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与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两个核心任务,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实际场景。作为计算机视觉专家,深入理解这些技术至关重要。
分类/识别: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并将其归类到预定义类别中
定位:找出物体位置并用边界框标注
目标检测:检测图像中所有物体,为每个物体分配类别并绘制边界框
语义分割:根据上下文将图像中每个像素分类到特定类别
实例分割:将每个像素分配到不同物体实例
当已知物体数量时,解决方案相对简单: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同时输出分类结果和边界框的4个坐标值。这种方法将定位问题转化为回归问题。
实践中,可以借用成熟的模型架构(如ResNet或AlexNet),重新设计全连接层以同时输出类别和边界框。这种方法需要包含类别和边界框标注的训练数据集。
当物体数量未知时,需要更复杂的解决方案。传统计算机视觉采用区域提议方法:使用边缘和形状检测等经典算法生成可能包含物体的窗口,然后将这些感兴趣区域输入CNN。
R-CNN使用选择性搜索等方法生成感兴趣区域,将区域调整为固定尺寸后输入卷积神经网络。网络使用SVM对每个区域进行分类,并预测边界框的回归修正。
虽然效果良好,但R-CNN存在速度慢、计算成本高的问题,平均需要处理2000个区域。
Fast RCNN将整张图像一次性通过卷积层生成特征图,然后将区域提议投影到特征图上。通过ROI层(一种特殊的最大池化层)处理区域,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输出分类和边界框修正。
Faster RCNN使用区域提议网络直接从卷积特征图中推断区域提议,而不是依赖外部系统。训练过程需要处理多个任务:区域提议网络需要判断区域是否包含物体并生成边界框坐标,同时整个模型需要对物体进行分类并预测边界框偏移。
定位与目标检测是极其活跃的研究领域,随着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应用对计算机视觉性能要求的提高,各研究机构不断提出新的精度提升方案。
单次检测器是另一类定位和目标检测模型,近年来因速度更快、计算成本更低而广受欢迎。虽然精度稍低,但非常适合嵌入式系统等对功耗敏感的应用场景。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