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第三方库,基本方式就是
AsyncTask
和Handler
配合使用,简单直接没有过多分层设计
代码被划分为两层结构:Data Layer(数据层)
负责从数据源获取和存储数据;View Layer(视图层)
负责处理并将数据展示在UI
上
DataProvider
提供一些方法,使Activity
和Fragment
能够实现与数据源的数据交互。这些方法使用AsyncTask
在一个单独的线程内执行耗时操作(网络请求、数据库操作等),然后通过回调将结果返回给Activity
或Fragment
。Activity
和Fragment
变得非常庞大并且难以维护Callback Hell(回调地狱)
,代码结构丑陋难以阅读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添加或更改新特性成本巨大而且容易出错Activity
和Fragment
中,单元测试根本没法进行随着界面越来越多,业务越来越复杂,开发人员开始考虑架构设计,本身Android就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所以自然就首先考虑用原来Java Web端成熟的设计方案
MVC
尝试划分结构
Android APP
来说MVC
也仅仅起到了部分解耦的作用,主要是Controller
将View
视图和Model
模型分离,但是在Activity
中有很多关于视图UI
的显示代码,因此View
视图和Activity
控制器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即一部分View
视图和Activity Controller
控制器是绑定在一起的,所以相对于Java
所适用的MVC
方案,在Android
中仅仅起到部分优化效果,在UI
更新逻辑复杂多变的情况弊端更加会被放大。Google对Android APP开发第一次结构设计的尝试
MVP
是对MVC
的改进,让Model和View完全解耦
Model
与View
不存在直接关系MVVM最早是由微软提出的 Google实现了DataBinding机制。要实现
MVVM
的ViewModel
就需要把数据与UI
进行绑定,<data>
节点就为此提供了一个桥梁,我们先在<data>
中声明一个variable
,这个变量会为UI
元素提供数据(例如TextView
的android:text
),然后在Java
代码中把”后台”数据与这个variable
进行绑定。 类似于Java Web JSP
中的标签语法
View
和ViewModel
绑定在一起,ViewModel
的改变会同步到View
层,从而View
层作出响应
RxJava
允许通过异步流的方式处理数据,并且提供了很多操作符,可以将这些操作符作用于流上从而实现转换,过滤或者合并数据等操作。RxAndroid
在RxJava
基础上实现了线程的自由切换。
Android
而言,没有生命周期概念,需要自己维护管理Google实现的类似
RxJava
的函数式编程
一个
Observable
当它被至少一个Updatable
观察时它处于active
状态,当他不被任意一个Updatable
观察时处于inactive
状态。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Updatable
通过注册到处于inactive
的Observable
上来激活Observable
;当处于active
的Observable
仅具有一个注册的Updatable
时,该Updatable
通过取消注册来使其停用。
一个
Observable
代表一个事件源,一个Updatable
观察这些事件。一个Updatable
通过Observable.addUpdatable(Updatable)
注册到observable
,通过Observable.removeUpdatable(Updatable)
取消注册。一个事件以Updatable.update()
的形式被发送到updatable
。
事件链特别适合伴随UI的生命周期构建响应式结构
原始架构
MVC
MVP
MVVM
这四种架构方式对Android APP
来说都是项目结构采用一种方式后基本架构就不会改变。RxJava
agera
仅仅是一种编程方式的改变,但这种方式对手机应用开发来说非常合适,鉴于以上架构的演变,原始架构
基本不会有人再使用了,MVC
在移动端也是不太适合,MVP
MVVM
都是Google自家推出的,个人实践中尝试的RxJava
+MVP
组合使用,MVVM
个人感觉用着不爽,涉及xml
和代码两处容易出问题。agera
还在开发阶段,后续怎样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