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初体验

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初体验

作者头像
杜金房
发布于 2025-05-13 02:15:31
发布于 2025-05-13 02:15:31
28100
代码可运行
举报
运行总次数:0
代码可运行

大家好,我是杜金房,是一个老码农。今天跟大家聊聊AI辅助编程——我使用CodeBuddy的体验。

#背景#

AI算是当今最热的话题了。我主要是做音视频通信的,其实最早接触的跟AI相关的都是跟ASR/TTS相关的软件和产品。自从生成式AI火了以后,我也不甘落后,迅速学习了ChatGPT,最早在FreeSWITCH内实现了跟ChatGPT语音交互的模块,后来又把OpenAI开源的Whisper也集成到了FreeSWITCH中,再后来,就是OpenAI Real-Time以及Agora的TEN开源框架。

当然,作为一名腾讯云TVP,腾讯混元大模型出来后,我也第一时间做了适配和对接,并写了一篇文章:《保姆级教程:如何用Python自制聊天机器人?》

偶尔,我也会尝试一些AI工具。然而,热爱并不应该迷信。现在五花八门的AI工具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就尝试不过来。

对于编程来说,在大模型出来之前,我就在使用 Tabnine 和 Copilot。大模型出来之后,感觉代码生成的质量是比以前好,但也没有那么好。作为一名深资码农,我对代码还是有点洁癖的,因此,我大部分情况下只是“问”大模型,或让它做一点代码补全之类的,但很少让大模型帮我改代码,更别提写代码了。

我也相信“不用写一行代码,大模型就帮我写了一个项目(或App)”之类的故事,但我从来没有冲动尝试。主要是我写的代码很多都比较偏门,大模型表现还没有那么好。

我也尝试过商汤小浣熊、通义灵码、Cursor和Trae,有时候确实惊艳,但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质的提升。感觉主要原因还是我写的东西比较偏门,当然,也可能是我尝试的不够多。

#小试牛刀#

这次,腾讯云代码助手重磅推出了新的CodeBuddy,包含Craft、Chat、MCP等很多功能,拿到灰度账号后我自然要尝试一下。下面就简单说说我的体验。

XCC Examples (https://git.xswitch.cn/xswitch/xcc-examples)是我司的一些开源示例代码。这些代码主要是与我们的XSwitch结合,进行音视频和AI交互的一些示例。我们使用了NATS消息队列(你可能更熟悉Kafka)。该消息队列有各种语言的客户端库,因此,我们也写了很多语言的示例代码,如Node.js、Go、Python、C#等,都是手写的。

其实,我一直想写几个C语言的例子,但一直没有时间写,这次想试一试CodeBuddy。在VS Code中安装了插件并登录后,CodeBuddy和Craft就准备好了。我在VS Code中打开了我的项目目录,给他下达了以下指令:

这里有很多通过NATS连接XSwitch的例子。nodejs 目录中的示例比较全。参考示例中的 events.js ,写一个C语言版的 c/events.c,要求用cmake编译。

Craft就开始工作了,它首先分析并明确了任务,然后分析了我的项目目录,然后分析了event.js的功能,感觉分析得很不错: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我已经看到了Node.js版本的代码,它主要功能是:
1. 连接到NATS服务器(默认地址是nats://127.0.0.1:42222. 订阅主题"cn.>"
3. 接收消息并尝试解析JSON
4. 打印接收到的消息信息
5. 使用定时器保持程序运行

然后,它就(打开VS Code的终端调用shell命令)自动创建了 c/ 这个子目录,生成的 CMakeLists.txt 以及 events.c 文件,并指导我运行以下命令: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cd c
mkdir build
cd build
cmake ..
make

熟悉 CMake 的同学都知道这是C程序标准的编译步骤。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命令,比如如何安装C语言版的NATS库之类的,那些我其实很早就装过了,因此,我只是手动执行了上述命令就一次性编译通过。再执行 ./events 就直接连接到我本地(早已运行)的 NATS 和 XSwitch,并接收到了事件消息。分分钟的事,一切如丝般顺滑。趁热打铁,我顺便让它生成了一个README。

这个过程很有趣。有图有真相,图中我也简单标注了一下。

我输入的提示词以及交互过程是中文的,但生成的代码中注释以及README中都是英文的,可能跟我的环境有关(我的macOS和VS Code系统界面都是英文的),当然我也可以输入更多的提示词去尝试让它多输出一些中文的结果,或者直接让它翻译成中文,但我没有这么做。

我把这次改动提交到了 https://git.xswitch.cn/xswitch/xcc-examples/commit/d7ed95d0e3e3d35206559fa2abe2fb24820788ec 。对于一个每天都执行上百次 git 命令的程序员来说,我并没有让大模型帮我提交代码,因为我觉得我手动输入命令比让大模型做来得快,来得准,而且不用太动脑筋(写提示词)。但我想,这里代码助手应该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帮你生成 Commit Message。我们的团队有点国际范,Commit Message 一般都写英文的。写一个好的Commit Message其实对很多程序员都是一个比较头痛的事,即使用中文写。这一点,我相信大模型能做得很好,不过,我也没有尝试。

#趁热打铁#

接下来,我让它参照play.js和tts.js生成了对应的C版本。由于我们使用了JSON格式的消息,也用到UUID,因此它引入了两个依赖库,json-c和 uuid。但是我们对cJSON更熟悉(在FreeSWITCH以及其他项目中都使用了cJSON),我又让它把 json-c 换成了 cJSON。不过,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它说在下载代码,但是实际上 cJSON.h 和 cJSON.c 都是“生成”的,也可能是在大模型后台下载。由于cJSON.c 比较长,它会提示要分步生成,我同意了。但它还是在生成了几部分以后停下来,去完成了其他的工作。比如将json-c的代码替换成cJSON版本的,修改CMake工程文件等。这些工作完成后,又继续尝试生成cJSON.c。在生成的过程中,我尝试使用make命令编译,最初编译很正常,只是在连接阶段缺少相应的cJSON函数。后面,随着代码生成,有时候编译也会出错。在生成了1500多行以后,它说这个任务花了好长时间了,停下来问我是否继续。我对照了Github上的版本,发现还差一半,因此,我手工同步了Github上的cJSON.c以及cJSON.h(虽然这个文件已经生成了,但跟Github上的最新版本不一致)。然后make命令一次性编译通过。

执行 ./tts 进行测试,发现一些问题。JSON格式不对。我检查了一下,发现少了一个层级,然后使用以下指令让它修改: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tts.c 不对, 再对照一下原始的 tts.js,text 和 type 应该是在 params.media 对象中。

它告诉我它发现了问题原因。原来的JS中,格式如下:

代码语言:javascript
代码运行次数:0
运行
AI代码解释
复制
rpc.params.media = {
    data: text,
    type: "TEXT",
    engine: tts_engine,
    voice: "default"
}

而在对应的C语言版本中,这些参数都被放到了 rpc.params 对象中,接下来就很快改好了,我确认后也一次性编译通过。

当然,最终的代码也还是有些问题,比如它使用了 azure 的 TTS 引擎,而不是 play.js 中的 ali (阿里)或 minimax。这些参数我手工修正了,没有让它来做。打电话测试,成功播放了“您好,这是一个文本转语音的测试。感谢您的来电,再见!”。

图中,CherryCall 是我自己写的一个SIP电话客户端软件。后面我还会讲到它的产生过程。

另外,play.c也有相同的JSON格式问题,也使用同样的方法修复了。最后,也更新了README,对应的提交为:https://git.xswitch.cn/xswitch/xcc-examples/commit/695211033e792af882d41b8d0de789b4354eb0b1 。

#C3#

最近发现一门叫C3的编程语言。

C3 是 C 语言的进化版,“进化,而不是革命”代表了它的设计初衷。有趣的是,C3是由C2进化来的,他们都保持了与C的完全兼容。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再造一个“更好的C语言”,如C++、Zig甚至D(D其实是想做一个更好的C++)、Rust、Go、V等都算,但这些语言越来越偏离了C,而且跟C语言的互操作都有或多或少的额外开销。

我是一个C程序员,看了一下C3的语法,感觉挺喜欢,就想试一下。正好有了CodeBuddy,这个试验就更加有趣。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人都说程序员要失业了,因为AI已经可以写出很好的代码,甚至不懂代码的人也能写出一个网站、一个App,编译、调试、上线、运行等,AI都能给出相应的指导,但我不这么看(当然,也有很多人不这么看)。这里的理由是,AI只是个助手,是个催化剂。如果你不懂编程,它可能会帮你完成一些编程工作,但不至于能帮你成为一名程序员;但如果你已经是程序员,它会帮你成为一名更好的程序员。

我之前没见过C3,这就像不是程序员的人不懂JavaScript或Python一样。他们可以借助AI写Python程序,我借助AI写C3程序,道理上应该类似。所以,我想看看我用C3写一个项目需要花多长时间。

在写C3之前,我花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浏览了C3的语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接着上面C语言版的XCC的例子,我又让CodeBuddy写了C3的例子。

生成的代码大致框架是对的,但是编译不通过。大多数时候,我会直接把出错信息贴到CodeBuddy的聊天区,它就会帮我改代码。当它再也改不动时,我就用我“一小时的C3”知识,根据编译的出错信息做出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简单的events.c3终于调通了。这里主要的困难是events.c3依赖于NATS库,但由于C3比较新,也比较小众,所以,并没有对应的NATS库。所以,我必须使用C语言版的NATS库。这就涉及到C3和C的混合开发问题。可能是由于C3比较新,没有太多的训练数据,所以在这方面,AI表现的还不是很好。

events.c3只是连接NATS并接收消息,收到的消息直接打印出来,所以比较简单。但后面的play.c3和tts.c3则需要进XSwitch通过JSON-RPC交互,因此,就需要一点RPC框架、JSON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生成UUID的库等。C3从语言层面看已经比较完善,但标准库还不是很完善,相关的生态库也很少,因此,大部分需要的东西还需要自己写。好在,有了AI,这些东西可以先用AI写个初稿,然后再进行修改就可以了。

C3中有JSON解析,即可以将JSON字符串解析成内部Object结构的函数,但我没有找到将Object序列化成JSON字符串的方法,因此,我还是使用了C语言的cJSON库来做这些事情。

在实现这些代码的过程中,我发现AI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有时候也会犯傻。比如我手工修改好的代码,后面又被AI改回去了。后来我才发现,我使用的是0.7.1版的C3语法,而AI只是停留在0.6~0.7左右(大约有一年或几个月的时间差),坦白说,这不算AI的错误,只是它的训练数据有些旧。但不管怎么说,它都不应该反复覆盖我修改后的代码。而且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用Craft的时候,下达的任务,它会拆解成一系列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完成,有些地方它会让我确认。这本是好事情,但关键问题是“确认”操作只能是“接受”或“拒绝”,我并不能输入我的修改意见。除非停止整个任务再从头再来。我认为这是Craft后续可以优化的地方——能根据用户的意见调整任务。

在使用过程中我还发现,它对于同一个代码文件,有时候会连续进行多轮修改,虽然大多数时候会有所改进,但是也有可能会倒退。而且,有时候代码改动比较多,大篇的diff很难阅读,我就只好全部接受,再看看是否要回退。很多时候我为了方便回退,在我确认后的每一步都做了Git提交,这样,我可以用我熟悉的 git diff 命令看代码差异,使用 git checkout 一键回退等。事实证明,这很有用。

在调通所有三个示例代码后,我已经喜欢上这门新语言了。因此,我又按我的喜好进行了一轮重构。比如,我可以让AI把一些重复的代码提取到专门的共享模块中。AI确实也帮我做了一些工作,甚至生成了相应的函数说明,但离我想要的效果还是相差很多,我还是手工做了好多工作。重构完成后,我又进一步把nats、cjson等代码分到独立的C3模块中,看起来,真正有点C3的样子了。

断断续续做完这些工作,花了我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如果没有AI,可能需要花更长时间。但在实现、调试的过程中,我也对这门新语言掌握了七七八八。由于C3的文档资料比较少,为了实现我想要的功能,我还阅读了C3标准库的一些源代码。

最终,我将所有修改合并成了一个提交:https://git.xswitch.cn/xswitch/xcc-examples/commit/cf41e73a74c39ff9e675a753f3c5bd9125192c1b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假如,我让它直接读C3网关上关于最新的0.7.1版的博客信息(包含版本发布说明),或者把博客里的内容单独放到一个本地文件里,让CodeBuddy阅读一下,是不是也会有所改进呢?这是个马后炮,我并没有试。

这里只有TTS的例子,后面,我还会写一些ASR的例子。当然,如果我有时间,我还想尝试对接ChatGPT进行语音对话。

#macOS原生开发#

前面提到的CherryCall是一个macOS原生的SIP电话客户端软件。我一直从事SIP相关的工作,但主要是在服务端使用FreeSWITCH和Kamailio。之前用过各种各样的SIP客户端,但都不称手。最近,有了AI的加持,我打算手撸一个。

我当然不是从头开始写。我使用开源的Baresip作为基础。Baresip已经是一个比较完善的SIP软电话了,只是没有图形界面。所以,我只需要增加一个图形界面。我使用macOS。在macOS上开发图形界面有好多选择:原生的Objective-C/SwiftXcode)、ReactNative、Electron、Tauri等。但是——

  • 我其实并不会Objective-C或Swift,也不熟悉Xcode。而且Xcode原生开发需要下载10个G的开发环境。
  • Electron、ReactNative都需要使用JavaScript生态链,而且占用空间以及内存比较大。
  • Tauri看起来倒是很美好 ,但还是离不开JavaScript,而且,还需要Rust……

在为选型发愁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方法,使用Lua(LuaJIT)写macOS原生程序——https://github.com/mogenson/lua-macos-app 。

Lua是一门小巧的语言,我们在众多项目中都使用了它。如果能用Lua写原生的macOS程序,那简单是太完美了。当然,任何选择都有代价,完美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接着看就知道了。

最初版本的 CherryCall 是在Trae中写的,就是你在上面图中看到的版本。初期版本,还比较粗糙。后面,我又在VS Code中使用CodeBuddy添加了视频的支持。

先从头开始说。最开始,我对Trae也不熟悉,之前用过Cursor也只是简单用过代码补全,在使用Trae时,我又学习了一项技能, 就是在跟AI对话时,可以将AI生成的代码直接“Apply”到当前的代码编辑器中, 这倒是省了不少事。但我发现很多时候“Apply”的代码位置不对,我还是需要手工调整。

相比C3,我用Lua熟练得多。只是,用Lua写macOS程序还是绕不过Objective-C。严格来说,不是Objective-C本身,而是macOS底层的Framework(Cocoa)大都是用它写成的,因此还是要有所了解。我之前不熟悉Objective-C,因此,还是花了很多时间看Objective-C的语法,以及函数库。好不容易理解了Objective-C,又发现有些底层库里的东西还是用C写的(如CGRect,还被映射成了NSRect),所以,还得学习Objective-C与C的互操作,以及在Lua中对应的语法。

这些东西都搞定后,还有一个就是多线程。在macOS上,窗口占了主线程(好像没法或很难在子线程中运行或更新窗口上的组件),而Baresip也有一个线程用于协调I/O和Socket。好在,Baresip可以在子线程中运行。虽然可以直接在Lua中启动子线程进而启动Baresip,但总是莫名其妙地崩溃,后来我还是自己用C写了几个辅助函数将一切串了起来。上面说的C3是C语言的进化版,但毕竟在C3中无法直接使用C语言中的头文件。而Objective-C与C的结合是更“无缝”的,它可以直接使用C的头文件,与C混合编译。当然,如果又使用了Lua,在Lua中也是无法直接进行C调用的。不过,在LuaJIT中,可以直接将C语言的函数声明在字符串的形式写到Lua源代码中,然后就可以直接在LuaJIT中调用C函数。

在Lua中调用Objective-C其实是通过C实现的,Objective-C也有对应的C运行时(Runtime)库,有一些C函数可以给Objective-C的对象发送消息。

这些,都是我在写这些代码的时候慢慢发现的。在这些方面,完全依赖AI就不大可能。也可能是我的提示词没有给到位,但我想,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编程方式比较小众,AI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指导我。好在我C语言的功力还在、Lua很熟,在AI的帮助下,理解了Objective-C,一切都解决了。

打通了音频电话是一个里程碑。但是,我还希望能支持视频,更重要的是,我需要测试在Baresip中支持双流(摄像头和共享桌面的媒体流)。这时候,我已经开始使用CodeBuddy,因此,就试用了CodeBuddy的能力。

有了前面的基础,我使用CodeBuddy更加熟练,使用的提示词也更精准。比如,我在下达指令前会先浏览一遍相关的源代码文件,这样,就能让CodeBuddy知道我最近看过的代码(“人在做,AI在看“,我猜应该是这个逻辑,当然,在实际使用中我也发现它会检查当前项目目录中的文件名来“猜”哪个文件更有可能包含相关的代码),并且,我会在提示词中告诉CodeBuddy我希望改哪些文件的哪些部分。这样,CodeBuddy给的结果就会比较好。

由于从C调用Lua的函数开销比较大(反过来则不大),所以,我还是需要直接用C或Objective-C写Baresip模块,因为一些音视频的处理是使用回调实现的,高帧率的视频需要比较频繁的回调。而且,我还需要使用共享桌面,高帧率的视频渲染(通过Metal直接访问GPU),所有这些也都需要底层的Objective-C。有了前面折腾Objective-C的经验,我也很快就熟悉了底层的逻辑,可以直接用Objective-C写模块了。视频渲染需要OpenGL,然后我发现OpenGL在macOS上已经被Metal替代,然后我又学Metal。在GPU上渲染视频与以前理解的按像素渲染不同,在GPU上需要画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很简单,画个立方体也很简单,随便找个例子就可以跑起来,然而,渲染一幅平面图像我却折腾了很长时间。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直接运行的例子,其次还需要学习GPU专用的编程语言。很多例子都是基于OpenGL的,还需要转成Metal版……

在折腾这些的时候,AI有很多帮助,很多情况下它都能生成一些可以直接运行的代码。特别是在代码翻译上,如从OpenGL的示例翻译成Metal版的,或者,从Swift的示例翻译成Objective-C版的(Apple提供的一些示例只有Swift版的)。还有,共享桌面的API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AVCaptureScreenInput变成了一个单独的ScreenCaptureKit。AI有时候不能区分这些版本的不同和变化,有时候有些混合的代码就比较难调试。不过,最终,在AI的加持下,我也搞定了macOS上共享桌面和视频展示。最让我欣喜的是,最终生成的CherryCall,一个完整的包含音视频通话和共享桌面的macOS程序,只有10MB左右,做成.dmg,也只有6M多一点。支持视频和双流的CherryCall截图如下:

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免费发布这款程序(不一定开源),到时候还会在本公众号上发布,感兴趣的同学请保持关注。

#小结#

上面,我体验的对我来说都是一些新的东西。CodeBuddy是新的、各种开发语言是新的,很多甚至是我以前从没见过的。这些东西,对于CodeBuddy来说,甚至也是比较小众,不那么常见的。但AI毕竟是AI,在使用CodeBuddy的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它给我带来的便利。CodeBuddy作为VS Code的一个插件存在,而不是像Cursor和Trae那样直接Fork了VS Code,能做到现在这种体验,我感觉已经非常好了。

AI都能写代码了,未来还需要程序员吗?这个话题大家一直在讨论,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从去年开始,我就在写一本书《大道至简,给所有人看的编程书》。我认为,AI再强,它给你的始终都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而如果真正学会编程,以至成为优秀的程序员,还需要系统地学习。这就像即使有了AI,人们还是要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那样,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学习。我的这本书当然也不能代替大家按部就班的学习,但是我会把一系列的知识点串起来,对不懂编程的人来说,帮大家对编程开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学过编程甚至有过编程经验的人来说,帮他们打通任督二脉,争取早日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手。

如前面所说,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且,人生有涯,我也不是什么都会。但在AI的加持下,我学习的速度也变快了。在体验这些功能的过程中,我也尽力理解它生成的每一行代码的含义。不得不说,AI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会不厌其烦地对代码进行解释。所以,这几天折腾下来,我并不仅仅是完成了几个写代码的任务,还系统学习了一些我以前不会的知识(除了跟AI学,我还读了LuaJIT的文档、C3的文档、Objective-C、OpenGL、Metal的文档等)。理论跟实践结合,学会了就不容易忘记。写书或写文章也是一种复盘和积累。这篇文章以及在我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也会以某种形式出现到我的新书里。

在使用CodeBuddy辅助编程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特别依赖它,而是用了它给我的助力。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研究和体验CodeBuddy所有的功能,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它帮助我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上。关于CodeBuddy,官网的介绍图文并茂,已经很详细了,我也不需要再多此一举。相反,从某个特定的任务开始,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用它帮助我的工作的,我觉得更有价值。

当然,CodeBuddy还有很多功能值得一试,比如代码评审(Code Review)、写单元测试,连接其他MCP Server等。时间关系,我还没有试。大家感兴趣不妨试一试。

最后,这篇文章全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没有使用AI。不管好不好,在写文章时我还是想坚持我最后的底限。也感谢你读到这里,欢迎各种批评和建议。

#对CodeBuddy的期待#

虽然前面有提到过,我还是在这里总结一下。希望CodeBuddy团队能看到,把CodeBuddy做得越来越好。

  •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能追加提示词,持续改进任务。
  • 较大的diff 可以按代码块(hunk)确认,而不是整个文件。
  • 能自动编译,并根据出错信息修改代码中的错误。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5-05-1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FreeSWITCH中文社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腾讯云代码助手CodeBuddy初体验
大模型的应用如火如荼,辅助编程是其中一个很适合大模型发挥的场景,通过交互提供给开发人员编程相关的辅助,降低了开发门槛,解放劳动力,当然这是双刃剑,生成的代码是否安全可靠,需要格外关注。
bisal
2025/05/13
1990
腾讯云代码助手CodeBuddy初体验
中国版Cursor:CodeBuddy腾讯云代码助手使用体验
我正在参加CodeBuddy「首席试玩官」内容创作大赛,本文所使用的 CodeBuddy 免费下载链接: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 - AI 时代的智能编程伙伴”
卷福同学
2025/05/14
4490
中国版Cursor:CodeBuddy腾讯云代码助手使用体验
使用CodeBuddy编写代码,在这里给你崭新的体验
我正在参加CodeBuddy「首席试玩官」内容创作大赛,本文所使用的 CodeBuddy 免费下载链接: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 - AI 时代的智能编程伙伴。
用户10647617
2025/05/13
2700
使用CodeBuddy编写代码,在这里给你崭新的体验
#AI 编程 #腾讯云代码助手 腾讯云codebuddy使用体验
craft可以根据输入的需求进行需求拆解和代码生成,可以看到我这里只是简单给了一句话的需求,codebuddy就帮我对需求进行详细拆解,甚至生成了各个文件信息,确实是挺好用。
玛卡bug卡
2025/05/15
770
CodeBuddy腾讯云代码助手:我的首席编程搭子
在编程的世界里,一个得力的助手往往能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最近,我有幸体验了腾讯云推出的CodeBuddy代码助手,这款工具不仅集成了众多实用的功能,更在最新升级中引入了全新软件开发智能体Craft、国内首个支持MCP(Multi-Cloud Portability,多云可移植性)的代码助手等创新特性。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使用体验,以及CodeBuddy如何成为我工作中的首席编程搭子。
熊猫钓鱼
2025/05/08
3160
CodeBuddy腾讯云代码助手:我的首席编程搭子
AI 编程神器 CodeBuddy 体验报告:对话式开发 + 智能补全,真香!
在当今 AI 技术蓬勃发展的编程领域,各类智能编程工具不断涌现,为开发者们带来了全新的编程体验。腾讯云推出的 CodeBuddy 便是其中一款极具创新性的工具,它凭借强大的功能和出色的性能,在众多编程辅助工具中脱颖而出。
架构师精进
2025/05/13
1840
AI 编程神器 CodeBuddy 体验报告:对话式开发 + 智能补全,真香!
小试牛刀:VS Code+CodeBuddy初体验
我正在参加CodeBuddy「首席试玩官」内容创作大赛,本文所使用的 CodeBuddy 免费下载链接: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 - AI 时代的智能编程伙伴
Windows技术交流
2025/05/13
2360
CodeBuddy优雅入场!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在代码的世界里,键盘的敲击声曾是开发者思维的唯一外化,而今,一种新的“协作旋律”正在改变这一切,AI代码助手正从工具进化为开发者的“第二大脑”。从自动补全一行代码到理解项目全局逻辑,从生成测试用例到优化算法性能,这些智能助手不仅让编码效率呈指数级提升,更在重塑软件开发的本质:当机器学会“理解”需求、“创造”代码,甚至预判错误,程序员的角色正从“码农”蜕变为“架构师”。
闫同学
2025/05/13
2232
中国版 Cursor---腾讯云 CodeBuddy | 从安装VSCode到数独小游戏问世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引入一下故事背景:其实,自己最初选择编程行业,也是想自己开发一个小游戏啥的,主要是为了娱乐。没想到进入了编程行业之后,就变成了后端Java 开发者,虽然可能和自己期望的有点差距,但是在Java 语言行业待久了,也就习惯了。只是心里对于做一个小游戏的念想一直还在。恰逢中国版Cursor—- 腾讯云CodeBuddy 来了,对于小游戏的实现也看到了曙光,下面闲话少说,先来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主角。什么是CodeBuddy?
六月的雨在Tencent
2025/05/13
3480
10 分钟使用腾讯云 CodeBuddy 打造一个简洁的个人导航站
我正在参加CodeBuddy「首席试玩官」内容创作大赛,本文所使用的 CodeBuddy 免费下载链接:
陈明勇
2025/05/15
1122
10 分钟使用腾讯云 CodeBuddy 打造一个简洁的个人导航站
初品代码甜品师的手艺!腾讯云 CodeBuddy 让编程更"甜"更高效
我正在参加CodeBuddy「首席试玩官」内容创作大赛,本文所使用的 CodeBuddy 免费下载链接:腾讯云代码助手 CodeBuddy - AI 时代的智能编程伙伴
Mintimate
2025/05/05
3072
初品代码甜品师的手艺!腾讯云 CodeBuddy 让编程更"甜"更高效
程序员福音!CodeBuddy Craft智能体,一行代码没写就下班?
“我正在参加CodeBuddy「首席试玩官」内容创作大赛,本文所使用的 CodeBuddy 免费下载链接:
Lion 莱恩呀
2025/05/02
2051
程序员福音!CodeBuddy Craft智能体,一行代码没写就下班?
中国版Cursor实战: 利用「CodeBuddy」 快速制作智能股票筛选器
Craft 是 CodeBuddy 的核心智能体,支持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多文件代码生成、修改和重构。无论是创建新项目、重构旧代码,还是生成可执行应用,Craft 都能高效完成。
算法一只狗
2025/05/13
1000
腾讯悄悄出了个插件版“Cursor”,还跟微信小程序打通了。
这个产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坦率的说,在过去市面上的名气,是没有Cursor、Trae这些AI编程产品的名气大的。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5/14
2100
腾讯悄悄出了个插件版“Cursor”,还跟微信小程序打通了。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编程革命:腾讯云CodeBuddy实战5步搭建客户管理系统,效率飙升90%
在代码量激增、技术迭代加速的今天,开发者面临两大核心挑战:效率瓶颈与质量风险。腾讯云代码助手CodeBuddy通过AI重构开发流程,为开发者提供三重核心价值:
蒙奇D索隆
2025/05/13
1251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编程革命:腾讯云CodeBuddy实战5步搭建客户管理系统,效率飙升90%
中国版 Cursor:家长们辅导孩子数学作业和少儿编程的好助手 CodeBuddy
作为一个学生家长,笔者下班之后,晚上需要给孩子辅导作业。我一直是国内某教培类 App 的付费用户,随着 ChatGPT 3.5 的发布之后,这款 App 在我手机上打开的频率越来越低。只是因为当时 ChatGPT 多模态能力还未臻完善,处理数学几何题目时我还是得依赖这款教培 App.
编程小妖女
2025/05/13
330
中国版 Cursor:家长们辅导孩子数学作业和少儿编程的好助手 CodeBuddy
中国版Cursor | 我用CodeBuddy Craft 3分钟复刻NFC经典游戏
做为一个懒人程序员,从AI迅速发展开始就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码农编码的AI工具。从最早的GitHub Copilot,到CodeGeeX,再到Bito。紧接着后面的Cursor,Trae等等。技术生态发展之迅猛,让牛马们直呼学不完。
有一只柴犬
2025/05/13
1761
中国版Cursor | 我用CodeBuddy Craft 3分钟复刻NFC经典游戏
中国人自己的Cursor?腾讯CodeBuddy从零打造家庭相册
大家好,我是星哥,作为一个二手的高级程序猿,五一出去游玩跟家人的照片想要做个一个web页面分享给家人,今天就用出品的腾讯云代码助手(CodeBuddy)一行代码都不用自己写,看能不能实现的我小愿望。
星哥玩云
2025/05/13
1000
中国人自己的Cursor?腾讯CodeBuddy从零打造家庭相册
CodeBuddy深度测评:这款'中国版Cursor'有多能打?
各位程序猿/媛们注意啦!👋 最近是不是被各种AI编程工具刷屏了?GitHub Copilot、Cursor这些洋工具确实很香,但用起来总感觉差点意思——就像让一个老外帮你写中文作文,语法都对,但就是不够接地气!🤷‍♂️
小馒头学Python
2025/05/13
2960
CodeBuddy深度测评:这款'中国版Cursor'有多能打?
中国版Cursor:基于CodeBuddy与EdgeOne Pages的在线键盘测试工具开发方案
随着远程办公和在线协作的普及,键盘作为最常见的输入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无论是游戏玩家、程序员还是普通用户,都需要一个可靠的工具来测试键盘的按键响应、延迟和组合键功能。然而,现有的在线键盘测试工具存在以下痛点:
穿过生命散发芬芳
2025/05/13
1170
中国版Cursor:基于CodeBuddy与EdgeOne Pages的在线键盘测试工具开发方案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腾讯云代码助手CodeBuddy初体验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
本文部分代码块支持一键运行,欢迎体验
本文部分代码块支持一键运行,欢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