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学习笔记的第 2407篇文章
最近在梳理工作的时候,做了一些小结。
首先是对于工作情况的量化,如果我们只是说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情,可能洋洋洒洒几十页ppt,也会让别人看得云里雾里,如果不是这个专业方向的人,基本都会有点晕菜,所以对于这个事情的抓手就是需要有一个参考基准,有了这个基准,你所做的事情都有一个对比,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多少,少了多少,具体哪些多了,哪些少了都可以通过数字量化得到答案。
比如对于数据库服务能力的量化,我是选用了信通院开发的这个模型,通过评估惊人的发现我们做了很多的建设和改进工作,但是总体服务能力竟然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还有2%的降低,如下图所示:
经过分析我做了如下的三点补充说明:
所以对此我的策略是补足短板和巩固核心目标,我们在去年的时候就开始着手数据库标准化的建设,所幸的是这个事情一直坚持了下来,只是有些形式还没有明确。
其次,感受比较深的是对于数据库技术战略规划,这是很多公司都相对来说忽略的,目前的数据库大环境是相对复杂的,主要是公有云和国产化的热潮,如果说得直白一些,设想如果业务都使用公有云了,那么在私有云环境中我们能够存活下来的主要依据应该是什么?经过前期的一些测算,显然成本不是一个很合理的考虑。还有国产化,假设有一天数据库技术遇到了卡脖子的情况,我们的业务还能不能够玩得转,我们是否完全强依赖于国外开源技术,在技术战略层面,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考虑和长足的规划。无论如何这一步都得迈出去,只是这是你主动迈出的还是被踢了一脚不得已而为之。
第三点是对于数据库基础建设和服务化建设的思考,如果说得有凡尔赛一些,我们现在的一大困扰是很多问题都是想在了业务前面,通常会有半年左右的一个适应期,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通过架构和设计的方式让业务少走了一些弯路,但是让人纠结的是,这种情况下问题还没有出现,还压根没有发生,我们就已经扑灭了小火苗,所以一切都是那么违和,回过头来,你的价值是什么?用一把看得见的尺子来衡量,一句话就可以让我们哑口无言。同时服务化建设的工作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工作,如果拼纯研发能力,数据库方向是不占有绝对优势的,但是如果按照中台的设计模式,其实有些思路是和运维口不是很匹配的。如何体现价值,其中的一个出口就是计量计费,用了多少量,用了什么服务,通过计量计费的方式来摊分成本,这种情况下的服务化能力都有了一个基准,当然这一步要真的搞起来,而且搞透,就会发现是多处拔毛,留下来的成本可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假设有100个数据库(主从算1个),假设RDS每月需要600元,私有云自建成本是300元,那么系统资源,网络,IDC的成本都摊上之后假设剩下了100元,那么私有云的运维管理按照100个的规模只有1万元左右,这个成本就相当尴尬了。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账目,只是在考虑能够解决的困惑多一些还是带来的困惑更多一些。
第四点就是中年危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相当于你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在一辆公交车上了,或者你开车时错过了路口,那么一切都是规定好的,你只能乖乖继续向前走,然后找一个合适的路口掉头重来。所以与其说是危机,倒不如说是像是经历一个又一个毕业典礼,记得前几天有同事问我说,我为什么考虑读在职研究生,我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算是补充一段记忆,当然这句话有很多没说完的下半句。最近也突然想起了很多读过的大道理,换一种心理状态读起,竟然带给了我全新的感受,这是一种从不理解,懒得理解到信服的态度转变。
原创热文:
QQ群号:763628645
QQ群二维码如下, 添加请注明:姓名+地区+职位,否则不予通过
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