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Nature综述:噬菌体多样性、基因组学与系统发育

Nature综述:噬菌体多样性、基因组学与系统发育

作者头像
SYSU星空
发布于 2022-05-05 06:04:22
发布于 2022-05-05 06:04:22
3.2K0
举报

噬菌体是地球上丰度和多样性最高的生物学实体,大规模病毒宏基因组学和培养极大的推动了人们对噬菌体的了解。本篇综述从四个方面总结噬菌体研究进展,并结合研究现状给出自己的观点:

第一个方面展示噬菌体的形态特征以及蛋白结构;

第二个方面展示噬菌体基因组的多样性以及较低的基因组相似性;

第三个方面展示群落水平噬菌体的多样性,包括其在不同生态系统里的丰度与群落组成;

第四个方面探索不同噬菌体的基因交换,分析基因组镶嵌性与多样性的原因,从而使噬菌体谱系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结构。

文章信息

作者:Moïra B. Dion, Frank Oechslin and Sylvain Moineau*

期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时间:03 February 2020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9-019-0311-5

主要内容

噬菌体遗传物质为单链或双链的DNA或RNA,遗传物质包裹在多面体(Microviridae, Corticoviridae, Tectiviridae, LeviviridaeCystoviridae)、丝状的(Inoviridae)、不定形(Plasmaviridae)或者与尾部相连(Caudovirales)的衣壳中,如下图所示:

目前大多数分离的噬菌体是双链DNA的有尾噬菌体,属于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其受体结合蛋白(用于识别宿主)位于尾部纤维末端或者底座。相对于复杂多变、相似度低的基因组,噬菌体的结构似乎是有限的且种类相对较少。

噬菌体的基因组多样性很高,其起源扑朔迷离。作者经过总结发现一些宿主完全不同的噬菌体,他们的一些蛋白的结构却是十分类似的,典型的就是上图中的衣壳蛋白和传送蛋白,但是这些蛋白没有同源性,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都很小。作者在这里提供了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是趋同进化,也就是这些蛋白进化起源不同,但是最终产生了相似的结构;第二种就是趋异进化,也就是这些蛋白具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些蛋白由于适应不同的宿主、进化历程迥异而产生了较大的序列差异,但是其结构仍然是保守的。保守的噬菌体衣壳形态和高度相似的蛋白结构似乎表明其是趋异进化的结果,也即有共同的祖先。而有限的衣壳形态表明,噬菌体很可能来自有限的几个共同起源,有人提出噬菌体形成三个多源进化谱系(PRD1-like, HK97-like和BTV- like),其中有尾噬菌体属于HK97-like。

如上图所示,截至2019年9月份共有8437个完整的噬菌体基因组,被划分为12个科,超过一半属于Siphoviridae。目前不成比例的噬菌体基因组数目分布很可能是由于研究项目的偏倚造成的,例如项目SEA-PHAGES就产生了1537个属于Siphoviridae的基因组。目前关于海洋噬菌体研究发现,无尾噬菌体丰度最高。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他分类的基因组可能越来越多。噬菌体基因组大小的范围比较宽,目前最小的噬菌体基因组只有2435bp,而有些噬菌体基因组却超过了200kb,最新发现的一类噬菌体基因组则超过了540kb。

如上图所示,病毒宏基因组学极大拓展了人们对于噬菌体丰度和多样性的认识。噬菌体培养难度大,基因组之间相似度很低,缺乏一些共有的marker基因,这给噬菌体研究增大了困难。病毒宏基因组学则可以克服这些困难,目前有90多水环境(主要为海洋)、38人体肠道以及8个土壤的宏病毒组研究,未来这方面的研究可能越来越多。宏病毒组的缺点是分辨率低,假如有相似度较高的序列则难以区分。因此,宏病毒组学应与单病毒基因组学、分离培养与显微镜观测结合来探索病毒暗物质。

接下来,作者总结了目前关于海洋、土壤、人类肠道噬菌体丰度与多样性的研究。海洋噬菌体可通过杀死细菌来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与营养物质循环,研究表明海洋中无尾噬菌体比例高达79%,三种环境中人类肠道噬菌体丰度最高,高达108VLPs/ml(如上图所示)。

最后,也是本篇文章的最大亮点,关于如何分析噬菌体的进化。基因的镶嵌性是噬菌体进化的主导。基因的镶嵌性是指相邻基因的进化历程不同,例如两个基因组之中有着一段很突兀的相似区域,这种现象通常是两个不相似祖先的重组所致。这些重组事件也叫水平基因转移,是噬菌体进化的主要媒介,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进化关系十分复杂。水平基因转移的机制可以利用模式噬菌体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三类:非同源的、松弛的、同源的重组。基因组之间非同源的重组可以随机的发生,可以打乱基因和基因区块。绝大多数的重组会被淘汰,少数留存下来的,重组位点并不随机,往往出现在基因或基因区块的边界之外。松弛的(也叫部分同源)的重组发生在同源性有限但有一定联系的基因组位点;松弛重组的效率取决于序列相似性且比非同源重组发生频率更高,在lambda噬菌体中Rad52-like重组酶负责基因重组。同源重组发生频率最高,但是难以检测。

理论上,所有的双链DNA噬菌体基因组都具有镶嵌性,从而他们有一个大的公共基因池。然而,并不是所有噬菌体获得重组的能力都是相同的,要想重组,两个噬菌体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在同一个宿主形成共侵染。第一种情况就是两个烈性噬菌体在共侵染中交换基因,在自然界细菌中共侵染现象似乎是比较普遍的。由于温和噬菌体可以整合进宿主基因组成为前噬菌体,他们可以成为病毒序列资源从而在HGT中起到关键作用(温和型噬菌体更容易形成共侵染)。当一个前噬菌体成为序列供体,随后侵染的裂解型的或者温和型的噬菌体成为序列受体,从而发生重组。其中序列受体中的重组酶,可以催化同源序列重组并容许一定的序列差异,起着关键作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表明,温和噬菌体发生HGT的频率要远大于烈性噬菌体。假如根据基因共享来构建一个噬菌体的关系网,那么温和型噬菌体将居于网络的中间,而烈性噬菌体居于网络的外围。温和性噬菌体所起的作用类似于HGT的基因池。(如上图中lambda是温和型的,T7、T4等是裂解型的)。

根据基因组的共享基因情况,可以绘制噬菌体的网络联系。前面讲了生活史(温和型或者裂解型)对HGT有影响,但并不能解释全部,即使是温和型噬菌体,也有部分基因流通速率较低,可能宿主和环境等因素对HGT也有影响。首先,由于重组需要共侵染,因此相同taxonomy宿主的噬菌体应该倾向于聚在一起。事实上,相同taxonomy宿主的也可以形成不同类群的phage cluster,但是彼此之间也有遗传上的联系,不同宿主噬菌体之间联系的程度不一样,暗示了不同的HGT速率。由于缺乏普遍共有的marker基因,噬菌体很难像细胞生物那样构建单起源的系统发育树,基于其基因组高度的镶嵌性,噬菌体的系统发育更适合使用网络结构来呈现。

END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20-07-21,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微生态与微进化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Nature microbiology:解析噬菌体的进化模式
噬菌体可能在原核生物的进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研究其如何起作用是个充满挑战的任务。噬菌体本身的系统发育十分令人困惑,其基因组具有镶嵌性,在进化历程中可能存在频繁的重组。因此,研究噬菌体的进化应使用不同于细胞生命的方法。本篇文章经过对大量噬菌体基因组的探索,发现了两个界限明显的进化模式:高基因流通模式与低基因流通模式,并探索了不同因素对进化模式选择的影响。
SYSU星空
2022/05/05
1.1K0
Nature microbiology:解析噬菌体的进化模式
基因日签【20211125】第27章噬菌体策略-小结
烈性噬菌体有一个裂解生活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它先感染一个细菌,随后产生大量的噬菌体颗粒,裂解细胞,最后释放病毒。有些噬菌体也可以溶源形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像细菌的任何其他基因一样,以惰性、潜伏的方式遗传下去。
尐尐呅
2022/03/31
5270
重磅!Nature:非生命和生命之间的界限因新型巨型噬菌体病毒模糊不清
病毒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形式,似乎正毗邻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界限,人类也一直寻找病毒的具体起源。
百味科研芝士
2020/02/19
9150
重磅!Nature:非生命和生命之间的界限因新型巨型噬菌体病毒模糊不清
Cell | 颠覆认知!中国学者发现病毒存在核小体结构
长期以来,将基因组 DNA 组织成确定的核小体一直被视为真核生物的标志。这一范式受到古细菌中“极简”组蛋白的鉴定以及最近发现的编码马赛病毒科(一种感染变形虫的巨型病毒亚科)中四种真核组蛋白的融合远程同源物的基因的挑战。
生信交流平台
2022/09/21
1750
Cell | 颠覆认知!中国学者发现病毒存在核小体结构
Nature microbiology:病毒系统发育研究新尝试
随着微生物生态的研究逐渐深入,病毒开始吸引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核生物的病毒很可能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人们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宏基因组中挖掘到大量的病毒序列。然而,由于病毒的基因组多样性很高且具有镶嵌性,缺乏普遍存在的保守基因,目前缺乏系统的病毒系统发育研究。由于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获得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而无法培养,基于系统发育的方法研究和分类病毒成了迫切需要。本篇文章则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尝试使用系统发育的方法构建一个可拓展的病毒分类谱系。
SYSU星空
2022/05/05
8170
Nature microbiology:病毒系统发育研究新尝试
好书推荐—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和指南
目前爆发的新冠状病毒再次让人们意识到了病毒的重要性。病毒不仅可以使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致病,也对生态与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人们对其却所知甚少,甚至不能构造出完整、合理的病毒系统发育与分类图谱。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环境中病毒的重要性,基于不断发展的分子技术,环境宏病毒组学的研究可能越来越热。宏病毒组学的研究如何展开?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与指南,该书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样品的处理流程,以及基本的分析方法,堪称宏病毒组研究宝典。
SYSU星空
2022/05/05
5330
好书推荐—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和指南
Nat. Methods | 压缩比高达10^48!清华药学院张数一团队仅用82个“锚点”即可表示高适应度序列空间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清华大学药学院张数一团队的一篇论文。设计功能更强大的蛋白质需要深入了解序列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但这个关系空间范围庞大,难以探索。因此,通过识别功能上重要的特征来有效压缩这个空间就显得极其重要。作者建立了一种称为EvoScan的方法,用于全面分割和扫描高适应度序列空间,从而获得能够捕获其基本特征的锚点(anchor)。这种方法可以与任何能够与转录输出相关联的生物分子功能相兼容。随后,作者开发了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可以通过这些锚点来精确重建序列空间,无需依赖同源性或结构信息就能预测新的、高适应度的序列。作者将这种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称为EvoAI,并将其应用于一个抑制蛋白。研究发现,仅需82个锚点就足以将高适应度序列空间压缩,压缩比达到1048。序列空间的极致可压缩性为生物分子设计的应用和对自然进化的理解提供了启示。
DrugAI
2024/12/20
1400
Nat. Methods | 压缩比高达10^48!清华药学院张数一团队仅用82个“锚点”即可表示高适应度序列空间
Nature | 通过全球宏基因组学揭示功能性暗物质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Nikos C. Kyrpides团队的一篇论文。宏基因组包含了海量多样的蛋白质序列,反映了多种功能和活性。过去,我们通常通过将宏基因组中的序列与参考微生物基因组和那些基因组衍生的蛋白质家族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这些序列空间。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探索已知的、与参考基因组相关的功能多样性。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探索更多未知的功能多样性,作者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可以在不依赖参考基因组的情况下,从宏基因组的序列空间中生成蛋白质家族。
DrugAI
2023/11/30
7430
Nature | 通过全球宏基因组学揭示功能性暗物质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宏基因组工具
2021年2月,来自美国、荷兰、中国、挪威的多国研究团队在《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发表综述,回顾了从宏基因组学的应用中收集到的关于微生物生命的新见解,以及促进探索复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的广泛分析工具。
尐尐呅
2022/04/01
1.2K0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宏基因组工具
NRM-生态学理论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作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rmicro1643#Sec1
Listenlii-生物信息知识分享
2021/01/20
1.1K0
NRM-生态学理论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作用
万字综述|一文掌握深度学习与语言模型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大型语言模型(LLM)的发展,为微生物组和宏基因组学研究带来了重大变革。微生物蛋白和基因组序列,如同自然语言一样,构成了生命的“语言”,使得LLMs能够从复杂的微生物生态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实验盒
2025/02/05
3190
万字综述|一文掌握深度学习与语言模型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日签【20210302】RecA蛋白引发SOS系统(内含第16章修复系统小结)
当面临损伤或复制差错时,细胞拥有维持其DNA序列完整性的系统,并且可以区分外源序列和自身DNA的系统。
尐尐呅
2022/03/31
1.1K0
基因日签【20210302】RecA蛋白引发SOS系统(内含第16章修复系统小结)
9000字的扩增子背景长文,值得收藏。
大家好,我叫刘永鑫,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今天很高兴有这次机会为大家来讲扩增子分析系列课程。我本科学习的是微生物学专业,之后又获得了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在短暂的两年博士后科研工作后,留所任工程师,主要负责宏基因组学的数据分析。在过去的两年工作里,主要参与并发表的文章有10余篇,累积影响因子150多分,其中包括一篇Science和两篇Nature Biotechnology。同时还是宏基因组公众号的创始人,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分享了400多篇原创文章,写作量超过200万字,阅读量超过1000多万次。我们接下来让大家一次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姓名和单位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方便大家的沟通。 很感谢大家对自己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的介绍,这对于我下面课程中和重点的突出很在帮助,也希望同行互相认识,多交流和互相帮助。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本次为第2天的第1节课,主要介绍扩增子分析的背景知识,右边这个图是来自2016年一篇Nature Protocol的文章,对微生物组近10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从2010年到2016年我们开始对哪些环境对象进行探索,包括极端环境、植物叶片、白蚁、人类肠道、海洋、永久冻土、以及土壤沉积物的研究,这个领域扩展到了我们所能探索的所有地方。
生信宝典
2019/12/10
1.6K0
9000字的扩增子背景长文,值得收藏。
Nature:原核生物基因的生物地理学研究
文章导读:近十几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快速应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得到大量积累。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新数据的挖掘,在系统化分析上仍然存在很大不足。接下来很可能会进入“后组学”时代,系统化分析生物数据以解决核心科学问题为大势所趋。本篇文章系统地整理了全球不同生境的微生物组数据,并以此分析基因的生物地理。
SYSU星空
2022/05/05
7580
Nature:原核生物基因的生物地理学研究
宏病毒组binning工具—— vRhyme教程
Hello,Hello小伙伴们大家好,好久没有给大家更新微信公众文了,最近小编在学习宏病毒组,其中一个和宏基因组类似的过程——binning,然后和宏基因组binning不同是,目前宏基因组binning工具数目众多,宏病毒组binning工具数目稀少,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款宏病毒组binning工具—— vRhyme。
用户1075469
2025/02/28
2530
宏病毒组binning工具—— vRhyme教程
内蒙古农大孙志宏教授证实超深度混合宏基因组测序能够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的低丰度物种进行基因组和功能表征
人类肠道微生物群中已经发现了大量微生物基因组,但由于目前大多数研究中使用的测序深度相对较浅,在个体水平上了解低丰度物种的作用仍具有挑战。为了提高基因组的组装性能,本研究采用了Illumina HiSeq与Pacbio混合、超深度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从12份粪便样品中重建了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该方法结合了第二代测序以及第三代测序,提高了肠道中低丰度微生物的测序覆盖率。我们共还原了44个Mb级别scaffolds以及4个完整的环状基因组 (CMAG),代表了对应物种下的首个环状基因组。此外,从所有样品中共组装出475个高质量的基因组,其中234个为未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并且有24个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公共数据库中。值得注意的是,有287个和77个基因组分别为每个个体的低丰度和超低丰度的肠道物种。同时,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个体特异性的基因组特征,包括微生物基因组生长速率、选择压力以及染色体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频率。最终,从宏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出数千个染色体外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包括5097个噬菌体和79个新的质粒基因组。总的来说,本研究方法为从个体水平上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进行更加全面的基因组分析和功能表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生信宝典
2022/03/27
8270
内蒙古农大孙志宏教授证实超深度混合宏基因组测序能够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的低丰度物种进行基因组和功能表征
Nat Genet | 69 个拟南芥泛基因组图谱揭示了全球物种范围内的保守基因组结构
文章题目:A pan-genome of 69 Arabidopsis thaliana accessions reveals a conserved genome structure throughout the global species range
生信宝典
2024/05/20
4270
Nat Genet |  69 个拟南芥泛基因组图谱揭示了全球物种范围内的保守基因组结构
(2)分子生物学专业名词
1、原噬菌体(prophage):指的是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噬菌体所整合的核酸称为原噬菌体。它是繁殖和传递噬菌体本身遗传信息的一重要方式。这时的宿主就称作“溶原性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作温和性噬菌体。以“原噬菌体”的方式嵌存于宿主的DNA中,可随寄主繁殖,延续后代,“和平共处”,一般不引起细胞裂解
生信real
2020/08/26
8830
(2)分子生物学专业名词
跟着Nature学细菌耐药基因分析:实时基因组学检测隐藏的抗生素耐药性
这篇文章的生信分析部分用到了之前我们介绍过的 Minimap2、SAMtools等工具,这些工具都能在Galaxy生信云平台(网址:usegalaxy.cn )上方便地使用,不需要安装软件和配置复杂的环境,也无需下载大型的耐药基因数据库。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简说基因
2025/02/05
1880
跟着Nature学细菌耐药基因分析:实时基因组学检测隐藏的抗生素耐药性
从0编写基因组!史上最大生物学模型Evo-2全面开源:硅基生命能创造细胞?
基因组(Genome)包含了生物体所有基因以及非编码的DNA序列,承载了生物体发育、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近年来基因组相关的测序、合成和编辑工具已经彻底改变了生物学研究。
新智元
2025/03/31
710
从0编写基因组!史上最大生物学模型Evo-2全面开源:硅基生命能创造细胞?
推荐阅读
Nature microbiology:解析噬菌体的进化模式
1.1K0
基因日签【20211125】第27章噬菌体策略-小结
5270
重磅!Nature:非生命和生命之间的界限因新型巨型噬菌体病毒模糊不清
9150
Cell | 颠覆认知!中国学者发现病毒存在核小体结构
1750
Nature microbiology:病毒系统发育研究新尝试
8170
好书推荐—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和指南
5330
Nat. Methods | 压缩比高达10^48!清华药学院张数一团队仅用82个“锚点”即可表示高适应度序列空间
1400
Nature | 通过全球宏基因组学揭示功能性暗物质
7430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宏基因组工具
1.2K0
NRM-生态学理论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作用
1.1K0
万字综述|一文掌握深度学习与语言模型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
3190
基因日签【20210302】RecA蛋白引发SOS系统(内含第16章修复系统小结)
1.1K0
9000字的扩增子背景长文,值得收藏。
1.6K0
Nature:原核生物基因的生物地理学研究
7580
宏病毒组binning工具—— vRhyme教程
2530
内蒙古农大孙志宏教授证实超深度混合宏基因组测序能够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的低丰度物种进行基因组和功能表征
8270
Nat Genet | 69 个拟南芥泛基因组图谱揭示了全球物种范围内的保守基因组结构
4270
(2)分子生物学专业名词
8830
跟着Nature学细菌耐药基因分析:实时基因组学检测隐藏的抗生素耐药性
1880
从0编写基因组!史上最大生物学模型Evo-2全面开源:硅基生命能创造细胞?
710
相关推荐
Nature microbiology:解析噬菌体的进化模式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