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JVM之内存模型与线程

JVM之内存模型与线程

作者头像
见得乐
发布于 2022-09-08 07:52:31
发布于 2022-09-08 07:52:31
262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LearnPathLearnPath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内存一致性协议

由于CPU执行速度很快,而从内存读取数据和向内存写入数据的过程跟CPU执行指令的速度比起来要慢的多,因此如果任何时候对数据的操作都要通过和内存的交互来进行,会大大降低指令执行的速度。因此在CPU里面就有了高速缓存。

当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会将运算需要的数据从主存复制一份到CPU的高速缓存当中,那么CPU进行计算时就可以直接从它的高速缓存读取数据和向其中写入数据,当运算结束之后,再将高速缓存中的数据刷新到主存当中。 (在多核CPU中,每条线程可能运行于不同的CPU中,因此每个线程运行时有自己的高速缓存(对单核CPU来说,其实也会出现这种问题,只不过是以线程调度的形式来分别执行的)。本文我们以多核CPU为例。)

可能存在下面一种情况:初始时,两个线程分别读取i的值存入各自所在的CPU的高速缓存当中,然后线程1进行加1操作,然后把i的最新值1写入到内存。此时线程2的高速缓存当中i的值还是0,进行加1操作之后,i的值为1,然后线程2把i的值写入内存。 为了解决缓存不一致性问题,通常来说有以下2种解决方法: 1. 通过在总线加LOCK#锁的方式 在早期的CPU当中,是通过在总线上加LOCK#锁的形式来解决缓存不一致的问题。因为CPU和其他部件进行通信都是通过总线来进行的,如果对总线加LOCK#锁的话,也就是说阻塞了其他CPU对其他部件访问(如内存),从而使得只能有一个CPU能使用这个变量的内存。由于在锁住总线期间,其他CPU无法访问内存,导致效率低下。 2. 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 核心的思想是:当CPU写数据时,如果发现操作的变量是共享变量,即在其他CPU中也存在该变量的副本,会发出信号通知其他CPU将该变量的缓存行置为无效状态,因此当其他CPU需要读取这个变量时,发现自己缓存中缓存该变量的缓存行是无效的,那么它就会从内存重新读取。 如下图所示:

java内存模型

java虚拟机规范试图定义一种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来屏蔽掉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以实现让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下都能达到一致的内存访问效果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java内存模型规定了: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

每条线程还有自己的工作内存: 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被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主内存副本拷贝,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读取,赋值)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读写内存中的变量。不同的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 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均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线程、内存、工作内存三者关系如下所示:

这里所讲的主内存,工作内存与前面讲的 java内存区域中的java堆,栈,方法区等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内存划分,这两者基本没有关系: - 如果硬要扯上关系,则:主内存主要对应于java堆中的对象实例数据部分,而工作内存则对应于虚拟机栈中的部分区域 - 更低层次上说:主内存就直接对应于物理硬件的内存,而为了获得更好的运行速度,虚拟机可能会让工作内存优先存储于寄存器和高速缓存中,因为程序运行时主要访问读写的是工作内存

内存间交互操作

关于主内存与工作内存间的交互协议,即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如何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java内存模型中定义了以下8种操作: - 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变量标识为一条线程独占的状态; - unlock(解锁):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释放出来,释放后的变量才可以被其他线程锁定; - read(读取):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变量的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以便随后的load 动作使用; - load(载入):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 它把 read 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 - use(使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递给执行引擎,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需要使用到变量的值的字节码指令时将会执行这个操作; - assign(赋值):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从执行引擎接收到的值赋给工作内存的变量,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给变量赋值的字节码指令时执行这个操作; - store(存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 它把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中,以便随后的write操作使用; - write(写入):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 它把store操作从工作内存中得到的变量的值放入主内存的变量中;

相关操作: - 把变量从主内存复制到工作内存:顺序执行read和load操作(目的地是工作内存); - 把变量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顺序执行store和write操作(目的地是主内存); - java内存模型只要求上述两个操作必须按顺序执行,没有保证是连续执行;即read和 load 之间,store和 write之间可以插入其他指令;

java内存模型还规定了在执行上述8种基本操作时必须满足如下规则(rules): - 不允许read和 load,store 和 write操作之一单独出现,即不允许一个变量从主内存读取了但工作内存不接受,或者从工作内存发起回写了但主内存不接受的情况出现; - 不允许一个线程丢弃它的最近的assign操作,即变量在工作内存中改变了之后必须把该变化同步回主内存; - 不允许一个线程无原因地(没有发生过任何 assign操作)把数据从线程的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中; - 一个新变量只能在主内存中诞生,不允许在工作内存中直接使用一个未被初始化的变量,换句话说,对一个变量实施 use,store操作前,必须先执行过 assign 和 load 操作; - 一个变量在同一个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对其进行lock 操作,但lock操作可以被同一条线程重复执行多次,多次执行 lock后,只有执行相同次数的unlock 操作,变量才会被解锁; - 如果对一个变量执行lock 操作,那将会清空工作内存中此变量的值,在执行引擎使用这个变量前,需要重新执行 load 或 assign 操作初始化变量的值; - 如果一个变量事先没有被lock操作锁定,那就不允许对它执行unlock操作,也不允许去 unlock 一个被其他线程锁定住的变量; - 对一个变量执行unlock 变量前,必须先把此变量同步回主内存中(执行store, write操作);

volatile型变量的特殊规则

当一个变量定义为volatile后,它具备两种特性: 1. 保证此变量对所有线程的可见性,这里的可见性指:当一条线程修改了这个变量的值,新值对于其他线程来说是可以立即得知的。而普通变量做不到这一点,其在线程间传递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 2. **对于volatile变量的可见性,有一些误解: **volatile变量对所有线程都是可见的,对volatile变量所有的写操作都能立刻反应到其他线程中,即,volatile变量在各个线程中是一致的,所有基于 volatile变量的运算在并发下是安全的。上述语句中的错误在于并不能得出“基于 volatile变量的运算在并发下是安全的”这个结论。

虽然volatile变量在各个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不存在一致性问题,但java里面的运算并非原子操作,导致 volatile变量的运算在并发下一样是不安全的。

由于volatile变量只能保证可见性,在不符合以下两条规则的运算场景中,我们仍然要通过加锁来保证原子性: 1. 运算结果并不依赖变量的当前值,或者能够确保只有单一的线程修改变量的值; 2. 变量不需要与其他的状态变量共同参与不变约束;

使用volatile变量的第二个语义是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普通变量仅仅会保证在该方法的执行过程中所有依赖赋值结果的地方都能获取到正确的结果,而不能保证变量赋值操作的顺序与程序代码中的执行顺序一致。因为在一个线程的 方法执行过程中无法感知到这点,这也就是java 内存模型中描述的所谓的 “线程内表现为串行的语义”;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 指令重排序演示(伪代码)  
    public void instruct_reorder() {  
        Map configOptions;  
        char[] configText;  
        //  此变量必须为 volatile  
        volatile boolean initialized = false;  

        // 假设以下代码在线程A 中执行  
        // 模拟读取配置信息,当读取完成后将 initialized 设置为true 已通知其他线程配置可用  
        configOptions = new HashMap();  
        configText = readConfigFile(filename);  
        processConfigOptions(configText, configOptions);  
        initialized = true;  

        // 假设以下代码在线程B 中执行  
        // 等待initialized 为true,代表线程A 已经把配置信息初始化完成  
        while(!initialized) {  
            sleep();  
        }  
        // 使用线程A 中初始化好的配置信息  
        do_sth_with_config();  
    }  

如果定义initialized变量没有使用volatile修饰:就可能会由于指令重排序的优化,导致位于线程A 中最后一句代码“initialized=true”被提前执行;这样在线程B中使用配置信息的代码就可能出现错误,而volatile关键字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volatile的特殊规则: - 要求在工作内存中,每次使用volatile型变量时,必须先从主内存刷新最新的值,用于保证能看见其他线程对volatile型变量所做的修改后的值。 - 要求在工作内存中,每次修改volatile型变量后必须同步到主内存中,用于保证其他线程可以看到自己对该变量所做的修改。 - 要求volatile修饰的变量不会被指令重排序优化,保证代码的执行顺序与程序的顺序相同。

long 和 double 型变量的特殊规则

java内存模型要求lock, unlock, read, load, assign, use,store,write这8个操作都具有原子性: 但对于64位的数据类型(long和double),在模型中特别定义了一条相对宽松的规定:允许虚拟机将没有被 volatile修饰的64位数据的读写操作划分为两次32位的操作来进行,即允许虚拟机实现选择可以不保证64位数据类型的load, store,read和write这4个操作的原子性,这点就是所谓的 long 和double 的非原子性协定;

这项宽松的规定所导致的problem:如果有多个线程共享一个并未声明为 volatile的long 或 double类型的变量,并且同时对它们进行读取和修改操作,那么某些线程可能会读取到一个既非原值,也不是其他线程修改值的代表了半个变量的数值;

不过这种读取到的“半个变量”的case非常罕见:因为java内存模型虽然允许虚拟机不把long 和 double 变量的读写实现成原子操作,但允许虚拟机选择把这些操作实现为具有原子性的操作,而且还强烈建议虚拟机这样实现;

原子性,可见性与有序性

java内存模型是围绕着在并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子性, 可见性和有序性这3个特征来建立的

原子性

由于java内存模型来直接保证的原子性变量操作包括 read,load,assign,use,store和write,我们大致认为基本数据类型的访问读写数据是具备原子性的。

同步块——synchronized关键字:如果应用场景需要一个更大范围的原子性保证,java内存模型还提供了lock 和 unlock 操作来满足这些需求,尽管虚拟机没有把lock 和 unlock 操作直接开放给用户使用,但是却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字节码指令 monitorenter 和 monitorexit 来隐式地使用这两个操作;这两个字节码指令反映到java代码中就是同步块——synchronized关键字:因此在synchronized块之间的操作也具备原子性;

可见性

可见性指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得知这个修改。

java内存模型是通过在变量修改后将新值同步回主内存,在变量读取前从主内存刷新变量值这种依赖主内存作为传递媒介的方式来实现可见性的,无论是普通变量还是volatile变量都是如此; **普通变量与 volatile变量的区别是:**volatile的特殊规则保证了新值能立即同步到主内存,以及每次使用前立即从主内存刷新;所以volatile保证了多线程操作时变量的可见性,普通变量则不能保证这一点;

java还有两个关键字实现可见性: synchronized 和 final: - 同步块的可见性: 是由对一个变量执行unlock 操作前,必须先把此变量同步回主内存中; - final关键字的可见性:被final修饰的字段在构造器中一旦初始化完成,并且构造器没有把this 的引用传递出去(this引用逃逸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其他线程有可能通过这个引用访问到“初始化了一半”的对象),那在其他线程中就能看见final 字段的值。

有序性

java程序中天然的有序性总结为一句话:如果在本线程内观察,所有的操作都是有序的;如果在一个线程中观察另一个线程,所有的操作都是无序的。前半句是指: 线程内表现为串行的语义,后半句是指:指令重排序现象和工作内存与主内存同步延迟现象;

**volatile和 synchronized关键字保证了线程间操作的有序性:**volatile关键字本身就包含了禁止指令重排序的语义,而synchronized则是由 一个变量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条线程对其进行lock 操作这条规则获得的,这条规则决定了持有同一个锁的两个同步块只能串行地进入;

先行发生原则

先行发生原则定义:先行发生是 java内存模型中定义的两项操作之间的偏序关系,如果说操作A 先行发生于操作B,其实就是说在发生操作B之前,操作A产生的影响能被操作B观察到, 影响包括 修改了内存中共享变量的值,发送了消息,调用了方法等

下面是java内存模型下一些天然的先行发生关系,这些先行发生关系无须任何同步器协助就已经存在,可以在编码中直接使用: * 程序次序规则:在一个线程内,按照程序代码顺序,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准确地说,应该是控制流顺序; * 管程锁定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的lock操作;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同一个锁,而后面是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这里的后面是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一个动作; * 线程终止规则:线程中的所有操作都先行发生于对此线程的终止检测,可以通过Thread.join() 方法结束,Thread.isAlive() 的返回值等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运行; * 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interrupt() 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 Thread.interrrupted() 方法检测到是否有中断发生; * 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它的finalize() 方法的开始; * 传递性:如果操作A 先行发生于操作B, 操作B 先行发生于操作C,那就可以得出操作A 先行发生于 操作C的结论;

Java与线程

线程的实现

线程是比进程更轻量级的调度执行单位: 线程的引入,可以把一个进程的资源分配和执行调度分开,各个线程既可以共享进程资源(内存地址,文件IO等),又可以独立调度(线程是CPU 调度的基本单位); 线程实现的3种方式:使用内核线程实现,使用用户线程实现,使用用户线程加轻量级进程混合实现

使用内核线程实现

内核线程(KLT,Kernel-Level Thread):就是直接由操作系统内核(下称内核)支持的线程,这种线程由内核来完成线程切换,内核通过操纵调度器对线程进行调度,并负责将线程的任务映射到各个处理器上。

程序一般不会直接去使用内核线程,而是去使用内核线程的一种高级接口——轻量级进程(Light Weight Process, LWP):轻量级进程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线程,由于每个轻量级线程都由一个内核线程支持,因此只有先支持内核线程,才能有轻量级进程。这种轻量级进程与内核线程间1:1 的关系称为一对一的线程模型,如下图所示:

轻量级进程有局限性: - 由于是基于内核线程实现的,所以各种线程操作,如创建,析构及同步,都需要进行系统调用, 而系统调用的代价相对较高,需要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中来回切换; - 每个轻量级进程都需要有一个内存线程的支持,因此轻量级进程要消耗一定的内核资源(如内核线程的栈空间),因此一个系统支持轻量级进程的数量是有限的;

使用用户线程实现

完全建立在用户空间的线程库上,系统内核不能感知线程存在,不需内核帮助和切换到内核态,因此操作是非常快熟且低消耗的。进程和用户线程之间1:N的关系称为一对多的线程模型。劣势也在于没有系统内核的支持,所有的线程操作都需要用户程序自己处理。已被放弃使用。

使用用户线程加轻量级进程混合实现

在该实现方式下,既存在用户线程,也存在轻量级进程;用户线程还是完全建立在用户空间中:因此用户线程的创建,切换,析构等操作依然廉价,并且可以支持大规模的用户线程并发;操作系统提供支持的轻量级进程则作为用户线程和内核线程之间的桥梁:这样可以使用内核提供的线程调度功能及处理器映射,并且用户线程的系统调用要通过轻量级线程来完成,大大降低了整个进程被完全阻塞 的风险; 在这种混合模式中:用户线程与轻量级进程的数量比是不定的,即为 N:M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这种就是多对多的线程模型;

java线程调度

线程调度定义:是指系统为线程分配处理器使用权的过程,主要调度方式有:协同式线程调度 和 抢占式线程调度;

协同式线程调度

线程的执行时间由线程本身来控制,线程把自己的工作执行完以后,要主动通知系统切换到另外一个线程上; 优点: 实现简单,而且由于线程要把自己的事情干完后才会进行线程切换,切换操作读线程自己是可知的,所以没有什么线程同步的问题; 缺点: 线程执行时间不可控制,甚至如果一个线程编写有问题,一直不告诉系统进行线程切换,那么程序就会一直阻塞在那里;

抢占式线程调度

每个线程将由系统来分配执行时间,线程的切换不由线程本身来决定;java使用的方式就是 抢占式线程调度方式

可以设置线程优先级的方式建议系统给某些线程多分配一点执行时间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7-11-1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JVM学习记录-Java内存模型(二)
在处理多线程数据竞争问题时,不仅仅是可以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实现,使用volatile也可以实现。
纪莫
2018/08/01
2730
深入理解JVM(③)学习Java的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用来屏蔽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这使得Java能够变得非常灵活而不用考虑各系统间的兼容性等问题。定义Java内存模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从Java出生开始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和修补,直至JDK5发布后Java内存模型才终于成熟、完善起来了。
纪莫
2020/07/10
3930
简述JVM基础(七):Java 内存模型与线程
由于在进行运算时如果直接操作内存效率会比较低,用CPU又比较消耗资源,所以在中间加了一层高速缓存区,作为内存和处理器之间的缓存。进行运算时可以先在高速缓存区进行读写操作,运算结束后将结果同步到内存中。
open
2020/03/19
3840
简述JVM基础(七):Java 内存模型与线程
JAVA多线程与并发学习总结
使用高速缓存来作为内存与处理器之间的缓冲,将运算需要用到的数据复制到缓存中,让计算能快速进行;当运算结束后再从缓存同步回内存之中,这样处理器就无需等待缓慢的内存读写了。
烂猪皮
2018/09/18
5070
JAVA多线程与并发学习总结
八股文常客——Java内存模型JMM
“高效并发”是本书讲解Java虚拟机的最后一个部分,将会向读者介绍虚拟机如何实现多线程、多线程之间由于共享和竞争数据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案。
燃192
2023/02/28
3240
八股文常客——Java内存模型JMM
JAVA系列之内存模型(JMM)
Java内存模型是在硬件内存模型上的更高层的抽象,它屏蔽了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访问的差异性,保证了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下对内存的访问都能达到一致的效果。 Java内存模型是不可见的,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规范。
夕阳也是醉了
2023/10/16
2260
JAVA系列之内存模型(JMM)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高效并发)
高效并发是 JVM 系列的最后一篇,本篇主要介绍虚拟机如何实现多线程、多线程间如何共享和竞争数据以及共享和竞争数据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张磊BARON
2019/07/31
4250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高效并发)
深入理解Java内存模型
Java虚拟机规范中试图定义一种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JMM)来屏蔽掉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以实现让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下都能到一致的内存访问效果。
早安嵩骏
2020/08/11
4020
JVM-13.Java内存模型
主内存到工作内存,工作同步回主内存,Java内存模型定义8种操作来完成,JVM保证8种操作都是原子的,不可再分的。:
悠扬前奏
2019/05/28
4300
Java虚拟机--内存模型
缓存一致性: “让计算机并发处理多个任务”和“更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器的效能”之间看起来是因果关系,但实现起来非常麻烦。因为绝大多数运算任务都需要与内存交互,并非纯粹的计算。由于处理器和内存的处理速度不匹配(处理器运算速度远大于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所以现代计算机系统通常加入一层高速缓存(Cache)来作为内存和处理器之间的缓冲:将运算需要的数据复制到Cache中,让运算能快速进行;运算结束后再从缓存同步到内存中。这样处理器可以不用等待缓慢的内存读写。 这种方法解决了处理器和内存之间的速度问题,但引入了一
SuperHeroes
2018/05/22
5620
浅析JAVA内存模型之volatile
我们抛开复杂的Java内存模型(JMM)规范, 用最简单的方法看下一个普通变量为什么是线程不安全的; volatile又是怎么做到数据的轻量级同步的.
一个架构师
2022/06/20
1640
浅析JAVA内存模型之volatile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高效并发》读书笔记
Java内存模型与线程 概述   多任务处理在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几乎已是一项必备的功能,多任务运行是压榨手段,就如windows一样,我们使劲的压榨它运行多个任务,俱要high又要耍。并发则是另外一种更具体的应用场景。每秒事物处理数(Transactions per Second,tps)是最重要的指标。开发人员应该了解与运用并发。 硬件的效率与一致性   除了有软件上的并发,物理计算机也有并发问题。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与处理器运算速度有几个数量级的差距,现代计算机都不得不加入一层高速缓存来作为内存与处理器之
Java高级架构
2018/04/19
5810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高效并发》读书笔记
死磕juc(四)Java内存模型之JMM
计算机存储结构,从本地磁盘到主存到CPU缓存,也就是从硬盘到内存,到CPU。一般对应的程序的操作就是从数据库查数据到内存然后到CPU进行计算
yuanshuai
2022/09/23
2760
死磕juc(四)Java内存模型之JMM
JVM学习笔记——java内存模型与线程(1)
多任务处理出现的重要原因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与存储及通信子系统的速度差距太大,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磁盘I/O,数据库访问或者数据库访问上。除了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器的能力外,一个服务端同时对多个客户端提供服务则是另一个更具体的并发应用场景,对于计算量相同的,程序并发协调的越有条不紊,效率自然就高,反之线程之间频繁的阻塞甚至死锁,将会大大降低程序的并发能力。
用户1665735
2019/02/19
4830
Java内存模型(JMM)解析:为何并发编程如此重要?
现代计算机的架构,尤其是冯·诺依曼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计算机如何工作的框架。在这一模型中,CPU与主内存之间的交互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必过多关注输入输出设备,而是将焦点放在计算器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流动上。IO总线作为数据流通的桥梁,不仅连接了CPU和磁盘,还承载着来自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外围设备的数据流。然而,CPU的GHz级计算速度与内存的MB级数据传输速度之间的巨大差异,催生了多级缓存技术,从L1到L3,它们在缓解IO瓶颈的同时,也带来了缓存一致性的挑战。
努力的小雨
2024/08/15
6510
Java 内存模型详解
Java的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 )简称JMM。首先应该明白,Java内存模型是一个规范,主要规定了以下两点:
乱敲代码
2019/07/31
6740
Java内存模型和线程安全
对于多核处理器而言,每个核都会有自己单独的高速缓存,又因为这多个处理器共享同一块主内存,为了在并行运行的情况下,包装各个缓存中缓存的结果的一致性,需要引用缓存一致性协议。
大忽悠爱学习
2023/02/10
5190
Java内存模型和线程安全
2.什么是JAVA内存模型?
小陈:老王,看了上一篇的《CPU多级缓存模型》,有个疑问为什么还要有JAVA内存模型啊?
终有救赎
2023/10/16
2780
2.什么是JAVA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可见性有序性)
Java中的有序性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可以总结为:在线程中观察自身的操作是有序的(线程内表现为串行语义),在一个线程观察另一个线程所有的操作都是无序的(指令重排序和工作内存与主内存同步延迟)。线程之间的有序性需要我们通过一些措施来保证。
shysh95
2021/04/02
4320
死磕 java同步系列之JMM(Java Memory Model)
Java内存模型是在硬件内存模型上的更高层的抽象,它屏蔽了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访问的差异性,保证了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下对内存的访问都能达到一致的效果。
彤哥
2019/07/08
3300
死磕 java同步系列之JMM(Java Memory Model)
相关推荐
JVM学习记录-Java内存模型(二)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本文部分代码块支持一键运行,欢迎体验
本文部分代码块支持一键运行,欢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