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2-05
杂谈|都说企业数字化,本质呢?
各行各业都在谈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经历了制造业大厂、互联网大厂和创业公司,踩了无数坑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LEARN MORE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为啥非要数字化
五年时间,从传统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评价来说,这个时间只够从小白成熟为熟练的老手。然而在当下职场人面对VUCA时代,五年时间,就已经产生了足够天翻地覆的变化。2017年的时候,大家还热衷于谈”大数据“,很少有公司谈”分析“,而到了2022年,仅仅五年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谈”分析“,不再谈”大数据“了。作为一个从业者,我的感知是,五年前我刚毕业刚入行的时候,偏技术的数据分析工作薪酬是偏业务的好几倍,而这几年,偏业务的数据分析薪酬正在水涨船高。更明显一些的是那些做职业教育的机构,讲纯技术的课程(如纯粹的python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越来越少,更多的都是在讲业务、讲模型、讲分析框架。这中间有一个认知从过热到理性的过程,也有一个典型的思维陷阱:技术万能论,相信新的技术能够解决现在面对的所有问题。
这两年在带团队的过程中,总是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没有仪表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展工作了”,或者是“没有报表业务都开展不下去了”,由此衍生出来一大堆现在立刻马上要的数据报表需求。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论,我都忍不住想问一句:五年前绝大多数公司都没有数据部门的时候,公司没有在运转么?五十年前还没有Excel这种工具的时候,企业没有在经营么?
倒不是在故意找茬,只是单纯的想讲这样一个道理:数据部门/报表/数字化这些东西,本质上是数据获取+分析周期的工具,并不是什么企业经营管理的灵丹妙药。
大家都在谈企业要数字化,要重视数据,很多人误认为这就是单纯的要组建专门的数据部门。其实不是,企业重视数据的根本原因是:你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用更少的成本,更快的周期进行决策,而落后就会挨打。
企业追求数字化的本质其实是市场竞速的要求,对于从业者而言,我们追求的东西其实不是技术有多么领先,多么卓越,真正需要我们追求的东西其实是快(这也是很多刚入行的小白容易掉进的工具陷阱)。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实现需求,才是一个数据人需要追求的东西。
聊完了企业追求数字化的本质,大家不难意识到,数字化其实是一个工具,而数据作为一个工具,是不能取代商业决策的。
在创业公司,大家往往习惯于一切向BAT等头部大厂看齐,而我在大厂的经历告诉我,大厂正在向各位互联网精英们看不起的传统制造业学习。道理很简单,管理决策的底层逻辑是不会变化的,会变化的只是时代特点。
还记得信息化么
在数字化的前一个时代,热门的话题是信息化,从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理解,各家公司都在拼命“上系统”。
其实,信息化是数字化铺路的,毕竟没有系统就没有数据(虽然纸质手写统计也是数据,但是处理效率和现在的自动化工具没法比)。只有好的系统才能提供好的数据,好的数据,才能实现决策加速的目标。2022年的创业时代,我们已经不再是踩着石头过河的人了,在做信息化的时候,就已经有充分了下一步数字化怎么做的成熟经验和教训了,因此,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工作的开展相较于上一个时代,有了极大的改变。
刚刚提到了前几年的数据行业从业者,往往是偏技术的人才在市场上薪酬极高,其实不完全是供需关系的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早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问题在做数字化的时候才意识到早期做信息化的时候没有做到位,需要有技术人才来“修bug”。
甚至有很多公司,“修bug”的过程,四舍五入就是一个另起炉灶从头来过的过程。如今,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失败的教训,完全可以在做信息化的同时去做数据化,一步到位。因此,对于下个时代的数据从业者,一定是技术业务不分家的,单纯的业务分析能力牛逼和数据处理技术牛逼都不会“吃香”,因为未来,需要“修bug”的场景会逐渐减少,市场上需要的是能从“修bug”一路做到出分析的全能型人才。
然而有一个事情还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欲速则不达”,对于一个追求快速的数据团队而言,擅长的就是短时间内平地起高楼,一个空中楼阁,塌掉的可能性非常大,企业管理者需要格外注意这一点,毕竟,数据部门可以轻而易举的“伪造”一个太平盛世。
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下是经验之谈,对于一个数字化组织,我认为企业中至少应该有这样三种角色:前台、中台和后台。
此处中台的概念,不是市面上大热的数据中台哦~
图片是笔者原创哦
在实操中,不一定要组建前台、中台、后台的职能,但是一定需要相应的人员来扮演对应的角色。如数据后台,可以是IT部门来扮演这个角色,而数据前台的角色,可以视公司的业务情况而定,可以是一个虚拟的组织,如果人员素质足够高,甚至可以不需要前台这样的组织。
理论上来说,对于绝大多数公司,如果前台和后台的实力足够强大,是不需要中台这样的中间角色的(不考虑BAT级别的超复杂业务场景),前台和后台打配合足矣。然而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公司的现状是一定需要一个中台来承上启下。
中台的职责其实是弥合前台和后台的纽带,随着前台和后台的数字化素质逐渐提高,是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因此,数字化的转型,也必要有着不同的阶段。结合禁言,我将数字化转型,粗暴的切分成了四个阶段:扩张起步期、扩张加速期、成熟过渡期和成熟稳定期。
图片是笔者原创哦
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早期验证商业模式的时期,数据其实是没有那么重要的,而到了模式验证无误,需要扩张的时候,就是数字化的起步时期,因此,我将数字化的第一阶段定义为了扩张起步期。这个时期,企业往往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系统”或者”换系统“,当基本的功能能够实现的同时,就是数字化开始启动的时刻。这个阶段,一个高明的做法是搭建一个小而精的数据团队,和产品研发团队一起做好数据基建。
第二阶段我称之为扩张加速期。熬过了系统基建的时期,到了系统为业务赋能的时代,这个时代,往往需要一个独立的数据团队,来搭建体系,整合零散的指标,制定统一的数据出口,逐步开始做企业的数据制度等。
第三阶段我称之为成熟过渡期。过了系统为业务赋能的时代,就到了数据为业务赋能的时代,这也是绝大多数数据从业者渴望的时代,没有了前两个阶段”吃力不讨好“(工作成果不外显)的工作,可以放飞自我干出一番事业了。然而这种理想的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
然而成熟过渡期的”红利“可能并不长久,企业可能很快就会进入成熟稳定期,也就是数据为企业赋能的最终形态: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不再需要有专门的数据分析人员了。数字化的本质内核就是降低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时间周期,降到极致就是,连做降成本的人都不再需要了。
对于一个数据团队来说,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必须是闲不闲,如果闲到无事可做,那么这个团队才是真的牛逼。然而各位从业者也无需担心,市面上有得是公司等待你从第一阶段带领至第四阶段呢~
更新随缘
评论区欢迎来战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