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ene的索引结构是有层次结构的,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
更多对应的文件后缀
名称 | 文件拓展名 | 描述 |
---|---|---|
段文件 | segments_N | 保存了索引包含的多少段,每个段包含多少文档。 |
段元数据 | .si | 保存了索引段的元数据信息 |
锁文件 | write.lock | 防止多个IndexWriter同时写到一份索引文件中。 |
复合索引文件 | .cfs, .cfe | 把所有索引信息都存储到复合索引文件中。 |
索引段的域信息 | .fnm | 保存此段包含的域,以及域的名称和域的索引类型。 |
索引段的文档信息 | .fdx, .fdt | 保存此段包含的文档,每篇文档中包含的域以及每个域的信息。 |
索引段Term信息 | .tim, .tip | .tim文件中存储着每个域中Term的统计信息且保存着指向.doc, .pos, and .pay 索引文件的指针。 .tip文件保存着Term 字典的索引信息,可支持随机访问。 |
文档中Term词频和跳表信息 | .doc | 保存此段中每个文档对应的Term频率信息。 |
文档中Term的位置信息 | .pos | 保存此段中每个文档对应的Term位置信息。 |
文档的有效载荷和部分位置信息 | .pay | 保存此段中每个文档的有效载体(payload) 和 Term的位置信息(offsets)。 其中有一部分的Term位置信息存储在.pos文件中。 |
索引字段加权因子 | .nvd, .nvm | .nvm 文件保存索引字段加权因子的元数据 .nvd 文件保存索引字段加权数据 |
索引文档加权因子 | .dvd, .dvm | .dvm 文件保存索引文档加权因子的元数据 .dvd 文件保存索引文档加权数据 |
索引矢量数据 | .tvx, .tvd, .tvf | .tvd 存储此段文档的Term、Term频率、位置信息、有效载荷等信息。 .tvx 索引文件,用于把特定的文档加载到内存。 .tvf 保存索引字段的矢量信息。 |
有效文档 | .liv | 保存有效文档的索引文件信息 |
Lucene的索引结构中,即保存了正向信息,也保存了反向信息。
所谓正向信息:
所谓反向信息:
在了解Lucene索引的详细结构之前,先看看Lucene索引中的基本数据类型。
Lucene索引文件中,用以下基本类型来保存信息:
Lucene为了使的信息的存储占用的空间更小,访问速度更快,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技巧,然而在看Lucene文件格式的时候,这些技巧却容易使我们感到困惑,所以有必要把这些特殊的技巧规则提取出来介绍一下。
在下不才,胡乱给这些规则起了一些名字,是为了方便后面应用这些规则的时候能够简单,不妥之处请大家谅解。
Lucene在反向索引中,要保存词典(Term Dictionary)的信息,所有的词(Term)在词典中是按照字典顺序进行排列的,然而词典中包含了文档中的几乎所有的词,并且有的词还是非常的长 的,这样索引文件会非常的大,所谓前缀后缀规则,即当某个词和前一个词有共同的前缀的时候,后面的词仅仅保存前缀在词中的偏移(offset),以及除前 缀以外的字符串(称为后缀)。
比如要存储如下词:term,termagancy,termagant,terminal,
如果按照正常方式来存储,需要的空间如下:
[VInt = 4] [t][e][r][m],[VInt = 10][t][e][r][m][a][g][a][n][c][y],[VInt = 9][t][e][r][m][a][g][a][n][t],[VInt = 8][t][e][r][m][i][n][a][l]
共需要35个Byte.
如果应用前缀后缀规则,需要的空间如下:
[VInt = 4] [t][e][r][m],[VInt = 4 (offset)][VInt = 6][a][g][a][n][c][y],[VInt = 8 (offset)][VInt = 1][t],[VInt = 4(offset)][VInt = 4][i][n][a][l]
共需要22个Byte。
大大缩小了存储空间,尤其是在按字典顺序排序的情况下,前缀的重合率大大提高。
在Lucene的反向索引中,需要保存很多整型数字的信息,比如文档ID号,比如词(Term)在文档中的位置等等。
由上面介绍,我们知道,整型数字是以VInt的格式存储的。随着数值的增大,每个数字占用的Byte的个数也逐渐的增多。所谓差值规则(Delta)就是先后保存两个整数的时候,后面的整数仅仅保存和前面整数的差即可。
比如要存储如下整数:16386,16387,16388,16389
如果按照正常方式来存储,需要的空间如下:
[(1) 000, 0010][(1) 000, 0000][(0) 000, 0001],[(1) 000, 0011][(1) 000, 0000][(0) 000, 0001],[(1) 000, 0100][(1) 000, 0000][(0) 000, 0001],[(1) 000, 0101][(1) 000, 0000][(0) 000, 0001]
供需12个Byte。
如果应用差值规则来存储,需要的空间如下:
[(1) 000, 0010][(1) 000, 0000][(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1],[(0) 000, 0001]
共需6个Byte。
大大缩小了存储空间,而且无论是文档ID,还是词在文档中的位置,都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逐渐增大的。
Lucene的索引结构中存在这样的情况,某个值A后面可能存在某个值B,也可能不存在,需要一个标志来表示后面是否跟随着B。
一般的情况下,在A后面放置一个Byte,为0则后面不存在B,为1则后面存在B,或者0则后面存在B,1则后面不存在B。
但这样要浪费一个Byte的空间,其实一个Bit就可以了。
在Lucene中,采取以下的方式:A的值左移一位,空出最后一位,作为标志位,来表示后面是否跟随B,所以在这种情况下,A/2是真正的A原来的值。
如果去读Apache Lucene - Index File Formats这篇文章,会发现很多符合这种规则的:
当然还有一些带?的但不属于此规则的:
为什么会存在以上两种情况,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文章中对如下格式的描述令人困惑: Positions --> Freq Payload --> PositionDelta和Payload是否适用或然跟随规则呢?如何标识PayloadLength是否存在呢? 其实PositionDelta和Payload并不符合或然跟随规则,Payload是否存在,是由.fnm文件中对于每个域的配置中有关Payload的配置决定的(FieldOption.STORES_PAYLOADS) 。 当Payload不存在时,PayloadDelta本身不遵从或然跟随原则。 当Payload存在时,格式应该变成如下:Positions --> Freq 从而PositionDelta和PayloadLength一起适用或然跟随规则。
为了提高查找的性能,Lucene在很多地方采取的跳跃表的数据结构。
跳跃表(Skip List)是如图的一种数据结构,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在很多数据结构或算法书中都会有跳跃表的描述,原理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定义稍有差别:
跳跃表比顺序查找,大大提高了查找速度,如查找元素72,原来要访问2,3,7,12,23,37,39,44,50,72总共10个元素,应用跳 跃表后,只要首先访问第1层的50,发现72大于50,而第1层无下一个节点,然后访问第2层的94,发现94大于72,然后访问原链表的72,找到元 素,共需要访问3个元素即可。
然而Lucene在具体实现上,与理论又有所不同,在具体的格式中,会详细说明。
更多信息可参考官方文档:http://lucene.apache.org/core/2_9_4/fileforma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