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验收流程概述

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验收流程概述

在前面的系列文章中,晓闲系统地介绍了流程管理中的需求流程和采购流程以及响应型供应链模式之下的上述2个流程的特征与要点。

今天的文章主题是验收流程。

在正式谈验收流程这个话题之前,晓闲需要强调2个要点。

其一、验收的内涵

从字面上看,验收由验和收两个字构成。

从字面意思看,验代表的是检查,从企业的职能和组织架构的角度看,验代表的是质量部门对产品或者原料进行了相关的检查和检测,也就说是,验本质上属于质量的工作范畴。

而从字面意思看,收代表的是接受和接收,结合企业的岗位职能看,收代表了仓储部门最终选择接收了来自于外部的各类物料,而从仓储的职能看,仓储本质上属于供应链模块的一个分支模块,因此,收本质上属于供应链的工作范畴。

因此,概括而言,验收本质上属于一个跨越了供应链和质量的业务流程环节。

其二、晓闲的视角

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晓闲从未从事过正儿八经的质量相关的工作,当然,晓闲作为采购自然与质量这个模块打过很多交道,而且晓闲的求学背景为质量专业,因此,晓闲自认为自己对质量的理解是有所涉猎但水平很浅。

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晓闲很难用一个完整的篇章去介绍一个具体的验收流程。

当然,从质量部或者仓储环节看,验收流程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详细而论,单就这2个环节,专业人士至少可以出一个系列丛书。

作为非质量从业背景出身的人,晓闲认为验收流程看起来非常简单,因为一个通用的验收流程可以简化为只有3个环节,且晓闲认为用较短的篇幅讲清楚验收流程的各个步骤的难度很小。

不过,从供应链的视角看,要用简短的篇幅讲清楚具体的验收流程并没有太大的价值,然而,可惜的是:要想用简短的篇幅讲得有价值却非常困难。

因此,在验收流程这个篇章环节中,晓闲关注的问题并不是具体的验收流程是怎样的,而是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企业该如何建立一个与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相匹配的验和收的体系,也就是晓闲希望谈一谈建立验收流程的要点。

鉴于验收本质上分为验与收两个环节,因此,晓闲会分开介绍验与收。

现在来聊一聊的内容。

验收流程之“验”

当我们看到“验”一字时,我们的脑子里是否会认为:“验”就是检测呢?

狭义上看,“验”就是检测,晓闲对这一点非常认可;不过,从广义的角度看,“验”的范畴是远大于检测的。

原因何在?

对于制造业的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而言,检测属于一种甄别手段,它可以告诉企业的质量部门(通常是QC)某个产品或者原料是否合格,产品品质是否满足企业的产品或者原料的质量标准,这就属于QC部门的基础工作之一,即筛选出合格品以及非合格品。

不过,在这个范畴之下,检测这项工作是有局限的。

首先,检测这个工作可能并不能很好地回答检测方法的优劣势

比如,某些原料检测合格,是否就代表这个原料是一个好的原料。

直观看,符合标准的原料就是合格品,

但是,检测合格可能并未回答的问题有2个:

其一、检测方法是否失效或者过期,或者是否存在未检测出的项目或者成分,这代表的是检测的精度问题;

其二、检测方法的误差是否可靠或者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代表的是检测的可靠性问题。

其次,检测这个工作可能并不能很好地回答是否有更好的检测方法

QC部门目前测定酸碱度的方法是否是最先进的,是否是最可靠的?

最后,检测这个工作不能解决如何降低不合格品的风险、概率以及相关损失

这一条是检测工作的最大局限性。

检测可以告诉我们产品或者原料是否合格,却不能告诉我们怎么样让原料或者产品质量合格,而且不能告诉我们如何让原料或者产品质量稳定的合格。

要解决这个问题,往往需要企业从更高的维度去进行把握。

因此,概括而言,晓闲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如下表述:

晓闲认为:“验”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甄别产品或者原料的品质,且可以通过某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实现高质量的产品或者原料的品质,另外,还可以建立不断提高产品或者原料品质的自动升级的体系。

从这里的描述看,“验”可以分为3个层次的能力建设。

第一层次:通过一定的方法甄别产品或者原料的品质

简单来说,这个层次的能力就是可以检测产品或者原料的品质。

最核心的工作是检测采购的原材料的品质是否符合公司质量部制定的原材料验收品质标准,重点主要在于把握原料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另外,企业还会重点关注生产的半成品、中间品以及最终产品的品质是否符合各个阶段产品的质量标准。

在第一个层次上,企业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质量标准建立的能力以及企业对各类产品的检测之上。

具体说来,在这个层次上,它重点考察的是企业的QA部门与QC部门的能力。

前者QA属于质量保证部门,即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质量。

而后者QC属于质量控制部门,即从策略上实施企业的质量保障行为的部门。

当然,从能力的角度看,第一层次的能力往往更考验QC的能力。

这个层次的能力属于“验”的基础能力。

看起来,第一个层次的能力属于比较低的水平。

不过,我们不要小看这种能力。

其一,这项能力是企业的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虽然层次低下,但是,它往往是企业搭建更高层次的水平的能力都需要基础能力的保障。

其二、这项能力的建设难度并不低

从基础层次上的能力角度看,企业往往需要搭建庞大的检测团队,自然,在检测团队之外还需要配置大量的检测用的设备。

以精细化工行业的原料的品质检测看,其中的检测指标就非常多。

对采购各类石化原料的化工企业而言,它往往需要采购很多种原料,比如甲苯、二甲苯、PTA、醋酸等等原料。

这些原料的检测指标的种类非常多,比如水分含量、酸度、沸点、熔点、开口闪点、闭口闪点、纯度、硫含量、色度等等指标,要可靠地检测每一种指标都需要配备一些专业设备以及相应的专业检测人员。这都对企业自身的检测力量的搭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在医药行业,单就采购的辐照原辅包材而言,微生物含量、微生物毒素含量、辐照强度等等指标的检测难度并不低,如果要检测此类指标,其中的难度并不小。

非常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各项指标检测的能力,当然,部分原因是某些指标检测的意义不大,或者专为某些指标建立检测能力的投入成本过高,超过了其投资回报。

第二层次:通过某些有效的方法和管理措施实现高质量的产品或者原料的品质

概括而言,这个方面的能力指的是如何保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

从含义上看,这个层次上的能力属于大多数企业的质量工作努力的方向。

需要强调,保障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部门是质量部,具体而言,这里指的就是QA部门,QA部门的责任核心在于保证质量。

然而,质量部门并不能决定产品质量,众多部门都对产品的质量负有相应的责任:

采购部门对所采购入厂前的原料的品质承担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

质量部门对采购的原料、生产的产品的品质承担检测责任以及建立质量标准的责任;

生产部门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生产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仓储部门对产品、半成品、中间品以及原材料的仓储质量承担主要责任;

设备部门或者维修部门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安全使用承担主要责任;

物流部门对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等的运输质量承担主要责任;

环安部门则对工厂的正常生产承担主要责任;

财务部门对公司层面的呆滞料、过期产品、过期原料等承担一定的责任;

销售部门与市场部门对企业产品符合时代与技术发展趋势承担主要责任;

售后部门则对产品的质量问题的发现以及产品质量升级负有直接责任;

研发部门承担产品质量问题的解决的主要责任以及产品质量升级的核心责任;

人事部门对各部门的人才建设承担直接责任与主要责任,毕竟人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

管理层则在企业战略上负有主要责任,企业战略的失当会产生大量的产品问题,比如公司坚守在技术被淘汰的市场上的潜在问题。

概括看来,几乎企业中的所有人都对产品质量负有一定责任。

因此,我们并不能说:质量问题是个别部门的问题。

这是宏观层面的解释,其范围非常广泛,不过,晓闲认为这样的解释的范围太广,通常而言,我们会适当限制和约束一下质量保障的范围,采用相对狭义上的质量保障。

一般而言,生产部、质量部和研发部为企业的产品质量的稳定和高品质承担核心责任,而采购部为基于质量标准的采购行为而承担质量的直接责任。

总体而言,质量部制定可靠的质量标准,而研发部通过可靠的产品工艺参数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承担主要责任,而生产部作为最终落实到产品生产的直接部门,进而需要为产品生产的稳定承担主要责任,而采购部需要执行质量标准而采购合格的原材料,但采购部门并不承担原材料品质异常后的优化责任,该责任的直接归属部门在质量部或研发部门。

因此,总体而言,企业需要从生产、研发和质量三个核心维度去提升产品的品质,这是一个较高维度的能力要求,本质上,这个维度的能力寻求的就是如何保障产品品质的稳定。

第三层次:建立不断提高产品或者原料品质的自动升级的体系

这个维度的能力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的最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这个能力是说:企业内部可以创造性地建立能力储备以应对自身产品质量提升或者全新产品时能用最短的时间保障产品的稳定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要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这里举例说明。

比如:对于一个化工企业而言,过去四五十年的主营产品一直都是基于煤焦油为核心的产品线,且所有产品的产品品质都非常稳定。

目前这个企业在进行战略发展转型,而准备往可降解塑料、医疗产业和环保产业三个产业进行转型、

煤化工产业与后面3个产业具备较大的差异,自然意味着产品生产的标准工艺与产品的质量标准都存在天壤之别的差异。

企业如何保证:在新的项目投产后,企业的产品生产会非常稳定且品质都能达到需要的水平,另外新项目可以快速满产呢?

这样的要求其实就是一直质量体系能力的跃迁。

更合理的说法是:企业如何建立一种储备性的质量保障能力,以保障全新的产品线的品质稳定。

晓闲认为:从第三个能力角度看,化工行业的不少企业都具备这种能力禀赋,比如万华化学和金发科技。

晓闲认为:这样的能力要求是产品质量工作的最高层次。

以上内容为晓闲作为供应链领域的一员所看到的“验”的内涵。

在下周的文章中,晓闲将具体来谈一谈晓闲眼中的“验”是怎么做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211A072XV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