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分为三个部分: 浅谈Attention-based Model【原理篇】(你在这里) 浅谈Attention-based Model【源码篇】 浅谈Attention-based Model【实践篇】
看了台大的李宏毅老师关于Attention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讲的不错(其实李宏毅老师其它部分的内容也不错,比较幽默,安利一下),记录一下,本博客的大部分内容据来自李宏毅老师的授课资料:Attention-based Model。如发现有误,望不吝赐教。
最基本的seq2seq模型包含一个encoder和一个decoder,通常的做法是将一个输入的句子编码成一个固定大小的state,然后作为decoder的初始状态(当然也可以作为每一时刻的输入),但这样的一个状态对于decoder中的所有时刻都是一样的。 attention即为注意力,人脑在对于的不同部分的注意力是不同的。需要attention的原因是非常直观的,比如,我们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需要老师划重点,划重点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将我们的attention放在这部分的内容上,以期用最少的付出获取尽可能高的分数;再比如我们到一个新的班级,吸引我们attention的是不是颜值比较高的人?普通的模型可以看成所有部分的attention都是一样的,而这里的attention-based model对于不同的部分,重要的程度则不同。
Attention-based Model其实就是一个相似性的度量,当前的输入与目标状态越相似,那么在当前的输入的权重就会越大,说明当前的输出越依赖于当前的输入。严格来说,Attention并算不上是一种新的model,而仅仅是在以往的模型中加入attention的思想,所以Attention-based Model或者Attention Mechanism是比较合理的叫法,而非Attention Model。
没有attention机制的encoder-decoder结构通常把encoder的最后一个状态作为decoder的输入(可能作为初始化,也可能作为每一时刻的输入),但是encoder的state毕竟是有限的,存储不了太多的信息,对于decoder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和之前的输入都没有关系了,只与这个传入的state有关。attention机制的引入之后,decoder根据时刻的不同,让每一时刻的输入都有所不同。
再引用tensorflow源码attention_decoder()函数关于attention的注释:
“In this context ‘attention’ means that, during decoding, the RNN can look up information in the additional tensor attention_states, and it does this by focusing on a few entries from the tensor.”
对于机器翻译来说,比如我们翻译“机器学习”,在翻译“machine”的时候,我们希望模型更加关注的是“机器”而不是“学习”。那么,就从这个例子开始说吧(以下图片均来自上述课程链接的slides)
对于“match”, 理论上任何可以计算两个向量的相似度都可以,比如:
现在我们已经由match模块算出了当前输入输出的匹配度,然后我们需要计算当前的输出(实际为decoder端的隐状态)和每一个输入做一次match计算,分别可以得到当前的输出和所有输入的匹配度,由于计算出来并没有归一化,所以我们使用softmax,使其输出时所有权重之和为1。那么和每一个输入的权重都有了(由于下一个输出为“machine”,我们希望第一个权重和第二个权权重越大越好),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其加权向量和,作为下一次的输入。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match用后面的两种,那么参数应该怎么学呢?
如下图所示:
再看看Grammar as a Foreign Language一文当中的公式:
本来我们已经结束了,但是仔细想想,其实还有一个地方有所疑问。就是加入match是一个简单地神经网络或者一个矩阵,神经网络的权值和矩阵里面的值怎么来?
最近在用双向LSTM加上attention做知乎的比赛,但目前效果不是很好,具体等待比赛结束之后再详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