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Theta脉冲刺激在重度抑郁症急性治疗中的应用: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Theta脉冲刺激在重度抑郁症急性治疗中的应用: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原创
作者头像
悦影科技
发布于 2022-06-13 03:14:38
发布于 2022-06-13 03:14:38
5160
举报

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可能难以治疗或有禁忌症,因此无法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替代疗法不断发展,其中包括与传统rTMS相比具有优势的θ脉冲刺激(TBS)。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和荟萃分析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疗效数据,调查TBS作为一种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方法。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报告(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23日)通过在计算机化数据库中系统检索来确定,然后对单个报告进行纳入审查。纳入标准包括初级诊断的MDD,为期一周的10个疗程的治疗,以及任何形式的TBS治疗。使用Cochrane GRADE方法学和PRISMA标准对单个试验进行评估。纳入了10项rct的数据,代表667名患者。其中,8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TBS与假治疗,1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TBS与标准rTMS(即,对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高频刺激[HFL])。证据质量评估结果表明,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测量的反应上,TBS优于虚假。TBS与rTMS的HRSD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BS和rTMS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TBS与伪TBS的积极作用以及TBS与标准HFL rTMS的非劣效性的发现支持了TBS治疗抑郁症的持续发展。

1 简述

新形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最近被开发出来,包括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MDD)的θ波脉冲刺激(TBS)。TBS治疗时间通常仅持续3个10分钟,而传统的rTMS治疗时间(即在左半球的10hz刺激[HFL])可持续40分钟。TBS治疗速度更快,可以增加治疗能力,并降低每次治疗的成本。此外,每日TBS会话的简短性,使承担一个疗程更方便和方便的患者的工作安排或其他时间承诺。

几种不同的TBS临床方案已显示出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有效性:应用于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的间歇性TBS (iTBS);连续TBS (cTBS)应用于右侧DLPFC;和连续双侧cTBS/iTBS依次应用于右侧和左侧DLPFC,在同一会话中。针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rct)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表明,不同形式的TBS的抗抑郁反应大于虚假刺激的反应,其结果由汉密尔顿抑郁评级量表(HRSD)定义。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的综述和元分析方式对TBS和HFL rTMS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例如,分类反应和缓解率)进行直接比较。此外,自2017年以来已经发表了新的随机对照试验,因此对当前可用的已发表数据进行全面研究是重要的。

我们对使用8字形TMS线圈的MDD患者的TBS进行了最新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主要目的是评估所有发表的、同行评议的、比较TBS(单侧或双侧)与HFL rTMS或假性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我们还研究了治疗重度抑郁症的相关且被广泛接受的临床结果/终点。

2 方法简述

对电子数据集进行了有系统的检索,目的是包括经同行评议的手稿和摘要的所有语言。重复发表的研究被排除,除非有额外的新数据可以从原始研究中提取。

两位作者评估了在随机化、治疗分配、盲法(患者、治疗临床医生和治疗评估者)、损耗、选择性报告和其他领域的偏倚风险。每个领域的偏见风险被评分为低,不清楚,或高。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中描述了每个领域的结果。还生成了一个漏斗图来检查发表偏倚。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的结果摘要包括在附录2中,以及被排除的研究的列表和原因。

3 结果

3.1 文献研究

我们筛选了195篇从PubMed、EBSCO/CINAHL和CENTRAL检索出来的文章;其中23例纳入评估。最终10篇文章被纳入meta分析。图1中的流程图描述了为定性回顾和荟萃分析选择研究的步骤。

图1 PRISMA流程图

3.2 偏倚评估的风险

在10项研究中,有4项研究的随机化序列(即用于随机分配的方法)具有低偏倚风险。在10项研究中,有7项盲法参与者和实施治疗的人员的偏倚风险较低。10项研究中有8项结果评估的偏倚风险很低。在五项研究中,在参与研究的参与者中有很高的流失率。三项研究选择性地报告了信息,包括结果部分,但没有在方法部分中确定其作为终点。一项研究有潜在利益冲突的证据,例如,调查人员或合著者向资助试验的公司披露了作为顾问的报酬。图2和图3分别显示了偏倚风险图和汇总。发表偏倚也通过漏斗图进行评估(图4),在水平方向上确定效应估计(风险比),在垂直方向上确定标准误差。结果图类似于一个对称的倒漏斗,因此反映了在定义为HRSD从基线下降50%的应答结果上没有发表偏倚。

图2 偏差图的风险

图3 偏差总结的风险

图4 发表偏差的漏斗图

3.3 临床结果

3.3.1 HRSD反应

6项研究评估了分类反应(在17项或21项量表上,从基线HRSD总分减少50%;一项研究没有确定TBS组与假手术组在治疗第16周结束时HRSD项目的数量。TBS组中有应答者的数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图5)。这一结果也使用GRADE profile进行了评估(附录4)。由于TBS对HRSD反应有较大的影响,相对于sham,证据质量被分级为高,表明对干预效果的估计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根据图5和附录4,根据交叉设计研究中数据的呈现方式(不提取假数据),Desmyter等不能纳入定量分析。然而,它确实表明,39%(18/46)的治疗抵抗性抑郁症患者的HRSD评分下降了50%。活性TBS和活性rTMS患者的HRSD反应率比较(3项研究纳入分析)在2个12周的评估期间,两种疗法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图6)。

图5 HRSD评分从基线TBS与假TBS相比降低50%(分类反应)

图6 从基线TBS与TMS的HRSD反应率

3.3.2 HRSD百分比变化

三项研究检查了治疗2 - 6周后HRSD与基线评分的百分比变化。在包括所有三项研究的meta分析中,TBS与sham的分析在这个端点上没有统计学差异 (图7)。基于高异质性,我们对Li等人的数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试验排除(基于这一事实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HRSD变化百分比与李et al . 2020和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其他2研究有利于TBS),导致显著HRSD变化百分比从基线支持TBS。(请参阅下面的讨论部分详细阐述这一结果的敏感性结果)。在比较TBS和rTMS的研究中,当分析2 - 6周治疗期间的HRSD百分比变化时,结果同样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图8)。

图7 HRSD百分比改变,TBS和sham

图8 HRSD百分比改变,TBS和TMS

3.3.3 HRSD缓解

在一项(TBS vs. sham)研究中,分类缓解被定义为HRSD(21项)的最终评分<11分。作者报告11周后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两项研究通过终点HRSD(21项)评分为≤7和来定义缓解;TBS和rTMS在第2周和第12周、第1周、第15周的meta分析结果中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支持TBS的结果接近统计学意义 (图9)。

图9 HRSD缓解,TBS 和 TMS

3.3.4 白氏抑郁症量表

两项比较TBS和sham治疗16周后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总评分从基线到治疗后终点的绝对减少情况进行了评估。TBS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10)。

图10 dDBI响应,从基线TBS和sham

3.3.5 副作用事件

从比较TBS和假治疗的rct报告中,将所有不良事件数据外推为每个事件的病例数。副作用包括严重(如自杀、住院)和非严重(如头痛、头晕、恶心、疼痛)两类。TBS组和假手术组在评估所有副作用事件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图11)。

图11 副作用事件,TBS和sham

4 讨论

与之前的meta分析一致,当前的分析结果表明,TBS后MDD患者的缓解率显著高于sham患者,即HRSD降低50%。根据GRADE评估的这一分类反应结果的巨大治疗效果,我们发现这一发现的证据的强度和质量是很高的。使用相同工具(HRSD)来定义反应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使用其他工具得出的结果也具有一致性,所有研究结果都倾向于TBS而不是假试验。这可能预示着我们的发现的稳健性,即TBS对MDD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在存在高度异质性的情况下(即在TBS与sham比较的HRSD百分比变化分析中),我们发现,排除其中一项研究(Li et al., 2015)会导致支持TBS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被淘汰的Li 2020与其余纳入的研究的区别在于,Li 2020包括的患者只接受一种药物治疗,然后在开始刺激治疗前两周内保持药物自由。剩下的两项研究都要求对至少两项药物治疗试验产生耐药性;在研究治疗之前和期间,受试者也一直在服用稳定的抗抑郁药物。在排除Li等人后纳入meta分析的两项研究中,可能由于纳入了相对更大的药物耐药性人群或更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的较大差异(以HRSD的百分比变化衡量)可能会出现。因此,Li 2020中发现的这种较低的临床疗效变异(可能是因为对TBS治疗效果的耐药性较低)与Li 2014和Plewnia 2014中发现的较宽的疗效变异不同。

我们的研究更新的数据扩展了先前报道的比较TBS和标准HFL rTMS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文献,表明在一些经过验证的临床医生和自我报告工具(包括HRSD、IDS-30、QIDS-30、MARDS和BSI)上,疗效和/或缓解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在一个标准的急性病程后,TBS的疗效与标准的rTMS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我们注意到这种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也持续了8 - 12周。基于已发表的rct报道的事件,我们还发现TBS和HFL rTMS治疗在安全性/不良事件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鉴于TBS相对于标准HFL rTMS的显著优势,即每日刺激疗程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TBS结果的非劣效性结果对于制定当前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标准具有显著的潜力。纳入meta分析的3个比较TBS和rTMS的研究代表了482名患者,显示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一致性。然而,在类似类型试验中报道更多患者之前,应该谨慎地看待这些发现。

TBS的耐受性良好。我们发现损耗率(合并dropout率)TBS很低在五个研究中,即使它有点高(10 ~ 12%)在其他五个HFL rTMS研究,这些率仍远低于抗抑郁药物治疗平均25%消耗报告。虽然这项荟萃分析支持TBS治疗重度抑郁症的初步疗效,但关于给予TBS的最佳方法仍有疑问。

首先,虽然TBS和其他形式的rTMS治疗在重度抑郁症患者群体中的反应率可能相似,但仍不清楚这些治疗对单个患者是否等同

其次,重要的是要注意几个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包括:在使用脉冲次数方面,TBS方案和本文所回顾的患者存在相当大的异质性;刺激部位的数量;事实上,一些试验允许在试验期间继续用药;RCT登记前失败试验数

第三,在之前的系统回顾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缺乏治疗结束后的随访评估

最后,最近有兴趣使用每日不止一次的TBS治疗来加快治疗反应

TBS对重度抑郁症的积极作用的发现证实了之前的荟萃分析,扩展了之前的发现,并支持了应用TBS方案治疗神经精神障碍(如重度抑郁症)的日益增长的兴趣。该技术可能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同等的安全性/副作用事件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时间和成本效益的治疗。

参考文献:Theta burst stimulation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Biological Psychiatry子刊|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和EEG预测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逐渐成为治疗抑郁症(MDD)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其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治疗无明显反应,这限制了rTMS的广泛应用。准确预测哪些患者对rTMS治疗有良好反应(Responder),哪些患者可能无效(NonResponder),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可靠的基线生物标志物来预测rTMS的治疗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研究价值。
悦影科技
2025/03/31
1360
BP综述|加速theta爆发刺激:安全性、有效性和未来进展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刺激技术,可用于调节潜在的精神和神经疾病的神经网络。TBS可间断或连续输送。传统的间歇性TBS方案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但6周的持续时间限制了该疗法的适用性。加速TBS方案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较高脉冲剂量的机会,从而导致更快和可能更有效的临床治疗。然而,与传统TBS方案相比,TBS加速给药引起了关于相对安全性、有效性和持久性的问题。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介绍了迄今为止来自加速TBS试验的数据,这些数据支持加速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承认需要更持久的数据。我们讨论了对加速TBS方案的疗效似乎很重要的刺激参数,以及进一步优化的可能途径。
悦影科技
2024/03/13
3450
JAD|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基于EEG微状态预测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反应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重度抑郁症(MDD)影响着全球近二十分之一的人,使其成为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MDD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MDD患者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MDD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治疗选择。但在临床应用中观察到MDD患者对rTMS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一些患者经过rTMS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而另一些患者则效果不明显。因此,探索对rTMS治疗有反应和无反应患者基线时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差异对于MDD的rTMS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悦影科技
2024/09/26
2480
AJP: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控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目的:寻找有效、快速、安全、可耐受的抗抑郁疗法。间歇性theta爆发刺激 (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 iTBS) 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疗法,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最近的方法学进展表明,目前的iTBS方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改善:1) 每天以最佳时间间隔多次治疗患者;2) 应用较高的总脉冲刺激剂量;3) 精确定位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到膝下前扣带皮层 (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sgACC) 的回路。作者研究了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控疗法(Stanford Accelerated Intelligent Neuromodulation Therapy, SAINT) 的可行性、耐受性和初步疗效,SAINT是一种加速的、高剂量的静息态功能连接MRI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MRI, fcMRI) 引导下的iTBS方案,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用户1279583
2022/02/28
1.8K0
AJP: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控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前额叶皮层和抑郁
前额叶皮层已经成为重度抑郁症中受损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尽管在当前MDD患者和易患MDD的人群中都有功能性和结构性PFC异常的报道,但这一研究结果并没有转化为更好的治疗和预防策略。在本文中提出,我们可以将抑郁表型分解成生物学上更容易处理的维度——负面处理偏差、快感缺失、习得性无助等,这会有利于将临床研究发现与临床前抑郁症模型研究中出现的机制证据结合起来,从而更能促进我们对MDD的理解。为此,本文回顾并整合了与这些核心表型相关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文献,同时强调系统层面的方法、治疗效果,以及特定的PFC异常是否是MDD的原因或后果。
用户1279583
2021/12/31
1.4K0
前额叶皮层和抑郁
BP:加速iTBS及cTB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及自杀意念的疗效比较
背景:难治性抑郁症(TRD)中,自杀意念构成了一项严峻的临床挑战。近期研究揭示,针对无或轻度自杀意念的TRD患者,采用间歇性θ爆发刺激(iTBS)特定方案展现出了显著的抗抑郁疗效。本研究则聚焦于探索加速iTBS方案与持续TBS(cTBS)在具有中度至重度自杀意念患者中的临床效用。
悦影科技
2024/11/12
3860
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
背景:难治性老年抑郁症(geriatric depression, GD)的流行表明,需要在保持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识别多药治疗的同时有效减轻症状负担。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已被证实的治疗年轻人难治性抑郁症的干预手段,但TMS对老年人抑郁症的疗效仍不清楚。这篇综述提供了TMS治疗GD疗效的最新观点,讨论了TMS试验之间的方法学差异,并探索了在大脑老化背景下优化TMS治疗的途径。
用户1279583
2022/02/28
1.3K0
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脑龄
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与脑萎缩、衰老相关疾病以及死亡事件的风险增加有关。本研究在一个大型多中心国际数据集中,研究了成人MDD患者大脑的提前衰老,以及这一过程是否与临床特征相关。本研究汇集了来自全球19个样本集中T1加权MRI图像的大脑测量数据,进行了一项mega分析。通过测量来自ENIGMA MDD工作组对照组 (952名男性和1236名女性) 的7个皮质下体积、34个皮质厚度和34个表面积、侧脑室和总颅内体积,预测实际年龄 (18–75岁),来评估健康脑龄。将学习到的模型系数应用于927名对照组男性和986名抑郁症男性、1199名对照组女性和1689名抑郁症女性,以获得独立的无偏差脑龄预测值。计算预测“脑龄”和实际年龄之间的差异,来代表预测脑龄差异 (brain-predicted age difference, brain-PAD) 。平均而言,与对照组相比,MDD患者的brain-PAD 高出+1.08岁(SE 0.22) (Cohen's d=0.14, 95%置信区间: 0.08–0.20) 。然而,这种差异似乎不是由特定的临床特征 (复发状态、缓解状态、抗抑郁药物使用、发病年龄或症状严重程度) 驱动的。这项研究显示了MDD患者中与年龄相关的大脑结构异常的微妙模式。观察到大量组内差异和组间重叠。未来,需要对MDD和躯体健康结果进行纵向研究,以进一步评估这些brain-PAD估计值的临床价值。本文发表在 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
用户1279583
2022/02/28
4830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脑龄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王守岩团队揭示经颅直流电刺激与药物联合为抑郁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抑郁症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高发的精神疾病,根据WHO在2021年的最新调查,全球有接近 2.8 亿人正在经历抑郁症的折磨。其中,大约10%的抑郁症患者会演变成慢性病(即2年没有临床缓解),并伴随严重的认知障碍以及社会心理障碍。尽管针对抑郁症有多种药物和物理治疗手段,但仍有约50%的患者对抗抑郁药物无响应,约25.5%的患者对电休克疗法无响应,发展新疗法或试验不同疗法组合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
脑机接口社区
2022/08/25
5700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王守岩团队揭示经颅直流电刺激与药物联合为抑郁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Nature Biotechnology: EEG特征预测重度抑郁症的抗抑郁药反应
抗抑郁药已被广泛使用,但其疗效仅为适中,部分原因是重度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包含生物异质性条件。华南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文章,试图识别抗抑郁药治疗反应的神经生物学特征(与安慰剂相比)。本研究开发了一个适用于静息态EEG(rsEEG)的潜在空间机器学习算法(latent-space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并将其应用到安慰剂-对照抗抑郁药研究的数据中(n=309)。抗抑郁药舍曲林rsEEG模型(与安慰剂相比)可以稳健预测症状改善,并且应用于不同的研究地点和EEG设备上。这种舍曲林-预测的EEG特征可推广到另外两个抑郁样本,它反映了普遍的抗抑郁药物反应,并与rTMS治疗结果有相关。此外,通过同步TMS和EEG测量,研究者发现舍曲林rsEEG特征表征前额叶的神经反应。该研究通过EEG计算模型促进了对抗抑郁药治疗的神经生物学理解,并为抑郁症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临床手段。
用户1279583
2020/04/16
2.3K0
Nature Biotechnology: EEG特征预测重度抑郁症的抗抑郁药反应
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背景:难治性抑郁症(TRD)影响约30%的重度抑郁症(MDD)患者。深部脑刺激(DBS)是一种针对TRD的研究性干预手段,但其疗效存在差异。我们通过本荟萃分析综合不同试验设计、解剖靶点和机构的疗效及副作用数据。
悦影科技
2025/03/21
1300
评估抑郁症脑刺激生物标志物的稳健性:MRI和EEG研究的系统回顾
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治疗作为一种潜在的精神疾病治疗干预手段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关注。确定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NIBS的临床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主要焦点。神经成像技术,如脑电图(EEG)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已被用于识别可能预测NIBS反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然而,确定临床可操作的脑生物标志物需要稳健性。在这篇系统综述中,我们旨在总结NIBS在抑郁症中的脑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现状,只关注有充分证据的研究(N≥88)和/或旨在独立复制先前研究结果的研究,无论成功与否。初步纳入220项研究,其中18项MRI研究和18项EEG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均集中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在回顾纳入的研究后,我们发现以下MRI和EEG生物标志物是最可靠的:1)基于fmri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亚掌前扣带皮层之间的功能连通性,2)基于fmri的网络连通性,3)任务诱导的脑电图额中线θ波,4)脑电图个体α频率。未来的前瞻性研究应进一步研究这些特异性脑电图和MRI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可操作性,使生物标志物更接近临床实际。
悦影科技
2024/01/05
4380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重度抑郁障碍的神经进行性特征:内在连接组分析
重度抑郁障碍(MDD)是一种流行的慢性精神障碍,终生反复发作。研究表明,与首次抑郁症(FED)相比,复发性抑郁症(RD)具有更严重性、高复发性和显著功能障碍,证实抑郁症的进行性本质。然而,关于脑功能连接组的研究很少。本文采集了95名未进行药物治疗的MDD患者(35名FED患者和60名RD患者)和111名健康对照组(HCs)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进行六个月的paroxetine药物治疗,56名患者病情缓解并完成第二次数据采集。使用基于脑网络的统计分析来探究功能连接的变化。结果表明,与HCs相比,FED患者的躯体运动、默认模式和背侧注意网络表现出低连接性,而RD患者的躯体运动、突显、执行控制、默认模式和背侧注意网络,以及突显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内和之间都表现出高连接性。此外,当患者病情缓解时,MDD患者的受损成分没有显著变化,并且RD患者仍存在高连接子集和低连接子集。且FED患者表现出的低连接性和RD患者的高连接性与发作次数和总病程时间相关。本文研究证实了抑郁症的固有功能连接受损是进行性的。
悦影科技
2022/03/18
3030
AJP:大脑功能连接的内在模式在调节重度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反应中的作用
重度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科慢性疾病,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单胺类抗抑郁药。临床发现药物治疗的预后因人而异,一些病人的症状在服用抗抑郁药后得到了极大改善而其他人则反应平平甚至没有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对于调控抗抑郁药疗效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来自四个临床中心(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麻省总医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一项多中心纵向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EMBARC),采用基于感兴趣区域的方法,按照意向性分析原则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确定大脑各区域之间的静息态连接模式是否能预测抗抑郁药物(舍曲林)与安慰剂的疗效差异。该研究由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精神科的Cherise R. Chin Fatt等人发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期刊上,具体内容如下:
用户1279583
2019/12/25
1.6K0
Brain Stimulation:实时EEG触发的TMS对抑郁症患者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脑振荡同步刺激
请点击上面“思影科技”四个字,选择关注作者,思影科技专注于脑影像数据处理,涵盖(fMRI,结构像,DTI,ASL,EEG/ERP,FNIRS,眼动)等,希望专业的内容可以给关注者带来帮助,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参加思影科技的其他课程。(文末点击浏览)
用户1279583
2019/12/17
1.5K0
Brain Stimulation:实时EEG触发的TMS对抑郁症患者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脑振荡同步刺激
BP综述|个性化和基于回路的经颅磁刺激:证据、争议和机遇
绘制脑连接图的神经影像学方法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对精神疾病、脑刺激的分布效应以及如何最好地利用经颅磁刺激靶向和改善精神症状的理解。与此同时,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像前额叶皮层这样的高阶脑区(代表了精神疾病最常见的脑刺激靶点)在大脑连接方面表现出了一些最高水平的个体差异。这些发现为基于个体特异性脑网络结构的个体化靶点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最近的进展使确定可重复的个体化靶点成为可能,其精度为毫米,采集时间为临床可掌握。这些进展使空间个性化经颅磁刺激靶向的潜在优势得以评估并转化为基础和临床应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概述了目标位点个性化的动机、初步支持(主要在抑郁症中)、来自其他脑刺激模式的聚合证据,以及抑郁症和前额叶皮层之外的普遍适用性。最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方法学建议、争议和值得注意的替代方案。总体而言,虽然这一研究领域看起来很有前景,但个性化靶向的价值仍不清楚,使用经过验证的方法学进行专门的大型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是至关重要的。
悦影科技
2024/06/27
3050
综述:个性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
个性化治疗在所有医学领域都获得了发展势头。精准医学可以应用于神经调节技术,其中聚焦的脑刺激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调节大脑回路,缓解临床症状。rTMS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临床效果。尽管rTMS的刺激参数范围很广(位置、角度、模式、频率和强度都可以调整),但目前rTMS的应用方式是一刀切,可能导致其临床疗效不佳(~50%)。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研究了rTMS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可以优化以解释神经功能和解剖学上的个体差异。我们讨论了目前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方案、治疗基础的神经机制、靶向策略、刺激参数选择和自适应闭环治疗。我们的结论是,更好地了解rTMS的广泛和可修改的参数空间将大大改善临床结果。
悦影科技
2023/06/28
5900
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关于人类和动物研究的系统综述
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LITUS)是一种新型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我们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以评估目前关于LITUS神经调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检索5个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纳入随机对照人体试验和对照动物研究。总结LITUS对临床或临床前、神经生理、神经影像学、组织学和生化转归以及不良事件的神经调控作用。共确定了11项人体研究和44项动物研究。LITUS对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疼痛、睡眠障碍、高血压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发现与LITUS相关的神经元结构和皮质活动的改变。从组织学和生化角度来看,突出的发现包括抑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神经发生。在我们的综述中包括的对照动物研究中没有报告不良反应,而在少数人类受试者中报告了可逆性头痛、恶心和呕吐。总体而言,LITUS可缓解各种症状,调节相关脑回路,且无严重副作用。未来的研究需要建立一个坚实的LITUS治疗框架。
悦影科技
2024/03/21
9190
Nature medicine重磅综述: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精神疾病是非常普遍的,往往是毁灭性的疾病,对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它们的病因和诊断异质性长期以来一直对药物的发现提出了挑战,但一种新兴的基于回路的对精神疾病的理解是目前依赖试验和错误的治疗一个重要的替代。在这里,我们回顾了新的和新兴的治疗方法,特别强调了基于脑回路的精确精神病学干预的革命性潜力。本文提出了电路模型的局限性、将精确疗法推向市场的挑战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需的关键进展。
悦影科技
2023/06/28
9480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任务中共同和独特的fMRI反应
工作记忆 (WM) 障碍是精神疾病的常见特征。进行了一项系统的荟萃分析,以确定 SZ 患者和 MDD 患者相对于健康对照 (HC) 在执行 WM 任务期间的常见和疾病特异性脑 fMRI 反应。 34 项已发表的SZ 患者 WM 的 fMRI 研究和 18 项已发表的 MDD 患者 WM 的 fMRI 研究,包括相关的 HC,被纳入荟萃分析。在 SZ 和 MDD 中,右侧内侧前额叶皮层 (MPFC) 和双侧前扣带皮层 (ACC) 的 fMRI 反应普遍更强,它们是默认模式网络 (DMN) 的一部分。SZ 的影响比 MDD 更大,特别是在前额-颞-扣带-纹状体-小脑区域。此外,相对于 HC,在 MDD 的右额中回 (MFG) 中观察到疾病特异性较弱的 fMRI 反应。对于 SZ 和 MDD,在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相对于 HC 的偏侧 fMRI 反应之间观察到显着相关性。这些发现表明,在 SZ 和 MDD 的 WM 缺陷中可能存在常见且明显的脑功能异常,这可能作为潜在的基于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具有支持临床诊断、测量疾病严重程度和评估疗效的价值,在大脑水平上治疗 SZ 和 MDD。
悦影科技
2025/06/30
690
推荐阅读
Biological Psychiatry子刊|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和EEG预测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1360
BP综述|加速theta爆发刺激:安全性、有效性和未来进展
3450
JAD|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基于EEG微状态预测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反应
2480
AJP: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控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
1.8K0
前额叶皮层和抑郁
1.4K0
BP:加速iTBS及cTB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及自杀意念的疗效比较
3860
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抑郁症
1.3K0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脑龄
4830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王守岩团队揭示经颅直流电刺激与药物联合为抑郁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5700
Nature Biotechnology: EEG特征预测重度抑郁症的抗抑郁药反应
2.3K0
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1300
评估抑郁症脑刺激生物标志物的稳健性:MRI和EEG研究的系统回顾
4380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重度抑郁障碍的神经进行性特征:内在连接组分析
3030
AJP:大脑功能连接的内在模式在调节重度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反应中的作用
1.6K0
Brain Stimulation:实时EEG触发的TMS对抑郁症患者左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脑振荡同步刺激
1.5K0
BP综述|个性化和基于回路的经颅磁刺激:证据、争议和机遇
3050
综述:个性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
5900
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关于人类和动物研究的系统综述
9190
Nature medicine重磅综述:治疗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9480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工作记忆任务中共同和独特的fMRI反应
690
相关推荐
Biological Psychiatry子刊|新乡医学院于毅/赵宗亚团队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和EEG预测r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