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面向新闻站点的增量采集系统:从时间窗口到事件触发

面向新闻站点的增量采集系统:从时间窗口到事件触发

原创
作者头像
jackcode
发布2025-10-22 10:46:10
发布2025-10-22 10:46:10
65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爬虫资料爬虫资料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一、先聊聊“增量采集”到底是啥

搞数据的人大多听过“全量采集”和“增量采集”这两个词。

前者就像每次做家务都要把整个屋子从头到尾扫一遍,不管脏没脏;

后者更聪明一点——只打扫新落的灰,只盯着“新发生的变化”。

在爬虫领域,这就是增量采集的思路:

我们不需要每天重新抓一遍今日头条、也不用反复爬新浪新闻的旧稿库,只要获取“过去24小时的新内容”就够了。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既能保证数据新鲜,又不会浪费资源。

尤其是新闻这种更新频率高的网站,全量爬取不仅效率低,还很容易被封禁。

一句话总结:

增量采集=只关心新增和更新的部分,用更少的请求换来同样完整的数据。

二、打个比方:新闻编辑部的“值班模式”

想象你在一家新闻编辑部工作。每天凌晨,主编让你统计过去一天发布的新稿件。

你肯定不会从2012年的旧新闻开始看吧?你只会打开“当天的稿件列表”,看哪些是新发的、哪些是改过标题的。

这就是时间窗口

我们人为地划定一个范围——比如过去6小时或过去1天——系统只会去抓落在这个窗口内的新闻。

再聪明一点,如果网站有“消息推送机制”(比如RSS、WebSocket、消息队列等),那我们可以让系统“被动触发”:

一旦有新新闻发布,它自己启动采集任务。

这就是事件驱动

就像新闻部有个实习生,一旦有新稿件上线,他立刻拍你肩膀说:“快看,这篇刚发的!”

三、为什么要用“时间窗口 + 事件驱动”这套组合拳

如果只靠定时任务,可能会错过突发新闻;

如果只靠事件触发,又可能因为网络延迟或推送错误漏掉一些内容。

所以比较成熟的做法是两者结合:

  • 时间窗口:保证完整性,每隔一段时间扫一次。
  • 事件驱动:保证实时性,一有新消息就立刻处理。

这种架构很像一个高效率的采编系统:定时有例行检查,同时有人随时“报料”。

新闻网站的更新节奏快得像风,只有这两种机制配合,才能既不漏掉热点,也不浪费算力。

四、实战部分:写个能看懂的“新闻增量采集器”

说理论没意思,我们来点代码。

下面这个小示例展示了如何用 Python 去抓取今日头条热点新浪新闻国内频道的最新文章,只采集最近24小时内的内容。

我们会用到的东西

  • requests:发请求
  • BeautifulSoup:解析网页
  • datetime:计算时间范围
  • 爬虫代理IP:防止被网站封

代码示例

代码语言:python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复制
import requests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timedelta

# ======== 亿牛云代理配置(示例) ========
proxy_host = "proxy.16yun.cn"
proxy_port = "3100"
proxy_user = "16YUN"
proxy_pass = "16IP"

proxies = {
    "http": f"http://{proxy_user}:{proxy_pass}@{proxy_host}:{proxy_port}",
    "https": f"http://{proxy_user}:{proxy_pass}@{proxy_host}:{proxy_port}",
}

# ======== 设置时间窗口:抓过去24小时的内容 ========
time_window = datetime.now() - timedelta(hours=24)

# ======== 目标网站 ========
toutiao_url = "https://www.toutiao.com/hot_event_list/"
sina_url = "https://news.sina.com.cn/china/"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
}

# ======== 今日头条热点 ========
def crawl_toutiao():
    print("📡 正在采集:今日头条热点")
    resp = requests.get(toutiao_url, headers=headers, proxies=proxies, timeout=10)
    soup = BeautifulSoup(resp.text, "html.parser")
    for item in soup.select(".hotnews-item"):
        title = item.get_text(strip=True)
        link = item.get("href")
        pub_time = datetime.now()  # 示例中暂用当前时间

        if pub_time >= time_window:
            print(f"【头条】{title}\n链接:{link}\n")

# ======== 新浪新闻国内频道 ========
def crawl_sina():
    print("📡 正在采集:新浪新闻国内频道")
    resp = requests.get(sina_url, headers=headers, proxies=proxies, timeout=10)
    soup = BeautifulSoup(resp.text, "html.parser")
    for item in soup.select("div.news-item h2 a"):
        title = item.get_text(strip=True)
        link = item.get("href")
        pub_time = datetime.now()  # 示例中暂用当前时间

        if pub_time >= time_window:
            print(f"【新浪】{title}\n链接:{link}\n")

if __name__ == "__main__":
    crawl_toutiao()
    crawl_sina()

稍微解释一下

  • 时间窗口:通过 datetime.now() - timedelta(hours=24) 来过滤新闻,只要发布时间晚于这个时间就会被打印出来。
  • 代理IP:这里用的是爬虫代理,用账号密码登录方式配置,可以让采集更稳定,也能分布式运行多个爬虫。
  • 模块化设计:两个函数crawl_toutiao()crawl_sina()可以独立运行,之后你完全可以加上定时任务或消息队列,让系统自动跑起来。

五、如何更进一步

等你掌握了基础逻辑,可以试试以下进阶玩法:

  • 保存上次采集时间:用数据库记录last_crawl_time,每次启动时从上次停止的时间点接着跑。
  • 事件驱动:例如监听今日头条的RSS更新或新浪新闻首页DOM变化,一有变动就触发采集。
  • 分布式架构:用Celery + RedisKafka把任务拆分给多台机器,像工厂流水线一样分工采集。
  • 断点续采:爬到一半崩了?没关系,记录URL进度,下次自动接着爬。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目录
  • 一、先聊聊“增量采集”到底是啥
  • 二、打个比方:新闻编辑部的“值班模式”
  • 三、为什么要用“时间窗口 + 事件驱动”这套组合拳
  • 四、实战部分:写个能看懂的“新闻增量采集器”
    • 我们会用到的东西
    • 代码示例
    • 稍微解释一下
  • 五、如何更进一步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