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数说台风

数说台风

作者头像
老肥码码码
发布于 2020-01-17 03:28:51
发布于 2020-01-17 03:28:51
8430
举报

每年的夏季是台风活动的活跃时期,一个接一个的台风在西太平洋上生成发展,并经常登陆我国、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比如刚刚过去的利奇马和罗莎,还有正在活跃的白鹿。出于好奇,我抓取了温州台风网的历史台风信息,数据涵盖了从1945年到2018年的台风详细信息,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到什么呢?

台风命名

在台风命名的国际规则出台之前,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同一台风的命名各不相同。为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11月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统一命名。 百度百科

第一个具有亚洲风格名字的台风是达维,名字来源于柬埔寨,也是2000年的第一个台风,我国提出的台风名之中第一个被使用的是龙王(龙王是神话中的司雨之神,该名称自2007年开始被海葵取代)。

台风数量

统计数据发现,1945到2018年共有1699个台风生成,平均每年生成台风22.96个。其中,台风生成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共计有34个台风;台风生成最少的年份是1998年,只有12个台风生成。下面是年份和台风数量的示意图。

台风生成

一年之中最早生成的台风是1955年的一号台风Violet,它生成于1955年1月1日早上8时,元旦佳节,台风也来凑热闹~

相对应的,一年之中最晚生成的台风是1979年的一号台风Alice,它生成于1978年12月31日的下午2时(可能是因为台风活动主要在1979年,将其记为1979年的一号台风)。这可能是一个要过来跨年的台风兄弟~

台风生命

从数据中计算得到,台风的平均生命为178小时(约7天)。

其中,寿命最长的台风是发于1972年7月5日,终止于1972年7月30日的台风Rita,历时600小时。自7月9日到7月12日,风力保持在惊人的17级,平均风速达到了65米/每秒。即下图路径中的红色部分。

寿命最短的台风是2011年第7号热带风暴蝎虎,蝎虎于7月15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并于2011年7月15日20时减弱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于15日20时对其停止编号。该台风从编号到撤编只经过了6小时,一直停留在洋面上,没有对陆地造成任何影响。

台风强度

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以及超强台风六个等级。我们平时所说的“台风”,是指强度达到热带风暴级及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

1)极值强度

台风在其生命中达到的最高强度称为极值强度,1959年到2018年共有227个极值强度达到“超强台风”的等级。可谓是台风中的强者~

2)最大风速&最低气压

在1945-2018年间,台风的最大风速为110米每秒,是由1958年的第27号台Ida创造的记录,其生成于9月20日下午2时,并于9月28日早上8时消散。

同时最低气压的记录也是Ida的,低至870百帕,从侧面印证了气压越低,风速越大,台风越强。

[以上数据来源于温州台风网,可能和真实台风数据存在一定差异]

具体的爬虫以及数据分析相关的源代码已上传至后台,回复【台风】即可获得。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9-08-22,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算法与数据之美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如何构建更精确的西北太平洋台风风圈结构模型?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即台风)是世界各海域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大、最频发、致灾能力最强、变化最为复杂的热带气旋。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精确的西北太平洋台风结构模型是一个经典而重要的研究问题。Holland B参数是许多热带气旋参数风场模型的关键参数之一,它对于描述热带气旋的风场径向分布特征和最大风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方面应用广泛(图1)。
郭好奇同学
2021/07/30
6410
如何构建更精确的西北太平洋台风风圈结构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成为NASA最新预测飓风强度的背后技术
全球各地有少部分地区一直在遭受来自飓风和强热带气旋的不利影响,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们为此必须开发一种方法来预测和分析这些飓风类型特征。因此,为了预测未来的飓风强度,美国宇航局位于南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声称可以准确预测飓风未来的快速强度事件。
MeteoAI
2020/09/21
1.2K0
机器学习模型成为NASA最新预测飓风强度的背后技术
数字防线:使用台风信息API来加强气象监测和应急响应
随着气候异常事件的频发,如台风、飓风和风暴增多,提高气象监测和应急响应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数字化技术的崭新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些自然灾害。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台风信息API构建数字防线,以强化气象监测和更有效地应对台风威胁。
用户10428865
2023/09/01
2980
数字防线:使用台风信息API来加强气象监测和应急响应
大数据浅观台风气候
月,1909号台风‘利奇马’给我国东部带来较为严重的风雨影响。之后,‘白鹿’、‘杨柳’、‘剑鱼’先后影响我国华南,选择北漂的‘玲玲’则直奔东北而去。
1480
2019/10/10
6890
大数据浅观台风气候
台风“烟花”(202106)影响过程的卫星遥感分析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18日生成,7月30日变性为温带气旋,生命史长达13天,先后对中国东部14个省市造成了影响。台风“烟花”的主要特点包括移动速度慢、陆上滞留时间长、累积雨量大等。本文基于静止气象卫星、降水测量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的多通道观测和产品,对“烟花”影响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bugsuse
2022/09/23
1.1K0
台风“烟花”(202106)影响过程的卫星遥感分析
观测与预报篇:中国登陆台风降水分布之演变
我国地处西北太平洋西岸,海岸线漫长,平均每年有7-8个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西北太平洋称为台风,大西洋以及东北太平洋为飓风)登陆。登陆台风暴雨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区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中国因台风造成的年平均经济损失为287亿元,年平均死亡人数达472人。而这些受灾区域受影响最大的问题是由登陆台风降水分布决定的。因此由于涉及台风降水预报问题,登陆台风降水的空间分布问题一直受到气象学家们的重点关注。
气象学家
2020/10/09
1.5K0
观测与预报篇:中国登陆台风降水分布之演变
中国历年台风最佳路径数据
现行版本的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提供1949以来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赤道以北,东经180°以西)海域热带气旋每6小时的位置和强度,按年份分别放在单独的文本文件中,以后将逐年增加。
陈南GISer
2022/09/27
1.7K0
中国历年台风最佳路径数据
数据获取 | python爬取CMA台风路径
在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领域,台风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其路径预测和强度评估对于减少潜在损失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家气象中心等专业机构提供了详尽的台风历史数据和实时跟踪服务,通过网络接口可便捷地访问这些信息。
用户11172986
2024/07/30
3790
数据获取 | python爬取CMA台风路径
基于时空深度混合模型的台风预测技术
参考文献:Chen Rui, Wang Xiang, Zhang Weimin, et al. A hybrid CNN-LSTM model for typhoon formation forecasting[J]. GeoInformatica, 2019,23(3): 375-396.
气象学家
2022/01/18
1.8K0
基于时空深度混合模型的台风预测技术
2个入门级气象机器学习算法赛,让你使用Python的格局打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逐渐普及,各个领域都在尝试使用这些技术与领域内现有知识结合,从而拓展现有的研究。
郭好奇同学
2022/04/12
8810
2个入门级气象机器学习算法赛,让你使用Python的格局打开
python绘图 | 多种台风路径可视化实现方法
中国气象局(CMA)的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BST),BST是之后对历史台风路径进行校正后发布的,其经纬度、强度、气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但是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部分3小时,这一点不如观测数据。下载地址:http://tcdata.typhoon.org.cn/
郭好奇同学
2020/10/29
1.1K1
基于 IBTrACS数据的台风路径快速可视化
关注我获取更多学习资料,第一时间收到我的Python学习资料,也可获取我的联系方式沟通合作
用户11172986
2025/03/27
2730
基于 IBTrACS数据的台风路径快速可视化
台风业务定强的利器——Dvorak技术
随着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第一颗气象卫星TIROS-1上天以来, 气象卫星逐渐成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最主要的手段。台风生成于热带洋面上,由于洋面上常规观测资料稀缺,而岸基的天气雷达观测受限于其探测距离(一般为460km),因此在台风登陆前,气象卫星观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台风的中心位置和强度是业务预报中最重要的两个关注点。在《台风中心怎么定比较合理?》一文中我们就曾提到过,业务中主要利用卫星资料来确定台风的中心。同样地,洋面上台风的强度评估也主要依靠卫星图象。但是气象卫星并不能直接观测表征台风强度的两个气象要素,即中心最低海平面气压和最大持续风速,因此如何利用卫星云图来确定台风强度是业务预报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郭好奇同学
2021/12/08
9310
台风业务定强的利器——Dvorak技术
十月新番 | 中气爱报道解读:一路向东的米尔顿、大雨落下的海伦妮
进入 10 月,西太平洋的台风活动逐渐减弱,然而北大西洋却迎来了飓风季节的高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飓风米尔顿——一个几乎突破现行飓风等级标准的五级超强飓风。
用户11172986
2024/10/15
2410
十月新番 | 中气爱报道解读:一路向东的米尔顿、大雨落下的海伦妮
台风天防汛防洪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据气象部门监测显示,7月18日2时,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9日上午8时,今年第7号台风“查帕卡”在南海北部海面生成。
用户2561367
2021/10/07
5730
魔幻2020|南方暴雨何时休?看VR技术如何“乘风破浪”
(VRPinea 7月27日讯)说起2020年,其魔幻指数堪称一绝,自1月爆发疫情开始,P君揪着的心就再也没放下过。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6月2日起,我国南方迎来持续强降雨,多地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雨量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局地强降水重叠度高等特点。中央气象台连续40多天的暴雨预警,成为2007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史最长的一次。
VRPinea
2020/07/28
3810
魔幻2020|南方暴雨何时休?看VR技术如何“乘风破浪”
热带深对流事件相关的最低温度记录(附所有代码)
本文主要研究了西太平洋地区的观测到的迄今为止亮温最低的深对流事件,并利用多种观测资料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这种深对流的低温现象可能会变的更加普遍。
郭好奇同学
2021/08/26
8300
热带深对流事件相关的最低温度记录(附所有代码)
“鲇鱼”台风路径北折:高层东风波对其的影响机制
对于台风预报来说,那些诡异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台风路径是最让预报员们头疼的方面之一。就比如说2010年的第13号“鲇鱼”台风,它在经过菲律宾北部进入南海之后,就像收到了召唤似的,放弃了继续向西北移动,来了个近90°的急转弯,直奔我国福建省。鲇鱼台风路径的这一大转变是因为什么呢?通过观测表明,在“鲇鱼”台风存在期间,其东侧高层存在一个具有冷心结构的东风波系统(图1)。高层东风波随时间向西移动,并逐渐靠近“鲇鱼”台风,从而调节了台风周围的大尺度环境场,影响台风的移动。
气象学家
2020/11/09
5450
“鲇鱼”台风路径北折:高层东风波对其的影响机制
Python可视化 | 热带气旋统计分析-环状图
Python中常用来表示百分比的绘图形式就是饼图,使用matplotlib中的plt.pie即可完成。 这种绘图过于单一,由其在默认配色下显得不够美观。
郭好奇同学
2021/12/06
1.3K0
Python可视化 | 热带气旋统计分析-环状图
全面复盘台风“山竹”应急保障
2018年9月16日,今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经过整整13天的酝酿之后,形成了中心风力高达18级以上的巨无霸,携带着狂暴的超能量由西太平洋北上,正面侵袭粤港澳大湾区,给腾讯数据中心运营保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腾讯数据中心
2018/09/25
1.7K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如何构建更精确的西北太平洋台风风圈结构模型?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