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读论文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读论文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作者头像
AI科技评论
发布于 2020-06-03 03:21:06
发布于 2020-06-03 03:21:06
1.4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I科技评论AI科技评论

作者 | 蒋宝尚

编辑 | 丛 末

读论文的正确姿势是什么?通篇阅读,不落下一个公式?

但是有没有发现当你费劲巴拉的读到最后,发现所读的论文并不是你想要的。显然,这种不错过每一张表格,不错过每一个数字和每一个公式的“害怕错过”式阅读法并不是最有效的,而且这种阅读方法容易在论文的细节中迷失方向。

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能够在阅读之前就能建立有效阅读的大局观呢?首先要明确效率的定义: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

显然,效率往往和时间管理相联系。最出名的两个时间管理法则是,帕金森定律和帕累托的二八法则。在阅读论文方面,帕金森定律表明:如果你计划用10个小时阅读论文,做笔记,写摘要,那么你完成的时间至少会是10个小时。二八定律则意味着理解论文80%的内容需要花费你全部精力和时间的20%。

  • 帕金森定律:在完成工作所允许的时限内,工作会不断增加,直到所有时间都被占据为止
  • 帕累托二八法则: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有了这两个定律,那么就可以解释这么一个现象:有时候,你用30分钟完成了读完了你认为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论文,而且感觉还不错。实际上在这里:帕金森定律强迫你在30分钟内完成任务,而帕累托原则确保你只做对最终结果贡献最大的任务。

所以,帕金森定律给读论文带来的启示是:试着给自己定下“不切实际”的最后期限。

那如何能够达到读论文的二八法则境界呢?下面介绍的“三遍读文法,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1

论文阅读三遍法

三遍法是一种反复阅读论文的渐进方法,强调从总体概述到具体细节。在渐进的过程中每一步花费的时间都比上一步要长,每一遍的阅读都会产生比上一遍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遍阅读大概需要5~10分钟,在读的过程中不用理会数学公式、原理论证等具体细节。只需要粗略地浏览了论文的结构,对摘要、标题、引言和结论做到“心里有数”即可。这一遍的任务是在总体上确定:论文是否应该继续读下去?这篇论文的内容是否是我需要的?

第二遍大概需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这一遍仍然可以忽略像数学公式此类的细节,但要试着在页边空白做一些笔记,并写下来关键点,最好能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要点。这一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整体阅读来理解论文的内容。

第三遍大概需要花费五个小时,所以,在这一遍阅读开始之前,你必须确定这篇论文“值得我花费这么多时间”。第三遍需要仔细阅读数学公式、原理推导等此类的细节,甚至你可以尝试用工具重现论文结果。

  • 第一遍:鸟瞰图

第一遍的目的是让论文变得清晰起来,无需深入细节,但摘要、标题、引言、结论需要完全阅读。在阅读这几部分的时候,可以查看论文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在心里问自己是否熟悉某些内容、是否看过相关背景的论文。

总体上,如果对整个论文的逻辑比较清晰,那么就能明确回答5个C问题:

1、类别(Category):论文是否涉及原型模式(prototype)?论文内容主讲的是新优化方法还是调查综述?

2、上下文(Context):与这篇论文相关的还有哪些文章?我能把他们联系起来么?可以把上下文看成是一棵树,第一遍读的过程中,要在这棵树上给所读论文分配重要性权重:这篇论文是我专业领域的重要枝干,还是无趣的树叶?当然,上下文这棵“树”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厚重”的先验知识,如果你的知识不厚重,那就从头开始积累。

3、正确性(Correctness):正确性指的是一种有效性的度量。第一遍读的时候或许没有足够的信息回答论文是否正确,但要有回答“正确性”问题的意识。

4、贡献(Contributions):大多数论文会在引言部分列上一系列贡献清单。这时候你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些贡献有意义吗?它们有用吗?他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5、清晰度(Clarity):主要回答的问题包括,这篇论文写得好吗?有语法错误了吗?有拼写错误吗?

能够回答上述五个问题之后,就能决定是否继续读第二遍。一般不能让你继续读第二遍的原因往往有以下几点:

1、不了解背景信息;

2、对主题不了解;

3、论文无用,或者不感兴趣;

4、论文写的不好;

5、论文作者做了错误的假设。

所以,如果该论文不在你的专业领域内,但可能以后用的着,那么读第一遍就足够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继续第二遍。

  • 第二遍:掌握内容

第二遍的阅读时间可能会持续一个小时,读的时候要在纸张的边缘做一些笔记并写下要点。最好用自己的话做一些总结,因为这会让你记得时间长一些。

在这一遍读的过程中仍然可以忽略证明或者方程之类的细节,但需要仔细查看图表,首先要明确这些图表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坐标轴是否标记正确?图表的标题是否恰当?在这一遍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涉及的参考文献标记为进一步阅读,这也能够帮助你了解背景。

在第二遍快读完的时候,可能仍然对论文没有很好的了解,但是不要气馁,要明白研究小组通常会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进行研究,他们不会把所有的结果和知识都压缩到一篇论文当中,有时候论文投稿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限制,例如页数。所以,论文缺少明确的上下文联系也是导致论文读不懂的原因之一。但是,你要把论文中不了解的内容记下来,积极的通过背景阅读填补空白知识。

所以,在第二遍读完的时候,你会有下面三个选项:

1、停止继续阅读,原因是论文确实对你没啥帮助;

2、把论文放在一边,阅读一些背景材料然后再继续阅读;

3、直接读第三遍

  • 第三遍:虚拟地复现论文

第三遍对初学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在这一遍的过程中通常需要4~5个小时。所以,在这一遍开始之前,一定要仔细思考,是否继续读下去,这篇论文是否值得花费这么多的时间。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有经验的论文“老司机”,那么第三遍阅读可能只需要花费一个小时。

在这一遍的时候,要阅读全文,并质疑每个细节。深入研究数学方程式,做与读者相同的假设,从头开始推导原理。可以在头脑中,或者使用你认为可以的工具重现论文的细节步骤。例如,如果你正在读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相关的论文,那么Python或者Jupyter Notebooks就可能是首选了。

在读第三遍的末尾,你应该化身“专家”,了解论文的强项和弱项,并对论文缺失的部分或潜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另外,这一遍过后,最好能够用自己浅显易懂的话解释论文的内容,也就是用所谓的“费曼技巧”加深理解。

注:费曼技巧是一种“以教为学”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你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知识。

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验证你是否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看你能否用直白浅显的语言把复杂深奥的问题和知识讲清楚。具体方法如下:

1、向不熟悉某议题的人解释该议题,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及最简单的语言向他们解释;

2、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或不能简单解释某议题的地方并记录;

3、回头查看资讯来源并研读自己薄弱的地方直到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

4、重复前面三项步骤直到能够专精这个议题。

2

如何去找好论文

找论文是阅读一篇论文的第一步,一开始就能找到好论文进行阅读往往事半功倍。推荐三步法寻找论文。第一步:收集可能有用的论文,可以使用Google Scholar此类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找到3到5篇最近的论文。然后建立一个简单的论文列表,将论文按主题分类,再加上发表年份和引用次数。一般来说,引用次数是能够看出论文是否重要的指标。

当你建立论文列表之后,可以对每一篇论文进行粗略阅读,了解一下大致情况,并看看是否有共同的参考文献,一般共同的参考文献都是不错的论文。

第二步:找到共同的参考文献之后,可以查找对应的作者,看看这些大佬有没有近期的论文发表,以了解最新的领域进展。

第三步:这里可以尝试着去各大顶级会议或期刊的网站上看看近期的论文集。尽量找出相关的高质量的作品,对单篇论文应用三遍法。

3

推荐小工具

有一些帮助阅读的小工具也非常棒,但是使用小工具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增加阅读时间。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就打算略读论文,那么就不要使用这些非常优秀的工具☺。

首先可以在论文上画小方框,把数学公式、图形、表格框起来。如上图所示,这样能够让论文有层次感。小方框这个工具一般会在第一遍阅读时候使用,会有助于清晰数学方程式、原理推导等细节。

荧光笔是论文仔细阅读的灵魂,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可以赋予论文不同章节独特的含义。你可以用黄色画下来论文中有趣的或者重要的句子,用橙色画下来引言,用绿色画下来定义等等。但是,请记住,用荧光笔画“道道”并不能代替笔记。

如果你比较注重视觉效果,又想对论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思维导图可能比较合适。制造思维导图并没有严格的规则,可以从论文的标题放在中间,用大箭头指向主要章节标题,并用橙色高亮显示等等。

如果你缺乏动力,那么番茄工作法是督促你的好工具。首先,将一个计时器设为25分钟,不要定目标,只要设置25分钟即可。然后心无旁骛的开始论文阅读“三遍法”,知道25分钟结束。25分钟的时间,可能对三遍法并不能完整的执行一次,但是在25分钟结束时,你可能会惊讶于你所取得的成就。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5-30,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I科技评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如何阅读机器学习论文
在这里我不会试图说服你为什么需要阅读技术和研究论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几乎所有算法都来自技术文献或者以教程或更简单的代码形式出现。你很有可能会遇到一些非常深奥和简洁的问题,而没有任何标准的教科书解决方案,这时,通过阅读密集的技术文献来分析这些问题就派上用场了。
deephub
2021/09/15
4430
极简快速阅读:信息时代如何读一本书
读第二遍时,在掌握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要把精力主要放在细节上,有意识地找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yeedomliu
2022/12/03
4820
极简快速阅读:信息时代如何读一本书
输出式阅读法: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读书最重要的是能够把书中有价值的信息,以说、写的形式表达(输出)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
yeedomliu
2022/06/25
1K0
输出式阅读法: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如何在6-8小时之内读完300页的书?
Michigan大学的一位老师Paul N. Edwards写了一篇学术文章《How to Read a Book》,当前已经更新到v5.0版本,个人感觉好过另外一本非常著名的、厚厚的同名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英文版原文并不难,链接地址(微信中不让加链接,点击无效,自行下载阅读): http://pne.people.si.umich.edu/PDF/howtoread.pdf 该书的重要观点: 小说需要按顺序读,但对于非虚构类的书不需要从头到尾按顺序去阅读,而是要跳读、略读、标记,对重点的地方还要仔细地
申龙斌
2018/03/06
7980
如何快速读Paper
自从上次介绍了去哪里找paper之后,大家问我的问题就常常变成了:如何快速阅读一篇paper并准确的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在本文中,我将试图为大家简要解答这个问题,争取告诉大家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阅读文献的方式了解一个新的领域。
ThoughtWorks
2018/10/22
8690
如何快速读Paper
我是这么刷题的!
大家在刷《代码随想录》的时候,都会有疑惑: 第一遍刷完应该用多久? 第一遍我需要把每道题目都弄清楚么? 刷了一遍,感觉都忘了怎么办? 需要刷两遍么? 对于这些问题,星球里有一位录友分享了自己 刷了三遍代码随想录的完整历程,第一遍照着抄,第二遍开始能自己写一部分,第三遍开始系统总结,并用清楚了各个题目间的内在联系。 最后他也成功上岸了北美亚马逊,他的刷题经历,非常值得算法小白们的参考,这是从被杀到乱杀的进阶之路。 以下是他在今年四月份分享在知识星球里的刷题心得,行文十分接地气,刷题的录友们一定要耐心看完,你
博文视点Broadview
2023/04/04
4570
我是这么刷题的!
记录理解程度、一篇至少读3遍,吴恩达建议这样读论文
要想实时追踪前沿研究并增加自己的知识,机器学习从业者需要养成开放的学术心态和习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领域每时每刻都在更新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紧跟领域发展步伐,而这些只能通过读论文来实现。
机器之心
2020/07/09
7080
记录理解程度、一篇至少读3遍,吴恩达建议这样读论文
今年的第一份书单
吴军先生的《数学之美》:这本书给了我数学上很大的启发,之前很多数学问题,都因为这本书迎刃而解,比如动态规划问题,信息度量,布尔代数等,这本书读了有两遍,每一遍都有新的体验。但是如果说要拿这本书从零开始学数学,我是不推荐的,这是对于很多问题,比如逻辑回归,pagerank这些问题讲解的并没有那么详细,只是草草带过,适合有一定数学基础,困在数学公式里的,抬头望望天。吴军先生其他的书就只有一本《浪潮之巅》写的还好,可以饭后一读。 周志华教授的《机器学习》,确实写的好,最主要的是有了数学公式,不像很多其他同类型的书
哒呵呵
2018/08/06
3540
《学习的逻辑》读后感
流程思维,又可以称作全流程优化,它的定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步骤组成,把每一个流程、步骤进行优化,做到(接近)最好,就叫作全流程优化。
freesan44
2022/04/02
8381
《学习的逻辑》读后感
阅读指南
读书,就是付出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去投资,从中获得丰厚的人生回馈的一种投资行为。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投入的时间和获得的回馈之间的平衡。因此,当你判断出在此基础上再投入更多时间,也无法更多地获得回馈时,你就该和手中的书说再见了
yeedomliu
2022/12/03
4940
阅读指南
观点 | Reddit 热门话题:如何阅读并理解论文中的数学内容?
选自Reddit 机器之心编译 参与:Panda 有的机器学习论文中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推导过程,读这样的论文往往很是费力费时。为了了解阅读这样的论文的技巧,Reddit 用户 thebackpropaganda 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理解机器学习论文读什么书比较好?要读懂数学内容很多的机器学习论文,我又该读什么书?问题发出后反响热烈,很多「过来人」都分享了自己经验和看法。机器之心从中选择了部分进行编译介绍,更多经验可参阅原帖(地址见文后)。 schmook 的回答: 「太多数学(math heavy)」有两种可
机器之心
2018/05/09
6630
观点 | Reddit 热门话题:如何阅读并理解论文中的数学内容?
斯坦福大学教授是如何阅读论文的?
本文整理自斯坦福大学David R. Cheriton教授[1]的论文How to Read a Paper[2],笔者对其编译提炼,用于指导自己阅读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干货马上来袭
陆道峰
2020/06/17
4040
重读十年经典论文,我在b站竟磕起“大神”李沐的深度学习“系列剧”
每周两更!李沐老师已在GitHub 开源了《深度学习论文精读》,挑选了近10 年来深度学习必须文章!
AI科技评论
2021/11/05
8180
重读十年经典论文,我在b站竟磕起“大神”李沐的深度学习“系列剧”
怎样去阅读源码,这篇文章值的你一读
作者:刘欣 公众号:码农翻身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PDhEKM2XG_qzOmBjWb-M7Q "没有经验的技术差底子薄的初级程序员,如何阅读项目源码? " "有人阅读过 mybatis 的源码吗 ?就看一个初始化过程就看的已经头晕眼花了,小伙伴们支支招吧!" "源码应该怎么阅读,我曾经尝试阅读一些源码,例如alibaba的druid中sqlparser部分,spring-mvc,但是发现很吃力,都说debug是最好的阅读方式,我在debug时经常有跟丢的现象
hbbliyong
2018/03/29
8170
6个月为50篇AI论文写摘要,网友:这有啥,我曾被要求1.5小时内复现一篇论文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杜伟、陈萍 快速阅读论文是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有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理解一篇论文,而有的人几个小时就能掌握全部内容。本文中 Kirill Demochkin 仅用 2.5 个小时就能完成论文阅读、写摘要到发布博客。我们不妨看看他是如何实现的。 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对于论文写作与阅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方法。 写作和阅读论文是研究人员必备的核心技能。一篇好的论文涉及多方因素,作者要准确传达核心观点,并证明其是可行的。想要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应当从语句、段落、章节、
机器之心
2023/03/29
3760
6个月为50篇AI论文写摘要,网友:这有啥,我曾被要求1.5小时内复现一篇论文
机器学习研究者的养成指南,吴恩达建议这么读论文
近日,一位网友在 Reddit 上发帖提问:「那些高效的机器学习研究者,都有什么样的习惯?」
AI算法与图像处理
2020/02/20
3380
机器学习研究者的养成指南,吴恩达建议这么读论文
如何优雅地打开堆满数学公式的机器学习论文
大数据文摘作品,转载要求见文末 作者 | thebackpropaganda 编译 | happen,丁雪,钱天培 上周,大数据文摘为大家介绍了在深度学习领域近几年影响力最大的5篇论文(点击链接查看大数据文摘文章《熬过深宫十几载,深度学习上位这五年》),有不少读者在后台留言表示,这些论文的数学部分实在是太难攻克。 相信不少读者在阅读机器学习论文时也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满怀野心地打开一篇论文,却被里面成片的数学公式地吓得赶紧丢掉了那篇论文。今天,大数据文摘就为大家带来了几个小tips,帮助大家阅读被数学公式堆
大数据文摘
2018/05/24
1.5K0
考研英语-1-导学
英二图表作文要重视。总体而言,英语一会比英语二难点。不过就写作而言,英语二会比英语一有难度,毕竟图表作文并不好写。
用户1335799
2018/07/26
3680
考研英语-1-导学
我是如何在5个月内跨专业考上北科计算机的
前言 2016年,对我而言,无疑至关重要,无论是对前路的探索,从当初的工作党转为考研党,还是对于自己以后的路的选择,无疑更加清晰与自信。 如今,我依旧在心怀感慨的看着我的那段考研时间:8月02--12月25日。 现在,初试成绩已经公布,心情却是更加的奇怪,激动之余,却有着一种庆幸。 回答一个问题 我为何会在8月份才开始准备? 我在7月份有大创项目与期末考试,在大创答辩完大概在7月25日,我在7月27日回家办理助学贷款(生源地),8月1号回来,8月2号正式开始。当然,前期在大创期间,我对整个考研
热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018/12/11
1.3K0
大三的小白同学是如何拿到字节offer的,经验分享
这是来自大三邵小白同学的投稿。原文链接:https://juejin.cn/post/7092806181856657445
若川
2022/06/03
7010
大三的小白同学是如何拿到字节offer的,经验分享
相关推荐
如何阅读机器学习论文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