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当AI开始"读心":从用户行为变迁看,为什么你的内容需要抢占"LLM可见性"新战场?

当AI开始"读心":从用户行为变迁看,为什么你的内容需要抢占"LLM可见性"新战场?

作者头像
白德鑫
发布2025-08-14 15:44:28
发布2025-08-14 15:44:28
14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白话互联白话互联

凌晨1点,你盯着电脑屏幕上的Google SEO数据——关键词排名稳定在第3页,自然流量却比上个月跌了15%。与此同时,团队刚收到一份用户调研:78%的年轻用户表示"遇到问题先问ChatGPT",而你们的产品介绍页,在AI对话框里的"推荐率"始终卡在2%。

这不是某家企业的特例。当全球AI大模型日均处理超万亿次查询(Semrush 2025Q2数据),当"先AI后搜索"成为新一代用户的行为惯性,一场静默的搜索革命正在发生——传统的SEO(搜索引擎优化)正在失效,而"LLM可见性"(LLM Visibility)正成为企业和内容创作者的新护城河

今天,我们就从用户行为变迁、AI大模型底层逻辑出发,结合Semrush最新报告的13个关键洞察,拆解这场正在发生的搜索革命。


一、用户行为剧变:AI正在重构"信息获取路径"

要理解LLM可见性为何重要,首先要看用户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去,用户的典型决策路径是:产生需求→打开Google→输入关键词→点击链接→浏览页面→决策。但现在,这个路径被AI大模型拦腰截断: 产生需求→打开ChatGPT/Perplexity/Gemini→输入问题→AI直接给出结构化答案→决策

Semrush的调研显示,2025年Q2,AI工具贡献了37%的"决策前信息获取"场景,而在2023年,这个数字仅为8%。更关键的是:AI的回答中,70%的信息来自第三方内容(非搜索引擎结果页)——这意味着,即使你的网站在Google排名第一,如果没被AI"看见",用户也可能根本看不到你的内容。

举个真实案例:某母婴品牌的"新生儿护理手册"在Google排名TOP3,但用户通过AI提问"新生儿红屁屁怎么办"时,AI却优先推荐了某育儿社区的一篇短文。后来他们发现:AI更倾向于选择"结构清晰、信息密度高、包含最新医学指南"的内容,而该品牌的手册虽然权威,但排版松散、未标注数据来源,导致AI无法精准提取关键信息。

这正是LLM可见性的核心:它衡量的是你的内容被AI大模型"理解、索引、推荐"的能力,与Google排名无关,却直接决定了用户能否通过AI获取你的信息。


二、13个关键洞察:从AI的"读心术"看内容新规则

Semrush的报告拆解了LLM可见性的底层逻辑,并给出了13个可落地的行动指南。我们结合用户行为与AI大模型特性,提炼出最关键的5个方向:

1. AI流量不可追踪,但"可见性"能帮你定位机会

传统GA工具只能追踪"用户点击链接"的行为,但90%的AI引用来自长尾结果——用户问"2025年上海小升初政策变化",AI可能从某教育类公众号的旧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却不会留下点击痕迹。 案例:某教育机构曾因无法追踪AI流量而放弃优化,直到使用Semrush的LLM追踪工具,才发现自己的"跨区入学材料清单"被AI高频引用,进而针对性补充了2025年最新政策,使AI推荐率提升40%。

2. AI偏爱"新鲜+专业"的内容,而非关键词堆砌

AI大模型的训练逻辑是"优先选择最新、最权威的信息"。Semrush数据显示:包含2024年后数据的文章,被AI引用的概率是旧内容的3.2倍;而由行业专家(如医生、律师、工程师)撰写的内容,推荐率比普通用户高57%。 行动建议:定期更新核心内容(至少每季度1次),在文中明确标注数据来源(如"根据2025年卫健委最新指南"),并突出作者资质(如"张医生,10年儿科临床经验")。

3. 内容要"模块化",匹配AI的"子问题拆解"逻辑

AI处理查询时会自动拆解问题。例如用户问"如何挑选婴儿推车",AI可能拆解为"轻便性""避震性""价格区间""折叠便捷度"等子问题,并为每个子问题匹配相关内容块。 案例:某母婴博主将"婴儿推车选购指南"拆分为"5大核心参数解析""不同场景下的推荐型号""避坑指南:这3个功能可能是智商税"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用H2标题+表格对比,结果被AI引用的次数是之前长文的2.8倍。

4. "无链接引用"同样重要,论坛/评论区是隐形战场

传统SEO依赖外部链接,但AI也会从论坛(如知乎、小红书)、问答社区(如Quora)的用户评论中提取信息。即使没有可点击的链接,高频出现的品牌/内容关键词,也能让AI建立"权威关联"行动建议:在垂直论坛定期输出干货评论(如"关于XX问题,我实测过3款产品,结论是..."),并在个人简介中添加个人网站/公众号,引导AI关联到主阵地。

5. 从"点击量思维"转向"权威量思维"

AI的推荐逻辑不是"谁的链接多",而是"谁更被用户信任"。Semrush调研显示:用户对AI推荐的"专家内容"满意度比普通内容高63%,而"权威内容"的二次传播率(用户主动分享给AI)是普通内容的4倍。 关键指标:不再只看PV(页面浏览量),而是关注"AI引用次数""用户主动提问中提及你的品牌的比例""AI推荐后的转化率"。


三、给所有内容创作者的3个行动清单

面对这场搜索革命,与其焦虑"AI会不会取代我",不如立刻调整策略:

  1. 用LLM工具做一次"内容体检":通过Semrush的AI工具包扫描现有内容,查看哪些文章已被AI引用、哪些长尾问题未被覆盖。
  2. 建立"问题-内容"映射表:收集用户在AI工具中常问的问题(可通过客服记录、社群聊天、问卷调研),针对性生产"模块化内容"。
  3. 强化"专家人设":在内容中增加个人经历、行业认证、实测数据,让AI识别到"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信息源"。

结语:AI不是对手,而是"超级流量入口"

当用户越来越习惯"先问AI再行动",LLM可见性不再是"加分项",而是"必选项"。它不是要颠覆SEO,而是扩展了"信息被发现"的维度——你的内容不仅要被Google收录,更要被AI"理解";不仅要排名靠前,更要成为AI回答中的"权威答案"

正如Semrush在报告中所说:"未来的数字竞争力,属于那些能让AI'主动想起'的人。" 现在开始布局LLM可见性,或许就能在下一轮流量洗牌中,成为被AI选中的"幸运儿"。

(本文数据来源:Semrush《LLM Visibility与SEO/GEO趋势报告2025》)

互动话题:你观察到用户行为有哪些与AI相关的变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8-1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白话互联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用户行为剧变:AI正在重构"信息获取路径"
  • 二、13个关键洞察:从AI的"读心术"看内容新规则
    • 1. AI流量不可追踪,但"可见性"能帮你定位机会
    • 2. AI偏爱"新鲜+专业"的内容,而非关键词堆砌
    • 3. 内容要"模块化",匹配AI的"子问题拆解"逻辑
    • 4. "无链接引用"同样重要,论坛/评论区是隐形战场
    • 5. 从"点击量思维"转向"权威量思维"
  • 三、给所有内容创作者的3个行动清单
  • 结语:AI不是对手,而是"超级流量入口"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