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知見錄/不畏AI遮望眼\胡一峰

前幾天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有位學者展示了三首同題現代詩,告訴大家這是他調教AI「文心一言」的成果,並認為三首詩的質量逐漸提升,至第三首,已超出時下一般詩人之水準。另一位學者卻認為三首詩水平都很差,甚至算不上詩。我不懂詩,但願意相信後一位的判斷,因為我知道他不僅精研詩歌史,還是個詩人。他讀過的詩、了解的詩人之多,遠出於我之上,也超過前一位學者。那位學者之所以覺得「文心一言」寫得好,八成是因為知識和審美儲存的含詩量太少。

AI寫詩早不是新聞了。而人工智能的成長依賴於人類的餵養,調教者的水平直接決定着AI的能力。好有一比,便是《神鵰俠侶》裏有隻大雕,楊過呼為「雕兄」,又從其習劍。此雕戰鬥力強悍,固與神物天性有很大關係,更重要的是牠長年與劍魔獨孤求敗為伴,而獨孤求敗之劍術出神入化,舉世無敵手。神雕便是獨孤求敗開發的一個劍術AI,水平之高,自無待言。

不必懷疑,我們身邊打着「AI製作」印記的東西將會越來越多。怎麼防止以假亂真呢?有人提出加標籤,標明其「非真人」的特性。這一招簡單有效但有些掉價,尤其是文化產品,以後可能大都產自於用戶,傳播於網上,貼標籤的辦法操作極難。如果說文化精神領域是人類面對AI的最後領地,那麼,防守的最好辦法是提高自身審美欣賞力。不畏Al遮望眼,只緣耳聰目也明。而要擁有富於藝術敏銳的耳目,必須多讀多看,用文學戲劇音樂美術作品磨眼磨耳磨心。

提高欣賞力要靠知識的積累,卻無法像量杯取水、卡尺測距那樣用一套概念或理論來裁量,只能在直觀面對、反復玩摩中漸漸養成文化趣味,提高審美素養。玩古董的都講究「上手」,沒摸過真東西,光紙上談兵、腦中演練是絕對不成的。欣賞文藝也一樣,有了積累,再讀Al的「創作」,就不易為其所惑。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_2DTv9u2Q-khktxquogoirg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