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Deadline的存在,虽然会让人感到压力巨大,但它是提高一个人生产力的关键所在。想象下,如果一份工作,有明确的交付时间和没有明确的交付时间,多数人会选择后者,那样好像会更轻松,但效率不一定会高。没有Deadline,时间看上去更充裕,但你执行的动力也会变小。
很多人,尤其是拖延症患者,坚信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尽管结果可能是以低分飘过,Bug和问题频出,但最后期限的存在确实帮助我们建立起了秩序感,让事情可以按照计划一步步顺利执行。简言之就是有条不紊,一切尽在掌握中。
人们普遍认为在Deadline的压力面前会更有动力,从而有效地赶进度过关。这种不到“死”不做事,做了事又不用“死”的经历,让人觉得刺激,“胆大者”虽往往能“得逞”,却也面临风险,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有Deadline前发生了其他事件,那你将没有冗余的时间,相信我,墨菲定律多数情况下,还是会生效的。
02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太信任在Deadline前做突击的。在明确了Deadline后,我更希望事情按计划一步步去做,每日都有进展,进度在可控的范围内。如果可能,会透明信息给到对应的领导或者同事,来确保最后交付的,不是惊吓,或者半成品。
延伸下,对于软件研发,测试活动何尝不是研发活动的Deadline?把产品质量依托于最后的测试活动,期待测试人员发现更多的BUG,进而“提升”产品质量。虽然敏捷研发和敏捷测试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还有很多同行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此。对于测试左移,他们是不屑的,感觉那是测试手伸得太长伸得太长了,测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产品的质量就会得到保障,如果漏测了,那就是测试的责任。整天想的不是如何改进和提升,而是抱怨研发团队太垃圾。除了发泄,于事无补。
在研发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这类Deadline思维。面对研发过程,作为测试人员,我们需 有目的、有步骤地推进测试工作。做好需求实例化,提供可靠的测试用例供研发做冒烟测试,尝试自动化先行,积极推进探索性测试,把事情坐在前面,避免Deadline思维。
03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有Deadline。如果你过于依赖Deadline,那么对于这类问题,将会不知所措。比如看书、学习、照顾家人,等等。
这些事情没有人给你设定一个必须完成的时间,此时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的人生信条也就不起作用了。
但这类事务的拖延,造成的影响可能比「未完成的作业」和「搞砸的项目」更加严重。
因为我们不做,也没有任何人来指责我们,所以可以无限地拖延它,甚至一度把它忘掉。但突然某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已经错失机会或者没有时间了,于是陷入漫长的内疚之中。
想自学一门新技术,却在入门就选择放弃,而心仪的工作正好需要这个技能,最后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看了一部讲述亲情的电影,下定决心要和家人多联系,结果隔天就忘了,等亲人离去才后悔陪伴太少……
人生就是一场倒计时,每天都有可能成为 Deadline,也许在某个猝不及防的日子里,许多事情就仓促地到此为止了。
到那时,你才发现,那些来不及做的事,没开口的话,再也没有机会补救。
04
把大事拆成小事,每天就是Deadline,通过可视化的方法来透明自己的进度。不管是工作还是其他事,其实都是一样的。管理好自己,管理好每天的进展,而不是迷信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本文分享自 rainbowzhou的成长足迹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