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input/TeX/config.js
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业界 | 吃瓜,生气:arXiv论文里居然有广告?

业界 | 吃瓜,生气:arXiv论文里居然有广告?

作者头像
AI科技评论
发布于 2018-12-18 03:46:19
发布于 2018-12-18 03:46:19
5550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AI科技评论AI科技评论

AI科技评论按:昨天,有眼尖的网友吐槽 arXiv 上的论文里面居然有广告。目测是作者实验室的赞助商觉得仅仅在致谢部分提到名字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宣传欲望了……

这篇论文(https://arxiv.org/abs/1811.06657)在最后一页明目张胆地放了半页篇幅的广告,不得不说这刷新了我们对于「论文」的认知。这篇论文是关于量子物理的,在这里放模数抓换器的广告也可以算是处心积虑了。

arXiv 是一个收录科学文献预印本的在线学术平台,现在有超过 50 万篇文献,并且每个月都有很多新文献上传。目前这个平台包含:数学,物理,计算机,非线性科学,定量生物学,定量财务以及统计学几大分类,用户可以免费的访问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学术平台,放广告的这事也明显违反了 arXiv 论文上传要求。

难道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风气?不禁令人遐想,企业赞助研究的付费的环节可以包括:

  • 在 arXiv 论文里卖广告位
  • 用赞助商的名字命名提出的成果或者理论
  • 学术演讲中也在衣服上戴着赞助商的 logo
  • 在论文投稿里面放公开的宣传链接
  • 评价研究成果影响大小的方式是统计广告的点击数

不过这些都是错的!错的!千万不要这样做……

吃瓜群众纷纷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表示这么搞下去,Facebook 的今天就是 arXiv 的明天(小扎笑):

还有人调侃道,这是要和谷歌一样把公司 logo 和广告作为数据集的一部分吧:

也有人说,我对数字转换器不感兴趣,但是我对钱感兴趣:

在论文后面打广告,赞助商的话语权真的应当这么大吗?不仅论文作者自己应该反思是否对学术研究和学术文献的严格规范不够尊重,我们也谴责这家企业,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干什么。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11-23,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AI科技评论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同步曝光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编辑精选文章
换一批
IJCV论文与arXiv论文神似,arXiv,是占坑神器还是剽窃利器?
今天,Reddit一位好奇宝宝网友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发现了这一不可思议的事情。
3D视觉工坊
2021/07/27
5780
期刊疯狂撤稿!Nature曝光「论文地下交易」:第一作者只需4000块
---- 新智元报道   编辑:LRS 【新智元导读】直接买中稿论文的作者署名,学术不端玩的越来越花了。 虽说各类掠夺性期刊基本上都是给钱就能发表,但起码还需要自己进行投稿,而「买论文」绝对是最恶劣的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相信有论文发表经历的小伙伴也都接收过「卖论文」的广告。 有科研诚信(research-integrity)调查员跟踪了几百个网上的广告,他们声称可以直接花钱购买论文的作者资格,广告中论文都已经通过一审,具体的标题、所发表的期刊等信息一应俱全。 根据客户出资金额不同,在作者列表中的排序
新智元
2023/02/24
5470
期刊疯狂撤稿!Nature曝光「论文地下交易」:第一作者只需4000块
不正之风!机器学习论文里都有哪四大投机取巧的写作手法?
AI 科技评论按:由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成功,机器学习的整个领域也愈发热门、愈发茁壮。机器学习的繁荣以及 arXiv 助推下的知识和技巧快速更新当然是好事,不过这也会带来一些烦恼,那就是随之涌现的质量不高的论文。 之前已经有两类没营养的论文被广泛吐槽过,一类是调整改进现有模型和超参数,只为了刷 benchmark 数据的「灌水」论文;另一类是在某个新兴的细分领域做出了一点粗制滥造的成果,就马上传到 arXiv 上成为「这个领域突破性/开创性进展」的「占坑」论文。前者对系统工程师和研究者们都参考价值很小,后者
企鹅号小编
2018/01/24
2.5K0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常用学术网站
搞科研我们都知道,少不了各个学术网站的助力呢!今天小编特地收集了国内外常用学术网站,对你有用就点个赞吧!欢迎微信后台留言补充。
AI算法与图像处理
2019/08/15
4.2K0
这可能是史上最全的常用学术网站
比特币、盗版、黑客技术:深度揭秘Sci-Hub背后的论文出版江湖
翻译 | 顾洪美 责编 | 胡永波 【导读】做AI离不开学术论文,特别是离不开刷arXiv。arXiv预印版的论文甚至还直接引爆了Yoav Goldberg和Yann LeCun去年那场轰动性的深度学习大论战:一方指责arXiv论文简直就是学术领域的“跑马圈地”;另一方则反驳说“跑马圈地”的论文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 尽管arXiv论文只是未经过同行评审的预印版,但是没有它,深度学习领域如此火爆的学术交流几乎就不可能发生。因为arXiv之前,往往要花上数十美金才能读到一篇论文,高高在上
用户1737318
2018/06/05
1.7K1
马斯克:90% 学术论文都毫无用处 | 如何评价 AI 领域灌水之风
【新智元导读】今天一则消息刷爆朋友圈:“特斯拉CEO马斯克说大多数学术论文都毫无价值,却获百位科技界精英力挺!” 实际上,围绕学术论文“实用性”的争议由来已久,就像在地球上有众多人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为何要从事探索外太空的研究。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也是体现在各个学术顶会上华人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那么,AI 学术论文价值几何?新智元专家在微信群里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正好知乎也有问题“AI领域的灌水之风如何破局”,新智元在取得授权后,附上清华大学教授刘知远、南京大学副教授俞扬等人的回答。 马斯克
新智元
2018/03/28
2.9K0
马斯克:90% 学术论文都毫无用处 | 如何评价 AI 领域灌水之风
从Yoav Goldberg与Yann LeCun争论,看当今的深度学习、NLP与arXiv风气
选自Medium、Facebook 机器之心编译 作者:Yoav Goldberg、Yann LeCun 参与:黄小天、吴攀、晏奇 最近,来自以色列 Bar Ilan 大学的计算机科学高级讲师 Yoav Goldberg 撰文批评了蒙特利尔大学的新论文《Adversarial Gener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指责了该论文作者,乃至整个 arXiv 目前出现的不良风气。Yoav 的言论引起了学界的关注,Yann LeCun 等人很快也发出了回应。机器之心对这篇文章和 Yann
机器之心
2018/05/08
5980
从Yoav Goldberg与Yann LeCun争论,看当今的深度学习、NLP与arXiv风气
Google勇敢新世界:两个天才的相遇
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也许永远不会忘记1979年,那一年他刚好5岁,由于前苏联对犹太人实行歧视政策,他们全家移民到美国,在这片大陆上开始了新的生活,那也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移民潮的终结。
爱明依
2019/03/12
6280
主动推理研究机构和主动推理生态系统
这份文件简要调查了主动推理研究所和主动推理生态系统的现状,并概述了我们未来的方向。它将被版本化为一般和局部生态系统的活表示(循环和更新),描述主动推理研究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行动。
CreateAMind
2023/09/28
3850
主动推理研究机构和主动推理生态系统
王者荣耀的B面:人类在此喧闹,AI却在他们脚下悟道
浅友们好~我是史中,我的日常生活是开撩五湖四海的科技大牛,我会尝试各种姿势,把他们的无边脑洞和温情故事讲给你听。如果你想和我做朋友,不妨加微信(shizhongmax)。
浅黑科技
2022/11/11
1K0
王者荣耀的B面:人类在此喧闹,AI却在他们脚下悟道
欧盟人脑项目:有钱有大计划,就能做出基础科学突破性成果吗?
7 月底,国内许多科普公众号突然发布头条新闻,以铺天盖地之势报道了欧盟人脑计划失败的新闻,所用的标题也非常吸引眼球,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
新智元
2019/08/27
9440
欧盟人脑项目:有钱有大计划,就能做出基础科学突破性成果吗?
《增长黑客》节选与笔记[通俗易懂]
这本书涉及了很多具体又贴合现实的互联网产品问题,即使你是非专业人士,也应该读一读,了解开发者是如何把你当猫耍的,以便你更好地认识一些套路,解锁,为选择手机软件或者云端应用擦亮眼睛!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8/27
7.8K0
如何做职业规划并进行求职准备(持续更新)「建议收藏」
总结:就现在情况,大学我不考研,安心求职 考研=我要“它”+我现在就要 我不要“它”:测试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测试招聘学士学位占比低,研究型的测试研究生学历比起小本并不能带来太大优势 我现在不要:不可否认,学历可以突破职业瓶颈,所以我要考研,但是是在很多年以后,而不是现在。(等以后进入管理阶层,有了丰富的经验,考取工商管理MBA,得到的相关的文凭技能人脉会更加有价值)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11/01
3.2K0
如何做职业规划并进行求职准备(持续更新)「建议收藏」
华为手机真的崛起了么?
崛起与否,与世界上的很多其他事情一样,很多时候是个需要落实到技术层面的问题。在所有技术相关行业,有技术不一定能赢,但没有核心技术一定无法成为高端玩家——手机行业并不例外。
安智客
2018/10/25
1.3K0
ChatGPT 解密
Introduction 欢迎来到《ChatGPT 解密:人工智能增强生活入门指南》。这本书是你融入人工智能(AI)到日常生活的新方式的护照。
ApacheCN_飞龙
2024/05/24
1110
AI 算法是如何改变智能风控的 | 文末赠书
来源 |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 作者 | 祝世虎 成学军  头图 | 下载于 ICphoto  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金融机构纷纷启动了智能风控体系的建设,但是金融机构的关注点多在于业务规模、科技系统等硬实力的建设,而忽略了算法能力、智能风控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 本文聚焦智能风控的“算法能力”的建设,用通俗的语言“漫话算法”,首先讲解算法的逻辑、笔者对算法的理解、算法在智能风控领域的应用经验,而后讲解如何在实战中通过场景因素、数据因素、算力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本文结构如下: 1. 第一部分,在智能风控体系建
AI科技大本营
2023/05/08
1.1K0
AI 算法是如何改变智能风控的 | 文末赠书
人工智能学术速递[7.27]
【1】 Contextual Transformer Networks for Visual Recognition 标题:用于视觉识别的上下文变换网络
公众号-arXiv每日学术速递
2021/07/28
2.1K0
人工智能学术速递[10.19]
【1】 Discovering and Achieving Goals via World Models 标题:通过世界模型发现和实现目标 链接:https://arxiv.org/abs/2110.09514
公众号-arXiv每日学术速递
2021/10/21
1.5K0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第一章黄金时代   一   我们的故事要从1887年的德国开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6/26
7.3K0
电脑史话(说历史视频)
从1980年8月到1981年8月,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埃斯特奇领导着“国际象棋”工程计划13人小组奋力攻关。“当时很少有人体会到,这一小组人即将改写全世界的历史。”(英特尔华裔副总裁虞有澄语)据说,IBM公司后来围绕PC机的各项开发,投入的力量逐步达到450人,英特尔公司也组成“特殊客户部”为PC机供应高质量的芯片。   根据协定,微软公司应该为PC机提供包括BASIC在内的系列电脑语言软件。然而,未来的PC电脑,最需要的软件是操作系统,于是,比尔·盖茨把IBM的代表介绍给了另一家以研制CP/M操作系统软件闻名的DR数字研究公司。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出现了戏剧性情节,CP/M操作系统软件的设计者基多尔恰好不在家,而他的太太又不愿在保密协定上签字画押,千载难逢的机遇与DR公司失之交臂。   IBM的代表只得掉转头来,仍请微软公司帮助解决操作系统的问题。比尔·盖茨急中生智,想起了西雅图电脑公司的软件天才帕特森(T.Paterson),此人早就为英特尔的16位芯片编写了一个QDOS软件,正好可以充当PC机的操作系统。QDOS即“快而粗糙的操作系统”,微软公司以低价购买到这款软件的版权,只是当时帕特森这位“DOC之父”并不知晓内情。   1980年感恩节刚过,“国际象棋”工程小组把IBM公司的最高机密──两台PC电脑的样机,从迈阿密空运到西雅图。同样在高度保密的条件下,比尔·盖茨率领着微软公司的软件小组开始为PC电脑编写程序。他们的任务除了需要赶写BASIC、COBOL、FORTRAN和PASCAL四种电脑语言的4万个程序代码,还要把QDOS改造成适合PC机使用的MS-DOS操作系统。从此,微软和IBM公司两个小组的技术人员,不断地乘飞机来来往往,飞越美国距离最远的两个城市,相互交换信息。微软的工程师还必须把自己关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满头大汗地日夜加班。比尔·盖茨大量招聘编程高手,使参加PC机软件工程的人员增加到了70人。直到1981年6月,帕特森也加盟微软公司,并立即参加到MS-DOS的开发之中,经过反复修改和调试,终于完成了这件影响深远的著名软件。   一年的时间转瞬而至。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在纽约市对外宣布:IBM PC机横空出世,昭示着人类社会跨进了个人电脑的新时代。应该说,这是由英特尔公司提供微处理器芯片、微软公司编写软件、IBM公司主要设计电脑系统的共同作品。   IBM PC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埃斯特奇代表设计部门宣布,他们将把所有的技术文件全部公开,热诚欢迎同行加入个人电脑的发展行列。于是乎,全世界各地的电子电脑厂商一轰而上,争相转产仿造PC机,仿造出来的产品就是IBM PC兼容机。不久,IBM PC机就成为个人电脑“事实上的标准”。   为了推广这种供个人使用的电脑,IBM公司巧妙地借助卓别林式的小流浪汉形象,头戴园顶高帽,身着灯笼裤,滑稽可爱地在电视上频频露脸,手里舞动着个人电脑,表示人人都能够使用。《华尔街日报》评论说:IBM大踏步地进入微型电脑市场,蓝色巨人可望在两年内夺得这一新兴市场的领导权。果然,就在1982年内,IBM PC机卖出了25万台,以每月2万台的速度迅速接近了“苹果”。1983年5月8日,IBM公司推出改进型IBM PC/XT个人电脑,增加了硬盘装置,当年就使市场占有率超过76%。1984年8月14日,IBM公司趁胜又把一种“先进技术”的IBM PC/AT机投向用户的怀抱。AT机采用英特尔公司后来发展的80286微处理器芯片,能管理多达16M的内存,并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从此,个人电脑开始了所谓286、386、486……的接力赛跑。   1982年,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在介绍本年度“新闻人物”时曾满怀激情地写到:“在一年的新闻里,这个最吸引人的话题,它代表着一种进程,一种持续发展并被广泛接受和欢迎的进程。这就是为什么《时代》在风云激荡的当今世界中选择了这么一位新闻人物,但这完全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台机器。”   这个史无前例的“新闻人物”,就是个人电脑IBM PC机。
全栈程序员站长
2022/07/31
3.3K0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IJCV论文与arXiv论文神似,arXiv,是占坑神器还是剽窃利器?
更多 >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