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能否手写vue3响应式原理-面试进阶

能否手写vue3响应式原理-面试进阶

原创
作者头像
helloworld1024
发布于 2022-10-29 02:28:23
发布于 2022-10-29 02:28:23
2430
举报

(二)响应式原理

利用ES6中Proxy作为拦截器,在get时收集依赖,在set时触发依赖,来实现响应式。

(三)手写实现

1、实现Reactive

基于原理,我们可以先写一下测试用例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active.spec.ts
 describe("effect", () => {
   it("happy path", () => {
     const original = { foo: 1 }; //原始数据
     const observed = reactive(original); //响应式数据
     expect(observed).not.toBe(original);
     expect(observed.foo).toBe(1); //正常获取数据
     expect(isReactive(observed)).toBe(true);
     expect(isReactive(original)).toBe(false);
     expect(isProxy(observed)).toBe(true);
   });
 });
 

首先实现数据的拦截处理,通过ES6的Proxy,实现获取和赋值操作。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active.ts
 //对new Proxy()进行包装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raw) {
   return createActiveObject(raw, mutableHandlers);
 }
 
 function createActiveObject(raw: any, baseHandlers) {
   //直接返回一个Proxy对象,实现响应式
   return new Proxy(raw, baseHandlers);
 }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baseHandler.ts
 //抽离出一个handler对象
 export const mutableHandlers = {
   get:createGetter(),
   set:createSetter(),
 };
 
 function createGetter(isReadOnly: Boolean = false, shallow: Boolean = false) {
   return function get(target, key) {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 看看res是否是一个object
     if (isObject(res)) {
       //如果是,则进行嵌套处理,使得返回的对象中的 对象 也具备响应式
       return isReadOnly ? readonly(res) : reactive(res);
     }
     if (!isReadOnly) {
       //如果不是readonly类型,则收集依赖
       track(target, key);
     }
     return res;
   };
 }
 
 function createSetter() {
   return function set(target, key, value) {
     const res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触发依赖
     trigger(target, key);
     return res;
   };
 }

从上述代码中,我们可以⚠️注意到track(target, key)trigger(target, key) 这两个函数,分别是对依赖的收集和触发。

依赖:我们可以把依赖认为是把用户对数据的操控(用户函数,副作用函数)包装成一个东西,我们在get的时候将依赖一个一个收集起来,set的时候全部触发,即可实现响应式效果。

2、实现依赖的收集和触发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effect.ts
 //全局变量
 let activeEffect: ReactiveEffect; //当前的依赖
 let shouldTrack: Boolean; //是否收集依赖
 const targetMap = new WeakMap(); //依赖树

targetMap结构:targetMap: { 每一个target(depsMap):{ 每一个key(depSet): 每一个依赖 } }

WeakMap和Map的区别1、WeakMap只接受对象作为key,如果设置其他类型的数据作为key,会报错。2、WeakMap的key所引用的对象都是弱引用,只要对象的其他引用被删除,垃圾回收机制就会释放该对象占用的内存,从而避免内存泄漏。3、由于WeakMap的成员随时可能被垃圾回收机制回收,成员的数量不稳定,所以没有size属性。4、没有clear()方法5、不能遍历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依赖类,称为ReactiveEffect,对用户函数进行包装,赋予一些属性和方法。参考:前端手写面试题详细解答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effect.ts
 //响应式依赖 — ReactiveEffect类
 class ReactiveEffect {
   private _fn: any;  //用户函数,
   active = true; //表示当前依赖是否激活,如果清除过则为false
   deps: any[] = []; //包含该依赖的deps
   onStop?: () => void;  //停止该依赖的回调函数
   public scheduler: Function;  //调度函数
   
   //构造函数
   constructor(fn, scheduler?) {
     this._fn = fn;
     this.scheduler = scheduler;
   }
   //执行副作用函数
   run() {
     //用户函数,可以报错,需要用try包裹
     try {
       //如果当前依赖不是激活状态,不进行依赖收集,直接返回
       if (!this.active) {
         return this._fn();
       }
       //开启依赖收集
       shouldTrack = true;
       activeEffect = this;
       //调用时会触发依赖收集
       const result = this._fn();
       //关闭依赖收集
       shouldTrack = false;
       //返回结果
       return result;
     } finally {
       //todo
     }
   }
 }
effect影响函数

创建一个用户函数作用函数,称为effect,这个函数的功能为基于ReactiveEffect类创建一个依赖,触发用户函数(的时候,触发依赖收集),返回用户函数。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创建一个依赖
 export function effect(fn, option: any = {}) {
   //为当前的依赖创建响应式实例
   const _effect = new ReactiveEffect(fn, option.scheduler);
   Object.assign(_effect, option);
   //最开始调用一次,其中会触发依赖收集  _effect.run() -> _fn() -> get() -> track()
   _effect.run();
   const runner: any = _effect.run.bind(_effect);
   //在runner上挂载依赖,方便在其他地方通过runner访问到该依赖
   runner.effect = _effect;
   return runner;
 }

bind():在原函数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函数,使新函数的this指向传入的第一个参数,其他参数作为新函数的参数

用户触发依赖收集时,将依赖添加到targetMap中。

收集/添加依赖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把依赖添加到targetMap对应target的key中,在重新set时在trigger中重新触发
 export function track(target: Object, key) {
   //如果不是track的状态,直接返回
   if (!isTracking()) return;
 
   // target -> key -> dep
   //获取对应target,获取不到则创建一个,并加进targetMap中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if (!depsMap) {
     targetMap.set(target, (depsMap = new Map()));
   }
   //获取对应key,获取不到则创建一个,并加进target中
   let depSet = depsMap.get(key);
   if (!depSet) {
     depsMap.set(key, (depSet = new Set()));
   }
 
   //如果depSet中已经存在该依赖,直接返回
   if (depSet.has(activeEffect)) return;
 
   //添加依赖
   trackEffects(depSet);
 }
 
 export function trackEffects(dep) {
   //往target中添加依赖
   dep.add(activeEffect);
   //添加到当前依赖的deps数组中
   activeEffect.deps.push(dep);
 }
触发依赖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一次性触发对应target中key的所有依赖
 export function trigger(target, key) {
   let depsMap = targetMap.get(target);
   let depSet = depsMap.get(key);
   //触发依赖
   triggerEffects(depSet);
 }
 
 export function triggerEffects(dep) {
   for (const effect of dep) {
     if (effect.scheduler) {
       effect.scheduler();
     } else {
       effect.run();
     }
   }
 }

3、移除/停止依赖

我们在ReactiveEffect这个类中,增加一个stop方法,来暂停依赖收集和清除已经存在的依赖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响应式依赖 — 类
 class ReactiveEffect {
   private _fn: any;  //用户函数,
   active = true; //表示当前依赖是否激活,如果清除过则为false
   deps: any[] = []; //包含该依赖的deps
   onStop?: () => void;  //停止该依赖的回调函数
   public scheduler: Function;  //调度函数
  
   //...
   
   stop() {
     if (this.active) {
       cleanupEffect(this);
       //执行回调
       if (this.onStop) {
         this.onStop();
       }
       //清除激活状态
       this.active = false;
     }
   }
 }
 
 //清除该依赖挂载的deps每一项中的该依赖
 function cleanupEffect(effect) {
   effect.deps.forEach((dep: any) => {
     dep.delete(effect);
   });
   effect.deps.length = 0;
 }
 
 //移除一个依赖
 export function stop(runner) {
   runner.effect.stop();
 }

(四)衍生类型

1、实现readonly

readonly相比于reactive,实现上相对比较简单,它是一个只读类型,不会涉及set操作,更不需要收集/触发依赖。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export function readonly(raw) {
   return createActiveObject(raw, readonlyHandlers);
 }
 
 export const readonlyHandlers = {
   get: readonlyGet,
   set: (key, target) => {
     console.warn(`key:${key} set 失败,因为target是一个readonly对象`, target);
     return true;
   },
 };
 
 const readonlyGet = createGetter(true);
 
 function createGetter(isReadOnly: Boolean = false, shallow: Boolean = false) {
   return function get(target, key) {
     if (key === ReactiveFlags.IS_REACTIVE) {
       return !isReadOnly;
     } else if (key === ReactiveFlags.IS_READONLY) {
       return isReadOnly;
     }
 
     //...
 
     // 看看res是否是一个object
     if (isObject(res)) {
       return isReadOnly ? readonly(res) : reactive(res);
     }
 
     if (!isReadOnly) {
       //收集依赖
       track(target, key);
     }
     return res;
   };
 }

2、实现shallowReadonly

我们先看一下shallow的含义

shallow:不深的, 浅的,不深的, 不严肃的, 肤浅的,浅薄的。

那么shallowReadonly,指的是只对最外层进行限制,而内部的仍然是一个普通的、正常的值。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shallowReadonly.ts
 export function shallowReadonly(raw) {
   return createActiveObject(raw, shallowReadonlyHandlers);
 }
 
 export const shallowReadonlyHandlers = extend({}, readonlyHandlers, {
   get: shallowReadonlyGet,
 });
 
 const shallowReadonlyGet = createGetter(true, true);
 
 function createGetter(isReadOnly: Boolean = false, shallow: Boolean = false) {
   return function get(target, key) {
     //..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是否shallow,是的话很直接返回
     if (shallow) {
       return res;
     }
     
     if (isObject(res)) {
       //...
     }
   };
 }

3、实现ref

ref相对reactive而言,实际上他不存在嵌套关系,就是一个value。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f.ts
 export function ref(value: any) {
   return new RefImpl(value);
 }

我们来实现一下RefImpl类,原理其实跟reactive类似,只是一些细节处不同。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f.ts
 class RefImpl {
   private _value: any; //转化后的值
   public dep; //依赖容器
   private _rawValue: any; //原始值,
   public _v_isRef = true; //判断ref类型
   constructor(value) {
     this._rawValue = value; //记录原始值
     this._value = convert(value); //存储转化后的值
     this.dep = new Set(); //创建依赖容器
   }
   get value() {
     trackRefValue(this); //收集依赖
     return this._value;
   }
   set value(newValue) {
     //新老值不同,才触发更改
     if (hasChanged(newValue, this._rawValue)) {
       // 一定先修改value,再触发依赖
       this._rawValue = newValue;
       this._value = convert(newValue);
       triggerEffects(this.dep);
     }
   }
 }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f.ts
 //对value进行转换(value可能是object)
 export function convert(value: any) {
   return isObject(value) ? reactive(value) : value;
 }
 
 export function trackRefValue(ref: RefImpl) {
   if (isTracking()) {
     trackEffects(ref.dep);
   }
 }
 
 //effect.ts
 export function isTracking(): Boolean {
   //是否开启收集依赖 & 是否有依赖
   return shouldTrack && activeEffect !== undefined;
 }
 
 export function trackEffects(dep) {
   dep.add(activeEffect);
   activeEffect.deps.push(dep);
 }
 
 export function triggerEffects(dep) {
   for (const effect of dep) {
     if (effect.scheduler) {
       effect.scheduler();
     } else {
       effect.run();
     }
   }
 }
  • 实现proxyRefs
代码语言:typescript
复制

//实现对ref对象进行代理

//如user = {

// age:ref(10),

// ...

//}

export function proxyRefs(ObjectWithRefs)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turn new Proxy(ObjectWithRefs,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get(target, key)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 如果是ref 返回.value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如果不是 返回value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turn unRef(Reflect.get(target, key));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set(target, key, value)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if (isRef(target[key]) && !isRef(value))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target[key].value = value;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turn true;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 else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
代码语言:txt
AI代码解释
复制
 });

}

代码语言:txt
复制

4、实现computed

computed的实现也很巧妙,利用调度器机制和一个私有变量_value,实现缓存惰性求值

通过注解(一)(二)(三)可理解其实现流程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computed
 import { ReactiveEffect } from "./effect";
 
 class computedRefImpl {
   private _dirty: boolean = true;
   private _effect: ReactiveEffect;
   private _value: any;
 
   constructor(getter) {
     //创建时,会创建一个响应式实例,并且挂载
     this._effect = new ReactiveEffect(getter, () => {
       //(三)
       //当监听的值发生改变时,会触发set,此时触发当前依赖
       //因为存在调度器,不会立刻执行用户fn(实现了lazy),而是将_dirty更改为true
       //在下一次用户get时,会调用run方法,重新拿到最新的值返回
       if (!this._dirty) {
         this._dirty = true;
       }
     });
   }
 
   get value() {
     //(一)
     //默认_dirty是true
     //那么在第一次get的时候,会触发响应式实例的run方法,触发依赖收集
     //同时拿到用户fn的值,存储起来,然后返回出去
     if (this._dirty) {
       this._dirty = false;
       this._value = this._effect.run();
     }
     //(二)
     //当监听的值没有改变时,_dirty一直为false
     //所以,第二次get时,因为_dirty为false,那么直接返回存储起来的_value
     return this._value;
   }
 }
 
 export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
   //创建一个computed实例
   return new computedRefImpl(getter);
 }
 

(五)工具类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是否是reactive响应式类型
 export function isReactive(target) {
   return !!target[ReactiveFlags.IS_REACTIVE];
 }
 //是否是readonly响应式类型
 export function isReadOnly(target) {
   return !!target[ReactiveFlags.IS_READONLY];
 }
 //是否是响应式对象
 export function isProxy(target) {
   return isReactive(target) || isReadOnly(target);
 }
 //是否是对象
 export function isObject(target) {
   return typeof target === "object" && target !== null;
 }
 //是否是ref
 export function isRef(ref: any) {
   return !!ref._v_isRef;
 }
 //解构ref
 export function unRef(ref: any) {
   return isRef(ref) ? ref.value : ref;
 }
 //是否改变
 export const hasChanged = (val, newVal) => {
   return !Object.is(val, newVal);
 };

判断响应式类型的依据是,在get的时候,检查传进来的key是否等于某枚举值来做为判断依据,在get中加入

代码语言:typescript
AI代码解释
复制
 //reactive.ts
 export const enum ReactiveFlags {
   IS_REACTIVE = "__v_isReactive",
   IS_READONLY = "__v_isReadOnly",
 }
 
 //baseHandler.ts
 function createGetter(isReadOnly: Boolean = false, shallow: Boolean = false) {
   return function get(target, key) {
     //...
     if (key === ReactiveFlags.IS_REACTIVE) {
       return !isReadOnly;
     } else if (key === ReactiveFlags.IS_READONLY) {
       return isReadOnly;
     }
     //...
   };
 }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Vue3源码04: Vue3响应式系统源码实现1/2
从图中可以看出,reactivity的具体实现由12个代码文件组成。看过上一篇文章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惊讶,当时极简版的代码是这样的简单,不足50行。没错,当时写的极简版响应式系统仅用少量代码就实现了修改对象的属性,自动触发页面更新的功能。相信50行代码和12个文件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边界条件处理那么简单。但是也不用担心,只要抓住了这些文件间的关系就可以消除心中的疑惑,因为根本的原理确确实实就是我们前面手写的极简版。我们先来看看这12个文件具体的分工是什么:
杨艺韬
2022/09/27
3530
Vue3源码04: Vue3响应式系统源码实现1/2
Vue3源码05 : Vue3响应式系统源码实现(2/2)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reactive、effect、mutableHandlers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本文会重点分析effect.ts中的每一个API及相关代码的实现细节,因为响应式原理的核心是Proxy代理机制,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对依赖关系的管理,而依赖关系的管理主要逻辑在effect.ts文件中完成,同时还会带着大家阅读computed的源码实现。鉴于涉及了响应式系统的很多实现细节,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文字加代码超过2万个字符,请大家在耐心和时间上做好准备,阅读完本文相信会让大家对Vue3响应式系统有深刻的理解。
杨艺韬
2022/09/27
9672
Vue3源码05 : Vue3响应式系统源码实现(2/2)
Vue3 响应式原理
如果不会 ts,我觉得影响不大,了解一下泛型就可以了。因为我就没用过 TS,但是不影响看代码。
谭光志
2020/09/28
9520
Vue3 Reactivity数据响应式原理解析
Vue3 如火如荼,与其干等,不如花一个下午茶的时间来看下最新的响应式数据是如何实现的吧。在本文中,会写到 vue3 的依赖收集和 proxy 数据代理,以及副作用 (effect) 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超人
2021/07/05
4910
Vue3 Reactivity数据响应式原理解析
纯手写实现 Vue3 & 原理解析:setup环境 & reactive函数 & effect函数(一)
本篇解析参阅 vue3源码、崔大的mini-vue、霍春阳大佬的《Vuejs设计与实现》尽可能记录我的Vue3源码阅读学习过程。我会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找到答案,附在每一篇的底部。希望大家能在我的文章中也能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有 get 到东西的可以给作者一个小小的赞作为鼓励吗?谢谢大家!
前端达人
2022/04/18
1.9K0
reactive + effect + track + trigger 实现响应式系统
如果之前了解过 Vue2 的响应式原理,那么对于 Watcher 你一定不会陌生。它是 Vue2 响应式系统中的核心之一,无论是响应式数据,还是 computed 计算属性,watch 监听器,内部都是用了 Watcher。简单来说,它就是把需要用户手动执行的逻辑进行了封装,控制权从用户手中转移到了框架层面,从而实现了数据变化,页面自动更新的响应式系统。
PHP开发工程师
2022/07/23
7740
vue3.0 源码解析二 :响应式原理(下)
上节我们讲了数据绑定proxy原理,vue3.0用到的基本的拦截器,以及reactive入口等等。调用reactive建立响应式,首先通过判断数据类型来确定使用的hander,然后创建proxy代理对象observed。这里的疑惑点就是hander对象具体做了什么?本文我们将以baseHandlers为着手点,继续分析响应式原理。
用户6835371
2021/06/01
5500
vue3.0 源码解析二 :响应式原理(下)
Vue的ref和reactive的区别-源码解读
在看vueuse官方文档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 Use ref instead of reactive whenever possible
韦东锏
2024/05/30
1470
Vue的ref和reactive的区别-源码解读
Vue3.0 beta源码学习笔记(二)
在进入effect后首先把effect包装成响应式的effect,并且为了后边的使用会通过配置参数对其包装。
用户7572539
2020/08/26
3250
致敬Vue3: 1.1万字从零解读Vue3.0源码响应式系统
原文地址:https://hkc452.github.io/slamdunk-the-vue3/
胡哥有话说
2020/09/29
9290
Vue3源码阅读笔记之整体执行顺序简介(2)
可以看到,目前只是直接对组件实例的data做了一次代理,handlers在普通对象情况下为 baseHandlers
wanyicheng
2021/04/12
1.5K0
Vue3源码阅读笔记之数据响应式
总结:Vue3中的数据响应式实现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实现,适合单独分析学习哈。上文是删除了部分支线逻辑的版本,只保留了主线逻辑,大家如果想看完整的实现,还是建议去读源码哦。
wanyicheng
2021/04/12
7960
Vue3 源码解析(六):响应式原理与 reactive
今天这篇文章是笔者会带着大家一起深入剖析 Vue3 的响应式原理实现,以及在响应式基础 API 中的 reactive 是如何实现的。对于 Vue 框架来说,其非侵入的响应式系统是最独特的特性之一了,所以不论任何一个版本的 Vue,在熟悉其基础用法后,响应式原理都是笔者最想优先了解的部分,也是阅读源码时必细细研究的部分。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你使用 Vue 时,掌握了响应式原理一定会让你的 coding 过程更加游刃有余的。
Originalee
2021/06/11
1.5K1
Vue3 源码解析(六):响应式原理与 reactive
深入源码彻底搞清vue3中reactive和ref的区别
在vue3的日常开发中,我发现很多人都是基于自己的习惯reactive或ref一把梭,虽然这样都可以实现需求,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已经有了reactive还需要再去设计一个ref呢?这两者的实际运用场景以及区别是什么呢?
inline705
2022/09/27
1.4K0
深入源码彻底搞清vue3中reactive和ref的区别
你还不知道vue3中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的实现逻辑吗?那你就out啦~还不快来看!
本文是# 深入源码彻底搞清vue3中reactive和ref的区别的衍生篇,我们继续从源码入手,去解读vue3中的track()依赖收集以及trigger()派发更新。
inline705
2022/09/28
6630
你还不知道vue3中依赖收集和派发更新的实现逻辑吗?那你就out啦~还不快来看!
带你深入Vue3响应式系统
Vue3 中可以通过响应式 API 来创建响应式对象, 之前介绍过一些响应式 API, 如 ref、computed、reactive、shallowRef、shallowReactive等等. 相较于 Vue2 中使用 Object.definProperty 来劫持 get 和 set 不同, Vue3 中使用的是 Proxy 来创建响应式对象,仅将 get 和 set 仅用于 ref. 与此同时, 响应式 API 大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在 get 劫持中进行某个属性的 tarck, 在 set 劫持中进行某个属性的 trigger.
BLUSE
2022/12/08
1.3K1
Vue3 源码解析(七):依赖收集与副作用函数
在上一篇文章《响应式原理与 reactive》中由于篇幅限制笔者留下了两个小悬念 track 依赖收集处理器与 trigger 派发更新处理器没有细致讲解,而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会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 Vue3 响应式系统中的依赖收集部分和副作用函数。
Originalee
2021/06/17
1.3K1
vue3源码解析--数据监听篇
vue3自从2020.9.18正式发布以来,受到了前端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大更新点便是vue3全新的数据监听模式。
winty
2021/08/24
1.8K0
vue3源码解析--数据监听篇
从 Proxy 到 Vue3 响应式
最近想再回顾下 Proxy 这一部分的内容, 顺便也看看他的应用场景, 刚好在 Vue3 的响应式 API 中有使用, 所以就结合着一起复习下, 顺便总结记录一番. 如果只对 Vue3 的响应式感兴趣的, 可以直接跳到文章的第二部分.
BLUSE
2022/12/02
1.3K1
[建议收藏] 你想知道的Vue3核心源码这里都有
写作不易,未经作者允许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Effect和Reactive effect作为Vue响应式原理中的核心,在Computed、Watch、Reactive中都有出现 主要和Reactive(Proxy)、track、trigger等函数配合实现收集依赖,触发依赖更新 Effect 副作用依赖函数 Track 依赖收集 Trigger 依赖触发 Effect effect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副作用函数,被当做依赖收集,在响应式数据更新后被触发。 Vue的响应式API例如Computed、Watch都有
前端LeBron
2021/12/08
1.4K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Vue3源码04: Vue3响应式系统源码实现1/2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