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JN: 上海健康医学院田启威副教授和黄钢教授团队:透明质酸修饰的铋掺杂的Cu2O用于靶向递送和增强光热性能H2S响应的结肠癌治疗

JN: 上海健康医学院田启威副教授和黄钢教授团队:透明质酸修饰的铋掺杂的Cu2O用于靶向递送和增强光热性能H2S响应的结肠癌治疗

作者头像
JoJo_Beatles
发布于 2022-08-15 03:24:49
发布于 2022-08-15 03:24:49
1.1K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纳米药物前沿纳米药物前沿

DOI:10.1186/s12951-022-01555-x

关键词:内源性H2S,CT成像,光热治疗,结肠癌,氧化亚铜

背景介绍:内源性硫化氢(H2S)响应性治疗剂因其对结肠癌的特异性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这些药物在肿瘤中的富集主要取决于增强的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而不是靶向递送,此外,它们在近红外的吸收也需要进一步改善。因此,开发具有强 NIR 吸收和靶向肿瘤递送的 H2S 触发治疗诊断剂仍然具有挑战性。

成果简介:

作者通过一锅法成功制备了透明质酸(HA)修饰的Bi掺杂氧化亚铜纳米材料(Bi:Cu2O@HA NPs),一种具有肿瘤靶向递送和出色的结肠癌治疗效果的硫化氢响应纳米制剂。Bi掺杂不仅增强了内源性H2S触发的 Cu2O的近红外吸收,而且还可以用作肿瘤成像的CT造影剂。此外,HA可以特异性靶向结肠癌细胞中过表达的CD44受体,从而提高Bi:Cu2O NPs在肿瘤中的富集度,增强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2S激活的Bi:Cu2O@HA NPs在治疗过程中对肿瘤组织具有良好的光热治疗效果,且对正常组织无毒副作用。该新型Bi:Cu2O@HA纳米粒子表现出优异的肿瘤靶向和光热治疗效果,为结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见解。

图1. 多功能Bi:Cu2O@HA NPs的合成及其在结肠癌靶向递送、CT成像和增强H2S响应PTT中的应用示意图。

通讯作者简介:

田启威: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主要从事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近红外吸收的纳米材料高效抗肿瘤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IF>10的20余篇,4篇ESI论文,单篇最高引用90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美国专利一项。于2017和2018年分别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上海人才发展基金计划。上海市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 委员;上海市核医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实验核医学与核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核医学专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技术学组(副组长)。

薛峰峰: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讲师。2018年复旦大学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导师:易涛教授),2018年11月-2020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陈航榕研究员)。研究集中在纳米生物材料领域,调控多孔材料与聚合物材料的结构与载药性能,并探索纳米材料在微针经皮递药、肿瘤药物递送以及光动力学治疗等方面的性能。研究成果于Nano Letters,Biomateria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4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件,美国专利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参与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多项研究项目。

黄钢: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导。影像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百人计划;担任亚洲与大洋洲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主席、中国教育部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主委等。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国家级教学特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等10余项。主持科技部重大创新项目及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多次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文章信息:

Yuying Cheng†, Haiji Bo†, Ruomeng Qin, Fulai Chen, Fengfeng Xue, Lu An, Gang Huang*, Qiwei Tian*. Hyaluronic acid-coated Bi: Cu2O: an H2S-responsive agent for colon cancer with targeted delivery and enhanced phototherm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2022, 20, 346.

《纳米生物技术》(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是一本开源,国际化,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学术期刊,2021影响因子为9.429,由BioMed Central/Springer Nature 出版。在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以及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两个JCR类别里均为Q1 期刊。网站:https://jnanobiotechnology.biomedcentral.com

Editorial Board: https://jnanobiotechnology.biomedcentral.com/about/editorial-board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2-07-29,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纳米药物前沿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机器学习成像技术可以促进结肠癌的诊断
结肠癌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癌症,大约90%的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癌细胞从结肠的内表面或粘膜层产生,可以穿透结肠的更深层并扩散到其他器官。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种疾病是致命的。
AiTechYun
2019/12/17
4920
机器学习成像技术可以促进结肠癌的诊断
基于肿瘤微环境基因构建I-III期结肠癌免疫预后模型(IF=6.68)
今天解读一篇发表在EBioMedicine上的文章,影响因子6.68。文章通过建立了一个肿瘤微环境风险评分panel,并证明其可作为I-III期结肠癌患者生存预测和治疗指导的有效工具。
DoubleHelix
2020/06/27
1.6K0
基于肿瘤微环境基因构建I-III期结肠癌免疫预后模型(IF=6.68)
上健院田启威副教授团队Nano Today:近红外二区激光介导的类光芬顿反应选择性增强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疗法在转移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极好的潜力,但是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其响应率很低,仅有少数患者能从中获益。因此,联合放疗、化疗和光热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这些常规治疗手段肿瘤选择性差,治疗时不可避免的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化学动力学治疗(CDT)是一种新型肿瘤选择性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芬顿或类芬顿试剂,将肿瘤内源性双氧水催化降解成羟基自由基,进而利用高毒性羟基自由基杀死肿瘤细胞。因此,免疫检查点联合CDT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因催化效率等因素的限制,芬顿或类芬顿试剂催化效率仍需进一步的提高。光芬顿反应是一种常用的策略。但常用紫外、可见光等组织穿透性差,难以用于肿瘤治疗。
JoJo_Beatles
2022/08/15
1K0
上健院田启威副教授团队Nano Today:近红外二区激光介导的类光芬顿反应选择性增强免疫治疗
针对谷氨酰胺运输体的小分子抑制剂 | MedChemExpress
ACST2 蛋白是谷氨酰胺进入癌细胞的主要转运蛋白。在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癌症中,ACST2 蛋白水平的上调与患者存活率有关。当抑制 ACST2 基因表达时,会显著抑制癌细胞生长。ASCT2 水平升高与多种癌症的生存率降低有关,而使癌细胞ACST2 基因沉默的遗传研究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
MedChemExpress
2023/02/24
2770
针对谷氨酰胺运输体的小分子抑制剂 | MedChemExpress
新型口服节律化疗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联合抗 PD-1 疗法根除结肠癌
在本研究中,作者考察了口服奥沙利铂(OXA)和培美曲塞(PMX)联合应用的新型节律化疗(MCT)对结肠癌的免疫调节作用。OXA和PMX分别与脱氧胆酸赖氨酸衍生物(DCK)离子络合,形成纳米乳剂或胶体分散体,分别制备了OXA/DCK-NE和PMX/DCK-OP,以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JoJo_Beatles
2022/08/15
3730
新型口服节律化疗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联合抗 PD-1 疗法根除结肠癌
Nat. Commun. | 无需人工标注,自动识别结肠癌预后的组织学特征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纽约大学Aristotelis Tsirigos团队的一篇论文。自监督学习(SSL)可以自动从未标注的苏木精-伊红染色的全扫描切片(WSIs)中提取和解释病理组织学特征。我们在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的435个结肠腺癌WSI上训练了一个SSL Barlow Twins编码器,用于从小型图像块中提取特征。利用Leiden社区检测方法将这些特征分组为组织形态学表型簇(histomorphological phenotype clusters,HPCs)。一项独立的临床试验(N = 1213 WSIs)确认了HPC的可重复性和对总体生存率的预测能力。这种无偏的图谱有47个HPCs,展示出独特且共享的临床显著组织形态学特征,突出了组织类型、数量和结构,特别是在肿瘤基质的背景下。通过对这些HPCs的深入分析,包括免疫景观和基因集富集分析,以及与临床结果的关联,作者阐明了影响生存和对标准辅助化疗和实验治疗反应的因素。对HPCs的进一步探索可能会揭示额外的见解,并有助于结肠癌患者的决策和个性化治疗。
DrugAI
2025/04/26
930
Nat. Commun. | 无需人工标注,自动识别结肠癌预后的组织学特征
新冠肺炎病毒肺炎还会伤肝!复旦最新研究指出:应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异常特别护理
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肝异常可能不是由于病毒对肝细胞造成了损伤,而是由胆管细胞功能障碍和药物诱导、全身性炎症反应等其他原因引起。
量子位
2020/02/21
5720
医学人工智能:路漫漫
转眼已经到2017年的最后一周,大家是不是已经打算好元旦去哪里玩了呢?今年的冬天很冷,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感冒了。 言归正传,上次我们聊过《人工智能时代,医生都要失业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医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经验科学,实际上,医生对疾病的把控性是有限的。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只是医生知识及经验的延展,人工智能代替不了人的创造性。换句话说,目前的人工智能是一种较弱的智能,其主要应用于基因测序、辅助诊断、医学影像、药物研发等方面。 人工智能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对图像的学习能
企鹅号小编
2018/01/30
1.2K0
医学人工智能:路漫漫
标书模板: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靶向疗法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三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排在前五位。而xx结直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比高达10.45%,仅次于肺癌,成为恶性肿瘤所致经济、社会负担的重要源头。
用户6317549
2019/09/24
1.9K0
标书模板: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靶向疗法研究
11+! 结肠癌中基于 m6A 调节因子的甲基化修饰模式以不同的肿瘤微环境免疫谱为特征
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从m6A调控因子的角度出发研究癌症的免疫相关信息,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这篇文章通过整合结肠癌(CC)样本的数据,评估了m6A修饰模式与TME细胞浸润特性的相关性。文章发表在《Theranostics》上,影响因子为11.556,文章题目为:m6A regulator-based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mmune profiles in colon cancer。
作图丫
2022/06/24
6130
11+! 结肠癌中基于 m6A 调节因子的甲基化修饰模式以不同的肿瘤微环境免疫谱为特征
单细胞分析揭示结肠癌髓系靶向治疗机制
InBrief:结合在结直肠癌和小鼠的肿瘤模型的肿瘤微环境的单细胞分析结果找到了对CSF1R blcokade 具有不同敏感性的髓系细胞,定义DC细胞和T细胞对anti-40治疗的不同的免疫反应。
生信技能树jimmy
2020/12/11
1.5K0
单细胞分析揭示结肠癌髓系靶向治疗机制
2018,AI杀入医疗,前瞻者的欣喜还是保守者的恐惧 ?
当DeepMind 宣布让AlphaGo “退休”,组建 DeepMind Health 大举进军智能医疗之后,这家名震一时的公司也未能免俗地陷入了商业变现的泥石流。
新智元
2018/12/28
6020
2018,AI杀入医疗,前瞻者的欣喜还是保守者的恐惧 ?
AM封面:免疫治疗新突破-内源特异性TAMs靶向仿生纳米红细胞递送系统增强化疗免疫治疗
由肿瘤细胞、基质细胞和浸润的免疫细胞构成的高度复杂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TIME)是导致肿瘤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治疗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最丰富的肿瘤浸润白细胞之一,特别是M2型TAMs在促进肿瘤生长、血管新生、肿瘤转移及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清除或极化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有望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巨噬细胞在体内广泛分布和在先天免疫中的关键作用,生物安全性是基于TAMs治疗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实现M2型TAMs的特异性靶向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瓶颈难题。
JoJo_Beatles
2022/08/15
5020
AM封面:免疫治疗新突破-内源特异性TAMs靶向仿生纳米红细胞递送系统增强化疗免疫治疗
直击三大实体瘤!上海交大团队发布深度学习系统,提高癌症生存预测准确性
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分中心)俞章盛课题组、王宇光课题组与合作者,共同开发了深度学习系统 IGI-DL,通过组织病理学图像,为没有空间转录组数据的癌症患者预测肿瘤微环境信息,从而实现精确的癌症预后。
HyperAI超神经
2024/06/04
1630
直击三大实体瘤!上海交大团队发布深度学习系统,提高癌症生存预测准确性
2020腾讯医学ME大会演讲者名单公布 | 你怕痛吗?
“马化腾先生曾说过, 互联网的任务是解决用户的痛点。 这跟医学的使命很像, 我们是解决人类最根本的痛点,生命之痛。 正如我们在这次疫情中所感受到的, 在生命之痛面前, 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钟南山院士寄语2020腾讯医学ME大会 那些身体里的痛点信号  那些疫情给全球带来的痛 都是医务工作者帮我们治愈 在身体痛的时候 在人类至暗的时刻 世界吻我以痛,生命报之以歌 11月8日,2020腾讯医学ME大会即将准时上线,今年大会的主题是“痛点”。痛,是身体里的微观世界向宏观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隐藏着
鹅老师
2020/11/03
4020
年终盘点2017年发生在上海的科技大新闻
2017年只剩下最后几天了,回首这一年,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国之重器引领着国家的崛起与复兴。 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 2017年5月5日,上海浦东机场,国产大飞机C919大型客机101架机首飞成功。 C919在历经10年后终于破茧化蝶,实现了国产客机领域的突破。发展中国自己的大型民用飞机,承载着几代航空人的梦想,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让全世界见证中国“智造”的大型民用飞机是所有中国人民的愿望。 首飞之后,C919的101架机在11月10日实现第一次转场飞行,飞往西安阎良
企鹅号小编
2018/01/16
9340
年终盘点2017年发生在上海的科技大新闻
2017年发生在上海的科技大新闻
2017年只剩下最后几天了,回首这一年,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国之重器引领着国家的崛起与复兴。 说到科技,总带着一股“高冷”。冰冷的仪器和数据,冷静的研究和实验,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但当你关注到2017的上海科技动态,就会发现科技话题不再离生活那么遥远。从国产大飞机C919于浦东机场首飞,到人工智能在工博会上首开专场“搞事情”,这一年里,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无论衣食住行还是医疗教育,都因科技的进步,迸发出无限可能。在此就让我们一起回顾2017,看看这些与上海密不可分的最新科技成就对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密切关系。 国
企鹅号小编
2018/01/22
8140
2017年发生在上海的科技大新闻
空间转录组识别恶性-边界-非恶性轴肿瘤空间微环境解析
ST结合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的优势使基因表达谱能够直接在组织内与二维空间信息相结合。与scRNA-seq分析中的聚类方法相比,ST在评估基因表达、空间定位和组织学信息时需要更全面和综合的考虑。许多原位捕获技术,如10X Genomics Visium,利用5000个直径为55-100µm的SPOT来记录6.5 × 6.5 mm捕获区域内的mRNA位置。这种方法容易在一个SPOT中包含多个同质或异质细胞(每个斑点1-10个细胞),这使得在混合SPOT中区分细胞身份变得困难。用于ST分析的传统生物信息学工具通常考虑图像分析、细胞类型鉴定、反卷积、空间分布、细胞-细胞通信、空间表达模式、调节因子在空间位置的相互作用和亚细胞分辨率。大多数用于ST数据中细胞类型鉴定的工具要么基于细胞类型映射,要么基于细胞类型反卷积。细胞类型定位方法通常根据基因表达或结合成像数据或邻近点推断出最可能的细胞类型,而失去了实际的细胞组成。细胞型反卷积方法一般依靠scRNA-seq数据作为参考来推断每个SPOT或位置的细胞组成,但不考虑SPOT的位置和形态特征,可能忽略了空间结构对细胞组成的影响。此外,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高分辨率重建同一点不同细胞类型的表达矩阵,这限制了对同一点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空间建筑中特定细胞类型标记物潜在靶标的识别。在这里,文章开发了Cottrazm,一个集成的工具框架,能够基于10x Genomics Visium平台的空间转录组学构建肿瘤边界周围的微环境。Cottrazm确定连接恶性和非恶性细胞SPOT的肿瘤边界(Cottrazm- boundarydefine)。根据形态学调整后的表达矩阵的聚类和肿瘤的高CNV特征确定肿瘤核心的SPOT。其次,利用六边形系统连续外推肿瘤核心spot的相邻spot,并计算相邻点到肿瘤质心的UMAP距离。该方法能够确定相邻点是肿瘤还是边界(Bdy)。
追风少年i
2024/04/18
4010
空间转录组识别恶性-边界-非恶性轴肿瘤空间微环境解析
2022年抗癌行业研究报告
抗癌药是指抵抗癌症的药品,目前全球各国已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大约有130 ~150种,用这些药物配制成的各种抗癌药物制剂大约有1300~1500种。此外,全球正在研究之中但尚未获得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约有800多种,其中属于小分子的化学抗癌药物约400种。这些抗癌新药将是人类未来20年~ 50年内与癌症抗争的新型武器,也代表了目前人类抗癌药物研究的最高水准。
资产信息网
2022/03/25
8120
2022年抗癌行业研究报告
登上《Cell》封面的AI医疗影像诊断系统:机器之心专访UCSD张康教授
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李泽南 人工智能(AI)有可能通过帮助人类医疗专家进行高难度分类、快速分析大量医疗图像的方式彻底改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流程。近日,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康教授等人提出的深度学习诊断方式让我们提前看到了未来。 2018 年 2 月 22 日出版的《Cell》封面文章介绍了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张康教授主导的研究成果:一种基于迁移学习,能够精确诊断致盲性视网膜疾病与肺炎的人工智能工具。该方法的表现与专业医生能力相当,并
机器之心
2018/05/08
1.4K0
登上《Cell》封面的AI医疗影像诊断系统:机器之心专访UCSD张康教授
推荐阅读
机器学习成像技术可以促进结肠癌的诊断
4920
基于肿瘤微环境基因构建I-III期结肠癌免疫预后模型(IF=6.68)
1.6K0
上健院田启威副教授团队Nano Today:近红外二区激光介导的类光芬顿反应选择性增强免疫治疗
1K0
针对谷氨酰胺运输体的小分子抑制剂 | MedChemExpress
2770
新型口服节律化疗激发肿瘤特异性免疫联合抗 PD-1 疗法根除结肠癌
3730
Nat. Commun. | 无需人工标注,自动识别结肠癌预后的组织学特征
930
新冠肺炎病毒肺炎还会伤肝!复旦最新研究指出:应对患者进行肝功能异常特别护理
5720
医学人工智能:路漫漫
1.2K0
标书模板: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靶向疗法研究
1.9K0
11+! 结肠癌中基于 m6A 调节因子的甲基化修饰模式以不同的肿瘤微环境免疫谱为特征
6130
单细胞分析揭示结肠癌髓系靶向治疗机制
1.5K0
2018,AI杀入医疗,前瞻者的欣喜还是保守者的恐惧 ?
6020
AM封面:免疫治疗新突破-内源特异性TAMs靶向仿生纳米红细胞递送系统增强化疗免疫治疗
5020
直击三大实体瘤!上海交大团队发布深度学习系统,提高癌症生存预测准确性
1630
2020腾讯医学ME大会演讲者名单公布 | 你怕痛吗?
4020
年终盘点2017年发生在上海的科技大新闻
9340
2017年发生在上海的科技大新闻
8140
空间转录组识别恶性-边界-非恶性轴肿瘤空间微环境解析
4010
2022年抗癌行业研究报告
8120
登上《Cell》封面的AI医疗影像诊断系统:机器之心专访UCSD张康教授
1.4K0
相关推荐
机器学习成像技术可以促进结肠癌的诊断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