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INFOCOM 2023 | 基于多核的移动设备上的节能 360 度视频流

INFOCOM 2023 | 基于多核的移动设备上的节能 360 度视频流

作者头像
用户1324186
发布于 2023-10-24 02:44:26
发布于 2023-10-24 02:44:26
464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媒矿工厂媒矿工厂

背景和动机

与传统视频不同,360°视频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即用户可以通过四处查看和与虚拟世界互动来导航虚拟世界。360°视频可以使用专用的头戴式显示器(如Oculus和HTC Vive)进行观看,或者通过将智能手机放入如Google Cardboard和Samsung Gear VR之类的头戴式设备中进行观看。下图展示了360°视频处理流程,其中现代移动设备中的硬件加速器(如硬件解码器、GPU和显示处理单元)被用于处理360°视频。具体来说,设备首先从视频服务器(如YouTube、Facebook-360等)接收编码的360°视频,或从本地加载视频。

图 1

现代移动设备具有多核心的三集群处理器架构,包括三个处理器集群,每个集群都被设计用于有效地处理不同类型的工作负载。例如,Samsung S20具有八个核心的三集群配置,包括两个大核、两个中核和四个小核。现有的系统在视频流中激活所有这些核心,这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但这是不必要的。这是因为,在现代移动设备中,由于使用了许多硬件加速器,如硬件解码器、GPU等,大部分360°视频处理中的重型计算都由硬件加速器处理。由于360°视频的分辨率较高,视频处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然而,很少有工作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尤其是考虑到移动架构的最新进展。

视频、 能效和QoE模型

服务器端的视频模型

在服务器端,视频被划分为一系列的n个视频段,每个段包含固定时长的视频内容(例如,L秒)。每个视频段被编码为V个副本,对应于V种不同的质量(即,不同的视频分辨率和编码比特率)。例如,与YouTube的常见设置类似,视频被编码为八个质量级别。基于网络状况,客户端的视频播放器会请求具有特定质量级别的段。360°视频流的过程可以被视为n个任务,这些任务对应于下载和传输n个视频段。让Tk表示流第k个视频段的任务。让Tkv表示第k个任务,其中视频段以质量级别v编码(v ∈ {1, 2, ..., V})。让Bk表示当客户端请求第k个视频段时,缓冲区中已下载但尚未查看的视频的视频长度(以秒为单位)。为了避免重新缓冲(或视频停顿),视频段应在视频播放器缓冲区用尽之前完全下载。

客户端的能效模型

移动设备在360°视频流中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两部分:视频下载(Pd)和视频处理(Pp)。下载的能源与视频的质量级别和无线链接接口有关,而处理的能源与视频的质量级别和移动设备的硬件特性有关。为了测量无线接口消耗的能源,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一个wget守护进程在后台运行(屏幕关闭)从服务器下载数据。由于所有其他的后台任务都被关闭,只有一个数据下载应用在运行,所以测量的下载数据的能源减去没有下载数据的基础能源将是无线链接接口的能源。为了模拟Pp,作者测量了使用不同CPU频率播放不同质量级别编码的360°视频时的能源消耗。当观看具有特定视频质量的360°视频时,考虑了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即基线情况),视频播放器被打开但没有播放视频;在第二种情况下(即播放情况),通过手动设置CPU频率值来控制CPU核心。下图展示了视频处理时的能效模型。

图 2

公式为:

E\left(T_k^v\right)=E_d\left(T_k^v\right)+E_p\left(T_k^v\right) \quad (1)

用户感知的QoE模型

用户观看视频时的感知QoE是基于所有视频段的平均QoE值来定义的。对于每个视频段,QoE模型考虑了以下几个指标:平均视频质量、质量变化和重新缓冲。模型通过考虑这些指标来量化用户感知的质量。特别地,模型使用了Michaelis-Menten函数来模拟用户感知的视频质量,并考虑了由于比特率突然下降或增加而可能导致的QoE降级和重新缓冲事件:

Q\left(T_k^v\right)=Q_o\left(T_k^v\right)-\omega_c I_c\left(T_k^v\right)-\omega_r I_r\left(T_k^v\right) \quad (2)

能效和QoE感知的360°视频流问题

问题定义

为了最大化QoE并最小化能源消耗,文章将360°视频流的能效和QoE问题形式化为一个优化问题:

\begin{array}{ll} \min \sum_{k=1}^n \sum_{v=1}^V \eta_{k v}\left(\gamma \sum_{f=1}^F \delta_{k v f} \frac{E\left(T_k^{v, f}\right)}{E\left(T_k^{V, F}\right)}-(1-\gamma) \frac{Q\left(T_k^v\right)}{Q\left(T_k^V\right)}\right) \\ \text { s.t. } \sum_{v=1}^V \sum_{f=1}^F \eta_{k v} \cdot \delta_{k v f}=1, \quad \forall k \\ \sum_{v=1}^V \eta_{k v} \cdot S\left(T_k^v\right) \leq R \cdot B_k, \quad \forall k \end{array} \quad (3)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给定的网络带宽和设备能源约束下,为每个视频段选择合适的视频质量和处理级别。由于在实际场景中获取所有未来任务的完美知识是不可能的,因此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基于启发式的算法来解决这个优化问题。

启发式算法

为了解决360°视频流的能效和QoE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基于启发式的算法。该算法首先估计网络带宽,然后基于可用带宽为每个视频段找到合适的比特率和处理频率。具体来说,算法计算了在下载特定质量级别的视频段时的能源消耗和QoE。此外,算法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如视频段的数据大小、下载吞吐量和客户端开始请求视频段时缓冲区中的视频数据量。这个启发式算法旨在在实际场景中为360°视频流提供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

图 3

评估

实验设置

为了评估所提算法的性能,作者使用Samsung S20智能手机观看七个不同的视频并收集了追踪数据。这些视频具有不同的长度,并以不同的质量级别进行编码。视频的比特率对应于YouTube中的常见视频分辨率,即{144p, 240p, 360p, 480p, 720p, 1080p, 1440p, 2160p}。与其他研究类似,每个视频被划分为一系列的视频段,每个段包含一秒的视频。用户的观看区域由观看中心和终端设备的视场(FoV)确定,水平和垂直方向均设为100度。对于QoE模型,权重设置为(ωv, ωr) = (1, 1)。电源模型基于使用root权限的Samsung Galaxy S20进行实际测量。播放缓冲区设置为五秒,权重因子γ设置为0.5。网络流量基于四十个吞吐量追踪生成,这些追踪具有不同的模式。为了考虑不同的网络条件,作者线性地缩放追踪数据,生成了三种追踪,称为低、中和高带宽追踪。

评估结果

能耗比较:与基线方法相比,所提出的EQA算法在低、中、高网络带宽下分别平均节省了21.0%、37.0%和50.7%的能源。此外,EQA与最优方法的能源节省相似,均明显优于DefFreq和AdaFreq方法,尤其在网络带宽较高时。

图 4

QoE比较:EQA算法可以实现非常高的QoE,与其他方法之间的QoE差距非常小。具体来说,对于低、中、高带宽追踪,EQA的平均QoE降级分别为0.2%、1.1%和4.6%。因此,EQA方法在节省大量能源的同时,只牺牲了很小的QoE。

图 5

其他手机的能源消耗:作者还使用其他基于Android的手机(如Pixel 6)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利用所提出的优化技术,Pixel 6上的360°视频流的能源可以显著减少。

视频下载与处理:能源消耗分为视频下载和视频处理两部分。EQA和最优方法的视频处理能源是之前章节中提供的电源模型来计算的。对于基线、DefFreq和AdaFreq方法,使用了测量的电源消耗数据。

这些评估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EQA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特别是在节省能源和保持高QoE方面。

结论

本文识别了移动设备上360°视频流的能源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能效的360°视频流算法。通过广泛的实验,作者发现现有的系统在视频流中激活了所有的CPU核心,这消耗了大量的能源,但这是不必要的,因为大部分360°视频处理中的重型计算都由硬件加速器(如硬件解码器、GPU和显示处理单元)处理。此外,作者还发现默认的CPU管理器即使在处理低分辨率视频时也会将CPU设置为高频率,这会消耗更多的能源。为了节省能源,作者提议根据视频质量有选择地激活适当的处理器集群,并根据视频质量自适应地调整CPU频率。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3-10-15,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媒矿工厂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传纸条被发现,一看竟写着...
当年偷偷写的日记和小秘密,为了防止被同学老师家长偷看,都写在这样的本子里面。这种本子的密码少则四五位,多的有七八位,除非知道这个密码锁的密码,不然根本无法打开。
magic2728
2019/09/27
5020
传纸条被发现,一看竟写着...
计算机组成原理:从电、电磁、继电器到数字计算机(13k字)
科学Sciences导读:公号对话框发送“计算机组成原理”获取10k字4表65图25页PDF计算机组成原理:从电、电磁、继电器到数字计算机。关键词:电(electricity),电磁(electromagnetic),数字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计算机(computer),组成原理(composition principle)。QinlongGEcai微信被封,转向自用、科普文章、学术论文OAJ电子刊免费开放获取。
秦陇纪
2020/11/05
1.8K0
计算机组成原理:从电、电磁、继电器到数字计算机(13k字)
【计算机组成原理】详谈计算机发展历程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 CO)。
蒙奇D索隆
2024/09/07
2700
【计算机组成原理】详谈计算机发展历程
计算机入门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本部件包括五部分:存储器 运算器 控制器(合称cpu:中央处理单元)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I/O-input-output)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9/20
5510
【史上最全】计算机的编年史
前几天我写算力简史的时候,顺便整理了一份计算机技术的编年史(将近一万字)。今天发给大家,以供参考。
鲜枣课堂
2023/08/21
1.1K0
【史上最全】计算机的编年史
摩尔定律之父94岁仙逝!悼念一代半导体先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
---- 新智元报道   编辑:Aeneas 好困 【新智元导读】摩尔定律之父去世,让全世界震惊。就是他,为人类半导体行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硅谷的繁荣。 就在刚刚,一位先驱的陨落震惊了全世界。 当地时间3月24日,摩尔定律的提出者、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地去世,享年94岁。 在这个AI大爆发的疯狂三月,摩尔的突然去世,更让我们深感历史的巧合。 我们会永远铭记,他在60年代对计算机芯片技术呈指数级发展的预测,为之后的高科技时代,指明了方向。
新智元
2023/03/29
2920
摩尔定律之父94岁仙逝!悼念一代半导体先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
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真的是Intel 4004吗?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故事…
发明于1947年的晶体管作为电子放大器和开关,是各种电子设备(从袖珍收音机到仓库规模的超级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早期版本被称为“双极晶体管”,至今仍在使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工程师已经找到了将多个双极晶体管组合成单个集成电路的方法。但由于这些晶体管的复杂结构,集成电路只能包含少量的晶体管。所以,因此,建立在双极集成电路基础上的微型计算机虽然比早期计算机小得多,但仍然需要多块主板和数百个芯片。
碎碎思
2021/06/09
2.1K0
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真的是Intel 4004吗?其实这是个很复杂的故事…
暗号与二进制
「暗号」这个词的意义想必大家都熟悉, 它也是人与人的一种交流方式,只是它的规则并不如我们使用的语言或文字一样由大众所掌握, 因此当人们想传递一些私密的信息又不想为他人所知时便会使用暗号。在电影或小说之中, 就经常会有使用暗号的场景, 比如在小说改编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和杨子荣的对话,座山雕:天王盖地虎, 杨子荣:宝塔镇河妖。咋一听还以为他们在对对联,其实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座山雕说:你好大的胆子, 敢来气你祖宗;杨子荣回话:要是我是来气你的, 叫我从山上摔死, 掉进河里淹死。 还有如在金庸小说「鹿鼎记
用户1608022
2018/04/11
1.5K0
暗号与二进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 处理器 处理器性能参数 摩尔定律 处理器总线 80x86系列处理器 冯·诺伊曼计算机的基本思想 处理器的主要功能 存储器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软件与硬件的等价性原理 计算机的结构、组成与实现 软件兼容与系列机和兼容机 本总结笔记基于钱晓捷老师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五版)》 处理器 计算集的运算和控制核心,即中央处理单元(CPU, Central Process Unit) 微处理器(Micrprocessor): 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代表着整个微型机系统的性能
李志伟
2020/08/18
719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
字符编码简介
所谓编码(Encoding),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例如“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中的“烽烟”,就是古代将敌人入侵的信息,转换为“烽烟”得以快速传递——古老的长途通讯方式之一。看到“烽烟”的将士们正确理解其含义——没有理解为烧柴做饭,即编码的逆过程,称为解码(Decoding)。
老齐
2021/05/20
2K0
CrashCourseComputerScience(2)-编程及操作系统
1940年之前,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早期变成时,人脉会先使用特定英文进行编程,在按照翻译表将这些伪代码手工转化为二进制,再交给计算机去执行
打铁读书郎
2024/04/11
1160
1.1_计算机发展历程
计算机系统 = 硬件 + 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计算机的实体),包括:主机、外设(鼠标、键盘、显示器)。软件就是我们看得见但是摸不着的,操作系统就是软件,微信、微博也是软件。
用户11290648
2025/01/13
1420
1.1_计算机发展历程
"字符"、"字符集"、"进制"、"编码"、"加密" 这都是啥?
对于大多数搞安全的来说,应该是能理解上面几个名次的,不过如果我说GBK ,Unicode, UTF-8, GB2312, ISO-xxxx,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ASCII, BIG5, UTF-16,UTF-32,UTF-DOM,半角字符,全角字符 等等,这回你还能分清楚吗?
意大利的猫
2020/08/20
9230
字符编码详解及由来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其体积之大、能耗之高、故障之多、价格之贵大大制约了它的普及应用。直到1947年,由Bell实验室的William B. Shockley、 John Bardeen和Walter H. 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电子计算机也找到了腾飞的起点,一发而不可收……
黄规速
2022/04/14
9360
字符编码详解及由来
算力简史(完整版)
引言:今天这篇文章,我将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人类算力的演进过程。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值得我们驻足与回忆。
鲜枣课堂
2023/11/17
5750
算力简史(完整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重点详解与章节总结——微处理器架构详解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这台电子计算机叫“ENIAC 计算机的五代变化。其内存:水银延迟线(Mercury Delay Line)存储装置——二战期间为军用雷达开发的一种存储装置作为内存,脉冲信号从管子一端进入,转换成超声波,960ms后超声波到达管子的另一端,然后再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timerring
2022/07/20
1.4K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重点详解与章节总结——微处理器架构详解
说说微处理器、单片机和嵌入式计算机ARM
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微型计算机-- Microcomputer 微计算机系统--Microcomputer system
华东子
2024/11/30
1900
说说微处理器、单片机和嵌入式计算机ARM
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软硬件知识
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是对计算机进行深入了解的前提条件,我们将基础知识罗列如下。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主机系统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运算器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向各部件协调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各个部件。 CPU叫做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微处理器芯片: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芯片。 存储器是计算机记忆和暂存数据的部件。 输入设备举例:键盘、鼠标。 输出设备举例:显示器、打印机。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位:bit
刘金玉编程
2019/09/19
2K0
纪念晶体管诞生71周年——改变世界30款芯片大阅兵!
1947年12月23日,第一个基于锗半导体的具有放大功能的点接触式晶体管面世,标志着现代半导体产业的诞生和信息时代正式开启。
新智元
2018/12/29
1.1K0
软硬件融合技术内幕 终极篇 (2) 从摩尔斯电码到柏林墙
在上一期,我们为大家展示了最早的模拟电路实现的运算,也就是用电压或电流等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来模拟真实的数字,进行运算。它的好处是实现非常简单,只需要10个以内的晶体管就可以做出一个加法器,但缺陷也非常明显:模拟电路容易受到干扰,而且没有合适的手段将干扰量消除,而是会带进下一个运算环节,最终得到的是,叠加了多个运算环受到的干扰的运算结果。
用户8289326
2022/12/13
4200
软硬件融合技术内幕 终极篇 (2) 从摩尔斯电码到柏林墙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传纸条被发现,一看竟写着...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