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RT-thread finsh移植到linux平台

RT-thread finsh移植到linux平台

作者头像
全栈程序员站长
发布于 2022-08-31 03:58:38
发布于 2022-08-31 03:58:38
3.3K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目录

FinSH介绍

传统命令行模式

C 语言解释器模式

FinSH移植

移植要点

效果验证

代码下载

参考


在一次项目中, 需要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需求就是选择一款OS,既能满足当下项目的需要,又要考虑公司未来对物联网应用的扩展能力,对比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开源操作系统,诸如FreeRTOS,RTX,UCOS,RT-Thread,contiki等, 最终确定了一款IoT OS:RT-Thread(遵循 Apache License 2.0 开源许可协议)。事实证明,这款操作系统也为公司物联网产品设计提供了很大便利,这里介绍其中一个我认为非常有用的组件FinSH,也正是深刻体会到了FinSH在程序应用开发中的便利, 使我下定决心将其移植到Linux平台,为我在linux平台的项目添上一个炫酷的操作接口,在此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

FinSH介绍

整体来说,FinSH就是一个shell,通过嵌入到程序中, 将程序内部的符号(函数,变量)暴露出来,使得用户可以在程序运行后, 很轻易的通过命令行调用程序内部函数,变量,相比于使用gdb调试工具调试程序,FinSH为程序员提供了一个伸入程序内部的触手,可以在程序运行时随意查看程序内部状态, 调用接口,可谓是程序开发的一个利器。

以下内容摘自RT-Thread FinSH

FinSH 是 RT-Thread 的命令行组件,提供一套供用户在命令行与程序交互的操作接口,主要用于调试或查看系统信息。FinSH执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FinSH 支持权限验证功能,系统在启动后会进行权限验证,只有权限验证通过,才会开启 FinSH 功能,提升系统输入的安全性。

FinSH 支持自动补全、查看历史命令等功能,通过键盘上的按键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这些功能,FinSH 支持的按键如下表所示:

按键

功能描述

Tab 键

当没有输入任何字符时按下 Tab 键将会打印当前系统支持的所有命令。若已经输入部分字符时按下 Tab 键,将会查找匹配的命令,也会按照文件系统的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名进行补全,并可以继续输入,多次补全

↑↓键

上下翻阅最近输入的历史命令

退格键

删除符

←→键

向左或向右移动标

FinSH支持两种输入模式,分别是传统命令行模式和 C 语言解释器模式。

传统命令行模式

此模式又称为 msh(module shell),msh 模式下,FinSH 与传统 shell(dos/bash)执行方式一致,例如,可以通过 cd / 命令将目录切换至根目录。

msh 通过解析,将输入字符分解成以空格区分开的命令和参数。其命令执行格式如下所示:

command [arg1] [arg2] [...]

其中 command 既可以是 RT-Thread 内置的命令,也可以是可执行的文件。

C 语言解释器模式

此模式又称为 C-Style 模式。C 语言解释器模式下,FinSH 能够解析执行大部分 C 语言的表达式,并使用类似 C 语言的函数调用方式访问系统中的函数及全局变量,此外它也能够通过命令行方式创建变量。在该模式下,输入的命令必须类似 C 语言中的函数调用方式,即必须携带 () 符号,例如,要输出系统当前所有线程及其状态,在 FinSH 中输入 list_thread() 即可打印出需要的信息。FinSH 命令的输出为此函数的返回值。对于一些不存在返回值的函数(void 返回值),这个打印输出没有意义。

最初 FinSH 仅支持 C-Style 模式,后来随着 RT-Thread 的不断发展,C-Style 模式在运行脚本或者程序时不太方便,而使用传统的 shell 方式则比较方便。另外,C-Style 模式下,FinSH 占用体积比较大。出于这些考虑,在 RT-Thread 中增加了 msh 模式,msh 模式体积小,使用方便,推荐大家使用 msh 模式。

如果在 RT-Thread 中同时使能了这两种模式,那它们可以动态切换,在 msh 模式下输入 exit 后回车,即可切换到 C-Style 模式。在 C-Style 模式输入 msh() 后回车,即可进入 msh 模式。两种模式的命令不通用,msh 命令无法在 C-Style 模式下使用,反之同理。

FinSH的实现原理并非单纯的字符串匹配,而是用到了链接,ELF文件结构,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等编译器相关知识, 使得FinSH的调用方式非常灵活,满足C-Style形式的语法基本都可以被解析。

FinSH移植

FinSH作为RT-Thread的组件, 是以一个独立的线程形式存在, 要将其移植到linux平台,需要对底层相关调用,诸如线程,信号, 标准输入输出等方面进行移植,移植相关的基本介绍可阅读官方提供的FinSH移植

源码下载: RT-Thread源码下载

移植要点

1. os相关

  • 线程创建

RT-Thread中线程创建使用rt_thread_init函数, 在linux平台要使用pthread_create创建线程。线程创建代码位于shell.c中finsh_system_init()

rt_sem_init(&(shell->rx_sem), “shrx”, 0, 0); result = rt_thread_init(&finsh_thread, “tshell”, finsh_thread_entry, RT_NULL, &finsh_thread_stack[0], sizeof(finsh_thread_stack), FINSH_THREAD_PRIORITY, 10);

if (result == RT_EOK) rt_thread_startup(&finsh_thread);

  • 信号

RT-Thread中信号接口rt_sem_init等修改为linux平台接口sem_init。

  • 输入输出

输入输出相关的主要是针对命令行输入, 在RT-Thread中是通过串口等方式进行输入输出,而在linux平台,需要修改为终端输入输出,可以使用宏RT_USING_POSIX开启POSIX接口, 则会自动使用满足linux平台的接口。

2. 链接、链接脚本

要实现C-Style模式, 还必须借助链接脚本对程序进行特殊的控制(文件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单位,而段则是链接器操作的基本单位。一个文件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段。对于链接器来说,它不关心有多少个输入文件,而只关心有多少个输入段)。

C-Style模式对外提供的函数接口需要使用宏FINSH_FUNCTION_EXPORT来定义,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define FINSH_FUNCTION_EXPORT_CMD(name, cmd, desc)                      \
                const char __fsym_##cmd##_name[] SECTION(".rodata.name") = #cmd;    \
                const char __fsym_##cmd##_desc[] SECTION(".rodata.name") = #desc;   \
                RT_USED const struct finsh_syscall __fsym_##cmd SECTION("FSymTab")= \
                {                           \
                    __fsym_##cmd##_name,    \
                    __fsym_##cmd##_desc,    \
                    (syscall_func)&name     \
                };

            #define FINSH_VAR_EXPORT(name, type, desc)                              \
                const char __vsym_##name##_name[] SECTION(".rodata.name") = #name;  \
                const char __vsym_##name##_desc[] SECTION(".rodata.name") = #desc;  \
                RT_USED const struct finsh_sysvar __vsym_##name SECTION("VSymTab")= \
                {                           \
                    __vsym_##name##_name,   \
                    __vsym_##name##_desc,   \
                    type,                   \
                    (void*)&name            \
                };

#define FINSH_FUNCTION_EXPORT(name, desc)   \
    FINSH_FUNCTION_EXPORT_CMD(name, name, desc)

可以看出, 程序暴露出的函数和变量,都是定义在特殊的段中, 函数定义在SECTION(“FSymTab”),变量定义在SECTION(“VSymTab”),不了解SECTION的同学可以参考 理解ELF文件。这种实现方式和linux驱动编程中使用的宏module_init、module_exit是一样的道理: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define module_init(x)     __initcall(x);              //include/linux/init.h  
  
#define __initcall(fn) device_initcall(fn)  
  
#define devic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6",fn,6)  
  
#define __define_initcall(level,fn,id) /  
  
         static initcall_t __initcall_##fn##id __used /  
  
         __attribute__((__section__(".initcall" level ".init"))) = fn  

无论是实现形式,还是最终的调用执行都是一样的,还在纠结于module_init()定义的入口函数是怎么被调用起来的同学,也可以继续往下看。

我们已经在代码中指定了FSymTab和VSymTab, 还需要在链接脚本中定义这两个段(为什么需要在链接脚本中定义这两个段呢,是因为这两个段是我们自定义的, 缺省的链接脚本中缺少对自定义数据段的声明),以下是我所在平台的链接脚本内容: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OUTPUT_FORMAT("elf32-i386", "elf32-i386",
	      "elf32-i386")
OUTPUT_ARCH(i386)
ENTRY(_start)
SEARCH_DIR("=/usr/local/lib/i386-linux-gnu"); SEARCH_DIR("=/lib/i386-linux-gnu"); SEARCH_DIR("=/usr/lib/i386-linux-gnu"); SEARCH_DIR("=/usr/local/lib32"); SEARCH_DIR("=/lib32"); SEARCH_DIR("=/usr/lib32"); SEARCH_DIR("=/usr/local/lib"); SEARCH_DIR("=/lib"); SEARCH_DIR("=/usr/lib"); SEARCH_DIR("=/usr/i686-linux-gnu/lib32"); SEARCH_DIR("=/usr/i686-linux-gnu/lib");
SECTIONS
{
  /* Read-only sections, merged into text segment: */
  PROVIDE (__executable_start = SEGMENT_START("text-segment", 0x08048000)); . = SEGMENT_START("text-segment", 0x08048000) + SIZEOF_HEADERS;
  .interp         : { *(.interp) }
  .note.gnu.build-id : { *(.note.gnu.build-id) }
  .hash           : { *(.hash) }
  .gnu.hash       : { *(.gnu.hash) }
  .dynsym         : { *(.dynsym) }
  .dynstr         : { *(.dynstr) }
  .gnu.version    : { *(.gnu.version) }
  .gnu.version_d  : { *(.gnu.version_d) }
  .gnu.version_r  : { *(.gnu.version_r) }
  .rel.dyn        :
    {
      *(.rel.init)
      *(.rel.text .rel.text.* .rel.gnu.linkonce.t.*)
      *(.rel.fini)
      *(.rel.rodata .rel.rodata.* .rel.gnu.linkonce.r.*)
      *(.rel.data.rel.ro .rel.data.rel.ro.* .rel.gnu.linkonce.d.rel.ro.*)
      *(.rel.data .rel.data.* .rel.gnu.linkonce.d.*)
      *(.rel.tdata .rel.tdata.* .rel.gnu.linkonce.td.*)
      *(.rel.tbss .rel.tbss.* .rel.gnu.linkonce.tb.*)
      *(.rel.ctors)
      *(.rel.dtors)
      *(.rel.got)
      *(.rel.bss .rel.bss.* .rel.gnu.linkonce.b.*)
      *(.rel.ifunc)
    }
  .rel.plt        :
    {
      *(.rel.plt)
      PROVIDE_HIDDEN (__rel_iplt_start = .);
      *(.rel.iplt)
      PROVIDE_HIDDEN (__rel_iplt_end = .);
    }
  .init           :
  {
    KEEP (*(SORT_NONE(.init)))
  }
  .plt            : { *(.plt) *(.iplt) }
.plt.got        : { *(.plt.got) }
  .text           :
  {
    *(.text.unlikely .text.*_unlikely .text.unlikely.*)
    *(.text.exit .text.exit.*)
    *(.text.startup .text.startup.*)
    *(.text.hot .text.hot.*)
    *(.text .stub .text.* .gnu.linkonce.t.*)
    /* .gnu.warning sections are handled specially by elf32.em.  */
    *(.gnu.warning)
  }
  .fini           :
  {
    KEEP (*(SORT_NONE(.fini)))
  }
  PROVIDE (__etext = .);
  PROVIDE (_etext = .);
  PROVIDE (etext = .);
  .rodata         : { *(.rodata .rodata.* .gnu.linkonce.r.*) }
  .rodata1        : { *(.rodata1) }
  .eh_frame_hdr : { *(.eh_frame_hdr) *(.eh_frame_entry .eh_frame_entry.*) }
  .eh_frame       : ONLY_IF_RO { KEEP (*(.eh_frame)) *(.eh_frame.*) }
  .gcc_except_table   : ONLY_IF_RO { *(.gcc_except_table
  .gcc_except_table.*) }
  .gnu_extab   : ONLY_IF_RO { *(.gnu_extab*) }
  /* These sections are generated by the Sun/Oracle C++ compiler.  */
  .exception_ranges   : ONLY_IF_RO { *(.exception_ranges
  .exception_ranges*) }
  /* Adjust the address for the data segment.  We want to adjust up to
     the same address within the page on the next page up.  */
  . = DATA_SEGMENT_ALIGN (CONSTANT (MAXPAGESIZE), CONSTANT (COMMONPAGESIZE));
  /* Exception handling  */
  .eh_frame       : ONLY_IF_RW { KEEP (*(.eh_frame)) *(.eh_frame.*) }
  .gnu_extab      : ONLY_IF_RW { *(.gnu_extab) }
  .gcc_except_table   : ONLY_IF_RW { *(.gcc_except_table .gcc_except_table.*) }
  .exception_ranges   : ONLY_IF_RW { *(.exception_ranges .exception_ranges*) }
  /* Thread Local Storage sections  */
  .tdata	  : { *(.tdata .tdata.* .gnu.linkonce.td.*) }
  .tbss		  : { *(.tbss .tbss.* .gnu.linkonce.tb.*) *(.tcommon) }
  .preinit_array     :
  {
    PROVIDE_HIDDEN (__preinit_array_start = .);
    KEEP (*(.preinit_array))
    PROVIDE_HIDDEN (__preinit_array_end = .);
  }
  .init_array     :
  {
    PROVIDE_HIDDEN (__init_array_start = .);
    KEEP (*(SORT_BY_INIT_PRIORITY(.init_array.*) SORT_BY_INIT_PRIORITY(.ctors.*)))
    KEEP (*(.init_array EXCLUDE_FILE (*crtbegin.o *crtbegin?.o *crtend.o *crtend?.o ) .ctors))
    PROVIDE_HIDDEN (__init_array_end = .);
  }
  .fini_array     :
  {
    PROVIDE_HIDDEN (__fini_array_start = .);
    KEEP (*(SORT_BY_INIT_PRIORITY(.fini_array.*) SORT_BY_INIT_PRIORITY(.dtors.*)))
    KEEP (*(.fini_array EXCLUDE_FILE (*crtbegin.o *crtbegin?.o *crtend.o *crtend?.o ) .dtors))
    PROVIDE_HIDDEN (__fini_array_end = .);
  }
  .ctors          :
  {
    /* gcc uses crtbegin.o to find the start of
       the constructors, so we make sure it is
       first.  Because this is a wildcard, it
       doesn't matter if the user does not
       actually link against crtbegin.o; the
       linker won't look for a file to match a
       wildcard.  The wildcard also means that it
       doesn't matter which directory crtbegin.o
       is in.  */
    KEEP (*crtbegin.o(.ctors))
    KEEP (*crtbegin?.o(.ctors))
    /* We don't want to include the .ctor section from
       the crtend.o file until after the sorted ctors.
       The .ctor section from the crtend file contains the
       end of ctors marker and it must be last */
    KEEP (*(EXCLUDE_FILE (*crtend.o *crtend?.o ) .ctors))
    KEEP (*(SORT(.ctors.*)))
    KEEP (*(.ctors))
  }
  .dtors          :
  {
    KEEP (*crtbegin.o(.dtors))
    KEEP (*crtbegin?.o(.dtors))
    KEEP (*(EXCLUDE_FILE (*crtend.o *crtend?.o ) .dtors))
    KEEP (*(SORT(.dtors.*)))
    KEEP (*(.dtors))
  }
  .jcr            : { KEEP (*(.jcr)) }
  .data.rel.ro : { *(.data.rel.ro.local* .gnu.linkonce.d.rel.ro.local.*) *(.data.rel.ro .data.rel.ro.* .gnu.linkonce.d.rel.ro.*) }
  .dynamic        : { *(.dynamic) }
  .got            : { *(.got) *(.igot) }
  . = DATA_SEGMENT_RELRO_END (SIZEOF (.got.plt) >= 12 ? 12 : 0, .);
  .got.plt        : { *(.got.plt)  *(.igot.plt) }
  .data           :
  {
    *(.data .data.* .gnu.linkonce.d.*)
    SORT(CONSTRUCTORS)
  }
  .data1          : { *(.data1) }
  _edata = .; PROVIDE (edata = .);
  FSymTab :
  {
    PROVIDE_HIDDEN (__fsymtab_start = .); 
    KEEP (*(FSymTab))
    PROVIDE_HIDDEN (__fsymtab_end = .); 
  }
  VSymTab :
  {
    PROVIDE_HIDDEN (__vsymtab_start = .);
    KEEP (*(VSymtab))
    PROVIDE_HIDDEN (__vsymtab_end = .);
  }
  . = .;
  __bss_start = .;
  .bss            :
  {
   *(.dynbss)
   *(.bss .bss.* .gnu.linkonce.b.*)
   *(COMMON)
   /* Align here to ensure that the .bss section occupies space up to
      _end.  Align after .bss to ensure correct alignment even if the
      .bss section disappears because there are no input sections.
      FIXME: Why do we need it? When there is no .bss section, we don't
      pad the .data section.  */
   . = ALIGN(. != 0 ? 32 / 8 : 1);
  }
  . = ALIGN(32 / 8);
  . = SEGMENT_START("ldata-segment", .);
  . = ALIGN(32 / 8);
  _end = .; PROVIDE (end = .);
  . = DATA_SEGMENT_END (.);
  /* Stabs debugging sections.  */
  .stab          0 : { *(.stab) }
  .stabstr       0 : { *(.stabstr) }
  .stab.excl     0 : { *(.stab.excl) }
  .stab.exclstr  0 : { *(.stab.exclstr) }
  .stab.index    0 : { *(.stab.index) }
  .stab.indexstr 0 : { *(.stab.indexstr) }
  .comment       0 : { *(.comment) }
  /* DWARF debug sections.
     Symbols in the DWARF debugging sections are relative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tion so we begin them at 0.  */
  /* DWARF 1 */
  .debug          0 : { *(.debug) }
  .line           0 : { *(.line) }
  /* GNU DWARF 1 extensions */
  .debug_srcinfo  0 : { *(.debug_srcinfo) }
  .debug_sfnames  0 : { *(.debug_sfnames) }
  /* DWARF 1.1 and DWARF 2 */
  .debug_aranges  0 : { *(.debug_aranges) }
  .debug_pubnames 0 : { *(.debug_pubnames) }
  /* DWARF 2 */
  .debug_info     0 : { *(.debug_info .gnu.linkonce.wi.*) }
  .debug_abbrev   0 : { *(.debug_abbrev) }
  .debug_line     0 : { *(.debug_line .debug_line.* .debug_line_end ) }
  .debug_frame    0 : { *(.debug_frame) }
  .debug_str      0 : { *(.debug_str) }
  .debug_loc      0 : { *(.debug_loc) }
  .debug_macinfo  0 : { *(.debug_macinfo) }
  /* SGI/MIPS DWARF 2 extensions */
  .debug_weaknames 0 : { *(.debug_weaknames) }
  .debug_funcnames 0 : { *(.debug_funcnames) }
  .debug_typenames 0 : { *(.debug_typenames) }
  .debug_varnames  0 : { *(.debug_varnames) }
  /* DWARF 3 */
  .debug_pubtypes 0 : { *(.debug_pubtypes) }
  .debug_ranges   0 : { *(.debug_ranges) }
  /* DWARF Extension.  */
  .debug_macro    0 : { *(.debug_macro) }
  .gnu.attributes 0 : { KEEP (*(.gnu.attributes)) }
  /DISCARD/ : { *(.note.GNU-stack) *(.gnu_debuglink) *(.gnu.lto_*) }
}

我们在链接脚本中定义了两个SECTION: FSymTab和VSymTab,这两个段在最终的ELF文件中,位于.data段之后, .bss段之前,同时,我们定义了4个变量,我们可以在c代码中使用这4个变量实现对SECTION的控制,我们可以在代码中通过这4个变量确定finsh指令段的起始和结束为止。

__fsymtab_start, __fsymtab_end:代表FSymTab段的起始和结束

__vsymtab_start,__vsymtab_end:代表VSymTab段的起始和结束

对应c代码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void finsh_system_function_init(const void *begin, const void *end)
    {
        _syscall_table_begin = (struct finsh_syscall *) begin;
        _syscall_table_end = (struct finsh_syscall *) end;
    }

    void finsh_system_var_init(const void *begin, const void *end)
    {
        _sysvar_table_begin = (struct finsh_sysvar *) begin;
        _sysvar_table_end = (struct finsh_sysvar *) end;
    }  
    extern const int __fsymtab_start;
    extern const int __fsymtab_end;
    extern const int __vsymtab_start;
    extern const int __vsymtab_end;
    unsigned int start = &__fsymtab_start;
    unsigned int end = &__fsymtab_end;
    finsh_system_function_init(&__fsymtab_start, &__fsymtab_end);
    finsh_system_var_init(&__vsymtab_start, &__vsymtab_end);


/*
 * @ingroup finsh
 *
 * This function will initialize finsh shell
 */
int finsh_system_init(void)
{
    ......

    /* GNU GCC Compiler and TI CCS */
    extern const int __fsymtab_start;
    extern const int __fsymtab_end;
    extern const int __vsymtab_start;
    extern const int __vsymtab_end;
    finsh_system_function_init(&__fsymtab_start, &__fsymtab_end);
    finsh_system_var_init(&__vsymtab_start, &__vsymtab_end);

    ......
    return 0;
}
INIT_APP_EXPORT(finsh_system_init);

效果验证

最终的效果如下:

func_one_param(int),func_two_param(int,char*)是我自定义的两个函数,可以通过命令行进行调用。

碍于时间关系, 仅调通了C-Style模式,在原有功能⤴️⤵️键翻阅历史记录,Tab键自动补齐,退格键删除,⬅️➡️键移动光标基础上,增加了Ctrl+l清屏和高亮显示,后续会增加新的功能进来。

思考扩展

思考

在finsh移植到linux的过程中, 主要用到了2个编译链接技巧

1.利用编译器的编译特性, 实现在编译时将某个函数/变量放到指定的段Fsymtab中

2.利用链接脚本, 定义段Fsymtab的起始和结束地址(__fsymtab_start, __fsymtab_end), 并在c代码中通过__fsymtab_start, __fsymtab_end获取Fsymtab段中定义的函数

上述两个技巧可以在主流的编译器链接器上适用, 利用编译器的特性我们很容易实现将函数放在指定的段中,然而每次都要修改链接脚本就显得不那么方便(想要了解linux默认链接脚本的同学可以参考:https://blog.csdn.net/u011734326/article/details/101292754), 那么有没有更方便的实现方式呢?

答案是有的, 就是继续利用编译器的特性, 这将特别依赖于编译器的种类,不同编译器提供的实现方式往往不同,下面我们列举几种不修改链接脚本的实现方式: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ifdef FINSH_USING_SYMTAB
#if defined(__CC_ARM) || defined(__CLANG_ARM)          /* ARM C Compiler */
    extern const int FSymTab$$Base; // FSymTab$$Base是利用了ARMC编译器的扩展特性, 代表段FSymTab的起始地址;
    extern const int FSymTab$$Limit;// FSymTab$$Base是利用了ARMC编译器的扩展特性, 代表段FSymTab的结束地址;
    extern const int VSymTab$$Base;
    extern const int VSymTab$$Limit;
    finsh_system_function_init(&FSymTab$$Base, &FSymTab$$Limit);
#ifndef FINSH_USING_MSH_ONLY
    finsh_system_var_init(&VSymTab$$Base, &VSymTab$$Limit);
#endif
#elif defined (__ICCARM__) || defined(__ICCRX__)      /* for IAR Compiler */
    finsh_system_function_init(__section_begin("FSymTab"), 
                               __section_end("FSymTab")); // 适用于IAR编译器
    finsh_system_var_init(__section_begin("VSymTab"),
                          __section_end("VSymTab"));
#elif defined (__GNUC__) || defined(__TI_COMPILER_VERSION__)
    /* GNU GCC Compiler and TI CCS */
    extern const int __fsymtab_start; //在linux gcc平台,需要修改链接脚本,在链接脚本中定义__fsymtab_start来代表段的起始地址
    extern const int __fsymtab_end;
    extern const int __vsymtab_start;
    extern const int __vsymtab_end;
    finsh_system_function_init(&__fsymtab_start, &__fsymtab_end);
    finsh_system_var_init(&__vsymtab_start, &__vsymtab_end);
#elif defined(__ADSPBLACKFIN__) /* for VisualDSP++ Compiler */
    finsh_system_function_init(&__fsymtab_start, &__fsymtab_end);
    finsh_system_var_init(&__vsymtab_start, &__vsymtab_end);
#elif defined(_MSC_VER)
    unsigned int *ptr_begin, *ptr_end;
		
    if(shell)
    {
        rt_kprintf("finsh shell already init.\n");
        return RT_EOK;
    }

    ptr_begin = (unsigned int *)&__fsym_begin;
    ptr_begin += (sizeof(struct finsh_syscall) / sizeof(unsigned int));
    while (*ptr_begin == 0) ptr_begin ++;

    ptr_end = (unsigned int *) &__fsym_end;
    ptr_end --;
    while (*ptr_end == 0) ptr_end --;

    finsh_system_function_init(ptr_begin, ptr_end);
#endif
#endif

初始化函数表

通过上述技巧,我们可以很容易实现初始化函数表, 初始化函数表的表现就是新加新模块再也不需要在main代码中显式调用模块初始化接口,就可以完成初始化。Linux内核中module_init就构建了内核驱动初始化函数表的基础。

代码下载

Linux平台FinSH代码

参考

Linux链接脚本

printf \033特殊用法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43308.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22年5月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RT-Thread FinSH控制台添加自定义msh命令原理「建议收藏」
FinSH 是 RT-Thread 的命令行组件,提供一套供用户在命令行调用的操作接口,主要用于调试或查看系统信息。它可以使用串口 / 以太网 / USB 等与 PC 机进行通信。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31
1.1K0
RT-Thread进阶笔记之FinSH组件「建议收藏」
FinSH 是 RT-Thread 的命令行组件,提供一套供用户在命令行调用的操作接口,主要用于调试或查看系统信息。它可以使用串口 / 以太网 / USB 等与 PC 机进行通信。 用户在控制终端输入命令,控制终端通过串口、USB、网络等方式将命令传给设备里的 FinSH,FinSH 会读取设备输入命令,解析并自动扫描内部函数表,寻找对应函数名,执行函数后输出回应,回应通过原路返回,将结果显示在控制终端上。 当使用串口连接设备与控制终端时,FinSH 命令的执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31
2.8K0
RT-Thread进阶笔记之FinSH组件「建议收藏」
程序一定要从main函数开始运行吗?
每个目标文件都有好多个段,目标文件在被链接成可执行文件时,输入目标文件中的各个段如何被合并到输出文件?
程序员小猿
2021/01/19
1.3K0
程序一定要从main函数开始运行吗?
移植一个实时OS很难?那就手把手教你如何快速移植一个RT-Thread Nano吧!
最近在学习RT-Thread的使用,同时也相当于在拿它评估做产品的软件开发周期,最终学习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能在未来的项目上用起来,STM32CubeMX其实已经支持了RT-Thread Nano的配置了,但我还是希望手动移植一下,没想到移植RT-Thread Nano如此简单,必须分享出来,哈哈哈!
杨源鑫
2020/06/01
3K0
RT-thread —- FinSH 控制台
FinSH 是 RT-Thread 的命令行组件(shell),有了 shell,就像在开发者和计算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开发者能很方便的获取系统的运行情况,并通过命令控制系统的运行。特别是在调试阶段,有了 shell,开发者除了能更快的定位到问题之外,也能利用 shell 调用测试函数,改变测试函数的参数,减少代码的烧录次数,缩短项目的开发时间。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31
1.1K0
RT-thread —- FinSH 控制台
RT-Thread零基础快速入门第7讲——FinSH控制台「建议收藏」
本来我是打算先讲完RT-thread的内核,再讲设备和组件,但是考虑到后面很多地方都会用到FinSH控制台,所以我就先把这个讲了,这样大家在后面的学习就不会有很多疑问了。 FinSH 是 RT-Thread 的命令行组件(shell),它提供一套供用户在命令行调用的操作接口,主要用于调试或查看系统信息,可以使用串口 / 以太网 / USB 等方式与 PC 机进行通信。一般我们默认用串口1和PC机通讯,通过串口我们可以查看单片机运行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发送命令控制单片机执行某些操作。关于FinSH更多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在官网上面查看。 FinSH控制台组件介绍:https://www.rt-thread.org/document/site/programming-manual/finsh/finsh/#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31
2.7K0
RT-Thread零基础快速入门第7讲——FinSH控制台「建议收藏」
RT Thread FinSH组件
初始化函数通过 INIT_APP_EXPORT(finsh_system_init) 宏定义加入到系统组建初始化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31
5260
MDK Keil使用GCC编译图文详解
素材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32348883/article/details/123894312
李肖遥
2022/12/22
2.2K0
MDK Keil使用GCC编译图文详解
【linux命令讲解大全】054.readelf:展示ELF格式文件信息的工具
readelf命令用来显示一个或者多个elf格式的目标文件的信息,可以通过它的选项来控制显示哪些信息。这里的elf-file(s)就表示那些被检查的文件。可以支持32位,64位的elf格式文件,也支持包含elf文件的文档(这里一般指的是使用ar命令将一些elf文件打包之后生成的例如lib*.a之类的“静态库”文件)。
全栈若城
2024/03/02
7480
用GCC开发STM32,正点原子开发板的一个库函数版本例程示例
首先下载交叉编译环境GCC,这个网上有很多,百度一下就能找到下载。比如 Sourcery G++ for ARM EABI
杨永贞
2020/08/04
1.6K0
用GCC开发STM32,正点原子开发板的一个库函数版本例程示例
RT-thread finsh组件工作流程[通俗易懂]
finsh是RT-Thread的命令行外壳(shell),提供一套供用户在命令行的操作接口,主要用于调试、查看系统信息。在大部分嵌入式系统中,一般开发调试都使用硬件调试器和printf日志打印,在有些情况下,这两种方式并不是那么好用。比如对于RT-Thread这个多线程系统,我们想知道某个时刻系统中的线程运行状态、手动控制系统状态。如果有一个shell,就可以输入命令,直接相应的函数执行获得需要的信息,或者控制程序的行为。这无疑会十分方便。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31
6580
RT-thread finsh组件工作流程[通俗易懂]
【超详细教程】移植RT-Thread nano,并基于 nano 添加 FinSH/shell
背景:移植RT-Thread nano,并基于 nano 添加 FinSH/shell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31
3.4K0
【超详细教程】移植RT-Thread nano,并基于 nano 添加 FinSH/shell
RT-Thread中自定义 FinSH 命令「建议收藏」
在使用RT-Thread中的FinSH 命令时,除了系统默认的FinSH命令以外,我们还可以自定义FinSH命令。下面就来演示一下如何自定义FinSH命令。关于FinSH命令的详细用法请参考官方资料https://www.rt-thread.org/document/site/programming-manual/finsh/finsh/。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31
9360
RT-Thread中自定义 FinSH 命令「建议收藏」
HC32F460开发之rtthread+finsh组件的移植
对于从事单片机的开发人员,操作系统可以说是绕不过的一个必修课程。在稍复杂的应用开发中,一个好的操作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将单片机的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而系统提供的各种API接口也可以可靠地帮我们实现各种应用逻辑功能。日常生活里,在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中,操作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常见的有Linux,ucos,以及现在在各种物联网设备中被广泛应用的freertos,RT-Thread等。本文主要从裸机工程开始,一步步介绍RT-Thread系统的移植。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26
1.2K0
HC32F460开发之rtthread+finsh组件的移植
gccc如何处理static变量初始化
局部变量在C++中的使用要频繁的多,并且功能也强大的多,但是这些强大功能的背后无疑会引入问题的复杂性,不想让马儿吃草只想让马儿跑的事大家表乱想。这些初始化的实现就需要C++的库执行更多的动作来完成,虽然各种编译器都是像如今开展的“学雷锋”活动一样干了很多好事都没有留名,但是作为一个程序员,还是要对别人的贡献进行表彰。 我们看一下下面的一段代码,本文将会围绕这个代码进行展开,可以看到这个简单的程序,让C++生成了非常多的代码让人应接不暇
thierryzhou
2022/12/01
7720
基于RT-Thread Studio 和小熊派 实现智慧农业
摘要:如何从零开发一个“智慧农业”案例?小伙伴们有福了,孙教授手把手的带大家基于小熊派+RT-Thread开发一个智慧农业案例。
杨源鑫
2021/07/07
1.6K0
基于RT-Thread Studio 和小熊派 实现智慧农业
剖析RT-Thread中console与finsh组件实现(2)[通俗易懂]
接上一章剖析RT-Thread中finsh组件实现(1),rt_device 具体定义如下: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26
7250
剖析RT-Thread中console与finsh组件实现(2)[通俗易懂]
mold源码阅读八 创建输出段
上一期介绍了一些创建输出段之前的工作,本期主要是把创建输出相关的最后一些前置准备讲解完成。根据代码中的注释,add_synthetic_symbols以后,不会再有任何新的文件添加到ctx.objs和ctx.dsos中了。之后会再讲解简单的命令行参数处理,下一期再讲对于输出chunk中的一些处理
AkemiHomura
2023/10/22
1780
RT-Thread 移植到GD32F150系列mcu
https://www.rt-thread.org/page/download.html
ManInRoad
2021/10/20
1.1K0
RT-Thread 移植到GD32F150系列mcu
链接脚本linker script的妙用
编译器将编写的C程序代码进行翻译,变成机器可以执行的程序,这个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步骤:预编译、编译、汇编、链接。
bigmagic
2020/09/01
4.3K0
链接脚本linker script的妙用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RT-Thread FinSH控制台添加自定义msh命令原理「建议收藏」
更多 >
领券
💥开发者 MCP广场重磅上线!
精选全网热门MCP server,让你的AI更好用 🚀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