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OCP 2024:立讯精密224G/448G共封装铜互连(CPC)解决方案

OCP 2024:立讯精密224G/448G共封装铜互连(CPC)解决方案

作者头像
光芯
发布2025-04-08 17:12:46
发布2025-04-08 17:12:46
1.2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光芯前沿光芯前沿

在OCP 2024的Special Focus: Photonics分会场上,立讯精密介绍了他的高速共封装铜缆(Co-Packaged Copper, CPC)方案[旺柴]。

CPC跟CPO很像,就是尽可能离Switch或者GPU芯片更近,减少射频损耗实现更高速率的传输。带来的收益跟CPO也是类似的,带宽密度更大,信号质量更好,无DSP低功耗,走线简化,串扰低等等

CPC方案实现的挑战主要有三个因素:

1. 制造和组装的复杂性与成本增加 封装要求变高,如果将互连组件移到基板上,会使得基板的制造和组装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需要尽量一次性做对,避免在基板上进行多次焊接。因为基板上的焊接回流次数有限,超过一定次数后基板可能需要被丢弃并更换,封测厂也不乐意。

2. 严苛的尺寸约束 CPC解决方案必须做到很紧凑,因为新一代系统中对于空间的利用率会非常高,有更高的功率和热管理要求。不会有额外的空间可以分配给CPC解决方案,需要非常密集和紧凑的设计。 3. 具备现场可维护性(模块化,可插拔)

如果在现场出现问题,解决方案不能是丢弃整个ASIC和基板,因为芯片已经部署在基板上了,不能重新焊接,成本会很高昂。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在现场服务的解决方案,而不需要重新焊接,即需要一种模块化的解决方案设计。

立讯精密的CPC互联方案如下图所示,每个连接器模块是8×8的64路高速差分线,16路就可以形成512Lane与ASIC的互连。Interposer具有>100GHz的带宽,射频插损非常低。Twinax电缆一直延伸到接触面,提供了平滑、一致的通道阻抗,连接器四周做了360度无死角的完整电磁屏蔽,串扰非常低。接触面有一个小的弹性压块,保证信号完整性和提升抗振动性能。 如果表面被刮擦,可以简单地更换弹性压块。整个连接器布局非常紧密,高度只有19.25mm,线缆之间的水平和垂直间距只有1.9mm和1.7mm。

可以看到他的连接器是一个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变形。可以是512/1024 Lane与ASIC的高密互联,也可以是与XPU的单个方向的互连,或者是与12寸的大GPU芯片互连,实现256Tb/s的带宽。

前面讲的都是顶层架构设计,后边就来看具体的信号完整性测试。仿真上性能非常ok,67GHz的射频损耗只有1.5dB左右,回损和串扰也很nice。实验上也做了测试,测试链路中包含了VNA、Twinax线缆、两组CPC连接器、基板等,整个链路的射频插损仅有22dB,分解出来的各部件损耗跟仿真的匹配度非常高。实测的串扰也都接近VNA的噪底了,这主要还是得益于他们360度无死角的屏蔽设计。

另外就是他们的224G OSFP Chip2IO的仿真,同样效果很棒,53GHz处的射频插损只有1.12dB,支持31AWG的同轴线缆。

在OCP的现场他们有一个跟微软和联发科(不太确定听的对不对,找不到相关报道)的212.5G传输联合演示,链路包括两个CPC连接器、两个OSFP连接器和DAC铜缆,总插损为45.5dB,BER达到1e-7。

他们还提到目前还在朝着448G的目标努力,当前他们仿真的OSFP Chip2IO的带宽进一步提升,53GHz处的插损由原来的1.12dB降低到0.76dB了,3dB带宽>100GHz,但串扰比较棘手,还需要继续优化。

铜缆仍在继续,光互连正在发力🫡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4-10-3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光芯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