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input/TeX/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社区首页 >专栏 >斯坦福Shenoy团队:由循环神经网络实现的大脑控制摘要

斯坦福Shenoy团队:由循环神经网络实现的大脑控制摘要

作者头像
脑机接口社区
发布于 2024-01-29 08:13:31
发布于 2024-01-29 08:13:31
222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脑机接口脑机接口

到目前为止,脑机接口主要集中于控制单个载体,例如单个计算机光标或机械臂。恢复多肌运动可以为瘫痪患者解锁更大的功能(例如,双手运动)。然而,解码多个病媒的同时运动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我们最近发现一个组合神经解码连接了所有肢体的运动,并且在双病媒运动中发生非线性变化。在这里,我们演示了通过神经网络(NN)解码器对两个游标进行高质量的双手控制的可行性。通过模拟,我们发现神经网络利用神经“侧向性”维度来区分左右的运动,因为神经对双手的调整变得越来越相关。在训练循环神经网络(RNNs)时,我们开发了一种方法,通过在时间上扩张/压缩并重新排序来改变训练数据的时间结构,我们证明这有助于RNN成功地推广到在线设置。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证明了一个瘫痪患者可以同时控制两个计算机光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解码器可能有利于多载体解码,只要它们被设计为转移到在线设置。

核心创新点:

研究人员通过训练递归神经网络来实现双光标控制,并开发了一种改变训练数据时序结构的方法,使网络能够成功推广到在线设置中。他们还强调了双手运动中关键的非线性来源,并使用仿真模拟来深入研究神经网络处理这些非线性的方式。

研究现状

皮层内脑机接口(iBCIs)旨在通过放置在皮层中的微电极解码来自大脑的运动信号,来恢复瘫痪患者的运动和交流。BCI的进步使运动和通信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包括机械臂控制,通过电刺激恢复瘫痪肢体,光标控制,将尝试的手写运动翻译为文本,以及解码语音。然而,BCI性能仍然有限的一个领域是多病媒控制。实现高质量,同时控制多个载体可以解锁新的应用,如控制全身外骨骼或双手机械臂。虽然最初有一些令人鼓舞的多载体控制演示,但性能尚未达到单载体BCI。

先前的研究表明,运动皮层对对侧和同侧运动都有贡献,并且神经调节在单肢和双肢运动之间发生非线性变化。更具体的是,在双运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载体(“主要”)的神经表征保持相对不变,而另一个载体(“次要”)的神经表征在其方向调整发生变化时被抑制。此外,对侧和同侧运动的运动方向也有显著的相关性。到目前为止,研究双手BCI控制的研究主要使用线性解码算法(例如,卡尔曼波动和回归),尽管神经活动和双手运动之间看似非线性关系。考虑到这些相关性和非线性的调优变化,可以帮助防止意想不到的运动从一个载体泄漏到另一个载体。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套令人印象深刻的神经网络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学习大量数据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种方法在广泛的应用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人技术。最近,神经网络的一个很有前途的应用是通过BCI建模和解码与运动相关的大脑活动,这具有提高BCI性能的潜力。在许多网络结构中,递归神经网络(RNNs)是BCIs的一种流行解码方法,因为RNN可以学习数据中的时间依赖性,这与动态系统的观点一致,即运动皮层的神经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可预测的方式进化。然而,RNN通常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并且可能会过度学习固定数据中的时间结构,而这可能不存在于在线数据中,这可能会降低它们作为实时BCI应用程序的解码器的效用。

在这里,我们证明了RNN可以利用神经解码中的非线性来完成同时进行的双光标控制。我们强调了双手运动背后的非线性的关键来源,并使用模拟来深入了解神经网络如何处理这些非线性。此外,我们还发现,根据刻板训练数据校准的RNN解码器获得了较高的性能(与之前的工作一致),但部分原因是过度学习任务的时间结构,导致用于BCI实时控制时性能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改变了训练数据中的刻板结构,以引入时间和行为可变性,从而帮助RNN推广到在线设置。使用这种方法,我们演示了通过RNN解码实时同时双光标控制。

研究方法单手和双手定向手运动的非线性神经编码

图1 神经解码到单手和双手的运动

我们试图了解双手运动是如何表现的,包括激发RNN使用的非线性来源。我们在一个临床试验参与者(称为T5)中使用了左(主要中央前)中央前回把手区域的微电极记录来描述双手运动(双手试图同时移动)和单手运动(一只手单独移动)之间的神经调节是如何变化的。T5有C4脊髓损伤,颈部以下瘫痪;尝试运动导致手臂和腿部几乎没有运动。T5被要求试图移动他的手,就好像他们在控制操纵杆一样。

使用延迟运动任务(图1a),我们测量了T5对单和双手运动的神经调节。在这项任务中,两个光标被显示在一个监视器上,并自动移动到各自的目标位置。T5想象着他的手放在两个操纵杆上,并尝试了一些动作,就好像他用相关的操纵杆独立地控制着每个光标。我们观察到,在双手运动过程中,许多单个电极的神经峰值活动随运动方向的变化(图1b为电极响应的示例;解调电极的计数见补充图1c)。我们还观察到从非非环境到双环境的解调的非线性变化,包括解调抑制和方向变化(图1c)。在这里,“非线性”被认为是对我们打算解码的变量的线性调整:运动方向2的x和y分量。

这里,f是一个神经元的平均折射率,d项是右(drx,干)和左(dlx,dly)手速度的x方向和y方向分量,b项是相应的速度分量(b0是基线折射率)。解调角度的变化(“去相关”)和从单非运动到双运动的抑制解调幅度打破了线性,因为解调过程会根据运动上下文而变化。此外,方向无关的横向调整(即,编码身体的一侧,而不管运动方向)是另一个潜在的非线性的关键来源。为了清晰起见,图2a用示意图说明了这三种非线性现象(去相关、抑制和侧性解调)。

在双手运动过程中已经发现了调节去相关和同侧相关神经活动的抑制。我们用一组更丰富的连续方向运动再现了这些现象(图2b)。右手(主要手)定向运动的种群水平的调节强度相对保持不变(双手手抑制了12%),而双手手(次要手)的调节强度被抑制了34%。同样,右手的种群水平方向调整(图2c)保持相对不变(x方向和y方向的相关性分别为0.87和0.84),而左手方向调整的变化更大(x方向和y方向的相关性分别为0.42和0.45)。这些结果表明,当与右手同时运动时,对左手运动的神经解调表现出抑制和去相关性,而对右手运动的神经解调基本保持不变。

图2 双手运动背后的非线性神经代码

手部偏侧性的神经维度代码

同样与我们之前的工作一致,我们发现了一个显著的与侧性相关的神经维度(图2d),它编码移动手的身体一侧,独立于手的运动方向。我们对单手神经数据和双手神经数据都使用了主成分分析(PCA)来可视化顶级主成分(PCs)中的神经活动。一个维度出现在顶部的两台电脑内,明显分离右和左手的一次性运动。有趣的是,双手神经活动最接近于顶部PC的单手右手活动,进一步表明在对侧中央前回的双手运动中,右手比左手更明显。接下来,我们使用了分离的PCA48(dPCA),它将神经数据分解为一组维度,每个维度都可以解释与数据的一个边缘化相关的方差,以量化非正常运动数据中的侧性因子的大小。我们根据以下因素将数据进行边缘化:时间、横向、运动方向和横向-方向的交互作用。侧性边缘化包含最高的方差比例(39%边缘方差),表明侧性调整优于方向调整(30%边缘方差)。从解码的角度来看,侧性维度可以用于区分右手运动和左手运动。

总的来说,我们发现在控制双手运动的神经解码中存在很强的非线性,这表明神经网络可能特别适合解码多手运动。

神经网络利用横向信息来改进单随机解码

我们假设非线性神经解码器将使用侧性维度来识别和隔离哪只手(右或左)正在移动。相反,我们期望线性解码器将无法利用横向编码,因为它是独立于运动方向的。我们比较了一个简单的线性解码器和一个简单的密集连接的前馈神经网络(FFN),以评估每个解码器使用侧性信息进行单次运动解码的能力。选择这些基本解码器是为了消除在更复杂的解码器中存在的时间变化缺陷,如维纳频率解码器和递归神经网络,它们能够使用时间历史。因此,我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个解码器能更好地预测编码在神经活动的单一时间箱中的运动?使用来自单一试验的数据,两个解码器被训练将一个时间箱(20 ms bin)的帧率输入特征转换为两个游标的x和y方向速度。图3a显示了双手异常运动的非解码x方向速度的示例片段。Te FFN在预测左手的速度幅度方面优于LD(图3b),这与之前的结果一致,表明同侧表征一般弱于对侧表征(左手较弱48%;见补充图1d)。图3b总结了非单手解码性能,其中FFN在所有运动维度上都优于LD,其中单手左手解码的性能提高最大。

图3 非线性解码器利用横向信息来解开载体

为了进一步了解解码器使用侧性信息的程度,我们ft并随后从神经数据中移除侧性维度。去除侧向维度并不影响LD的解码性能;然而,它确实导致了FFN的所有运动维度的性能下降(图3b)。一般来说,FFN的解码性能降低到与LD性能相似的水平,尽管FFN的左手解码仍然优于LD。此外,FFN能够更好地将运动解码分离到主动移动的手,我们用图3c中的光标“抖动”进行了量化。平均而言,FFN在减少右光标移动时的左光标抖动方面优于LD,反之亦然。去除横向维度会导致FFN的光标抖动的增加。Te LD经历了相当大的左光标抖动,而右边的光标是活动的,去除横向维度并没有改变LD的光标抖动的程度。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侧性信息在解码非正常运动中的作用,我们使用高斯噪声模拟了非正常神经活动。我们改变手之间的方向调整相关性,改变横向维度的大小。图3d显示了模拟数据中FFD和FFN的解码性能。正如预期的那样,随着与手部运动相关的神经活动变得更加相关,无论侧性维度的规模如何。相反,当侧向维度非常大时,FFN能够获得较高的解码性能,而不管与手运动相关的神经活动有多相关。此外,我们发现LD无法使用侧性信息来保持非活动的光标静止,并且随着神经活动变得越来越相关,光标抖动增加(图3e)。当Te FFNs使用侧性信息足够显著时,就使用它来解开光标,从而减少光标抖动,无论手的相关性如何。

RNN过度学习固定数据的时间结构,并产生过度刻板的在线行为

接下来,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RNN架构(单层,512个门控循环单元)——类似于我们最近关于解码尝试手写的报告中使用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解码神经活动中的双手运动(图4a)。在RNN校准过程中,当T5尝试与屏幕上一个或两个光标移动时,记录神经活动。该任务的结构遵循延迟运动范式,即T5在延迟期间准备运动,在运动期间执行运动,然后在空闲状态下休息。高度刻板的时间结构(准备-移动-空闲)是典型的BCI校准任务,其中神经活动可以与推断的行为进行回归。Te RNN被训练将神经活动转换为(1) 左和右光标速度和(2)离散的运动背景信号,表示在每个时刻正在进行的运动类别(单左、单右、双手或无运动)。在闭环光标控制过程中,离散的上下文信号被用来控制输出光标的速度。通过引入反应时间和饱和速度曲线(图4b)来调整RNN训练的速度目标,以更好地接近参与者在远离目标时最大移动的意图。更具体的是,饱和速度曲线假设参与者从运动开始到非常接近目标都以最大速度移动,此时随着速度逐渐缩小到零,它们会减慢。

为了研究RNN的解码性,我们关注了单手运动的情况,它缓解了在双手运动过程中由于抑制左手表征而产生的解码挑战。在开环单手动作上训练的RNN对双手都获得了较高的自由度解码性能(图4d: 右手和左手的平均相关性分别为0.9和0.83)。然而,当用于在线控制时,这些RNN产生了类似脉冲的运动,重现了用于目标训练的速度轮廓,使用户难以执行闭环错误修正(图4e)。为了能够顺利地纠正在线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T5必须反复尝试动作——模仿准备-移动-空闲的行为——才能成功地获得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保留的测试数据进行的online RNN解码产生了虚假的高性能,但这并没有转化为较高的在线性能。

图4 在训练数据中的压裂时间结构有助于RNN解码器推广到在线设置

破坏开环训练数据的刻板时间结构有助于RNN转移到在线控制

由于RNN解码器过度学习了刻板的准备-移动-空闲开环行为,我们假设在训练数据的时间和行为结构中引入可变性将有助于推广到闭环上下文。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通过随机选择数据片段来改变训练数据(持续时间在200到800 ms之间),使用线性插值及时拉伸或压缩片段,然后关闭修改后的片段的顺序(图4c)。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在不同的行为阶段(准备、移动和空闲)中混合不同大小的神经活动窗口,以使RNN解码器对在闭环控制期间发生的运动方向的快速变化更健壮。比较RNN训练时间改变数据(altRNN),训练的原始数据(rawRNN)如上一节所述,我们发现altRNN阻止学习开环任务结构,导致略差解码性能保留测试数据和噪声输出速度(图4d)。然而,altRNN导致了改进的闭环控制(见补充电影4)。Te解码的光标速度在本质上更连续,并且没有在开环任务中重现为光标规定的脉冲样速度轮廓(图4e)。

除了强制将RNN推广到具有较少刻板结构的数据外,这种数据更改技术还允许合成数据生成,这也有助于防止在人类BCI研究中可以收集的有限数据量的溢出。总的来说,我们发现在训练数据中破坏时间和行为结构导致更连续的输出速度,这转化为更好的封闭环光标控制性能。

RNN解码器使在线同时控制两个游标

接下来,我们测试了使用时间改变的数据训练的RNN解码器是否可以同时促进对两个光标的实时神经控制。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用RNN训练了在多个阶段收集的固定和在线单手和双手的动作。T5尝试了一系列的单手或双手动作来驱动两个光标到它们的预期目标。为了获得目标,游标必须同时在相应的目标内驻留500 ms。T5被要求尝试所有的双手试验(而不是一次一个光标的连续一次性运动)。T5在许多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双手控制,其中双手试验的获取时间(TTA)平均仅比单手试验的TTA略长(图5a)。在非普通试验中,右手试验和右手试验的平均TTA是相似的。

在在线控制过程中,T5指出,在双手上下文中按顺序移动游标,而不是同时移动它们,这是一种更直观的策略。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一点,我们训练了两个独立的RNN,其中一个如上文提到的正常重新校准,另一个仅用单一的数据重新校准。平均而言,顺序使用的单手策略优于同时使用的双手策略(图5b)。有趣的是,顺序策略通常导致单右手和单右手试验之间的表现相同,这表明当仅仅在单动作上重新校准时,RNN更好地学会了区分手。

最后,我们比较了简单的线性解码器(包括矩阵乘法和指数平滑,相当于卡尔曼信号50)和同时进行双光标控制的RNN。在在线评估过程中优化线性解码器(LD)是模糊的,因为它通常需要手动调整参数,如输出增益51。为了与RNN进行最公平的比较,我们测试了LD和RNN的输出增益标量范围。我们发现,在所有测试的增益中,RNN的平均表现都优于LD(图5c)。事实上,由于无法将控制隔离到一个光标(即,一个光标的预期移动会无意中移动另一个,因此导致了大多数失败的试验。我们发现,当使用LD切割非活动光标时,T5能够获得单一目标,这表明双手控制的失败是由于LD无法分离左和右手控制。

图5 RNN解码器支持双光标控制,

并优于简单的线性解码器

结论

我们的结果表明,神经网络解码器可能特别适合解码多矢运动的问题,因为这是与这些运动相关的神经编码的非线性结构。我们表明,如果小心地训练它们能够成功地转移到在线控制,那么使用性能良好的循环神经网络同时控制两个游标是可能的。从这项工作中获得的见解可能有助于扩大BCI的范围,从单载体控制到更具挑战性的应用(例如,控制全身外骨骼),为瘫痪患者解锁更大的功能。在典型的训练数据上校准的递归神经网络解码器能够实现高离线性能,但在实时BCI控制方面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Brain control of bimanual movement enabled by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01-2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脑机接口社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全球首个双边植入脑机接口:瘫患者借助脑机接口实现双机械臂共享控制
智能机器人系统和脑机接口(BMI)的进步帮助感觉运动缺陷患者恢复功能和独立性;然而,考虑到通过用户输入协调控制多个肢体的多个自由度(DOF)的技术复杂性,需要双手协调和精细操作的任务仍然没有解决。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本研究实施了一种协作共享控制策略,以操纵和协调两个模块化假肢(MPL)执行双手自食任务。
脑机接口社区
2022/09/22
5810
​全球首个双边植入脑机接口:瘫患者借助脑机接口实现双机械臂共享控制
Nature正刊解读 | 基于侵入式脑电的想象手写英文字母实现与外界交流
本次解读nature论文High-performance brain-to-text communication via handwriting。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布朗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专家合作完成。
脑机掌门
2021/05/16
2K0
卡内基梅隆大学贺斌教授团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深度学习解码
卡内基梅隆大学贺斌教授团队一直寻求侵入性脑机接口(BCI)的可行替代方案。2019 年,该研究小组利用非侵入式 BCI 首次成功演示了意念控制机械臂持续跟踪计算机光标的能力。
脑机接口社区
2024/05/06
6330
卡内基梅隆大学贺斌教授团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深度学习解码
Lancet Neurology:一种供四肢瘫痪患者使用硬膜外无线脑机接口进行控制的外骨骼装置
请点击上面“思影科技”四个字,选择关注作者,思影科技专注于脑影像数据处理,涵盖(fMRI,结构像,DTI,ASL,EEG/ERP,FNIRS,眼动)等,希望专业的内容可以给关注者带来帮助,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参加思影科技的其他课程。(文末点击浏览)
用户1279583
2019/12/17
5510
Lancet Neurology:一种供四肢瘫痪患者使用硬膜外无线脑机接口进行控制的外骨骼装置
多感官反馈​脑机接口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个案研究
传统治疗方法无法为瘫痪患者提供一个整合了感觉在内的闭环运动康复。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功能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和视觉反馈技术的软硬件平台recoveriX系统。是一种用于脑卒中后康复的完整的感觉-运动闭环治疗系统。该系统在临床环境中对两名慢性中风患者进行了测试。病人被要求以随机的顺序想象左手或右手的运动。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2/14
5420
多感官反馈​脑机接口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个案研究
从EEG中解码想象的3D手臂运动轨迹以控制两个虚拟手臂
使用从EEG解码的信息来实现对人工或虚拟手臂的在线控制通常是通过对不同的激活状态进行分类或与对象的不同显性动作相关的感觉运动活动的自愿调节来实现的。然而,一些研究报道了使用更自然的控制方案,例如解码想象的3D手臂运动的轨迹来移动假肢,机器人或虚拟手臂,所有方法都使用离线前馈控制方案。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尝试实现在线控制两个虚拟手臂,从而在3D空间中朝三个目标/手臂移动。使用多重线性回归,从mu,low beta, high beta, 和lowgamma EEG振荡的功率谱密度解码出想象的手臂运动的3D轨迹。研究人员在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分析,该数据集记录了三个受试者在七个会话,其中每个会话包括三个实验块:一个离线校准块和两个在线反馈块。利用虚拟武器的预测轨迹计算目标分类精度,并将其与基于滤波器组公共空间模式(FBCSP)的多类分类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方法包括互信息选择(MI)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块。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2/13
3500
Nature封面:斯坦福团队「意念手写」脑机接口重磅发布,速度创记录!
当由于中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而导致言语中断时,丧失说话能力可能是毁灭性的。
新智元
2021/05/28
5480
Nature封面:斯坦福团队「意念手写」脑机接口重磅发布,速度创记录!
​厦大等高校研究人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脑电地形图表示进行分类
脑电图(EEG)地形图表征(Electroencephalography topo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ETR)可以监测区域大脑活动,是一种可以用于探索皮层机制和联系的技术。然而,如何找到一种鲁棒的方法来支持多目标对象、多通道的具有低信噪比的高维EEG数据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厦门大学、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等多所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提出了一种新的ETR能量计算方法,用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大脑活动的EEG模式。它能够在一个通用的学习模型中识别多个对象。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使用里来自2008年脑机接口(BCI)竞赛IV-2a的数据集进行五类分类,其中包含四个运动想象动作和一个放松动作。在该项研究中,提出的分类框架的平均准确率比最好的分类方法高10.11%。另外,研究人员通过对ETR参数优化的研究,得到了一种用于BCI应用的用户界面,并实现了一种实时优化方法。
脑机接口社区
2022/08/17
6460
​厦大等高校研究人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脑电地形图表示进行分类
​基于脑机接口的闭环运动想象脑电图仿真
脑机接口(BCI),尤其是能够解码运动意图的脑机接口,由于其作为神经修复系统的潜力,能够改善患有各种运动功能损害病症(如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中风)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积极研究的热门主题。一种成熟的方法是基于感觉运动节律(SMR)的运动想象BCI,它允许用户通过检测和解码与真实和想象的运动相关的SMR模式来控制物理或虚拟世界中仿真的运动。通常在BCI系统中,解码算法的测试、任务及其参数对于优化性能至关重要,然而,当研究广泛的参数集,进行人体实验既昂贵又耗时,而尝试利用以前收集到的数据线下分析却又缺乏系统和用户之间自适应反馈循环,极大限制了其适用性。因此,已有许多研究已经试图通过实时神经活动模拟器解决这一问题。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2/14
7120
​基于脑机接口的闭环运动想象脑电图仿真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斯坦福团队出品
创造该纪录的团队来自斯坦福,前两天,他们刚将相关论文预印本放上bioRXiv,引来不小关注。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2/23
3080
如何对单手和双手协同运动方向进行神经表征和解码?北理工研究团队给出了相关方案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研究了基于脑电信号的单手和双手协同运动方向的神经表征和解码。被试佩戴由博睿康自主研发的基于NeuSen W32脑电系统的信号采集设备,在经典center-out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完成包括单手运动以及双手协同运动在内的六组不同方向的手部运动。在共平均参考、基线修正、带通滤波、伪迹子空间重构等信号处理基础上,论文绘制了与感知运动区域相关的运动相关皮层电位作为神经表征,对比了采用不同特征及不用分类器的单双手运动方向解码效果对比,并给出了生理学解释。
脑机接口社区
2020/11/03
7180
如何对单手和双手协同运动方向进行神经表征和解码?北理工研究团队给出了相关方案
用意念「手写」字母,准确率高达99%,斯坦福脑机接口新突破登上Nature封面
利用脑机接口技术( BCI)进行意念操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脑机接口技术也正越来越多地给瘫痪患者带来便利。此前,美国 BrainGate 团队首次实现了人类大脑信号与计算机之间的无线高带宽传输,通过创建一套无线脑机接口设备,瘫痪患者不仅能够借助思维打字,还能在家轻松浏览网络内容。
机器之心
2021/06/08
4750
Advanced Science | 语音脑机接口的稳定解码,帮助ALS患者实现控制设备
62岁的蒂姆·埃文斯(Tim Evans)在2014年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这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运动和语言功能丧失。埃文斯目前有严重的语言和吞咽问题。他虽然可以很缓慢的说话,但大多数人很难听懂他的话。
脑机接口社区
2023/11/23
2160
Advanced Science | 语音脑机接口的稳定解码,帮助ALS患者实现控制设备
脑机前沿 | 利用BCI来进行大脑想象手写进行文本输出
脑机接口(BCI)可以帮助失去行动或说话能力的患者恢复交流能力。迄今为止,脑机接口研究的一个主要热点是恢复身体肌肉动作技能,例如用触摸和握紧或2D电脑光标点击输入。然而,高度灵巧的行为(如手写或触摸打字)可能需要更快的通信速度。
脑机接口社区
2020/07/10
9980
脑机前沿 | 利用BCI来进行大脑想象手写进行文本输出
ICLR2019 | 表示形式语言:比较有限自动机和循环神经网络
本文对ICLR2019论文《REPRESENTING FORMAL LANGUAGES:A COMPARISON BETWEEN FINITE AUTOMATA AN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进行了解读。
马上科普尚尚
2020/05/13
9830
ICLR2019 | 表示形式语言:比较有限自动机和循环神经网络
偏手性对感觉运动节律、去同步和运动想象BCI控制的影响
今天Rose小哥分享一篇Nature上的关于偏手性对感觉运动节律、运动想象BCI控制方面的影响。
脑机接口社区
2020/07/01
5960
半机械人大赛BCI:相互学习在两个四肢瘫痪的用户中的成功应用
本次工作通过让脊髓损伤患者参加脑机接口大赛,旨在证明相互学习在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脑机接口中的重要性和效果。我们假设,与主流的MI-BCI的机器学习相比,相互学习对于BCI用户的共生系统能够在Cybathlon事件等真实世界的场景中成功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为此,瑞士日内瓦洛桑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的神经修复中心的Serafeim Perdikis等人采用本文中的相互学习方法来训练两位脊髓损伤患者,让他们控制在虚拟脑机接口大赛中的化身(游戏中的自己)。比赛的结果证实了相互学习训练效果的有效性。该工作发表在PLOS Biology杂志。
用户1279583
2019/07/17
6410
半机械人大赛BCI:相互学习在两个四肢瘫痪的用户中的成功应用
脑电公开数据集解码准确率再创新高, Weight-Freezing立大功
▲图1: Weight-Freezing 前后的比较图。(左图) 标准的全连接网络。(右图) 带有Weight-Freezing 的全连接层。虚线表示冻结的权重。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9/19
5490
脑电公开数据集解码准确率再创新高, Weight-Freezing立大功
Nature封面:脑机接口重大突破!意念手写字速度破纪录!
近日,由斯坦福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布朗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联合研究,该研究首次从脑电信号中解码手写字母的动作,使瘫痪人士意念中的写字动作可以实时转换成屏幕上的文字。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2/13
5850
Nature子刊:对EcoG脑机接口进行无监督适应
脑机接口目前有一些明显的缺陷,这使得无法在日常场景中得到广泛运用,例如在进行监督学习时,被试常被要求进行特定的动作。但这会出现几个问题:
脑机接口社区
2023/09/08
2170
Nature子刊:对EcoG脑机接口进行无监督适应
推荐阅读
​全球首个双边植入脑机接口:瘫患者借助脑机接口实现双机械臂共享控制
5810
Nature正刊解读 | 基于侵入式脑电的想象手写英文字母实现与外界交流
2K0
卡内基梅隆大学贺斌教授团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深度学习解码
6330
Lancet Neurology:一种供四肢瘫痪患者使用硬膜外无线脑机接口进行控制的外骨骼装置
5510
多感官反馈​脑机接口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个案研究
5420
从EEG中解码想象的3D手臂运动轨迹以控制两个虚拟手臂
3500
Nature封面:斯坦福团队「意念手写」脑机接口重磅发布,速度创记录!
5480
​厦大等高校研究人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脑电地形图表示进行分类
6460
​基于脑机接口的闭环运动想象脑电图仿真
7120
意念打字破新纪录!心中想着「说话」,词就蹦跶出来,斯坦福团队出品
3080
如何对单手和双手协同运动方向进行神经表征和解码?北理工研究团队给出了相关方案
7180
用意念「手写」字母,准确率高达99%,斯坦福脑机接口新突破登上Nature封面
4750
Advanced Science | 语音脑机接口的稳定解码,帮助ALS患者实现控制设备
2160
脑机前沿 | 利用BCI来进行大脑想象手写进行文本输出
9980
ICLR2019 | 表示形式语言:比较有限自动机和循环神经网络
9830
偏手性对感觉运动节律、去同步和运动想象BCI控制的影响
5960
半机械人大赛BCI:相互学习在两个四肢瘫痪的用户中的成功应用
6410
脑电公开数据集解码准确率再创新高, Weight-Freezing立大功
5490
Nature封面:脑机接口重大突破!意念手写字速度破纪录!
5850
Nature子刊:对EcoG脑机接口进行无监督适应
2170
相关推荐
​全球首个双边植入脑机接口:瘫患者借助脑机接口实现双机械臂共享控制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