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领域的优先主题,而城市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改造尤为重要。自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之后,城市公交智能化发展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最近一次发言中,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中心智能交通部主任、交通运输部公共交通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向龙博士以“我国智能公交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展望”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给入选公交都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的城市均投资1000多万,其他各城市自身也有相应投资,仅示范工程带动投资近20亿,同时,通过示范工程引领,带动全国各地市公交智能化建设,全国公交智能化建设涉及总投资100余亿元。
以下为刘向龙演讲全文(经编辑删减):
一、全国公交业务发展概况
首先了解一下全国的公交业务发展的概括,总体而言,全国公交行业车辆总体数量稳步增长、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图中共列出了9项统计数据,其中车辆数、新能源公交车辆数、运营线路等8类数据都在增长,但是总的客运量处于下降趋势。
以上海和深圳为例,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公交客流以及大的公共交通客流量的变化情况。
左边的图是上海的公交和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客运量增速较快,地面公交客运量呈现下滑趋势。
右边的图是深圳市大的公共交通(公交和轨道)客流量的变化,深圳在2014年已经达到顶峰,后面3年开始小幅下滑,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私家车快速发展,二是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交通新业态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冲击比较大。
二、全国公交智能化建设情况
交通运输部接手公交管理之后,为了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启动了公交都市工作。“十二五”期间选取了37个城市,“十三五”目前已经新增了50座城市,后续还会继续增加新的城市,除了省会城市外,已经涵盖了很大部分公共交通基础较好的城市,工程覆盖面非常广。
在“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针对入选的城市都补助资金1000万用于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城市自身和对应的省交通厅都有相应的配套资金,通过示范工程带动全国各地市公交智能化建设。仅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投资近20亿,同时,通过示范工程引领,带动全国各地市公交智能化建设,全国公交智能化建设涉及总投资100余亿元。
在技术体系方面,交通运输部首次发布了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技术指南,同时围绕车载设备、通信协议、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等方面印发了11项工程技术规范,其中3项进行了国标转化,5项进行了行业标准转化。
通过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的建设,全国公交智能化建设在认识转变、技术体系、产业发展、行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念的转变。提高了行业管理部门及公交企业对公交智能化建设的认识,普遍认识到公交智能化建设对提升城市公交运行效能、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二是首次系统构建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标准特系。
三是促进行业科技进步。通过示范工程,公交智能化建设已经由科研驱动转为业务驱动等,由科技示范转为业务工程示范建设。
四是带动了智能公交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央补助4亿资金,却直接带动了37个城市20多亿的投资,间接带动全国其他中小城市的公交智能化建设,十二五期整个产业规模超过100亿。
五是提升了企业运营生产的精细化水平,尤其是智能调度基于客流,包括智能排班,降低人车比,提高人员劳动生产力。
六是提升了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定制公交、移动支付体系快速发展,拓展和延伸了公交的服务模式。
七是提高了城市公交行业管理科学决策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可支撑规范线网优化、票价调整和设定、服务质量考核和补贴发放等环节的管理。
三、公交智能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交智能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如下十个方面:
第一,战略性、系统性、协同性不足。缺乏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实施路径。
第二,重建设轻运维管理、重硬件轻软件服务、重外观效果轻实效应用。起步稍晚的城市更存在这个问题,包括整个智能交通行业都存在这些问题。
第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有计算机行业、交通行业、公交行业。因为部分公交企业对产品的辨识度不够,也存在业主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方方面面导致了行业的不稳定,影响了公交行业智能化建设质量。
第四,标准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关键产品对标符合性检测环节。
第五,信息资源较分散、碎片化现象,数据共享度、开放度低,较封闭。
第六,基础数据、业务链条、监测体系不完整,如果基础环节没有做好,直接会影响到整体的应用效能。
第七,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整体效应、规模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第八,部分人员对基于新技术所带来的现状改变不适应或存在抵触现象。
第九,应用业务间不联动,很多系统建完后没有和它的生产业务进行紧密关联,产生“两张皮”的现象。
第十,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或不够,影响智能体系建设及长远发展。不仅是公交,整个智能交通行业都有这个问题。不懂业务的人做IT,但是往往懂业务的人不懂IT,造成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没有良好的桥梁,导致企业购买产品很有可能买不到所需要的,导致了整个系统会存在这种问题。
四、公交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强国的建设目标与要求,应该怎么建设呢?
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总体目标应该是满足老百姓更加便捷的出行需求,同时让环境更加宜居,交通应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同时、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纯电动、无人驾驶等高新技术飞速发展,这给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指明了发展道路,具体趋势总结为四个方面。
趋势一是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电动化、高效化和清洁化。
新能源汽车战略是国家为了应对我国石化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传统汽车产业自有品牌弱所提出了国家发展战略,交通运输领域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战场,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已经提前完成了“十三五”预定的目标,目前正在调整新的推广应用目标,2020年达到30万辆,50%都是纯电动车辆。
车辆能源结构的改变会带来很多问题和变化,包括能源的供应体系和运营组织体系,调度过程除了需考了传统因素外,还要考虑充电时间、充电成本、充电模式,使得调度过程更加复杂,另外会带来维修保养体系的变化,新能源车对于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不一样,另外还有就是安全保障体系的变化,更多的是充电桩及充电过程,包括使用人员等方面。
趋势二是交通运输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网联化和协同化。
如何把各种因素和公交的调度结合,包括人、车、客流、路况和气象、绩效考核等方面,现在更多的公交智能做到的是车和调度中心的关联,车和道路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包括公交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等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整合型城市交通体系下所带来的若干变化,包括其他新型的业态模式,包括票制体系、物理测试和通信网络。
欧洲为推进公交智能化,已经启动了未来巴士系统二期工程,涵盖智慧站台、无人驾驶等。国内的站台目前比较简单,更多属于上下客的载体,未来会与当地的社区紧密整合,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提高公交站点的吸引力。
无人驾驶未来最方便推广应用的领域是公交,一是成本因素,目前公交人力成本占70%左右,未来会越来越高;二是公交定点定线的特点,路况相对更为简单,这方面占有优势。
趋势三是交通用户消费需求的体验化、共享化和综合化。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交通共享理念快速传播、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使得交通用户消费需求呈现体验化、共享化和综合化趋势,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出行即服务(MaaS)的提出。
MaaS的内涵是旨在深刻理解公众的出行需求,通过将各种交通模式全部整合在统一的服务体系与平台中,从而充分利用大数据决策,调配最优资源,满足出行需求的大交通生态,并以统一的出行服务平台(APP)来对外提供服务。未来各种交通模式只是一个运载的提供者,未来可能会有专门的信息服务和规划等方面的细分领域。欧盟在MaaS方面做的比较早,现在有相关的产品。
趋势四是交通运输管理决策的定量化、精准化与科学化。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大数据管理机制,进而实现各行各业不同维度的资源优化配置。公共交通行业不同维度的大数据需求非常广泛,包括宏观层面的职住平衡分析、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公共交通模式选型分析等,中观层面包含现有规划与优化、服务质量监督考核评价、换乘优惠评估、智能排班调度决策等;微观层面包括驾驶行为分析、车辆技术性能分析与评估、个性化精准化出行信息服务等方面。公共交通大数据领域具有无限的可能。
五、总结及建议
未来应响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促进转型升级发展。公交智能化方面应开展如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有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其次要加强标准宣贯及完善,开展符合性检测,规范智能公交产品市场品质;第三要积极应对共享出行、轨道交通网的冲击,全国深化提升公交服务品质。还包括公交智能化的发展定位、智能公交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示范试点等。公交领域非常大,未来我们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做。
--- end ---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