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参与「第四届青训营 」笔记创作活动的第5天
回顾下批式计算和流式计算的区别:
就数据价值而言,数据实时性越高,数据价值越高
批处理模型典型的数仓架构为T+1架构,即数据计算是按天计算的,当天只能看到前一天的计算结果。通常使用的引擎为Hive或者Spark等。计算的时候,数据是完全ready的,输入和输出都是确定性的
实时计算:处理时间窗口
数据实时流动,实时计算,窗口结束直接发送结果,不需要周期调度任务
处理时间:数据在流式计算系统中真正处理时所在机器的当前时间
事件时间:数据产生的时间,比如客户端、传感器、后端代码等上报数据时的时间
实时计算:事件时间窗口
数据实时进入到真实事件发生的窗口中进行计算,可以有效的处理数据延迟和乱序。
watermark表示为系统认为的当前真实的事件时间。
在数据中插入一些watermark ,来表示当前的真实时间。
在数据存在乱序的时候,watermark就比较重要了,它可以用来在乱序容忍和实时性之间做一个平衡。
Watermark产生
SQL:
CREATE TABLE Orders (
user BIGINT ,
product STRING,
order_ time TIMESTAMP(3) ,
WATERMARK FOR order_ time AS order_ time - INTERVAL '5' SECOND
)WITH(...);
DataStream
WatermarkStrategy
.<Tuple2<Long, String>>forBounded0ut0fOrderness (Duration.ofSeconds (20))
.withTimestampAssigner((event, timestamp) -> event.f0);
Watermark传递
Per-partition VS per-subtask watermark生成
部分partition/subtask断流
根据上面提到的watermark传递机制,下游subtask会将.上游所有subtask的watermark值的最小值作为自身的watermark值。如果上游有一个subtask 的watermark不更新了,则下游的watermark都不更新。
迟到数据处理
因为watermark表示当前事件发生的真实时间,那晚于watermark的数据到来时,系统会认为这种数据是迟到的数据。
算子自身来决定如何处理迟到数据:
Window包括滚动窗口(Tumble Window)、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会话窗口(Session Window)等。
Window使用
窗口划分:1.每个key单独划分 2.每条数据只会属于一个窗口
窗口触发:Window结束时间到达的时候一次性触发
窗口划分:1.每个key单独划分 2.每条数据可能会属于多个窗口
窗口触发:Window结束时间到达的时候一次性触发
窗口划分:1.每个key单独划分 2.每条数据会单独划分为一个窗口,如果window之间有交集,则会对窗口进行merge
窗口触发:Window结束时间到达的时候一次性触发
一条数据到来后,会用WindowAssigner给它划分一个window,一般窗口是一个时间区间,如果划分出来的window end比之前的watermark值还小,说明这个窗口已经触发了计算了,这条数据会被认为是迟到数据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迟到数据?
只有事件时间下才会有迟到的数据。
迟到数据默认处理?
丢弃
增量计算
全量计算
什么叫EMIT ?
通常来讲window 都是在结束的时候才 能输出结果,比如1h的tumble window ,只有在1个小时结束的时候才能统一输出结果。
如果窗口比较大,比如1h或者1天,甚至于更大的话,那计算结果输出的延迟就比较高,失去了实时计算的意义。
EMIT输出指的是,在window没有结束的时候,提前把window计算的部分结果输出出来。
怎么实现?
在DataStream里面可以通过自定义Trigger来实现,Trigger的结果可以是:
SQL也可以使用,通过配置:
Mini-batch优化解决频繁访问状态的问题
一般来讲,Flink的状态比较大一些都推荐使用rocksdb statebackend,这种情况下,每次的状态访问就都需要做一次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这种开销还是挺大的。为了降低这种开销,我们可以通过降低状态访问频率的方式来解决,这就是mini-batch最主要解决的问题:即赞一小批数据再进行计算,这批数据每个key的state访问只有一次,这样在单个key的数据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对于状态访问可以有效的降低频率,最终提升性能。
mini-batch看似简单,实际上设计非常巧妙。假设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那就是每个算子内部自己进行攒一个小的batch,这样的话,如果上下游串联的算子比较多,任务整体的延迟就不是很容易控制。所以真正的mini-batch实现,是复用了底层的watermark传输机制,通过watermark事件来作为mini-batch划分的依据,这样整个任务中不管串联的多少个算子,整个任务的延迟都是一样的,就是用户配置的delay时间。
local-global 优化解决倾斜问题。local-global优化是分布式系统中典型的优化,主要是可以降低数据shuffle的量,同时也可以缓解数据的倾斜。
所谓的local-global,就是将原本的聚合划分成两阶段,第一阶段先做一个local的聚合,这个阶段不需要数据shuffle,是直接跟在上游算子之后进行处理的;第二个阶段是要对第一个阶段的结果做一个merge。
Distinct 状态复用降低状态量。对于distinct的优化,一般批里面的引擎都是通过把它优化成aggregate的方式来处理,但是在流式window中,我们不能直接这样进行优化,要不然算子就变成会下发retract的数据了。所以在流式中,对于count distinct这种情况,我们是需要保存所有数据是否出现过这样子的一个映射。
Pane 优化降低滑动窗口的状态存储量。滑动窗口一条数据可能会属于多个window。所以这种情况下同一个key下的window数量可能会比较多,比如3个小时的窗口,1小时的滑动的话,每条数据到来会直接对着3个窗口进行计算和更新。这样对于状态访问频率是比较高的,而且计算量也会增加很多。
优化方法就是,将窗口的状态划分成更小粒度的pane,比如上面3小时窗口、1小时滑动的情况,可以把pane设置为1h,这样每来一条数据,我们就只更新这条数据对应的pane的结果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