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麻省理工在Nature发表最新成果」!颠覆传统神经网络!19个神经元驾驶一辆车!

「麻省理工在Nature发表最新成果」!颠覆传统神经网络!19个神经元驾驶一辆车!

作者头像
ShuYini
发布于 2022-12-06 07:33:24
发布于 2022-12-06 07:33:24
1.9K0
举报

去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经建立了“液体”神经网络,灵感主要来自小型物种的大脑(文章连接在后面)。它是一种灵活、健壮的机器学习模型,它能够在工作中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可以应用于安全且关键的场景,如驾驶和飞行。这些“液体”神经网络的灵活性意味着增强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时间序列相关的任务提供更好的决策,如大脑/心脏监测、天气预报和股票定价等。

但随着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增加,这些模型的计算成本变得非常昂贵,并且需要笨重的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其潜在的复杂数学问题。所有这些数问题学,类似于许多物理现象,随着模型规模的增长将变得更难解决,这意味着需要计算很多小步骤才能得出解决方案。

现在,同一组科学家发现了解决这一瓶颈的方法,即「通过突触求解两个神经元相互作用背后的微分方程,从而解锁一种新型快速高效的人工智能算法」。这些模式具有与液体神经网络相同的特征——灵活、因果性、鲁棒性和可解释性——但速度要快几个数量级,而且可扩展。因此,这种类型的神经网络可以用于任何需要长期洞察数据的任务,因为它们即使在训练之后也很紧凑且适应性强——而许多传统模型是固定的。

这些模型被称为“封闭式连续时间”(closed-form continuous-time:CfC)神经网络,在一系列任务中优于最先进的同类模型,在从运动传感器识别人类活动、物理建模模拟步行机器人的动力学和基于事件的时序图像处理。例如,「在一项医学预测任务中,新模型对8,000名患者的抽样速度提高了220倍」

一篇关于这项工作的新论文今天发表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上,「文章连接在最后」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主任、这篇新论文的资深作者Daniela Rus教授说:“「我们称之为‘CfC’的新机器学习模型,用一个封闭的近似形式取代了定义神经元计算的微分方程,保留了液体网络的优秀属性,而不需要数值积分」。”“CfC模型是因果的、紧凑的、可解释的,训练和预测是有效的。它们为安全关键应用打开了可信赖的机器学习之路。”

保持流动性

微分方程使我们能够计算世界的状态或一种现象的演变,但不是整个时间的全部——只是一步一步的。为了建模自然现象,了解过去和未来的行为,比如人类活动识别或机器人的路径,该团队从一堆数学技巧找到了答案:一个“封闭形式”的解决方案,在一个单一的计算步骤中建模整个系统的描述。

根据他们的模型,「人们可以在未来的任何时候计算这个方程,也可以在过去的任何时候计算这个方程。不仅如此,计算速度也快得多因为你不需要一步一步地解微分方程」

想象一下,一个端到端神经网络可以从安装在汽车上的摄像头接收驾驶信息。这个网络经过训练,可以产生输出,比如汽车的转向角度。2020年,该团队通过使用19个节点的液体神经网络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19个神经元加上一个小型感知模块可以驾驶一辆汽车。微分方程描述了系统的每个节点。对于封闭形式的解,如果你把它替换到这个网络中,它会给出精确的行为,因为它很好地近似了系统的实际动力学。因此,他们可以用更少的神经元数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意味着它将更快,计算成本更低。

这些模型可以接收时间序列(时间中发生的事件)的输入,「可用于分类、控制汽车、移动人形机器人或预测金融和医疗事件」。使用所有这些不同的模式,它还可以提高准确性、鲁棒性和性能,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这有时是一种权衡。

解决这个方程对推进自然和人工智能系统的研究都有深远的意义。麻省理工学院新论文的第一作者说:“当我们对神经元和突触的通信有了一个封闭的描述时,我们就可以建立具有数十亿细胞的大脑计算模型,由于神经科学模型的高度计算复杂性,这一能力在今天是不可能实现的。封闭形式的方程可以促进这种大层次的模拟,这为我们理解AI打开了新的研究途径。”

嵌入式应用

此外,早期的证据表明,Liquid CfC模型可以在一个环境中从视觉输入学习任务,并将它们学到的技能转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而无需额外的训练。这就是所谓的分布外泛化,这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基本的开放挑战之一。

“基于微分方程的神经网络系统很难求解,也很难扩展到数百万和数十亿个参数。获得神经元如何相互作用的描述,不仅仅是阈值,而是解决细胞之间的物理动力学,能够让我们建立更大规模的神经网络,”哈萨尼说。“「这个框架可以帮助解决更复杂的机器学习任务——实现更好的表示学习——并且应该成为任何未来嵌入式智能系统的基本构建块」。”

“最近的神经网络架构,例如神经 ODE 和液体神经网络,具有由代表无限潜在状态的特定动态系统组成的隐藏层,而不是显式堆叠的层,”Aurora Flight Sciences 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小组负责人Sildomar Monteiro说, “这些隐式定义的模型展示了最先进的性能,同时比传统架构需要的参数少得多。其中传统网络架构由于训练和推理需要的高额计算成本,它们在实际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他补充说,这篇论文“表明这类神经网络的计算效率有了显着提高,有可能实现与安全关键型商业和国防系统相关的更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关论文

Paper: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2-00556-7

Code:https://arxiv.org/pdf/2006.04439.pdf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11-16,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INLPer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受显微镜下线虫启发, 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液态」神经网络
我猜,这大概率是你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你一定会好奇,这种「耸人听闻」的神经网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新智元
2021/02/12
4500
受显微镜下线虫启发, 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液态」神经网络
19个神经元控制自动驾驶汽车,MIT等虫脑启发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众所周知,当数据量足够多时,深度监督模型会被训练得很好,但目前的深度学习仍存在泛化性能不好和训练效率不高的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构建智能模型的新方法。当前人们探求的方向总是更深的网络,但这意味着更高的算力消耗。因此正如人们所思考的那样,必须寻找一种需要更少数据或更少神经网络层的方法,让机器实现智能化。
机器之心
2020/11/04
7880
19个神经元控制自动驾驶汽车,MIT等虫脑启发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神经网络被麻省理工新方法“欺骗”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其构建的3D物体可有效“欺骗”当前人工智能所依赖的神经网络。 以“神经网络”形式出现的人工智能(AI)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中,以便能够观察并识别物体。这样的系统甚至可以帮助完成诸如在机场安检线路中识别爆炸物的任务。但从很多方面来说,它们是一个黑匣子,因为开发它们的研究人员并不知道它们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也不知道如何去欺骗它们。例如,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恐怖分子可以对炸弹的物理设计进行小小的调整,从而可以逃过运输安全管理局(TSA)装置的侦测,将会是多么恐
人工智能快报
2018/03/07
6000
解决神经网络的百年难题,MIT新模型Liquid CfC让模拟大脑动力学成为可能
在自动驾驶等许多重要应用中,数据都是实时动态的,并且包含一些意外情况。为了高效应对实时数据,去年 MIT 的研究者受生物神经元启发设计了一种新型「Liquid」神经网络,其不仅能在训练阶段学习,而且还能持续不断地适应。之所以将这种灵活的算法命名为「Liquid」神经网络,是因为其能像「液体」一样改变其底层的数学方程以持续适应新的输入数据。
机器之心
2022/12/16
1.6K0
解决神经网络的百年难题,MIT新模型Liquid CfC让模拟大脑动力学成为可能
“蝴蝶效应”也能预测了?看机器学习如何解释混沌系统
大数据文摘作品 编译:李雷、笪洁琼、夏雅薇 一只南美洲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飓风…… 极小的扰动,将会引起结果的巨大差异。不可重复、不可预测,这就是混沌现象。 不可预测?那么,有了机器学习之后呢? 半个世纪前,混沌理论的先驱们发现由于存在“蝴蝶效应”,长期预测是不可能的。对于复杂系统(如天气,经济等等),即使是最小的扰动也能触发一连串事件,导致极为不同的后果。 我们生活在不确定的阴影之下,无法确定这些系统的状态以预测它们将如何发展。 最近,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表明,人工
大数据文摘
2018/05/23
1.4K0
国科大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AAAI论文,用神经网络分析三维模型
【新智元导读】江山代有才人出,此前新智元报道过22岁复旦学生赢得世界深度学习竞赛冠军,日前,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首届本科生谈清扬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被 AAAI 2018接受。本科生以一作身份在国际顶会发表论文十分难得。论文描述了一种全新的基于网格的自编码器架构,能够处理具有不规则拓扑的网格,克服了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无法对三维模型库进行智能分析的缺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首届本科生谈清扬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Mesh-based
新智元
2018/03/21
1.3K0
国科大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AAAI论文,用神经网络分析三维模型
人类将可能操控AI?神经网络语言处理工作原理被破解
作者:刘光明 【新智元导读】近期,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和卡塔尔计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通过新的解释技术,来分析神经网络做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的训练过程。 神经网络通过分析大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并执行任务,这是近期人工智能领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包括语音识别和自动翻译系统。 然而,在训练过程中,神经网络以甚至其创造者都无法解释的方式来不断调整其内部设置。计算机科学最近的许多工作都聚焦于千方百计的弄清楚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在最近的几篇论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实
新智元
2018/03/20
6060
麻省理工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人脸识别算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的人脸识别算法,这是一种新的基于人脑面部识别机制的计算模型,似乎能够捕获被现有模型忽略的一些人类神经学方面的特征。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机器学习系统来实现其模型,并使用了大量样本图像训练该系统识别特定人脸。他们发现,经过训练的系统多了一个中间处理步骤,该步骤能够表示面部的旋转度,例如从中心旋转45度,但未说明是向左还是向右。 这一属性没有被内置到系统中,而是在训练过程中自发出现的,其特征与过去实验中观察到的灵长类动物的面部处理机制相似,研究人员认为这表
人工智能快报
2018/03/07
9410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描绘大脑神经元的人工智能
谷歌公司和德国马普学会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发出了一种回归神经网络,能够描绘出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图谱。
人工智能快报
2018/08/17
2270
Facebook、MIT等联合发表451页手稿:用「第一性原理」解释DNN
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并改变了制造业。然而,直到热力学定律和统计力学原理的发展,科学家们才能够在理论层面完全解释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机器之心
2021/08/06
5320
麻省理工的深度学习新研究
机器学习有一个分支叫做“深度学习”,它能帮助电脑在医学扫描等定义明确的视觉任务上超越人类。随着这项技术扩展到解读视频和真实世界的领域,它的模型变得越来越大,计算量也越来越大。
AiTechYun
2019/10/15
4750
麻省理工的深度学习新研究
MIT研究团队致力于用AI革新日常用品
机器学习是实践中人工智能的一个例子。智能系统和设备已经普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结构中。电脑和手机使用脸部识别来解锁;系统感知并调整我们家中的温度;设备回答问题或按需播放我们最喜爱的音乐;几乎所有主要的汽车公司都竞相开发安全自驾车。
AiTechYun
2018/07/27
4540
MIT研究团队致力于用AI革新日常用品
麻省理工研制出硅基人工神经突触
为制造出便携式的“大脑芯片”,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用单晶硅成功制作出了人工神经突触,这大大促进了人造硬件的发展。 当谈到处理能力时,人类的大脑是无法被击败的。在人类大脑这个柔软的、足球大小的器官里,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神经元之间的空间)将指令传递给成千上万的其他神经元,如此实现神经递质交换。大脑中有超过100兆的突触可以调节神经元信号,加强一些连接,同时修剪其他的神经元,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能够识别模式、记住事实、并以闪电般的速度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神经
人工智能快报
2018/03/13
9630
麻省理工研制出硅基人工神经突触
新型的机器学习系统可比人类科学家快100倍
本文由人工智能观察编译 译者:Sandy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篇新论文,一个新的自动化机器学习系统在分析数据、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方面比人类要快100倍,这有助于企业以更快、更简单的方式实现机器学习能力的应用,同时,也会填补数据科学人才的缺口。 当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数据科学家需要浏览大量数据集,并选择最有效的建模技术。问题是,有数百种技术可供选择,包括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选择最好的技术可能意味着数百万美元的额外收入,或者在关键的医疗设备上找出缺陷。 麻省理工学院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最
企鹅号小编
2018/02/06
6240
新型的机器学习系统可比人类科学家快100倍
麻省理工学院通过新型人工智能系统用电脑可以合成新材料
即使在缺少试验数据的情况下,设备学习系统也可以在材料“配方”中找到相应的模式。 上个月,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位材料科学家及其同事发表了一篇论文,讲述了一种新型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科学研究论文搜寻并提取用于生产特定类型材料的“配方”。 这项工作被设想成朝着人工智能系统迈出的第一步,这种系统可以为只在理论上存在的材料提供制作配方。目前,在《npjComputational Material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EECS)的三位材料科学家与他们的同事一起朝着这个研究方向迈出了重
企鹅号小编
2018/01/23
9050
麻省理工机器学习峰会:人工智能重塑世界
据麻省理工学院网站报道,在麻省理工学院和风险投资公司Pillar联合举办的机器学习峰会上,行业领导者、计算机科学家以及风险投资家汇聚一堂,讨论智能计算机如何重塑我们的世界。 战胜乳腺癌的经历改变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瑞加娜·巴尔齐莱(Regina Barzilay)的研究方向。这段经历清楚明白地告诉她,肿瘤医生及其患者极度缺乏以数据为驱动的决策工具。这不仅包括推荐哪些治疗方法,还包括患者的样品是否真的能确诊癌症,她在峰会上表示:“我们更多地将机器学习用于确定会在亚马逊网站(Amazon)上购买哪支口红,而不是确
人工智能快报
2018/03/07
6350
学界 | MIT最新:机器学习首次模仿大脑处理声音,能辩歌词和歌曲分类
大数据文摘作品 编译:大茜、笪洁琼、云舟 你是否对于Spotify之类的软件产生过这样的疑问:“Spotify,你放音乐的时候在想什么?”实际上这类软件可能会像你一样思考。 一项麻省理工学院的新研究表明,科学家们构建了一个机器学习系统,可以像人类一样处理声音,能够辨别歌词或按流派对音乐进行分类。 它是第一个模仿大脑来解读声音的人造系统,在准确性上能够与人类相媲美。这项研究发表在Neuron杂志上,为研究人脑提供了吸引人的新方法。 大数据文摘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音乐”即可获得研究论文哟~ 机器学习系统无处不
大数据文摘
2018/05/23
4800
百年微分方程难题被解决!神经元相互作用方式有了解析解描述,作者:可以模拟大脑动力学了 | MIT
这个微分方程可以用来模拟神经元间通过突触的相互作用方式,换言之就是大脑传递信息的过程。现实生活中有诸多应用场景,比如自动驾驶、大脑和心脏的监测等。
量子位
2022/12/09
4880
百年微分方程难题被解决!神经元相互作用方式有了解析解描述,作者:可以模拟大脑动力学了 | MIT
【业界】MIT新研发的芯片将神经网络功耗降低95%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芯片,这种芯片能将神经网络计算的速度提高3到7倍,同时还能将耗电量降低94-95%。这大大减少了在芯片存储器和处理器之间来回传输数据的需要,这可能使得我
AiTechYun
2018/03/05
6730
【业界】MIT新研发的芯片将神经网络功耗降低95%
反之亦然,科学家开始用深度神经网络解释人类大脑
2011年冬天,麻省理工学院计算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员丹尼尔-亚明斯(Daniel Yamins)常常会为了研究他的计算机视觉项目熬到深夜。那时候的他正在苦心设计一个系统,用于识别图片中变化的物体。其实人类可以轻松做到这些的,但对于机器来说,这是个艰难的任务。而丹尼尔预想中的解决方案模仿自生物大脑,而这就是深度神经网络。
机器之心
2021/01/06
5400
推荐阅读
受显微镜下线虫启发, 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液态」神经网络
4500
19个神经元控制自动驾驶汽车,MIT等虫脑启发新研究登Nature子刊
7880
神经网络被麻省理工新方法“欺骗”
6000
解决神经网络的百年难题,MIT新模型Liquid CfC让模拟大脑动力学成为可能
1.6K0
“蝴蝶效应”也能预测了?看机器学习如何解释混沌系统
1.4K0
国科大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AAAI论文,用神经网络分析三维模型
1.3K0
人类将可能操控AI?神经网络语言处理工作原理被破解
6060
麻省理工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人脸识别算法
9410
研究人员开发出可描绘大脑神经元的人工智能
2270
Facebook、MIT等联合发表451页手稿:用「第一性原理」解释DNN
5320
麻省理工的深度学习新研究
4750
MIT研究团队致力于用AI革新日常用品
4540
麻省理工研制出硅基人工神经突触
9630
新型的机器学习系统可比人类科学家快100倍
6240
麻省理工学院通过新型人工智能系统用电脑可以合成新材料
9050
麻省理工机器学习峰会:人工智能重塑世界
6350
学界 | MIT最新:机器学习首次模仿大脑处理声音,能辩歌词和歌曲分类
4800
百年微分方程难题被解决!神经元相互作用方式有了解析解描述,作者:可以模拟大脑动力学了 | MIT
4880
【业界】MIT新研发的芯片将神经网络功耗降低95%
6730
反之亦然,科学家开始用深度神经网络解释人类大脑
5400
相关推荐
受显微镜下线虫启发, 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液态」神经网络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