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 MCP(Model-Conditioned Prompting)、Function Calling 的讨论越来越多,但很多开发者还是一头雾水: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又和 AI Agent 关系几何?
MCP,全称 Model-Conditioned Prompting,可以理解为“大模型条件化提示”,核心思想是:
简单类比:MCP 就像你告诉模型“写一封邮件给客户,语气正式但不生硬”,模型会基于这个条件生成文本。
Function Calling 是 OpenAI 和其他 LLM 提供的一种 “让模型直接调用函数接口” 的能力:
类比:Function Calling 就像模型在对话中自己写好函数调用的“指令书”,系统照着执行。
特性 | MCP | Function Calling |
|---|---|---|
核心目标 | 提升模型生成内容的符合度 | 将模型生成内容转化为可执行操作 |
技术手段 | 提示设计、条件嵌入 | 函数接口、结构化输出 |
输出结果 | 文本/内容 | JSON/函数调用指令 |
可控性 | 依赖 prompt 设计 | 依赖函数接口定义 |
使用场景 | 文本生成、内容合规 | 系统操作、数据查询、自动化任务 |
MCP 是“让模型说得更准确”,Function Calling 是“让模型做得更实际”。
AI Agent 可以理解为多能力组合的智能体,本质上是:
在 Agent 架构中:
也就是说,MCP + Function Calling = AI Agent 的核心能力组合。
在实际落地过程中,测试开发和产品会遇到这些问题:
MCP 和 Function Calling,看似概念不同,但在 AI Agent 中相辅相成:
掌握这两者,你就能理解现代智能体的底层设计逻辑,也更容易在测试和开发实践中落地。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