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干货 | 科研大牛们怎么读文献?

干货 | 科研大牛们怎么读文献?

作者头像
zenRRan
发布于 2019-03-06 02:11:49
发布于 2019-03-06 02:11:49
1.5K0
举报

作者:冲气以为和(Harvard Universit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78186/answer/593999044

科研大牛很难企及。我还在读研,但是属于常年做综合性大工作,每篇工作都准备发顶刊的科研工作者。一作,co-first,和co-author发过几篇Nature, Science系列子刊,谈下读文献感受。

首先,必须养成每日读并分类3~4篇文章的习惯,天天坚持,这样每年就可以收集整理1000篇以上的paper,这个量是根基。这样才会有几年以后的得心应手,领域门清的感觉。

按照上面每年1000篇的节奏,积累两三年就会感觉,文献越读越少。越来越发现领域更新很慢。paper很多,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凤毛麟角,多数都是微小的improvement,所以跟进领域进展其实很轻松,每两三天茶余饭后刷刷几个子刊正刊就行了。

科研做着做着我发现,一旦发过顶刊,再也看不见什么小文章。只会关注一下最近各个Nature或者Science新出的工作,其余小journal,除非有水平跟我差不多的朋友跟我亲自推荐‘这个文章不错,感觉好像投低了’我才会抽时间看一看,否则一般看一眼图就过去了,也没必要仔细看。不排除有好工作在小journal的可能,不过时间会让这些不起眼的工作逐渐发散光芒。

做到领域里所有的paper在脑中是以milestone形式体现的,哪篇paper有什么contribution非常清楚,新出的文章归在哪类心里也有数。所以跟进文献不如说甄别和欣赏工作,值得欣赏的工作永远是罕见的。虽然高质量工作往往出现在子刊级别以上,然而journal profile也不代表工作就有意义,很多大组发了很多子刊正刊,其实并不能做到名副其实,让人看了反而也会感到痛心。

******有同学问我跟进子刊journal要跟进多少种类,这里解答一下******

这个要看自己工作的area跟多少个子刊有重合度,只要有重合度,就应该关注。判断方式就是看一下每个journal的scope and vision,一般官网都有写,或者总结一下跟自己相关的paper都是哪个大journal出来的,就知道啦。

第二个小tip,虽然国内网有限制,但是我还是强烈推荐用twitter。学术用twitter可以事半功倍了解学科前沿。很多科研巨佬,尤其北美都在用,平时会通过推特推广自己工作,他们读到一些好工作也会转推并评论,这样可以很及时地tracking最热门的世界级科研成果,而且都是带着大佬们的insight的。

还有个小tip,因为子刊工作都是极有深度而且包罗万象的,所以一般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到很高的水平。这时候不要着急,大子刊online会伴随很多评论文章(news&views)和新闻的。这些材料写得都非常通俗易懂,通过这些快速理解这些新online工作的contribution,建立联系,是非常高效的办法。如何快速tracking这些材料呢,大家可以看一下有个东西叫Altemetric,这是个衡量文章immediate attention的矩阵,如图(恬不知耻放个自己的工作的altemetric):

Monitoring of the central blood pressure waveform via a conformal ultrasonic devi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18-0287-x

可以看到news栏下有很多媒体写得评论文章,随意点开哪个都非常通俗易懂,可以快速抓住要点理解工作。

****根据同学们私信反馈,更新一点如何小白从零入手开始变成master of literature。****

阅读量的问题前面讨论过,不再赘述。现在讨论小白如何在每天坚持做好基本阅读量,快速建立自己的文献网达到高手认知水平。做好如下两方面:

1。跟进新journal,如何跟进,推荐用feedly,一款可以内嵌chrome浏览器的软件软件图标长这样,浏览器一搜就行,安装很方便。

软件图标长这样,浏览器一搜就行,安装很方便。

界面如图

左边栏zoom in如图

灰色小数字显示有多少新出的paper用户是没有读的。

每天早上起来不是很忙就可以打开feedly,刷刷自己感兴趣的journal有什么更新。

每天早起刷一刷,世界科研动态都知晓,开心不开心~

2。扫清一切旧工作,如何扫,通过google scholar检索关键词就好了,把相关的都下载下来,按照问题或者自己的关键词归类,如何归类?软件推荐用endnote,也有很多人用mendeley,都可以的。

内界面长这样

endnote我比较喜欢的一点是可以将文献分成一大类和二大类,我习惯把一大类建成项目名字或者一个领域,里面再继续划分n个小类。举个例子,拿做project为例(上个project跟血压相关),我就开了一个第一大类叫blood pressure,第二大类是文章的discussion point。

zoom in如下图

里面其实还有很多二级目录,每个目录里都有几篇,十几篇不等文章归类在里面。其实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每天读文章,塞到一个个目录里面(充实和完善自己的每个小idea),积累idea和逻辑构建一篇paper。为啥这么干?因为每篇paper如果仔细分,其实是由无数小idea构成的,每个小idea建立好,idea和idea之间架构cohesive,符合逻辑,自然就是一片strong paper。所以需要扫荡跟自己项目相关的所有文献,不一定要全部读完,但是要通过梳理,直到某个topic明白为止。这样做下来的好处就是,paper积累足够多,往往自己文章需要discuss哪些点,详略如何,也一清二楚了。

总结一下,构建一个比较强的领域认知需要做

  1. 读足够的量(每天3~4篇不需要多)
  2. 跟进新工作
  3. 不断拓宽知识面扫清老工作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2-17,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知乎热议:大牛如何读文献?
阅读文献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对于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不少刚接触科研工作的同学,甚至一些入行几年的研究生都为此焦头烂额。那么到底该如何有效地收集和整理文献?面对海量的文献,阅读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吗?为此,本文为大家梳理了知乎上各位大神们相关的文献检索、阅读的经验和资源,希望对大家的文献阅读之路有所帮助。
气象学家
2022/04/18
7870
【AIGC】理工科研究中的学习目标与文献调研方法
CSDN-Z
2024/10/17
1450
干货 | 高效阅读英文文献你必须知道的技巧
很开心获得了中科院张老师的授权!中科院张老师,我是从知乎中搜索一些学术的东西才关注的。中科院张老师写的所有都是硬硬的干货。包括读文献技巧呀,怎么写英文论文呀等等。
zenRRan
2019/11/20
1.6K0
干货 | 高效阅读英文文献你必须知道的技巧
【收藏】40 个学术网站,满足科研文献需求!
中国版以及备用站点:http://www.sci-hub.cn/、http://www.sci-hub.xyz/
lujohn3li
2020/03/04
3.7K0
【收藏】40 个学术网站,满足科研文献需求!
搞科研,从好好读论文开始:沈向洋带你读论文了
「或许你永远不知道你以前读过的书能在什么时候派上用场,但请保持阅读,因为阅读的过程也是在你大脑中建立认知的过程。」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读论文是一种必修技能。去年,沈向洋博士曾在线上公开课《You are how you read》中分享了他对于论文阅读与撰写的经验,引起领域内的高度关注。 在沈向洋看来,读论文分为几个阶段:最简单的是所谓的「消极阅读」(passive reading),即大概知道文章讲了什么;然后是「积极阅读」( active reading),主动思考这些知识有什么用;然后是「批判性阅读」
机器之心
2023/03/29
6180
搞科研,从好好读论文开始:沈向洋带你读论文了
程明明教授:关于文献阅读和科研选题
程明明,1985年生。2012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在英国牛津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并于2014年回国任教,2016年起任南开大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已在IEEE PAMI, ACM TOG等CCF-A类国际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论文他引10,000余次。其中,显著性物体检测技术被华为Mate 10等旗舰手机作为亮点特性。其研究工作曾被英国《BBC》、德国《明镜周刊》、美国《赫芬顿邮报》等权威国际媒体撰文报道。
Amusi
2018/12/24
1.7K0
程明明教授:关于文献阅读和科研选题
一个博士生接受怎样的训练是完整、全面的科研训练?
这里,在“读研阶段”没有把硕士和博士分开。时间线是按香港政府建议硕博连读四年来订的,每格一学期。当然实际上由于北美博士是五年,因为找工作竞争力原因我们这边也经常读五年。但是规划时间上,预备出提前量也是好的。我通常也会邀请同学过来做本科论文,这样再多点提前量。
Datawhale
2021/07/30
1.1K0
有效读文献的十大简单规则
下面会分别介绍这十个规则,规则1-5是总体建议,规则6-8与阅读哲学理论相关,规则9-10指导你阅读后该做什么问什么?
生信菜鸟团
2020/08/11
5970
如何快准狠地找到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
大多做科研的童鞋们大概都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怎么找文献?如何保证找到的文献都是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之前我们有两篇推送:
生信宝典
2018/11/22
1.3K0
【专知独家干货】-《科研写作之读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
今天特别给大家分享下来自我们专知团队成员-钱胜胜博士最近在2017年中国多媒体大会上作的《撰写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的报告。钱胜胜博士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曾获得多媒体顶级会议ACM Multimedia 2016最佳论文奖,中科院优秀毕业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多媒体数据分析。下面是他详细分享的报告。希望对科研入门的学生有所帮助。 大家好,很高兴来和大家分享博士期间读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主要针对新入实验室或者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学生。(很多是和实验室老师,师兄们一起讨论交流的想
WZEARW
2018/04/08
1.9K0
【专知独家干货】-《科研写作之读论文》的一些心得体会
理工科如何做research和survey
最近实验室项目有些多,小boss给了很多survey的任务,还要加入到一个项目里面去。理工科的孩子做research真心苦逼啊。
种花家的奋斗兔
2020/11/13
1.1K0
【学术分享】40个科研学术网站,收藏必备,予取予求!
科研工作者每天日常莫过于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人生最郁闷的事情不过于是导师说,那个XX,帮我下载下这个文献,还有这篇文章很好,你把他的引用文献都大概读一下
zenRRan
2019/12/26
6.6K0
【学术分享】40个科研学术网站,收藏必备,予取予求!
你该知道的杂志分区和影响因子及2018最新影响因子下载
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评估期刊的影响力。
生信宝典
2018/08/01
2K0
科研文献工具Histcite介绍
导师给研究方向,课题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几个字,其余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所以会搜索文献是一项极其影响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技能。 我研一也上过一门类似的讲科研文献检索,整理的课程,老师讲了web of science网站本身的文献分析技巧,也讲了对领域文献的跟踪订阅,但当时没有体会到这些技能的美妙之处,现在马上研二,磕盐压力越来越大,发现必须要对领域的文献有更加透彻深入的理解。
Twcat_tree
2022/12/05
6390
科研文献工具Histcite介绍
在读硕博应该如何提升自己?
‍ ‍ 在读硕博怎样提升自己? 除了日常学习 闲暇时间看的内容也很重要 好内容可以开阔眼界 提升自身水平 想知道优秀硕博都在看什么内容吗? 今天小编为您推荐几个优质公众号! 偷偷告诉你……博导都在关注哦~ 话不多说! 赶紧关注一波! ▼ 黑则言 ID:heizeyan999 简介:《黑则言》中国黑白影像微杂志,照片是对历史永恒的凝固 《黑则言》以影像为基石,发心中块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青塔人才 ID: cingta-job 简介:青塔人才是国
AI科技评论
2022/04/18
4990
在读硕博应该如何提升自己?
科研人必须要知道的那些投稿选刊神器
之前我们跟大家说过cover letter,详情点击:实用干货| 投稿cover letter 怎么写才能留下完美第一印象,response letter怎么写,详情点击:写好Response letter,让editor啧啧称赞,其实中间还漏了极其重要的一环,那就是选择合适的SCI投稿期刊。
微点
2019/05/15
1.6K0
【选刊神器】如何找到适合投稿的目标期刊?选刊从此变得轻松又高效
不论处在科研级别的哪个阶段,青铜或王者,每当投稿的时候,是否或多或少会遇过这个问题?我实验做完了,文章也写好了,就差临门一脚---投稿,然而这一脚却不知踹向何处?
用户6317549
2022/04/09
12.9K0
【选刊神器】如何找到适合投稿的目标期刊?选刊从此变得轻松又高效
牛人教你高效读论文
写论文做研究的时候少不了要看论文,但是很多时候看过同类的论文之后发觉什么也没记住,本文将有三位牛人想大家分享他们在阅读论文的一些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 科研牛人一: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 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朱晓霞
2018/07/20
6780
田渊栋教你读paper的正确姿势
作者:田渊栋 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所 量子位 已获授权编辑发布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为入行数年的专业科研从业者,你每周看几篇论文? 这是一个知乎上的问题。作为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系的毕业生、
量子位
2018/03/27
7170
田渊栋教你读paper的正确姿势
读博那些事儿 | CCF优博、南大蒋炎岩:我的博士五年
本文正式版《读博士的难与易》发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 2019 年第 8 期 (CCF 优博专题)。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放飞自我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严肃版不太一样,技术的内容放到了最后,大家最关心的 “怎么守住发际线” 放在了前面。
新智元
2019/09/17
2.8K0
读博那些事儿 | CCF优博、南大蒋炎岩:我的博士五年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知乎热议:大牛如何读文献?
更多 >
领券
💥开发者 MCP广场重磅上线!
精选全网热门MCP server,让你的AI更好用 🚀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