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微生物领域名言(3)Everything is everywhere的历史

微生物领域名言(3)Everything is everywhere的历史

作者头像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发布于 2020-11-03 07:33:10
发布于 2020-11-03 07:33:10
3.8K0
举报

近年来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Everything is everywhere, but, the environment selects’这一古老的微生物学信条的引用频率正快速增加。

这句话经常被用作研究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地理格局问题的起点;以及群落构建机制理论,隐藏于经典的生态位理论中。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在荷兰语写成的书《地球生物学与环境科学导论》,作者Lourens Gerhard Marinus Baas Becking。

原文为:‘alles isoveral: maar het milieu selecteert’

但是目前很多文章的引用都是错误的,把中间的but省略了,或者直接改成了and,导致了对作者原意的曲解。

Baas Becking认为微生物在地球上均匀地传播和分布,当所有的微生物分布在世界各地时,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大多数微生物物种只是潜伏在那里。因此在小范围内,大多数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是隐藏的,我们无法观察到,因为大多数物种的密度将低于我们的检测极限。

另外,还有很多人把这句话错误的归因于著名的荷兰微生物学家Martinus Beijerinck。因为Becking引用了Beijerinck提出的两条规则和一篇论文。但是实际上 Beijerinck并没有很清楚的表达出这句话的观点。

回到这句话本身,地理隔离被认为是大型生物种群具有许多相似特征和共同祖先但地理分布不同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达尔文通过对生物地理数据的广泛理解以及它对动植物进化的意义,发展了他的自然选择理论。

但是对于微生物来说,‘Everything is everywhere, but, the environment selects’表达了地理位置通常被认为对其分布没有任何影响。这并不是说没有生物地理模式,而是说因为微生物是无限分散的,环境条件将决定其分布,而不是任何特定的地理因素。因此微生物的进化将受到生态的驱动,而地理将在其中不起任何作用。

然而与这个长期存在的假设相反,最近许多研究表明微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理和环境在空间上共同塑造的。很多文章都在尝试证明或者证伪这一假设,不再赘述。

01

系列往期:

微生物领域的名人名言(1)--微生物生态学家的价值

微生物领域的名人名言(2)--多样性的意义

Reference:

Rutger de Wit and Thierry Bouvier. ‘Everything is everywhere, but, the environment selects’; what did Baas Becking and Beijerinck really say?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6) 8(4), 755–758

Maureen A.O’Malley. ‘Everything is everywhere: but the environment selects’: ubiquitous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determinism in microbial biogeography.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art C: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Biologicaland Biomedical Sciences (2008) 39(3), 314-325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却做生信分析的深井冰博士,深受拖延症的困扰。想给自己一点压力,争取能够不定期分享学到的生信小技能,亦或看文献过程中的一些笔记与小收获,记录生活中的杂七杂八。

目前能力有限,尚不能创造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若有问题也可直接加我的微信:水岸风堤(lii32703)。请备注姓名及单位,否则自动忽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联系我。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10-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Listenlii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微生物领域名言(10)证据的缺乏并不代表缺乏的证据
Link: https://sfam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tr/10.1111/1462-2920.15276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2/01/27
1.3K1
微生物领域名言(10)证据的缺乏并不代表缺乏的证据
NRM-生态学理论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作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rmicro1643#Sec1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1/01/20
1.1K0
NRM-生态学理论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作用
Phil. Trans. R. Soc. B:原核生物的多样性有多高?
非参数多样性估计方法在样本量较小且分布不均匀的群落中使用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低估。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1/01/05
1.1K0
Phil. Trans. R. Soc. B:原核生物的多样性有多高?
TIM:微生物传送带: 通过分散和休眠连接全球
描述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显著增加。然而,解释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聚集复杂性的假说、理论和概念框架仍然缺乏。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3/03/02
8100
TIM:微生物传送带: 通过分散和休眠连接全球
NEE:微生物多样性的宏观生态学理论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17-0107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1/01/20
2.2K0
NEE:微生物多样性的宏观生态学理论
EM:环境微生物领域一些实用网站
Ecosystem function and microbial diversity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5/29
1.4K0
NRM全球变化微生物学:小生命的大问题
全球变化微生物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研究微生物对全球变暖、过度使用和污染的响应,以及影响地球元素循环和地球健康的反馈机制和功能。这一领域将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5/29
5050
翻译--肺微生物组与肺癌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微生物群通过多种途径向人体提供益处或疾病易感性。在糖尿病、肥胖症和慢性胃病等系统疾病中,常发现人体微生物体共生平衡的破坏。新出现的证据表明,微生物区系的失调也可能在多个层面上发挥重要的致癌作用,例如通过影响代谢、炎症或免疫途径。虽然肠道微生物群对消化道肿瘤的影响已被广泛探讨,但很少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肺癌之间的相互作用。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和微生物区系失调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在这篇小型综述中,我们简要地总结了目前描述肺微生物群与肺癌的关系的研究成果。我们进一步讨论了肺微生物群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和影响肺癌治疗的潜在机制。更好地了解肺癌与肺微生物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肺癌早期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的创新策略的制定。
用户1075469
2020/03/03
7520
Microbial Biotechnology: 微生物学中的随机性
Link: https://sfam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1751-7915.13575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5/31
2.1K0
mLife:生态系统微生物组科学
微生物组通过与复杂环境和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促进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微生物组研究都是在个体宿主或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对微生物组及其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动态过程和功能的全面理解。我们建议利用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理论和工具来研究整个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连通性及其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并研究它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贡献。自然和人为压力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会对微生物组产生级联效应,并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如新发传染病的暴发或互惠互动的变化。尽管微生物生态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我们还没有研究整个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这样做将为微生物组研究建立一个新的框架:生态系统微生物组学。分子和基因组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以及数据科学和建模将加速该领域的进展。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3/03/02
8710
mLife:生态系统微生物组科学
震惊!竟然有人研究精液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于2019.1.31号在线刊出一篇文章,研究了中国人精液中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学分布。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标题就被一股神秘力量所吸引,不得不把文章看完了。。。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5/29
8940
PNAS(2016)-尺度定律预测全球微生物多样性
本文是一个纯理论性质的文章,对于利用微生物细胞数估计物种数有重大的意义,发表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但是这篇文章不仅语法和用词让我很难受;很多概念也不清楚,另外外文书籍下载不了,导致读起来特别困难,很多地方没有完全理解。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5/29
1.1K0
磕盐千面24-对微生物测序领域的思考
本文于2020-02-29已发表于Listenlii公众号,这里将其划归磕盐千面系列。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1/08/27
3260
磕盐千面24-对微生物测序领域的思考
环境微生物学课题组揭示除草剂麦草畏微生物代谢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2016年7月15日,美国微生物学会(ASM)旗下杂志《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环境微生物学课题组关于麦草畏微生物降解机理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题为《A Tetrahydrofolate-Dependent Methyltransferase Catalyzing the Demethylation of Dicamba in Sphingomonas sp. Strain Ndbn-20》(http://aem.asm.org/content/82/18/5621.short)。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生科院姚利博士为第一作者、何健教授为通讯作者。麦草畏属于安息香酸系除草剂,对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有显著防除效果,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和杂草抗性产生慢等优点,是孟山都研发的新一代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靶标除草剂。目前的麦草畏脱毒酶基因(麦草畏脱甲基酶DMO)专利掌握在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手里,我国还没有麦草畏抗性基因产权,技术上受制于人。麦草畏在环境中的降解代谢过程尚不明确,制约了对其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的研究。关于麦草畏的微生物降解机理的研究,目前只报道过一个关键基因和酶,因此关于其微生物的降解机理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研究相当匮乏。经过研究,该团队发现菌株Ndbn-20内存在着一个新型依赖四氢叶酸的脱甲基酶Dmt66,该酶以四氢叶酸为辅因子高效地将麦草畏降解为3,6-二氯水杨酸(3,6-DCSA)。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新的麦草畏脱甲基机制。此外该团队与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将编码dmt66核苷酸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后转录拟南芥中,大大提高了拟南芥对麦草畏的抗性。该研究为抗麦草畏转基因工程提供性能更优良的基因资源。
用户1075469
2020/03/03
6430
ISME-人类微生物多样性与疾病的关系
之前文章拓展种-面积关系(SAR)为多样性-面积关系(DAR)介绍了马老师将TAR扩展为DAR的工作。3.20号ISME online了又一新作,本文章研究人类微生物相关疾病中微生物多样性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0/05/29
9680
FEMS综述: 如何从微生物网络中的“毛线球”理出头绪(3万字长文带你系统学习网络)
From hairballs to hypotheses–biological insights from microbial
生信宝典
2019/05/15
7.3K0
FEMS综述: 如何从微生物网络中的“毛线球”理出头绪(3万字长文带你系统学习网络)
IF:10.465 | 苏铁类植物微生物相的扩增子16S分析
植物微生物相被称为植物的第二或者扩展基因组,能给宿主提供丰富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性,对植物适应不良环境具有重要贡献。
生信宝典
2019/12/17
4410
IF:10.465 | 苏铁类植物微生物相的扩增子16S分析
微生物群对肺内稳态和疾病的作用
作为气体交换的地方,肺部不断暴露于环境刺激之下,例如过敏原,微生物和微生物污染物。独立于培养的微生物分析技术(例如16S rRNA测序)的发展,已经发现肺部不是无菌的,事实上,它们被不同的微生物群落所占据。肠道微生物在调节粘膜稳态和防御方面的功能已得到广泛研究; 然而,肺部微生物在调节免疫和体内平衡方面的潜在功能研究才刚刚起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群与肺体内平衡和疾病的相关性。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呼吸系统中微生物群的分布和组成,并讨论了肺微生物群在健康和急性/慢性肺病中的潜在功能。另外,我们也讨论了对肠 - 肺轴的认识,因为最近几项研究揭示了这种肠道,肺和微生物群的免疫学相互作用。
用户1075469
2020/03/03
1K0
Microbial Ecology: 打开黑匣子——了解土壤微生物
Link: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248-022-01962-5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2/03/31
9110
Microbial Ecology: 打开黑匣子——了解土壤微生物
一文读懂微生物扩增子16s测序[通俗易懂]
16S rRNA 基因是编码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的基因,长度约为1542bp,其分子大小适中,突变率小,是细菌系统分类学研究中最常用和最有用的标志。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6/27
25.6K0
一文读懂微生物扩增子16s测序[通俗易懂]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微生物领域名言(10)证据的缺乏并不代表缺乏的证据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