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DK Native Development Kit(NDK)是一系列工具的集合。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C/C++的动态库,并能自动将so和java一起打包成apk。
● JNI Java Native Interface(JNI)标准是java平台的一部分,JNI是Java语言提供的Java和C/C++相互沟通的机制,Java可以通过JNI调用C/C++代码,C/C++的代码也可以调用java代码。
● JNI与NDK的关系 NDK可以为我们生成了C/C++的动态链接库,JNI是java和C/C++沟通的接口,两者与android没有半毛钱关系,只因为安卓是java程序语言开发,然后通过JNI又能与C/C++沟通,所以我们可以使用NDK+JNI来实现“Java+C”的开发方式。
● 为什么要NDK开发
首先我们在Android Studio下新建一个安卓项目。然后打开Project Structure界面,如下:
在SDK Location目录下,有SDK和NDK的路径,而这里我们暂时还未下载配置过NDK,故我们需要点击Download Android NDK来进行下载(Android Studio还是很强大的,相比Eclipse能省不少事)。这里Android Studio会下载最新版本的NDK进行安装,默认会下载保存在SDK的路径下。我们在上图中还能看到有一段介绍文字,说SDK以及NDK的路径配置会保存在local.properties文件内,安装完成后我们刷新Project,进local.properties文件查看也能看到SDK与NDK的路径。
NDK下载配置完成之后,需要在gradle.properties文件中加上一行:
android.useDeprecatedNdk=true 1 接下来,我们借助强大的Android Studio的插件功能,在External Tools下配置两个非常有用的插件。进入Settings–>Tools–>ExternalTools,点击+号增加。
javah -jni命令,是根据java文件生成.h头文件的,会自动根据java文件中的类名(包含包名)与方法名生成对应的C/C++里面的方法名。下面是参数配置及其含义: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访问本地C/C++方法的java类。
public class JniTest {
/**
* 将用C++代码实现,在android代码中调用的方法:获取当前app的包名
* @param o
* @return
*/
public static native String getPackname(Object o);
/**
* 加载so库或jni库,在使用到该库之前加载就行,不一定非要写在这个类内
* 系统自己会判断扩展名是dll还是so,这里加载libJNI_ANDROID_TEST.so
*/
static {
System.loadLibrary("JNI_ANDROID_TEST");
}
}
注意JNI_ANDROID_TEST这个Library名字,之后还会需要用到,要保持一致。该类提供了一个static的native方法,该方法将用来获取app的包名。然后对该文件执行javah -jni操作,生成对应的.h头文件。
如图,已经根据我们的java类生成了对应的.h文件,文件名为包名类名.h,我们可以手动改名为jnitest.h,里面只有一个方法,返回值为String(jstring),方法名为Java类的包名类名方法名(包名中的分级不是用.而是_),前面两个参数是C++里面必须有的(JNIEnv代表指向JVM的指针,jclass是调用该方法的java对象),第三个就是我们java类的方法里面的参数Object。注意,这是java函数与C++函数对应的静态注册方法,即通过特定的规则来写,此处方法名可以随意起名字,然后还可以用动态注册的方式关联两个方法(显然,静态注册要简单一些)。 然后我们新建一个C++文件,取名为jnitest.cpp,写上需要include的文件,从.h文件中复制方法过来(方法名、参数类型、返回值等必须一致!血与泪的教训)。
至此,.h文件和c++文件均已完成,接下来还需要在这个jni目录下增加两个文件,Android.mk和Application.mk。 Android.mk,注意LOCAL_MODULE的值与之前的名字相对应,LOCAL_SRC_FILES的值写c++文件的名字,这两个值成对设置,可设置多组。(:=是赋值的意思,$是引用某变量的值。)
里面的符号正确的应该是:=,代码中已更正,图片里面的更换麻烦就没改了。很奇怪,我当初写的时候编译运行好像是没出错是正常的…(Tips.20170519)
LOCAL_PATH := $(call my-dir) // 设置当前的编译目录(Android.mk所在的目录)
include $(CLEAR_VARS) // 清除LOCAL_XX变量(LOCAL_PATH除外)
LOCAL_MODULE := JNI_ANDROID_TEST // 指定当前编译模块的名称
LOCAL_SRC_FILES := jnitest.cpp // 编译模块需要的源文件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 指定编译出的库类型,BUILD_SHARED_LIBRARY:动态库;BUILD_STATIC_LIBRARY:静态库, BUILD_EXECUTEABLE指:可执行文件
在一个Android.mk文件中配置多个Module的方式如下(include$(CLEAR_VARS)、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两个语句也需要加上):
LOCAL_PATH := $(call my-dir)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 := JNI_STATIC_ANDROID_TEST
LOCAL_SRC_FILES := jnistaticutils.cpp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 := JNI_DYNAMIC_ANDROID_TEST
LOCAL_SRC_FILES := jnidynamicutils.cpp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Application.mk,APP_ABI有四种类型(默认armeabi),armeabi、armeabi-v7a、x86、mips,设置时以空格隔开,all表示所有。该文件中有个可选配置的APP_MODULES,类似于上面Android.mk文件中的LOCAL_MODULE,以空格隔开,且会覆盖掉Android.mk文件中的LOCAL_MODULE设置(比如Android.mk文件中的写了两个jni库的配置,LOCAL_MODULE := JNI1、LOCAL_MODULE := JNI2,而Application.mk中设置的APP_MODULES := JNI1,则只能生成JNI1的so文件,要生成JNI2的so文件的时候会报错,除非写成APP_MODULES := JNI1 JNI2,这里我们直接省略默认使用Android.mk中的)。
APP_ABI := all 1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C++文件执行ndk-build操作,生成相应的so文件。
如图,在main/libs目录下生成了多个so文件,名字为lib+我们指定的库名(同时还生成了obj文件夹,不知是什么东西)。 这时候我们可以在main目录下新建jniLibs文件夹,把生成的libs文件夹内的东西均复制过去,删除新生成的jni、libs、obj三个文件夹。然后在Activity中测试调用,在TextView上显示我们通过C++代码实现的方法getPackname获取app的包名了。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TextView tv = (TextView) findViewById(R.id.tv_app_package_name);
tv.setText("packageName: " + JniTest.getPackname(MainActivity.this));
}
}
测试能正确得到包名,说明调用成功了。我们可以把JniTest类以及so文件给别人去使用,这样别人是看不到我们的代码实现的,能很好的保护我们的源码。 B站学习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S4y1d7Dg/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