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复盘:需求,一切产品的源头
从欲望到需求,靠科技进步;
从需求到产品,靠设计制造;
从产品到商品,靠商业模式。
用户:一切商业的出发点,都是用户获益。
我们理解了用户的心理偏好、行为习惯,学习了接触用户的渠道,以及影响用户的营销方式。
那我们到底应该满足用户什么呢?
欲望就是满足用户的底层动机。
所有让用户获益的东西,最终最终都是在心理层面,满足了用户的欲望。
需求,是实现欲望的具体方式。
比如,为了实现自由旅行的欲望,人们发明了鞋,马车,然后是汽车,飞机,宇宙飞船,这些具体的方式,都是需求。随着时代变化和科技创新,人类实现欲望的具体方式,一直在升级,越来越彻底。
产品,是满足需求的工具。
比如人们对飞机有需求,但波音747,是产品。
商品,是有了商业模式的产品。
换句话说,是可以用来交换的,让别人获益的同时也让自己获益的产品。
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总结了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的6大关键:
1、为产品赋予魔力。
魔力产品 = 产品功能 x 情感诉求。
产品功能是理性的、参数化的“左脑需求”;情感诉求是感性的、非常冲动的“右脑需求”。
2、化解生活中的麻烦。
真正的需求,在麻烦背后。画出用户的麻烦地图,每个麻烦,都是地图上的一个摩擦点。每个摩擦点,都是一个创造新需求的机会。
3、构建完善的背景因素。
每个“需求”的种子,都有适合它的土壤,也就是“背景因素”。
如何来判断土壤是否合适呢?
你可以从时间、技术、文化和资源4个维度开始。
4、寻找激发力。
没有激起市场热烈反应的产品,可能是因为种下了“假种子”,也可能是种下了“休眠中的真种子”。
怎么激发“休眠中的真种子”呢?
用“体验”激活产品功能;
用“营销”激活情感诉求。
5、打造45°精进曲线。
用户的需求,是在不断深入,升级,变化和消失的。
对需求的探索,不能停止在“找到了”的那天,只有保持“45°精进”,才能始终和真正的需求保持同步。
6、去平均化。
没有一种用户,叫做“平均用户”,也没有一种需求,叫做“什么都好”,更没有一种产品,叫做“满足一切想象”。要针对差异化的用户,提供“去平均化”的产品。
总体来看,这6大关键都是在发现需求,但除了发现需求,我们还要创造需求。
发现需求,是产品形态已被发明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发现什么需求;
而创造需求,是用科技创新,从“未能实现的欲望”这个清单里,“捞”出明天的“需求”。
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的四种工具:
(1)问卷调查。
靠谱的问卷调查,是个技术活。
你需要学好四门课:概率课、心理课、沟通课和逻辑课。
(2)用户访谈。
大部分用户分不清楚事实和观点,所以用户访谈非常不容易。
你要学会问三类问题:
1)你正在解决什么问题?
2)目前你如何解决该问题?
3)有什么方法能帮你做得更好。
(3)可用性测试。
就是通过观察有代表性的用户,完成产品的典型任务,界定出可用性问题并解决,让产品用起来更容易。
(4)数据分析。
很多时候,用户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表达的都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真正需要的,但用户行为所遗留下的数据却是很诚实的。
你可以通过分析搜索数据、行业数据、行为数据等来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