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社区首页 >专栏 >科学家说「时间晶体」或真的存在

科学家说「时间晶体」或真的存在

作者头像
大数据文摘
发布于 2018-05-22 03:58:50
发布于 2018-05-22 03:58:50
389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大数据文摘大数据文摘

根据最新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文章,时间晶体,这种听起来科幻感满满的东西可能真的存在。

诺贝尔奖得主Frank Wilczek在2012年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一开始这只是纯粹出于数学上的好奇,将结晶的概念从三维扩张到思维。现在Wilczek新研究说明了这种晶体存在的真实可能。

针对时间晶体的主要疑点就是,它们似乎可以通过周期性移动实现永恒运动,然后可以反复回归到原始状态。这就违反了物理学中一条基本的对称性,即“时间平移对称性”。

时间平移对称是一项基础的时空对称,即物理法则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是一样的。Wilczek和他的同事们认为这一潜在的违反是说得通的,因为「显性对称性破缺」(explicit symmetry breaking)和「自发对称性破缺」(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之间有着明显区别。

“在显性破缺中,自然法则不再含有对称性;自发性破缺中,自然法则仍含有对称性,但是自然选择了另一种不具备对称的状态,”研究合著者Dominic Else解释说。

如果时间结晶仅仅打破了自发性对称,它们则不是自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比如,在磁铁中对称性就被打破了,因为它可以自发“选择”哪一头是北极,哪一头是南极。然而这并没有打破物理法则本身的对称性,仅仅代表物理法则没有决定具体要发生的事情。

普通的晶体也会自发性打破对称,虽然这些对称都存在于自然中,并没有延伸到时间维度里。人类还从未观察过自发性打破时间平移对称的情况,但是如果真的观察到,时间晶体应该是最有可能发生的地方。

为了证明这一可能性,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模拟,使得时间平移对称性发生自发性破缺可以在不打破任何基础物理法则的情况下发生,比如热力学定律。

所以时间晶体是有可能在自然中存在的,至少从数学角度上说不是不可能。所以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试图造出一个时间晶体,这也是Wilczek团队开始筹划的事情。他们设想了一个被俘获的原子、离子或者超导量子比特的大型系统来制造时间晶体。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这将是一个震惊世界的突破。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6-09-1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大数据文摘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谷歌量子计算机造出时间晶体:跳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永动机」出现了?
和人们想象中的永动机一样,时间晶体在各状态之间永久循环而不消耗能量。物理学家声称已经在量子计算机中构建了这种全新的物相。这可能是近几十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物理发现。
机器之心
2021/08/06
4930
赶超谷歌!世界最大时间晶体刷新破纪录,量子计算机再创奇迹
---- 新智元报道   编辑:桃子 拉燕 【新智元导读】2021年7月,谷歌联合几十位物理学家首次用自家量子计算子造出了时间晶体。现在,来自墨尔本大学的物理学家称,已经打造出由57个量子粒子组成的时间晶体,是谷歌的2倍多。 今天,时间晶体再次迎来新秀,登上了Sceince子刊。 时间晶体就像「永动机」一样,在各种状态之间能够永久往复地不断消耗能量。 科学家称,「我们已经用IBM量子计算机造出迄今为止最大的时间晶体,还是谷歌的2倍多。」 就连2016证明时间晶体存在的凝聚态物理学家Chetan Nay
新智元
2022/03/04
2700
回顾2017年5大科技突破,“时间晶体”充满想象!
滴答滴答,2017年到来了;滴答滴答,2017年就要离去了。一年的时间,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很平常,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突破;但对于科技而言,却很不寻常,因为有很多在以往只是猜测、臆想的东西,得到了证实或者成为了现实。 一、引力波“热”得发烫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是否正确?验证的关键因素就是“引力波”,但是引力波从来都是存在于模型和理论当中。然而,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今年再次发力,8月16日,LIGO携手欧洲“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首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
企鹅号小编
2018/01/22
8420
回顾2017年5大科技突破,“时间晶体”充满想象!
Making and breaking symmetries in mind and life 全文翻译
Making and breaking symmetries in mind and life
CreateAMind
2024/04/19
1200
Making and breaking symmetries in mind and life 全文翻译
100多位作者联手!谷歌用量子计算机造出「时间晶体」,挑战热力学第二定律
直到最近,谷歌与来自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的物理学家联合发表了一份研究:「Observation of Time-Crystalline Eigenstate Order on a Quantum Processor」。
新智元
2021/08/25
2150
盘点:2017年度这些科学大事件,哪个给您印象最深?
量子技术爆发: 通信和计算领域的高速发展 量子技术经过实验室中的漫长发展,在今年迎来了爆发期。 1月,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开展科学实验。“墨子号”不仅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圆满实现了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量子密钥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墨子号”的成功,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开展空间尺度
企鹅号小编
2018/01/17
6630
盘点:2017年度这些科学大事件,哪个给您印象最深?
论文被顶刊拒绝后,他们的研究最终得了诺贝尔奖
曾有许多众所周知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都被主要期刊和杂志拒绝过,但它们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被后人证明对科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数据文摘
2020/06/29
7390
论文被顶刊拒绝后,他们的研究最终得了诺贝尔奖
关于生命、宇宙和万事万物的42个终极问题
我们的宇宙是否稳定,黑洞熵的起源和温度是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标准场论总是有效的吗,时空几何中是否存在奇异的性质,化学、应用物理和科技的极限是什么……“在达到完全开悟的道路上,这42个基本问题必须得到解答。”
钱塘数据
2019/11/27
8070
到底什么是几何深度学习?Twitter 首席科学家Bronstein深度解读
前不久,帝国理工学院教授、Twitter 首席科学家 Michael Bronstein 发表了一篇长达160页的论文,试图从对称性和不变性的视角从几何上统一CNNs、GNNs、LSTMs、Transformers等典型架构,构建深度学习的“爱尔兰根纲领”。
AI科技评论
2021/07/03
1.2K0
到底什么是几何深度学习?Twitter 首席科学家Bronstein深度解读
物理学开启新篇章?Science封面:近400位科学家最精准测出W玻色子质量
---- 新智元报道   编辑:好困 拉燕 时光 【新智元导读】是W玻色子「胖」了,还是原来的模型「瘦」了?甭管谁胖谁瘦,物理学家要坐不住了。 2022年,大名鼎鼎的美国费米实验室,搞了个大新闻! 不仅推翻自己2012年的实验结论,还让上世纪70年代就确立的标准模型摇摇欲坠?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k1781 今天Science的封面文章,合著的物理学家有近400位,他们将W玻色子的测量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0.
新智元
2022/04/08
3200
物理学开启新篇章?Science封面:近400位科学家最精准测出W玻色子质量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史上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1916 年,奥地利物理学家 Ludwig Flamm 首次提出了「虫洞(wormhole)」的概念,1930 年代由爱因斯坦及纳森 · 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假设黑洞与白洞通过虫洞连接,因此「虫洞」又被称作「爱因斯坦—罗森桥」。「虫洞」被认为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捷径」,物体通过这条捷径可以在瞬间进行时空转移。然而,科学家们一直无法证实虫洞的客观存在。
机器之心
2022/12/16
5580
「穿越」成真?科学家造出史上首个「虫洞」,登Nature封面
长文:读《经济学32定律》
近期看的一本经济学原理的书,算是给我这个经济学小白入入门。书中谈到的32个经济学原理,很有收获,特分享出来。
用户5548425
2020/05/20
8840
长文:读《经济学32定律》
揭示世界本质的「机器科学家」,比深度神经网络还强?
我们正处于“GoPro 物理学”的风口浪尖。无论摄像机聚焦于什么事件,算法都可以识别其中潜在的物理方程。 作者 | Charlie Wood 编译 |  王玥、刘冰一 编辑 | 陈彩娴 2017 年,西北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的助理教授Roger Guimerà和罗维拉-威尔吉利大学的物理学教授Marta Sales-Pardo发现了细胞分裂的原因。 该研究推动了生物学的进展,但他们并没有从自己的数据中发现关键信息,反而是他们的一个未曾公开的发明——他们称之为“机器科学家”的虚拟助理将这些信息指了出来。 Gu
AI科技评论
2022/05/12
3600
揭示世界本质的「机器科学家」,比深度神经网络还强?
当代最伟大数学家讲述二十世纪的数学
本文作者Michael Atiyah爵士,英国数学家,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 ◆ ◆ 导言 谢谢邀请我来这里参加这个活动。当然,如果有人想谈论一个世纪的终结以及下一个世纪的开始,那么他有两个具有相当难度的选择:一个是回顾过去百年的数学;另一个是对未来百年数学发展的预测,我选择了前面这个比较困难的任务,任何人都可以预测未来而且我们并不能判定是对还是错。然而对过去的任何评述,每个人都可以提出异议。 我在这里所讲的是我个人的观点。这个报告不可能包含所有内容,特别是,有一些重要的内容我不准备涉及,一
大数据文摘
2018/05/25
9920
【论文解读】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发现
人工智能(AI)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科学发现中,以增强和加速研究,帮助科学家产生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解释大型数据集,并获得仅使用传统的科学方法可能无法获得的见解。在这里,论文研究了过去十年的突破,包括自我监督学习,它允许模型在大量的未标注的数据上进行训练,以及几何深度学习,它利用关于科学数据结构的知识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生成型人工智能方法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的数据模式,包括图像和序列在内的各种数据模式来创建设计,如小分子药物和蛋白质。论文将讨论这些方法如何帮助科学家完成整个科学过程,以及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仍然存在的核心问题。人工智能工具的开发人员和用户都需要更好地了解这些方法何时需要改进,而数据质量和管理不善所带来的挑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跨越了科学学科,需要开发基本的算法方法,有助于科学理解或自主获取它,使其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关键重点领域。
合合技术团队
2023/10/12
5330
【论文解读】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发现
ASI 8年计划 paper1:what is a thing?特定物理的自由能原理 part1
本专著尝试提出一种可以在统计意义上与其他“事物”区分的每个“事物”的理论。随之而来的统计独立性,通过马尔科夫毯介导,涉及到在越来越高的时空尺度上递归组合的整体(事物)。这种分解提供了对小事物的描述,例如,通过薛定谔方程的量子力学,通过统计力学和相关波动定理的小事物的整体,再到通过经典力学的大事物的描述。这些描述与自主或主动的事物的贝叶斯力学相辅相成。尽管这项工作提供了对每个“事物”的制定,但其主要贡献是研究马尔科夫毯对自组织到非平衡稳态的影响。简而言之,我们恢复了一个信息几何学和相应的自由能原理,使人们能够将某物的内部状态解释为代表或对其外部状态进行推断。随之而来的贝叶斯力学与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和经典力学兼容,可能提供对类似生命的粒子的正式描述。
CreateAMind
2024/02/06
1740
ASI 8年计划 paper1:what is a thing?特定物理的自由能原理 part1
为什么是量子大脑?
这篇文章回顾了量子大脑假说的现代方法。目的是从一个广泛的角度考虑该假设及其经典的脑机替代方案,包括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宇宙学和形而上学。我的出发点是,问意识能不能有自由意志,从根本上说是不正确的。这方面受到了物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双重挑战。这篇论文认为,对有意识的自由意志的探索,正如在Libet类型的实验中所典型测试的那样,意味着本末倒置。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更正确的问题是这样的。简单生物的原始神经网络是否拥有自由意志机制(起源于量子),作为生命繁荣的极其有价值的获得?那么,这些机制可能是从脑干等最古老的大脑区域的初级(快速和随机)反射进化而来,从而在大脑进化的后期阶段产生以皮层为中心的意识属性吗?
CreateAMind
2023/09/01
6340
为什么是量子大脑?
NC:大脑结构连接的多模态、非对称、加权和符号描述
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和准确性描绘大脑的解剖连接体。然而,当前的结构连接估计方法通常不提供连接权重的方向性,并且往往忽视了大脑网络中连接权重的不对称性和符号性。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我们开发了一个回归框架,该框架能够直接从大脑结构成像数据中提取加权、有符号和不对称的解剖连接权重。我们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可靠地估计结构连接权重,并能够在人类和鼠类大脑网络中重现已知的拓扑特征,包括模块化结构和社区结构。此外,我们揭示了连接权重中显著的不对称性,这些不对称性与大脑半球间的结构连接偏侧性相关,并与功能连接模式的变化相关。我们的分析还表明,连接权重受大脑状态的调节,特别是与静息状态功能网络中的变异性相关。最后,我们利用这些发现来推断控制大脑网络动态的结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通过该框架,解剖连接模式可以预测功能网络中的动态变化。我们的结果提供了对大脑解剖连接性的新见解,并为探索大脑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悦影科技
2024/10/10
1460
杨振宁100岁了,诺奖都不算他的人生巅峰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果壳 作者:游识猷 编辑:小毛巾 杨振宁开车去纽约看李政道。 那是1956年的四月末或五月初,纽约最好的季节,暖风吹拂,花叶纷披。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到李政道,然后一同去附近觅食。他们步行去白玫瑰咖啡馆,边喝咖啡边讨论;出了咖啡馆又去了一家中国饭馆,边吃午饭边争执;最后他们一并回到李政道的办公室,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到那天结束时,他们已经知道需要做些什么——翻阅过往所有关于弱相互作用的实验,看看到底有没有跟“宇称守恒”相关的证据。 记忆在这里出现了分岔。 杨振宁(左)和李政道(右)|sc
大数据文摘
2022/09/26
5190
杨振宁100岁了,诺奖都不算他的人生巅峰
用数学思维,打破数据悖论 | 数据科学50人·吴明辉
吴明辉,明略数据、秒针系统创始人兼董事长,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硕士。他从事软件工程开发和算法研究近二十年,是国内企业级服务领域里全能型企业家。他所创办的秒针和明略两家大数据公司,都已经成长为中国数据科学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DT数据侠
2018/09/21
5260
用数学思维,打破数据悖论 | 数据科学50人·吴明辉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谷歌量子计算机造出时间晶体:跳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永动机」出现了?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