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Linus Torvalds:只是为了好玩——Linux 之父林纳斯自传

Linus Torvalds:只是为了好玩——Linux 之父林纳斯自传

作者头像
用户3157710
发布于 2018-10-10 07:54:25
发布于 2018-10-10 07:54:25
1.7K0
举报

本书是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的自传。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的自传,也是Linus唯一一本书。Linus以调侃的语气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为了好玩儿,兴趣引发革命。书中内容共分为五章,一部分是Linus自己写的,一部分是合著者David Diamond的评论。

林纳斯•托瓦兹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程序员、黑客,开源操作系统Linux之父。生于芬兰,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1997年~2003年任职于美国加州硅谷的全美达公司,现受聘于开放源代码开发实验室,全力开发Linux内核。2004年,他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大卫•戴蒙 职业撰稿人,曾为《纽约时报》《连线》《美国周末》及许多刊物供稿。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原始发表:2018.05.10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作者个人站点/博客 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Linux的诞生:Linus Torvalds的“惊天一敲”与Linux内核的“首秀”
在科技界的浩瀚星空中,有那么一颗星星,它以一种近乎“恶作剧”的方式,悄然点亮了整个世界——这就是Linux的诞生故事,一场由Linus Torvalds这位“代码界的魔术师”亲手策划的“惊天一敲”。
久绊A
2024/08/18
2630
Linux的诞生:Linus Torvalds的“惊天一敲”与Linux内核的“首秀”
大牛书单 | Linux 好书推荐
文末有赠书福利。 1991年,22岁的Linus Torvalds还是芬兰赫尔辛基一名学生,他抱着兴趣目的,从最开始编写的磁盘驱动和文件系统,后来干脆完善成了独立的操作系统核心,Linus把源码公开到网上供大家自由下载,成千上万的极客积极响应,不断给Linux提交和修订,开启了Linux时代。 Linux今天已代指使用GNU工程各种工具和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生态(被称为GNU/Linux),Linux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系统,运行在数以亿计的设备上,从单片机到手机到服务器。 Linux也大力助推了中国IT
腾讯技术工程官方号
2022/08/26
1.2K0
大牛书单 | Linux 好书推荐
Linux 25周年:专访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
  英文原文:Linux at 25: Q&A With Linus Torvalds   1991 年,22 岁的 Linus Torvalds 一边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学习计算机,一边设计了 Linux 的系统内核。之后,Linux 迅速发展为一个可以在智能手机、服务器等各种平台上运行的功能全面的开源操作系统。在 Linux 系统诞生 25 周年之际,Linux 之父 Linus Torvalds 在采访中回忆了这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他和 Linux 的故事。   记者:现在你比二十五年前要有更丰富的编程经
我是攻城师
2018/05/14
2K0
Linux之父:我们不会用Rust取代C语言开发内核
Linux 诞生于 1991 年,距今已经 30 年了。虽然它一开始只是 Linus 的一个个人项目,而非出于要开发一个新操作系统的伟大梦想,但如今的 Linux 早已无处不在。
范蠡
2021/06/17
1.1K0
操作系统的最强入门科普(Unix/Linux篇)
说到操作系统,大家都不会陌生。我们天天都在接触操作系统——用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使用的是windows和macOS系统;用手机、平板电脑,则是android(安卓)和iOS系统。
鲜枣课堂
2023/08/21
1.1K1
操作系统的最强入门科普(Unix/Linux篇)
Linux是怎么来的?终于有一篇文章讲清楚了
Linux 内核非常庞大,我说的非常大并不是为了吓唬大家,确实是非常多的代码,超过 600 万行的代码,所以我写文章介绍 Linux 内核,也不可能每一行代码去分析,但是我会提炼其中的重点出来,告诉大家,Linux 内核的构成,包含哪些东西,我们不管学习什么,最关键的是学会其中的思想,但是我们如果什么都还不会的时候,可以学着由表透里,就像我打篮球一直不会后仰跳投,但是我可以把科比的研究一遍又一遍,总有一天我也能听到自己打铁的哐哐声。
马哥linux运维
2019/07/30
1.4K0
Linux是怎么来的?终于有一篇文章讲清楚了
操作系统Unix、Windows、Mac OS、Linux 的那些故事
我们熟知的操作系统大概都是Windows系列,近年来Apple的成功,让MacOS也逐渐走进普通用户。在服务器领域,恐怕Linux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都是操作系统,也在自己的领域里独领风骚。这都还得益于另外一个古董级别的操作系统--Unix。虽然说古董级别,只是他年纪大了,性能和功能,Unix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用户6543014
2019/10/25
2.3K0
操作系统Unix、Windows、Mac OS、Linux 的那些故事
操作系统透视:从历史沿革到现代应用,剖析Linux与网站服务架构
操作系统:是一个人与计算机硬件的中介,是一种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Srlua
2024/03/01
2720
操作系统透视:从历史沿革到现代应用,剖析Linux与网站服务架构
被Linux之父骂醒?英伟达破天荒开源GPU内核驱动,网友:活久见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英伟达开源了他们的 Linux GPU 内核驱动。 「英伟达是我们遇到的硬件厂商中最麻烦的一个。」这是 Linux 内核总设计师 Linus Torvalds 十年前说过的一句原话。 当时,Linus 正在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举办的学生和开发者研讨大会上接受采访。在会上,一位现场观众称其买过一款搭载了集成显卡以及 NVIDIA 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但是在 Linux 下通过 NVIDIA  Optimus 技术进行独立显卡与集成显卡之间的切换却得不到驱动
机器之心
2022/05/12
1.1K0
被Linux之父骂醒?英伟达破天荒开源GPU内核驱动,网友:活久见
影响Linux发展的四位天才黑客
相信大家对 Linux 再熟悉不过了。我们都知道 Linux继承自 Unix,但其实他们上一代还有一个 Multics。从最早的 Multics 发展到最早版本的 Linux,用了 28 年。这其中有四位天才级大师的贡献功不可没。现在就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小小詹同学
2019/05/05
9860
影响Linux发展的四位天才黑客
GNU/Linux与开源文化的那些人和事
image.png 一、计算机的发明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世上本无计算机,琢磨的人多了……没有计算机,一切无从谈起。 三个人对计算机的发明功不可没,居功至伟。阿兰·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阿塔那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和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图灵从理论上证明了计算机的可行性;阿塔那索夫实践了图灵的理论;冯·诺依曼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图灵说这玩意儿应该可以做,已经被证明了;阿塔那索夫二话不说动手就做了一
BestSDK
2018/02/26
1.4K0
GNU/Linux与开源文化的那些人和事
历史上最伟大的12位程序员
所谓程序员,是指那些能够创造、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人。不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程序员,或多或少,他都在为我们这个社会贡献着什么东西。然而,有些程序员的贡献却超过了一个普通人一辈子能奉献的力量。这些程序员是先驱
程序员互动联盟
2018/03/13
1.9K0
历史上最伟大的12位程序员
算力简史(完整版)
引言:今天这篇文章,我将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人类算力的演进过程。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值得我们驻足与回忆。
鲜枣课堂
2023/11/17
6660
算力简史(完整版)
硬件兼容的UNIX起源和谱系(11k字)
科学Sciences导读:纵观计算机历史,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操作系统演进的五个阶段(9k字)、早期操作系统的发展阶段(10k字)、硬件兼容的UNIX起源和谱系(11k字)、可视化操作系统成主流(29k字)、操作系统功能和技术简介(4k字)等五个方面,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演进、谱系和产品发展史。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操作系统:DOS、MacOS、Windows、Unix、Linux、Free BSD等。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OS,Multics,Unics,Unix,Minux,Linux,Xenix、OS/2、Dos,Windwows,iOS,Android,演进,谱系。赞赏支持科普作者后,公号输入栏发送“操作系统史”获取本PDF资料,下载学习科技知识。
秦陇纪
2019/07/15
1.6K0
硬件兼容的UNIX起源和谱系(11k字)
数据库风云五十载:老骥伏枥,新秀迭起!
“在数据库技术方面,亚马逊落后甲骨文10至20年”。2018年10月23日,甲骨文(Oracle)创始人、执行董事长拉里·埃里森,在甲骨文举办的一次大会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再次火力全开。
AI科技大本营
2019/07/11
1K0
数据库风云五十载:老骥伏枥,新秀迭起!
电脑史话(说历史视频)
从1980年8月到1981年8月,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埃斯特奇领导着“国际象棋”工程计划13人小组奋力攻关。“当时很少有人体会到,这一小组人即将改写全世界的历史。”(英特尔华裔副总裁虞有澄语)据说,IBM公司后来围绕PC机的各项开发,投入的力量逐步达到450人,英特尔公司也组成“特殊客户部”为PC机供应高质量的芯片。   根据协定,微软公司应该为PC机提供包括BASIC在内的系列电脑语言软件。然而,未来的PC电脑,最需要的软件是操作系统,于是,比尔·盖茨把IBM的代表介绍给了另一家以研制CP/M操作系统软件闻名的DR数字研究公司。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出现了戏剧性情节,CP/M操作系统软件的设计者基多尔恰好不在家,而他的太太又不愿在保密协定上签字画押,千载难逢的机遇与DR公司失之交臂。   IBM的代表只得掉转头来,仍请微软公司帮助解决操作系统的问题。比尔·盖茨急中生智,想起了西雅图电脑公司的软件天才帕特森(T.Paterson),此人早就为英特尔的16位芯片编写了一个QDOS软件,正好可以充当PC机的操作系统。QDOS即“快而粗糙的操作系统”,微软公司以低价购买到这款软件的版权,只是当时帕特森这位“DOC之父”并不知晓内情。   1980年感恩节刚过,“国际象棋”工程小组把IBM公司的最高机密──两台PC电脑的样机,从迈阿密空运到西雅图。同样在高度保密的条件下,比尔·盖茨率领着微软公司的软件小组开始为PC电脑编写程序。他们的任务除了需要赶写BASIC、COBOL、FORTRAN和PASCAL四种电脑语言的4万个程序代码,还要把QDOS改造成适合PC机使用的MS-DOS操作系统。从此,微软和IBM公司两个小组的技术人员,不断地乘飞机来来往往,飞越美国距离最远的两个城市,相互交换信息。微软的工程师还必须把自己关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满头大汗地日夜加班。比尔·盖茨大量招聘编程高手,使参加PC机软件工程的人员增加到了70人。直到1981年6月,帕特森也加盟微软公司,并立即参加到MS-DOS的开发之中,经过反复修改和调试,终于完成了这件影响深远的著名软件。   一年的时间转瞬而至。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在纽约市对外宣布:IBM PC机横空出世,昭示着人类社会跨进了个人电脑的新时代。应该说,这是由英特尔公司提供微处理器芯片、微软公司编写软件、IBM公司主要设计电脑系统的共同作品。   IBM PC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埃斯特奇代表设计部门宣布,他们将把所有的技术文件全部公开,热诚欢迎同行加入个人电脑的发展行列。于是乎,全世界各地的电子电脑厂商一轰而上,争相转产仿造PC机,仿造出来的产品就是IBM PC兼容机。不久,IBM PC机就成为个人电脑“事实上的标准”。   为了推广这种供个人使用的电脑,IBM公司巧妙地借助卓别林式的小流浪汉形象,头戴园顶高帽,身着灯笼裤,滑稽可爱地在电视上频频露脸,手里舞动着个人电脑,表示人人都能够使用。《华尔街日报》评论说:IBM大踏步地进入微型电脑市场,蓝色巨人可望在两年内夺得这一新兴市场的领导权。果然,就在1982年内,IBM PC机卖出了25万台,以每月2万台的速度迅速接近了“苹果”。1983年5月8日,IBM公司推出改进型IBM PC/XT个人电脑,增加了硬盘装置,当年就使市场占有率超过76%。1984年8月14日,IBM公司趁胜又把一种“先进技术”的IBM PC/AT机投向用户的怀抱。AT机采用英特尔公司后来发展的80286微处理器芯片,能管理多达16M的内存,并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从此,个人电脑开始了所谓286、386、486……的接力赛跑。   1982年,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在介绍本年度“新闻人物”时曾满怀激情地写到:“在一年的新闻里,这个最吸引人的话题,它代表着一种进程,一种持续发展并被广泛接受和欢迎的进程。这就是为什么《时代》在风云激荡的当今世界中选择了这么一位新闻人物,但这完全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台机器。”   这个史无前例的“新闻人物”,就是个人电脑IBM PC机。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7/31
3.3K0
相关推荐
Linux的诞生:Linus Torvalds的“惊天一敲”与Linux内核的“首秀”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