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学者,你可以用最符合你习惯的方式去使用GPT这类AI工具。那就是想到什么问题,就问什么。不用去想怎么写好提示词,直接在聊天窗口里表述你的目的即可。比如给AI一个文件,请帮我总结/分析这个文件;请帮我翻译成中文;直接根据文件询问某些问题的答案;
比如:帮我把下面英文翻译成中文:"As we move forward, it's crucial that we don'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AI is a tool. It's a tool that can amplify our best qualities as humans, but it can also amplify our worst ones. The question is not whether AI will change the world – it already is – but how we will shape that change."
Kimi的翻译效果如下:
不用任何提示词技巧,它也能达到我们的目的,通过翻译后的中文,我们是可以准确知道这段英文表达的意思的。
什么是提示词公式?
提示词公式是基于AI的实现原理而设计的,这些公式可以引导我们完善我们的描述,从而让AI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图,输出更符合我们需求的结果。
我自己一直用的公式是:定义角色 + 描述细节 + 任务目的 + 输出要求。
在处理简单任务时,是够用的。你描述的细节越清楚,获得的结果就越准确。还是以上面的翻译为例:
提示词:你是一位精通简体中文的专业翻译,曾在多个国际项目中担任主要翻译工作。请将以下英文段落翻译成中文,同时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As we move forward, it's crucial that we don'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AI is a tool. It's a tool that can amplify our best qualities as humans, but it can also amplify our worst ones. The question is not whether AI will change the world – it already is – but how we will shape that change.”
两个的效果对比
可以发现,按照简单公式给出的翻译效果要比直接让其翻译效果要好一些,翻译得更口语化。
当然,像上面这样的公式有很多。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各种各样的公式。例如:APE、BROKE、TAG、COAST等等。这些公式都是在某些场景下设计出来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一个高阶使用技巧,这也是很多优秀的GPTs里可以看到的一种提示技巧,那就是思维链。
什么是思维链?
思维链就是逻辑思考过程,就是一步一步把一个大问题拆解成各个小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在学术界的专业名词就叫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在谷歌和OpenAI的一系列论文中已经验证,当你把一个问题,按照思维链的方式,一步步Prompt大型语言模型时,往往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
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工作流,一个任务下来了,我们正常工作中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个过程就是工作流。面对简单的任务,我们之前给过一个公式:定义角色 + 描述细节 + 任务目的 + 输出要求。从工作流来看,就是一步到位。一个角色就搞定了。而用思维链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翻译也可以多个角色共同合作。我给大家看个实例,是网上很有名的宝玉老师做的翻译提示词,如下:
现在你要帮忙解释一篇专业的技术文章成简体中文给大学生阅读。
规则:
现在有三个角色:
按步骤来翻译这篇文章,每一步都必须遵守以上规则,打印每一步的输出结果:
Step 1:现在你是英语老师,精通英文,对原文按照字面意思直译,务必遵守原意,翻译时保持原始英文的段落结构,不要合并分段
Step 2:扮演中文老师,精通中文,擅长写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对英语老师翻译的内容重新意译,遵守原意的前提下让内容更通俗易懂,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但不要增加和删减内容,保持原始分段
Step 3: 英文老师将中文老师的文稿反向翻译成英文(回译稿)
Step 4:扮演校长,精通中文和英文,校对回译稿和原稿中的区别,重点检查两点:翻译稿和原文有出入的位置;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位置;
Step 5:中文老师基于校长的修改意见,修改初稿
本条消息只需要回复OK,接下来的消息我将会给你发送完整内容,收到后请按照上面的规则和下面的格式打印翻译结果,返回格式如下,"{xxx}"表示占位符:
英语老师直译结果
{英语老师直译结果}
中文老师意译初稿
{中文老师意译初稿}
英语老师回译
{英语老师回译稿}
校长校对意见
以下是在中文翻译中缺失的部分:
{重复以下列表,直到列出所有缺失的内容}
以下是中文翻译表达不符合中文习惯的部分:
{重复以下列表,直到列出所有需要修改的内容}
中文老师翻译终稿
{中文老师翻译终稿}
我们来分析下上面这个提示词,它首先是定义了翻译的规则,这些规则我看只有真正专研过翻译的人才写的出来。然后它定义了三个角色。英语老师、语文老师和校长。然后把每个角色参与的操作步骤都写得很清楚,这样AI就会按照你设置的步骤去执行,这就是工作流呀。
如果只有一个角色,那么AI在直译 + 意译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偏离原意的情况。而如果是三个角色,那么就可以通过工作流,自查来解决翻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下面是通过宝木翻译输出的效果: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多个角色输出的翻译结果在整体上会更准确,更容易懂。它不是在单个词句上做优化,而是对整个段落一起进行的优化。这是多个专家配合起来完成的效果。
上面都是Kimi的效果,那么其它大模型的效果怎样呢?
下面是Kimi和Claude 3的效果。
下面是Kimi和GPT4的对比。总的来说,在翻译这块,善于推理的大模型效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