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input/TeX/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沈阳药科大学孙进/孙丙军团队《Nano Today》:三硫键桥连的前药纳米组装体-探索仍在继续

沈阳药科大学孙进/孙丙军团队《Nano Today》:三硫键桥连的前药纳米组装体-探索仍在继续

作者头像
JoJo_Beatles
发布于 2022-08-15 03:17:43
发布于 2022-08-15 03:17:43
1.7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纳米药物前沿纳米药物前沿

前药自组装纳米递送系统联合了纳米制剂和前药策略的优势,兼具载药量高和毒性小等特点,具有打破抗肿瘤纳米药物制剂研发壁垒、驱动抗肿瘤药物治疗发展的科学潜力。长期以来,二硫键一直被用作设计前药自组装纳米递送系统的“Gold Standard”。在前药结构设计中引入二硫键有助于增强前药结构柔性、赋予前药响应肿瘤微环境氧化还原敏感性的作用。但是对于结构刚性增强的二聚体前药,二硫键的作用具有局限性。

在前期工作中,利用三硫键独特的含硫二面角和谷胱甘肽(GSH)高敏感性,将三硫键插入到阿霉素(DOX)同源二聚体前药,成功得到了兼具高载药量(67.24%)、高自组装稳定性和高肿瘤选择性三大优势的纳米制剂。但是对于三硫键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探索。为了解答目前存在的问题,拓展三硫键的应用,以单硫键、二硫键和三硫键为桥连键,合成了三种PTX同源二聚前药,用于三硫键桥连前药纳米组装体的进一步探索。相关工作以“Prodrug nanoassemblies bridged by Mono-/Di-/Tri-sulfide bonds: Exploration is for going further”为题发表于Nano Today。

该研究深入探索了硫键如何影响前药纳米粒的抗肿瘤活性。与单硫、二硫键相比,三硫键有效地促进了前药的自组装,从而改善了前药纳米粒的胶体稳定性、血液循环和肿瘤蓄积。三硫键表现出优于单硫键和二硫键的还原释放能力,并首次被报道作为氧化还原双敏感性的桥连键。在肿瘤细胞中,三硫键可以选择性有效地响应氧化还原微环境,释放出活性PTX。因此,三硫键可以满足PTX同源二聚体前药纳米粒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阶段的各种需求,具有超高的肿瘤递送效率。这些结果突出了三硫键在前药物纳米粒中的关键作用,并为氧化还原敏感型纳米药物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的策略。

图1. 用于癌症治疗的单硫/二硫/三硫键桥接的PTX同源二聚体前药纳米粒示意图。

团队简介: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孙丙军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沈阳药科大学博士生杨银贤、左诗意为共同第一作者,文章得到何仲贵教授的指导与支持。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振兴人才计划,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支持。

孙进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涯创新学院、药学院院长,课题组组长。孙进教授长期从事前体药物、纳米药物和仿生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36篇,H指数为39,他引4551次。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孙丙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涯创新学院课题组长(青年PI)。主要研究方向为前体药物、前药自组装技术和抗肿瘤高端制剂的设计和开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Nano Today、Nano Letters、Small、Biomaterials等领域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1篇。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及省市级项目6项。申请专利15项。先后获得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担任《Acta Materia Medica》和《中南药学》期刊的青年编委。

论文信息

Yinxian Yang, Shiyi Zuo, Jingxuan Zhang, Tian Liu, Ximu Li, Haotian Zhang, Maosheng Cheng, Shujun Wang, Zhonggui He, Bingjun Sun, Jin Sun, Prodrug nanoassemblies bridged by Mono-/Di-/Tri-sulfide bonds: Exploration is for going further, Nano Today, Volume 44, 2022, 101480, https://doi.org/10.1016/j.nantod.2022.101480.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5-0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纳米药物前沿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沈阳药科大学孙进/何仲贵/罗聪Small:抗肿瘤药物的高效递送平台—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制剂
癌症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常用和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尤其是对于晚期肿瘤、不能通过手术切除的肿瘤和已经转移扩散的肿瘤。近年来,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递送,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治疗优势。但是,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进展缓慢,分析原因,传统的纳米制剂通常采用物理包埋的方式装载药物,存在载药量低、稳定性差和载体材料引发的毒副作用等缺陷。针对传统纳米制剂存在的不足,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制剂集前药策略与纳米技术为一体,具有超高的载药量和良好的安全性,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JoJo_Beatles
2022/08/15
6570
沈阳药科大学孙进/何仲贵/罗聪Small:抗肿瘤药物的高效递送平台—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制剂
武汉大学孙志军/西南大学许志刚:Advanced Science:微环境响应型前药诱导焦亡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ICB)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带来福音。然而免疫检查点响应率较低的问题却始终困扰着人们。肿瘤抗原缺乏、未能有效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以及缺乏炎性细胞浸润是导致这一难题的重要原因。焦亡(Pyroptosis)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与凋亡、坏死不同的是,焦亡细胞会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并释放肿瘤抗原,活化抗原提呈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反应。焦亡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所知能够有效诱发焦亡的方法较少。常规的化疗、光动力治疗诱导焦亡的能力有限,并且有较大的毒副作用。紫杉醇(Paclitaxel,简称PTX)是一种常见的化疗药,用于口腔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焦亡诱导能力,但在临床应用中,紫杉醇导致的骨髓抑制、神经、心血管毒性不容忽视。
JoJo_Beatles
2022/08/15
8810
武汉大学孙志军/西南大学许志刚:Advanced Science:微环境响应型前药诱导焦亡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团队在工程化血小板介导的药物递送用于肿瘤术后治疗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课题组利用血小板独特的肿瘤趋向性构建了一种内部载有广谱抗癌药物阿霉素外部偶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抗体纳米凝胶的血小板,将阿霉素与PD-L1抗体同步递送至肿瘤部位,结合化疗以及免疫治疗,为实现高效低毒抗肿瘤疗法提供了一种新方案。相关成果“Bioengineered Platelets Combining Chemo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for Post-surgical Melanoma Treatment: Internal Core-loaded Doxorubicin and External Surface-anchored Anti-PD-L1 Antibody Backpacks”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nano letters》(IF=11.189,DOI:10.1021/acs.nanolett.2c00907)。
JoJo_Beatles
2022/08/15
7880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团队在工程化血小板介导的药物递送用于肿瘤术后治疗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北京大学汪贻广Nano Lett:共组装纳米粒顺序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Toll样受体激活用于肿瘤化疗/免疫协同治疗
实体瘤和淋巴结的低免疫原性和免疫抑制微环境严重阻碍了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在此,北京大学汪贻广设计了一种顺序pH/氧化还原响应纳米粒(SRNs)来激活肿瘤部位和淋巴结的免疫微环境。
JoJo_Beatles
2022/08/15
6630
北京大学汪贻广Nano Lett:共组装纳米粒顺序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Toll样受体激活用于肿瘤化疗/免疫协同治疗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药剂学团队在细菌介导的药物递送用于抗癌治疗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课题组与秦斌教授课题组合作,提出将细菌介导的生物疗法与传统的化学疗法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搭载广谱抗癌药物-阿霉素的杂化工程菌,以突破当前抗癌疗法限制,为实现高效低毒抗肿瘤疗法提供了一种新方案。相关成果以“Both-In-One Hybrid Bacteria Suppress the Tumor Metastasis and Relapse via Tandem-Amplify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Immunity Responses”发表在国际知名生物医学材料杂志《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IF=9.933,DOI: 10.1002/adhm.202100950),并被杂志推荐为Cover image重点介绍。
JoJo_Beatles
2022/08/15
5680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药剂学团队在细菌介导的药物递送用于抗癌治疗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课题组:在溶瘤微生物抗肿瘤方向的研究进展
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癌症仍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因癌症丧生。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常规肿瘤治疗方法如化疗和放疗,由于其非靶向性分布、有限的肿瘤渗透性和严重的辅料相关毒性,极大地限制了这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亟需开发新型有效疗法应对已有的挑战。近年来,溶瘤微生物介导的抗肿瘤疗法以其天然的肿瘤靶向能力和优良的免疫激活特性获得了广泛关注。肿瘤灶乏氧、富营养化和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以及肿瘤细胞表面特异性高表达的受体为溶瘤细菌/溶瘤病毒提供了定植、侵染和繁殖的可能。然而,受限于溶瘤微生物的外源性特征,实现溶瘤病毒的安全高效递送极具挑战。
JoJo_Beatles
2022/08/15
1.1K0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课题组:在溶瘤微生物抗肿瘤方向的研究进展
计剑/金桥/周东方ACS Nano:一种超分子前药纳米组装体用于活性氮物种增强的肝癌化疗
用于癌症治疗的可控活性氮物种(RNS)生成系统的开发仍面临着挑战。在此,浙江大学计剑、金桥和南方医科大学周东方合作报道了一种超分子前药纳米组装(SPNA)策略,共递送一氧化氮(NO)供体和可诱导产生超氧阴离子(O2•–)的化疗药物用于活性氮增强的肝癌化疗。
JoJo_Beatles
2022/08/15
5030
计剑/金桥/周东方ACS Nano:一种超分子前药纳米组装体用于活性氮物种增强的肝癌化疗
董岸杰/王伟伟Biomaterials:多聚前体药物联合光动力疗法级联协同产生活性氧促肿瘤凋亡
癌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受到活性氧生成和清除的调节,活性氧水平总体高于细胞耐受阈值将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天津大学董岸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王伟伟合作将氧化应激增强剂桂皮醛(CA)与光敏剂脱镁叶绿酸A(PA)结合,通过内源和外源协同途径促进ROS的产生。首先,合成了酸响应型聚半乳糖-聚肉桂醛多聚前药(简称PGCA),它可以自组装成稳定的纳米粒(简称PGCA@PA NPs)。肿瘤细胞上半乳糖受体的丰富表达促进了PGCA@PA纳米粒的靶向和细胞摄取效率。
JoJo_Beatles
2021/02/04
8020
董岸杰/王伟伟Biomaterials:多聚前体药物联合光动力疗法级联协同产生活性氧促肿瘤凋亡
南医大林凡教授团队Chem. Eng. J.:三明治二维纳米片用于可激活自噬增强的化学动力学疗法
基于芬顿或类芬顿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疗法在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这种依赖于过渡金属的新型肿瘤治疗手段可以高效地将肿瘤细胞的内源过氧化氢转换成高毒性的羟基自由基。但是,肿瘤细胞内高表达的谷胱甘肽会清除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降低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另外,肿瘤细胞会保护性地启动自噬,将氧化损伤的细胞器分解成营养成分,从而减少损伤细胞器的积累,延续细胞的生长。因此,肿瘤细胞内的高谷胱甘肽以及保护性的自噬将会严重影响化学动力学疗法的治疗效率。
JoJo_Beatles
2022/08/15
3600
南医大林凡教授团队Chem. Eng. J.:三明治二维纳米片用于可激活自噬增强的化学动力学疗法
Nat. Commun. | 或为多领域带来启发?SymProFold准确预测对称蛋白质组装体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Tea Pavkov-Keller团队的一篇论文。自然界的对称性往往源于自组装过程,且具有多种功能。细胞表面层(S层)在许多细菌和古菌细胞中形成对称的晶格,发挥着促进细胞黏附、逃避免疫系统以及抵抗环境压力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S层的自组装特性和高度的序列多样性,其结构的实验表征具有挑战性。本研究介绍了SymProFold,该框架利用AlphaFold-Multimer的高精度预测,从蛋白质序列中推导出对称的组装体,重点关注二维S层阵列和球形病毒衣壳。该流程测试了这些系统中已知的所有对称操作(p1、p2、p3、p4和p6),并识别出最可能的组装对称性。预测的结构通过现有的细胞水平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此外使用了额外的晶体结构以确认多个SymProFold组装体的对称性和界面。总体而言,SymProFold框架能够准确预测与关键功能相关的对称蛋白质组装体,从而为在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医学、材料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DrugAI
2024/11/23
1470
Nat. Commun. | 或为多领域带来启发?SymProFold准确预测对称蛋白质组装体
【汇总】上海药物所李亚平老师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
1. Science Immunology:肿瘤微环境激活型抗体纳米粒用于免疫联合治疗
JoJo_Beatles
2021/02/04
8350
【汇总】上海药物所李亚平老师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
中国药科大学周建平/丁杨团队AS:仿生脂质纳米复合物组装体实现“药物-载体”协同清除Aβ和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治疗
阿尔兹海默症(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全球AD患者人数超5000万,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难题。然而,AD临床治疗却面临巨大瓶颈,现有药物主要包括多奈哌齐、加兰他敏、美金刚、卡巴拉汀等,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无法延缓甚至逆转病程。新药研发面临近100%的超高失败率,其主要原因在于复杂的病变机制和血脑屏障(BBB)限制药物入脑。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D病变的两大主要诱因,其通过相互促进加速AD病程;近年来针对Aβ或Tau的单靶点新药研发接连折戟。因此,Aβ清除和Tau磷酸化抑制的协同治疗策略可能是战胜AD的有效方法。
JoJo_Beatles
2022/08/15
1.1K0
中国药科大学周建平/丁杨团队AS:仿生脂质纳米复合物组装体实现“药物-载体”协同清除Aβ和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治疗
ACS AMI:一种三管齐下的协同治疗来增强抗肿瘤作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癌症仍然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现代纳米技术、光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结合提供了抗击癌症的新方法。虽然多模式治疗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但由于肿瘤微环境(TME)固有的生理屏障,如缺氧、过氧化氢(H2O2)和谷胱甘肽(GSH)过表达等,其疗效仍受到限制。
JoJo_Beatles
2022/08/15
8700
ACS AMI:一种三管齐下的协同治疗来增强抗肿瘤作用
喻志强/姚广裕/王康男Adv Sci:AIE 分子的非辐射和辐射衰减的动态调整加强 NIR-II 成像介导的光热治疗和免疫治疗
关键词:AIE、CD39-CD73-A2AR、免疫原性细胞死亡、NIR-II、光热疗法
JoJo_Beatles
2022/08/15
1.3K0
喻志强/姚广裕/王康男Adv Sci:AIE 分子的非辐射和辐射衰减的动态调整加强 NIR-II 成像介导的光热治疗和免疫治疗
孙进Biomaterials:外泌体样序贯活化仿生前药纳米平台增强乳腺癌转移抑制
转移与高乳腺癌死亡率密切相关。尽管基于纳米技术的抗转移疗法发展迅速,但抗转移效率仍远远不能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对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识别不佳。沈阳药科大学孙进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外泌体样的序贯生物激活前药纳米平台来克服这一障碍。具体而言,将活性氧响应的单硫醚键连接的紫杉醇-亚油酸前药(PTX-S-LA)和葫芦素B(CuB)共包载到聚合物胶束中,并用外泌体膜进一步修饰纳米颗粒表面。通过癌细胞和同型外泌体膜之间的高亲和力相互作用,所得制剂可以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特异性捕获并清除循环肿瘤细胞。
JoJo_Beatles
2021/02/04
7370
孙进Biomaterials:外泌体样序贯活化仿生前药纳米平台增强乳腺癌转移抑制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周建平/丁杨团队NL:“三位一体”式脂蛋白纳米清道夫用于调节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炎症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AD)为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益攀升,是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和社会问题。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在复杂的AD病理网路中,β淀粉样蛋白(Aβ)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衡引发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是AD致病关键。作为脑内固有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在AD病变过程中扮演着“双刃剑”角色:病变初期通过吞噬作用有效清除Aβ,以维持大脑内的稳态;而过负荷的Aβ分解代谢经核因子-κB(NF-κB)通路,诱发小胶质细胞炎症风暴,进而加剧Aβ沉积与神经损伤。因此,针对AD脑内Aβ代谢异常和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之间的“炎性恶性循环”,如何高效清除Aβ、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并源头控制Aβ生成来减轻小胶质细胞负担,是AD治疗的关键。
JoJo_Beatles
2022/08/15
7280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周建平/丁杨团队NL:“三位一体”式脂蛋白纳米清道夫用于调节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炎症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综述 | 肿瘤缺氧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肿瘤进化
◉ 缺氧条件会导致细胞代谢的改变,从氧化磷酸化转向糖酵解(方框 1)。肿瘤内的缺氧亚区域也引发了一系列对基因组完整性的细胞内效应(左侧)。这包括减少 DNA 修复、DNA 复制压力和核苷酸突变(方框 2)。缺氧水平的增加伴随着拷贝数变异的增加、染色体不稳定性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增加。肿瘤微环境由多种细胞类型(免疫细胞、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组成,并且在常氧与缺氧区之间可能有所不同。◉ 动态的缺氧梯度的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细胞和组织反应,包括在严酷的低氧(O2)环境中细胞适应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平衡、变化的免疫监视、不同的血管生成和灌注以及侵袭性和转移性表型的获得(中间)。这些过程共同驱动了患者内部的异质性。在具有相似肿瘤类型的患者群体中,缺氧的存在与否将决定对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相对患者间异质性(右侧)。◉ 考虑到这些各种各样的细胞、肿瘤和宿主效应,缺氧伴随着更差的临床预后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这是由于在适应低 O2 水平期间出现的突变和侵略性表型。CAF,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
生信菜鸟团
2025/04/18
1210
综述 | 肿瘤缺氧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肿瘤进化
徐峻|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学:新范式探索 (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设计方法学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思路持续更新,药物发现范式也与时俱进。人工智能作为新工具,已应用于药物发现过程的多个方面,引起了制药行业的高度关注,也带来了对药物发现科学理论和方法学的新思考和新探索。
智药邦
2022/04/13
7570
徐峻|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学:新范式探索 (5)
基于聚多巴胺-二氧化锰- IR780碘化物的多功能光治纳米平台,用于有效磁共振成像引导的协同光动力/光热治疗
近年来,光治疗学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光疗结合了实时诊断和原位治疗,由于非侵入性和低毒副作用使其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法。光疗包括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 PTT) 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 PDT),通常依靠光热剂(photothermal agents, PTAs)和光敏剂(photosensitizers, PSs)将外部光能转化为热或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 ROS)来消灭癌细胞。然而,单独使用PTT和PDT的疗效往往是有限的。PTT的抗肿瘤作用受到肿瘤细胞耐热性发展的限制。同样,肿瘤微环境缺氧阻碍了PDT的氧依赖性疗效。值得注意的是,PTT与PDT的结合不仅继承了光疗的优点,而且可以使两种治疗方法相辅相成,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JoJo_Beatles
2022/08/15
1.1K0
基于聚多巴胺-二氧化锰- IR780碘化物的多功能光治纳米平台,用于有效磁共振成像引导的协同光动力/光热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于梦、喻志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ACS Nano:谷氨酰胺拮抗剂协同电动力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关键词:电动力治疗,活性氧(ROS),免疫原性死亡(ICD),谷氨酰胺拮抗剂,免疫治疗。
JoJo_Beatles
2022/08/15
1.4K0
南方医科大学于梦、喻志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ACS Nano:谷氨酰胺拮抗剂协同电动力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推荐阅读
沈阳药科大学孙进/何仲贵/罗聪Small:抗肿瘤药物的高效递送平台—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制剂
6570
武汉大学孙志军/西南大学许志刚:Advanced Science:微环境响应型前药诱导焦亡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8810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团队在工程化血小板介导的药物递送用于肿瘤术后治疗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7880
北京大学汪贻广Nano Lett:共组装纳米粒顺序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和Toll样受体激活用于肿瘤化疗/免疫协同治疗
6630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药剂学团队在细菌介导的药物递送用于抗癌治疗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5680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孙进课题组:在溶瘤微生物抗肿瘤方向的研究进展
1.1K0
计剑/金桥/周东方ACS Nano:一种超分子前药纳米组装体用于活性氮物种增强的肝癌化疗
5030
董岸杰/王伟伟Biomaterials:多聚前体药物联合光动力疗法级联协同产生活性氧促肿瘤凋亡
8020
南医大林凡教授团队Chem. Eng. J.:三明治二维纳米片用于可激活自噬增强的化学动力学疗法
3600
Nat. Commun. | 或为多领域带来启发?SymProFold准确预测对称蛋白质组装体
1470
【汇总】上海药物所李亚平老师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
8350
中国药科大学周建平/丁杨团队AS:仿生脂质纳米复合物组装体实现“药物-载体”协同清除Aβ和抑制Tau蛋白磷酸化治疗
1.1K0
ACS AMI:一种三管齐下的协同治疗来增强抗肿瘤作用
8700
喻志强/姚广裕/王康男Adv Sci:AIE 分子的非辐射和辐射衰减的动态调整加强 NIR-II 成像介导的光热治疗和免疫治疗
1.3K0
孙进Biomaterials:外泌体样序贯活化仿生前药纳米平台增强乳腺癌转移抑制
7370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周建平/丁杨团队NL:“三位一体”式脂蛋白纳米清道夫用于调节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炎症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7280
综述 | 肿瘤缺氧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和肿瘤进化
1210
徐峻|人工智能与药物设计学:新范式探索 (5)
7570
基于聚多巴胺-二氧化锰- IR780碘化物的多功能光治纳米平台,用于有效磁共振成像引导的协同光动力/光热治疗
1.1K0
南方医科大学于梦、喻志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ACS Nano:谷氨酰胺拮抗剂协同电动力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1.4K0
相关推荐
沈阳药科大学孙进/何仲贵/罗聪Small:抗肿瘤药物的高效递送平台—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制剂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