和洪泰创新空间,WeWork4亿美元收购了裸心社。非头部企业或被并购,或被洗牌出局,但留下来的头部企业发展也不顺畅。

WeWork的问题,国内学徒亦无法避免。今年1月,氪空间陷入裁员风波,为应对“寒冬”,年会被迫取消;接着有消息称,氪空间关闭了15个空间。

WeWork曾表示,如要实现盈利,可能需要在增加租赁和控制成本方面增加支出,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其发展速度。重资产模式下,盈利成为了绊住共享办公的最大难题。

好消息是,资本市场仍然相信共享办公的故事。今年5月,氪空间宣布完成10亿元融资,成为其历史上单笔金额最高的一次融资。氪空间CEO王雪泉表示,氪空间的升级,要将联合办公多以工位租赁为主的“二房东”模式,升级为“全周期企业办公服务提供商”。后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提供给客户“综合办公服务”,二是“新型资产管理服务”。也就是说,把重资产模式转换为轻资产模式。过去,成本高于价格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恶性商业竞争,其实已经不再适用。

虽然摆在共享办公面前的盈利问题突出,但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18年中国联合办公营业额同比增长87.3%,明显高于整体共享经济营业额42%的同比增幅。

现在艰难,但未来乐观

共享民宿:模式面临安全合规大考验

目前,共享民宿领域,主要代表企业有Airbnb、小猪、木鸟短租、美团旗下的榛果民宿和并购了蚂蚁短租的途家。

2016年6月,途家与蚂蚁短租达成战略并购协议,同时蚂蚁短租的原控股股东58集团成为途家的新股东,紧接着10月,途家又接下了携程、去哪儿旗下的民宿业务。一年内两次大的并购一度让途家成为共享民宿领域最受关注的企业。但3年过去了,共享民宿依旧不温不火,行业没有爆发,也没有出现下一个滴滴。

今年2月,途家正式告别创始人罗军的时代,新CEO杨昌乐表示,途家在2019年会迎来一个新的周期,亏损额将仅为2018年的三分之一,但仍然会继续亏损。

其他头部企业也在寻求转型。共享民宿主要有三种模式,C2C、B2C和C2B2C。Airbnb、小猪、蚂蚁短租以及榛果民宿以C2C为主,C2C模式的收入主要依靠佣金、广告和增值服务,但空间有限。所以,今年5月,小猪宣布要从纯平台向“平台+”综合体转型,也就是说,从C2C到B2C,从纯线上走向线下,从轻资产模式向重资产模式过渡。共享民宿和共享办公的模式类似,竞争焦点除了资本就是房源,而想要掌控房源就意味着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

除了与其他共享模式一样存在烧钱的症结外,国内的共享民宿企业还面临两方面挑战。

首先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国内企业,国外民宿巨头对中国的民宿市场也早做了布局。2015年,共享民宿鼻祖、美国共享民宿预定平台Airbnb开始进入中国。今年9月19日,Airbnb对外公布“预计在2020年公开上市”,在2017年拿到最新一轮融资后,其估值达到了370亿美元,成为最受关注的高估值科技公司之一。

而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一线城市的优质房源已接近饱和。2019年上半年,二三线城市的出行目的地占比高达76%,各大平台已经开始在下沉市场寻求增量,这将更加考验资本和线下运营能力。

另一方面,与其他共享模式相比,摆在共享住宿面前的问题更多涉及C端,且依赖监管。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指导督促有关地方评估旅游民宿等领域政策落实情况,优化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这也是继去年在《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租赁式公寓、民宿客栈等旅游短租服务后,再次释放的支持民宿业发展的信号。

监管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民宿监管、卫生及社区矛盾等发展瓶颈的存在。《共享住宿服务规范》起草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谷慧敏表示,未来平台需要建立一套适用非标住宿的标准化体系,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安全系数,解决民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杨昌乐曾经提到,一直以来民宿的安全和合法性不足是整个行业的弊端,也被频繁诟病。未来,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共享民宿的春天仍然遥远。

结语:共享经济回归理性

2015-2019,共享经济行业可谓坐了一趟过山车:从萌芽到火热,从火热到疯狂,又从疯狂到退场。共享出行、共享充电宝、共享办公和共享民宿,都有着相对不错的结局,但很多其他共享项目甚至都没能飞上风口。

如今,共享经济经历退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那些经过考验留下来的产品,正在发挥余热服务用户;那些被市场淘汰掉的产品,堆成垃圾、增加了社会处理成本。

共享经济回归理性,既要找准需求,又要追求效率,也就是,既有用户、又能赚钱,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燃财经(ID:rancaijing),作者 | 闫丽娇,编辑 | 阿伦,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www.tmtpost.com/4164289.html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