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泄露丑闻
最近Facebook的数据泄露事件可以谓把它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5000万受害用户,其创始人扎克伯格非但没有出来道歉反而玩失踪。FB接下来可能面临2万亿的巨额罚款。同样的,它的合作伙伴“剑桥分析”公司其丑恶行径也被公之于众,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大数据的隐忧已经渐渐浮出水面。
有些人甚至至今还觉得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信息早就不知道暴露几次了,而且也不是什么名人,无所谓。但如果这样的话,其实你还没有了解大数据的真正的影响力(或者也不排除你懒得动脑去保护自己的原因)。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几个真实案例感受一下,大数据已经影响到不仅仅是个人还有整个全球的动向。
1
大数据宰杀熟客
事件回顾:
微博某网友自述了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据了解,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
类似的事件在各种电商平台屡见不鲜。还有某大型打车平台也经常发生“杀熟”事件。刚注册的用户价格比较便宜,但是用久之后发现价格开始上涨,甚至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
很多互联网平台起初都是打着“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口号来招揽客户。而用户也对这些高科技公司寄予厚望,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而没想到平台壮大后,他们没有利用大数据创造更多利润增长点,却沦为了“信息不对称”最大制造源,代替传统中介成为了最大中间商。不仅如此,还磨刀霍霍举向了自己最忠实的用户。。。
科技虽然很发达,但人心依然很低俗。
2
大数据蛊惑人心
事件回顾:
甲骨文公司于2010年控告谷歌开发的Android系统侵犯了Java专利,当时法官要求他们的律师团不得针对陪审团成员做任何社交网络的研究,以防他们对陪审团做出“投其所好”的行为。比如:如果通过搜索发现一名陪审员最喜欢的书是《杀死一只知更鸟》,律师很容易就能根据这本书的内容或风格,甚至利用这本书作者刚刚去世这个事实,类比地构造出一些论据或者提问的角度,来迎合这名陪审员…
最终的结果是Google答应了法官的要求,但甲骨文公司却拒绝了,最后法官不得不要求陪审团设置他们的社交账号的访问权限。
甲骨文被称为业界“毒瘤”,倒不是因为其大数据的原因,而是其虽然标榜自己是个科技公司却养了一帮律师,以开源软件为诱饵,一旦和他们的软件打了插边球就和你打官司。
3
大数据加深歧视
在大数据时代,你被陌生人歧视了没关系,被你朋友歧视了也没关系,但千万不要被大数据歧视。一旦被大数据歧视,你会被贴上各种标签。跟你被贴了同样标签的用户一样,各种针对你们的歧视事件将会蜂拥而来。
例如,当大数据和算法判断求职者为男性时,为其推送高薪主管职位消息的概率远大于同等条件的女性求职者;在缺乏直接信用记录和数据的情况下,基于其他信息(如电话账单、教育背景、社交网络等)预估信用评分,最终导致特定群体的人无法申请小额贷款;信用卡发卡银行降低某人信用额度的原因并非基于该持卡人的消费与还款记录,而是基于该持卡人被归为“同一类型”之消费者所共同拥有的记录与特征等等。
在大数据非法的操作下,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嫌贫爱富等社会问题会被越来越放大,只要拥有大数据的控制权,很容易会根据个人喜好来判定社会标准。
而对于信息接受者来说,要想摆脱这种标签,还真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4
大数据误导大众
事件回顾:
2012年,当桑迪飓风肆虐美国时,短短时间,推特上产生了超过2000万条相关的消息,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飓风和受灾人群的信息。为了做到救灾资源的有效配置,美国当局决定对推特上的消息进行实时分析,以此判断哪些地区、哪些人群最需要帮助。可是事后分析回顾发现,受灾最重地区的推特消息最少,因为那些地方电力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重灾区人群无法发出大量的网络消息。
因为太迷信大数据,对推特消息的分析形成了不准确的数据视图,无法正确指向受灾最重的地区以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
这不是国内常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么,但问题是竟然有力气哭,还吃什么奶
5
大数据控制政坛
剑桥分析CEO尼克斯被停职,他曾吹嘘特朗普竞选期间和其会面好几次,其当选是自己功劳。在英国4频道(Channel 4)播出的秘密摄录视频中,尼克斯还称,“我们做了所有研究、所有数据、所有分析、所有目标定位。我们运营了所有的数字竞选、电视竞选,我们的数据揭示了所有的策略。”
下面是记者偷拍的视频
不仅仅Facebook被爆出其数据被剑桥分析公司用来控制选举,连Google在选举期间也被投诉其利用搜索关键字来控制数据展示,偏袒一方候选人。
随着基于大数据的自动化决策科技 在个人对健康、教育、工作、信用、商品和服务的取得上,扮演着逐渐重要的角色,甚至是“生杀予夺”的权重时,我们就应该对大数据、自动化决策过程的影响高度重视起来。不要被卖了还在帮卖家数钱。
结语
幻想那些掌握大数据的人去造福社会,
而它们只考虑自己的利润增长率。
Facebook当初就以泄露用户隐私起家,
在未经在校生授权的情况下,
暴露学生隐私,刊登其照片,
“出卖用户隐私”的基因早已埋下,
如今自食恶果,
早已是定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