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5)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5)

原创
作者头像
沙因Sign
修改于 2021-08-12 11:59:36
修改于 2021-08-12 11:59:36
36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SignSign

佛了。

把战斗教程从4场改为2场,最后结果还是一样的。

不过上周没想明白的所谓“主流想法”的一些细微差别,我好像忽然想通了。

精灵之息其实目前缺少一个叫做“亲切感”的东西。

但是就算明白这个,也很难改,因为“精灵之息”或者说“独立游戏”身上带有的那种“不亲切感”是它吸引到一部分人的原因,那如果这个东西没了,那独立游戏还算独立游戏吗?

不过这个也只是假设,目前也没有数据支撑,就不多说了。

所以这周也没啥可说的,不如简单聊一下独立游戏吧。

独立游戏是什么?

其实这个东西一直以来就没有答案。

我们讨论一个事物的时候,总是会有个对立面。那独立游戏的对立面从字面上来说就是“不独立游戏”,但实际上目前主流的看法是独立游戏的对立面是商业游戏。

商业游戏的确很不独立,又是kpi,又是大团队,既要内部整合团队资源,又要外部迎合市场。

但就是因为把商业游戏看做是独立游戏的对立面,所以独立游戏才有了一些奇怪的标签。

比如:

不赚钱的游戏,开发人员极少的游戏,画面很差的游戏,玩法非常独特的游戏等……

这就让独立游戏变得很具象,甚至于后面只要是roguelike就是独立游戏,只要开发资金少于xxx元就是独立游戏。

这个变化的原因是独立游戏的标签里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

玩家对游戏的认知很简单,比如喜欢爽快的,看到动作游戏就会买单,喜欢解谜的,看到侦探游戏就会买单等等。

独立游戏因为早年大神们积累下来的口碑,就演变成喜欢游戏的,看到独立游戏就会买单

这简直就是不要钱的金字招牌,所以不管是不是商业游戏,只要往自己游戏上贴个独立游戏标签就可以获取一批闻讯而来的玩家。

独立游戏也因此变得具象可以定义。

那我们回归一下本质,最初的独立游戏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早期的独立游戏说是商业游戏的对立面也可以,但也不可以,因为这玩意只是游离在商业游戏的边缘而已,并没有可以称之为对立的程度。

商业游戏嘛,总是有很多套路的。

“群体意识”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固定而且可以定义的层级。

受市场欢迎的,其实就那么几种形式,其他商业游戏想要喝汤就要靠近这些模式。

这种时间持续久了,就有一些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的人跳了出来。

他们开始质疑为什么游戏形式只能是这样?凭什么只能是勇者救公主?不能是勇者救恶龙?(不是公主救勇者?)

然后他们自己想想还不过瘾,于是就动手制作“勇者救恶龙”的游戏。

在大家玩腻了勇者救公主的游戏后,忽然看见这么一款勇者救恶龙的游戏自然是眼前一亮。

早期的独立游戏大部分是兴趣使然,本身没指望着靠这玩意大富大贵。所以“不赚钱”,“画面差”,“玩法独特”,“奇怪但是很好玩”的标签就这样印了出来。

当然现在的发展也不能用以前的一套标准来定义。

比如神主zun就是想创造一个“只有可爱少女的幻想乡”。这种想法不管在哪个时代肯定都会有很多拥趸,但是当时的游戏环境还不太能支持商业游戏这么露骨的制作这样的游戏。

现在基本上二次元手游都是这个套路。也算是商业游戏从独立游戏中汲取养分的典型案例。(当然东方系列的亮点也不止于此)

另外目前卖的最好的独立游戏mc,也没有那些很明显的“独立游戏特征”,这说明本身对独立游戏下定义就不太对劲。仔细想想,这也算是“资本造词”的一个案例了。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7)
另外epic商店里海量的资源,也让我这种从最初用画布做游戏的人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沙因Sign
2021/09/24
334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7)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
首先《精灵之息》是一款在微信小游戏平台上线的独立游戏,在微信里搜索《精灵之息》就可以直接体验游戏。
沙因Sign
2021/07/15
367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3)
那为什么知道只狼不适合自己,还是想玩呢?为什么对其他游戏(比如精灵之息)就没有想玩的想法呢?
沙因Sign
2021/08/31
425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3)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2)
小游戏出了新的行业数据统计,感觉比之前的好了。行业数据来源是头部游戏的数据(虽然不知道头部游戏是谁),但是相对来说参考价值变大了。
沙因Sign
2021/08/29
325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2)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2)
《精灵之息》是一款在微信小游戏平台上线的独立游戏,在微信里搜索《精灵之息》就可以直接体验游戏。
沙因Sign
2021/07/20
440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2)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4)
玩家从选择章节后,到进入游戏之间流失了4%,然后在阿呆这里待了3-5秒,之后开始又流失了4%,也就是打败阿呆的其实还是有91%左右。
沙因Sign
2021/08/01
397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4)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1)
但是后期有些精灵出现一些重叠感,而且虽然都是独特的行为模式但是很多精灵让无法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沙因Sign
2021/08/27
298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1)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6)
可能也和平台有关系吧,微信小游戏即开既玩的优点导致玩家的跳出率会比app,pc等平台高很多。
沙因Sign
2021/08/12
3620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6)
【2021年天字第1号话题】游戏是什么?讨论复盘
为了发挥群的作用,也为了大家能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在此提倡一个活动,具体如下:
香菜聊游戏
2021/06/07
4680
近10年“女性向”游戏深度解读
导语|  本文的创作和思考定位不是单纯的女性向游戏,而是尝试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广义女性向游戏构建。笔者将在本文中尝试对近十年流行的女性向内容进行大致的总结,将综合言情小说、影视、女性向游戏、同人等内容媒介,基于个人心得和定性分析,提供女性向内容的构建方法,并在解析女性玩家的内容诉求基础上,进行未来趋势的预判。 简言之,笔者认为未来的“女性向”趋势不再是单纯的女性向游戏,而是在传统游戏品类中尝试接纳女性视角,即将游戏从常见的男性向为主的方向调整为中性化,形成对所有“玩家”皆友好、没有明显偏向的游戏。
腾讯大讲堂
2021/10/18
4.2K1
三年全职 Rust 游戏开发,真要放弃 Rust 吗?
在网上看到了一个两年前的评论,这件事好像也印证了他的说法,他是不是会偷笑自己的「神预言」 呢?
张汉东
2024/05/07
3.5K0
三年全职 Rust 游戏开发,真要放弃 Rust 吗?
Rust 生态纯属炒作?3 年写了 10 万行代码的开发者吐槽:当初用 Rust 是被忽悠了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国外一位用 Rust 编程语言开发游戏的开发者,这位作者和他的朋友两人成立了一家小型独立游戏开发工作室,在过去几年中他们致力于开发跨不同引擎的各种游戏。 他们热爱游戏,并在编程和创建各种应用程序(网络或桌面应用程序)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用 Rust 构建了自己的引擎,称为 Comfy Engine,用于他们的游戏。本文就讲述了他们这三年来使用 Rust 编程语言开发游戏的心路历程。下列内容为 InfoQ 翻译并整理。
深度学习与Python
2024/05/06
8970
Rust 生态纯属炒作?3 年写了 10 万行代码的开发者吐槽:当初用 Rust 是被忽悠了
【区块链+游戏实践】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游戏产业的割裂与重构
游戏是互联网时代三大变现模式之首,孕育了腾讯、暴雪、Steam等巨头。然而传统游戏正面临越来越深的割裂: (1)不透明,游戏开发者承担全部开发责任,不及预期导致用户流失; (2)渠道、发行垄断收益; (3)虚拟资产不属于用户,亦无法顺畅实现价值流通; (4)游戏内生恶性通货膨胀倾向,玩家利益得不到保证; (5)游戏间体系不互通,玩家沉没成本高昂。
辉哥
2018/08/10
2.3K0
【区块链+游戏实践】火币区块链产业专题报告-游戏产业的割裂与重构
游戏编程十年总结
游戏编程十年总结 自敲第一行代码起,已经十年多了,今天既不是十年整的日子,也不是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日子,本来像这种大总结的文章,当择良辰吉日,斋戒沐浴三日,方可动笔。一开始计划是写一篇五年总结的,但各种原因一拖再拖,于是就变成了十年总结。光阴似箭,时不我待,转眼已经在奔三的路上了,离大叔的称呼很近了,但离大神的称呼还很远,在此谨以此文总结反思这十年技术生涯的点滴,与诸君共勉。 编程之前 大概是读初一的时候,家中有幸让我得到了一台二手电脑,那时的心情比现在让我得到一堆苹果电脑更加兴奋。但这是一台不能连网,也没
用户1289394
2018/02/27
2.9K0
游戏编程十年总结
2021-2022设计趋势ISUX报告·日系潮玩篇
潮流玩具最初起源于日本,盛行于美国、香港,又叫艺术家玩具或设计师玩具,是玩具与艺术摆件融合的产物。谈及潮流玩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和中国香港。这些作品的设计往往带有一点街头、叛逆和反主流风格,并且限量生产,价格相对昂贵,因而潮流玩具的消费最初一直限于一个小圈子。 潮流玩具最初起源于日本,盛行于美国、香港,又叫艺术家玩具或设计师玩具,是玩具与艺术摆件融合的产物。谈及潮流玩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和中国香港。最近大火的盲盒,对于日本的消费者来说也并不陌生。
腾讯ISUX
2021/09/23
1.2K0
我的十年创业路
虽然09年才毕业,但遥想08年第一次在学校和同学搞情侣合租房中介网站,距今已有10年。从捣鼓软件开发给别人做网站,到尝试建设完整的系统工程,再到去学习经营一个公司,创业路也走了整整十年,一路过来跌跌撞撞,有开心难过,有成功失败,还发生各种有趣和惊叹,更多的也有五味杂陈。
纯洁的微笑
2019/05/06
1.2K0
我的十年创业路
《增长黑客》节选与笔记[通俗易懂]
这本书涉及了很多具体又贴合现实的互联网产品问题,即使你是非专业人士,也应该读一读,了解开发者是如何把你当猫耍的,以便你更好地认识一些套路,解锁,为选择手机软件或者云端应用擦亮眼睛!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27
7.8K0
重构区块链
撰写这篇手册,并不简单的因为区块链是一个热门话题,更因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领域。关于这一话题的信息来源无外乎三个方面:技术文档和代码,商业机构的宣传,研究机构或个人的整理。但是每一种媒体都因其形式、渠道或作者而带有某种偏见。技术文档固然详细精确,但是不够通俗,视野也不够广阔;商业宣传必定带有一定的偏向性;而看似中立的研究机构和媒体也因其背后资助方或者受众市场的差异而显现出意识形态的不同。区块链领域的技术人员喜欢强调其技术领先性,但偏偏这一领域在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评判标准。区块链商业机构流行的白皮书,只有极少数既保留了技术细节,又蕴含对整个体系的理解。媒体和研究机构里则存在一种悖论,那些对区块链理解不够深,但是想象力丰富的人,率先推出了所谓的畅销书,只能让普通人初步理解一些浅层的知识,无法用来灵活运用和价值创造。只有那些深入区块链一线的研究员才会意识到,这个领域还处在高速变化期,很多东西都没有定性,出书立著为时尚早。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7/23
9.9K0
重构区块链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第一章黄金时代   一   我们的故事要从1887年的德国开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6/26
7.3K0
经典 40 篇完整版
Hiding behind the loose dusty curtain, a teenager packed up his overcoat into the suitcase. He planned to leave home at dusk though there was thunder and lightning outdoors. He had got to do this because he was tired of his parents’ nagging (唠叨的) about his English study and did not want to go through it any longer. He couldn’t get along well with English and disliked joining in English classes because he thought his teacher ignored him on purpose. As a result, his score in each exam never added up to over 60.
独元殇
2023/03/14
1.7K0
相关推荐
精灵之息 开发日志(17)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